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单元重难点检测卷-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噼”的读音是( )
A.pī B.pí C.pì
2.“晖”的部首是( )
A.日 B.军 C.十
3.“桅”组词错误的是( )
A.桅杆 B.桅灯 C.险
4.课文《我们奇妙的世界》中,作者描写了几个珍藏( )
A.2 B.3 C.4
5.生活和学习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正所谓( )
A.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B.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6.《海底世界》一文采用的是( )的结构。
A.总——分 B.总——分——总 C.分——总
二、填空题
7.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藏 ____( ) 降____( ) 差____( )
藏____( ) 降____( ) 差 ____( )
8.词语解释。
(1)威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镇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雕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领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窃窃私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恍恍惚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下列句子中的括号里写出加点词语的反义词,使句子通顺。
(1)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几乎看不到一点( )。
(2)过了一会儿,天空中的那匹马变得模糊了,再也看不( )了。
(3)有些动物遇到危险时会发出警报,催促同伴逃离到( )地带。
10.把下面八字成语补充完整,并根据意思选一选。(填序号)
A.兵来________,水来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焉得虎子。
C.________________,耳听为虚。
D.近朱者赤,________________。
(1)听来的传闻是靠不住的,亲眼看到才是真实的。形容不要轻信传闻,看到的才是事实。( )
(2)指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 )
11.课文背诵。
(1)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它们的色彩多种多样,有_________,有紫色的,还有_________。最小的单细胞海藻,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最大的海藻长达二三百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生物。海底蕴藏着丰富的_______,还有陆地上储量很少的__________。
(2)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_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_________。葡萄灰、梨黄、_______,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三、判断题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2.《火烧云》的作者是著名女作家萧红。( )
13.《海底世界》只向我们介绍了海底动物的状况。( )
14.《我们奇妙的世界》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展现了世界的奇妙。 ( )
15.“金胡子”是指老头儿真正地长出了金色的胡子。( )
16.海底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宝库。( )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海底世界(节选)
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作免费的长途旅行。
17.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 ”画出。这样的句子就叫 句。
18.指出下面的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
(2)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 )
19.这段话中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活动特点。
20.仔细读这段话,把动物和其对应的活动方式连起来。
海参 巴在轮船底下作免费旅行
梭子鱼 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乌贼 靠肌肉伸缩爬行
有些贝类 快速向前游
阅读题。
桂林山水(选段)
我看见过波澜(nán lán)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有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作,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xiá xá)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sì shì)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é wù)立,怪石嶙峋,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21.我会在文中的括号内把不正确的读音“\”划掉。
22.这两段分别描写了________和________。
23.(1)漓江的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桂林的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4.在文中用“ ”画出任意一处比喻句,本句把 比作 ,这样写的好处是 。
五、书面表达
25.习作。
你的家乡一定有许多优美的风景吧?请选择你家乡的一处景物写一篇习作。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来写,同时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选择正确字音的能力。
完成此类题目要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等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噼”用于拟声词,如“噼啪”。读音是“pī”。
故选:A。
2.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汉字偏旁部首的掌握。
作答时,应扎实地掌握字的偏旁部首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晖”指阳光,亦泛指光辉。部首是“日”。故选:A。
3.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字组词的能力。
解答时首先能正确识别字词,把字音读准确,并能理解字义;再根据题目的要求对词语进行正确的判断。
“桅”读“wéi”,指竖立于船的甲板上的长杆,用来挂帆悬旗或兼做吊杆柱等。可组词桅杆、桅灯等。
由此可知A、B正确;C“桅险”错误,应是另一个词“危险”。
故选:C。
4.A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学生平时注意养成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我们的奇妙世界》全文按照时间顺序描绘了天空从清晨到夜晚、从晴朗到阴雨的不同景色,而后依次描绘了大地在不同季节时的景色,表现了世界的美好与奇妙。
结合课文内容“你看天空的珍藏——”、“再看大地珍藏——”可知,作者描写了2个珍藏。
故选:A。
5.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及语境的运用。
A“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意思是:指不要相信轻言传闻,看到的才是事实,指亲眼看见的比听说的要真实可靠。
B“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意思是: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根据文中语境C项符合题意。
6.B
【详解】这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结构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海底世界》一文第一部分提出了一个总起性的问题,即总起全文,二至六自然段进行分述,结尾又总结全文,可知本文的结构方式是总—分—总。所以选B。
7. cáng 躲藏 jiàng 下降 chā 差别 zàng 宝藏 xiáng 投降 chà 差不多
【详解】考查多音字组词。
藏
[cáng]1. 隐蔽。2. 收存。组词躲藏、藏书、蕴藏。
[zàng]1. 储放大量东西的地方。2. 佛教、道教经典的总称。3. 西藏的简称。4. 藏族。可组词藏族、宝藏、藏青。
降
[jiàng]1. 落下(跟“升”相对)。2. 使落下;降低(跟“升”相对)。3. 姓。可组词降落、降雨、下降、升降。
[xiáng]1. 投降。2. 降伏;使驯服 ~龙伏虎。一物~一物。可组词诱降、降顺、降将、宁死不降。
差
[chā]以两手揉物或自相揉擦。可组词差别、误差、差错。
[chà]1. 不相同;不相合 ~得远。2. 错误 说~了。3. 缺少;欠 ~点儿。还~一个人。4. 不好;不够标准 质量~。可组词差得远、差不多、
[chāi]1. 指使、派遣。差遣、差使2. 受派遣去做事的人。钦差、信差。
[cī]1. 参差2. 等级。尊卑之差、爱无等差。
8. 威严而有力。 情绪稳定或平静。 雕刻并装饰。 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训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偷偷地小声说话。 形容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解释。
(1)威武:(形)威严有力。
(2)镇静:(形)情绪安定或平静。
(3)雕饰:用雕刻或雕塑进行装饰。
(4)领略:(动)理解事物的情况并认识它的意义或对它进行辨别、欣赏。
(5)窃窃私语:暗地里小声说话。
(6)恍恍惚惚:指神志不清,看不清、迷惘的状态。
9. 光明 清楚 安全
【详解】本题考查反义词。
反义词,是指词汇意思相反的词语。
(1)黑暗:指一种低照度的照明状态,比如无月光、星光的夜晚。
反义词:鲜亮、斑斓、光明、明亮、和熙、显亮。
(2)模糊:意思是轮廓模糊不清。
反义词:醒目、清晰、鲜明、明确、明显、明晰。
(3)危险:(名)危急凶险。②(形)有遭到损害或失败的可能。
反义词:安全、平安、保险、安然、相传。
10. 将挡 土掩 不入虎穴 眼见为实 近墨者黑 C A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词语与词语理解。
A.“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意思是:比喻根据对方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
B.“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意思是:比喻不亲临险境就不可能取得成功。也比喻不经过艰苦实践就不能认识事物或取得重大的成功。
C.“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意思是:形容不要轻信传闻,看到的才是事实。听来的传闻是靠不住的,亲眼看到才算是真实的。是谓亲眼看见的比听说的要真实可靠。
D.“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是:靠近朱砂易染成红色,靠近墨汁就会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
(1))听来的传闻是靠不住的,亲眼看到才是真实的。形容不要轻信传闻,看到的才是事实。指的是“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故选C。
(2)指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指的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故选A。
11. 褐色的 红色的 煤、铁、石油和天然气 稀有金属 红彤彤的 金灿灿的 灰半百合色 茄子紫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的默写。
(1)“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它们的色彩多种多样,有褐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红色的。最小的单细胞海藻,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最大的海藻长达二三百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生物。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煤、铁、石油和天然气,还有陆地上储量很少的稀有金属。”出自《海底世界》短文主要从动物、植物、矿产三个方面介绍了海底世界,写出了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写出了大海的奇妙。
(2)“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出自《火烧云》。文章以时间推移为线索,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傍晚时分,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变化过程,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晚霞美景图。
12.√ 13.× 14.√ 15.× 16.√
【分析】12.《火烧云》现代文学作品,萧红创作的《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
13.《海底世界》课文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从多个方面描绘出了一个“景色各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激发了我们热爱自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所以错误。
14.《我们奇妙的世界》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文章,作者通过具体描写天空绚丽的色彩、多变的形态以及大地丰富的色彩、形态,表达了对奇妙世界的喜爱、赞美之情。
15.“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可以看出“金胡子”老头儿的胡子被夕阳照成了金色的。
所以错误。
16.《海底世界》课文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从多个方面描绘出了一个“景色各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激发了我们热爱自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17.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中心 18. 列数字 列数字、作比较 19. 海参 梭子鱼 乌贼 章鱼 贝类 20.
【解析】17.本题考查文段中心句的理解
通过阅读文段可以发现,整段文章都是围绕第一句“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来写的,因此这样的句子也叫中心句。
1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说明方法的能力。
此类题要求学生熟悉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表达能力,然后结合内容分析其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下定义、分类别。
(1)列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方法,使语句更准确,更具体,更具说服力。“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可以看出“每小时四米”是说明了海参的爬行特征,更具说服力,因此本句是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2)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等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作比较是突出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火车还快”,这里将这种鱼和火车作了比较,突出这种鱼在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的速度很快。“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这里的“几十千米”是为这种鱼的游行列出了具体数字,因此这句话用了两种说明方法,列数字和作比较。
1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信息的筛选
仔细阅读文段,文中第二句“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文中第三句“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文中第四句“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以及第五句“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可知这段话中依次介绍了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和贝类的活动特点。
2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仔细阅读文段可知,第一句“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说明海参是靠肌肉的伸缩爬行的,因此海参连线靠肌肉伸缩爬行;第二句“有一种鱼的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说明梭子鱼的游行速度很快,因此“梭子鱼”连线“快速向前游”;第三句“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说明乌贼和章鱼是利用水的反推力才可以迅速后退,因此“乌贼”连线“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最后一句“还有些贝类自己不能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作免费的长途旅行”说明有些贝类是靠轮船实现的长途旅行,因此“有些贝类”连线“巴在轮船底下作免费的旅行”。
21.nán xá shì é
22. 漓江的水 桂林的山 23. 静 清 绿 奇 秀 险 24.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
山 翠绿的屏障 体现出桂林风景秀丽,鲜艳无比。
【分析】21.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澜”读“lán”,故划去“nán”;“瑕”读“xiá”,划去“xá”。“似”读sì时意思是相类,像;读shì时意思是跟某种情况或事物相似。根据词义应选“sì”,划去“shì”。“兀”读“wù”,划去“é”。
22.本题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从“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有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可知,这两段描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3.本题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从“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可知,(1)文中描写了漓江的水有静、清、绿的特点;(2)漓江的山有奇、秀、险的特点。
24.本题考查了对修辞的判断。比喻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比喻成另一个物体。这样就叫比喻。文中的比喻句: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比喻句,就是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本句突出漓江的水很绿。
25.例文:
家乡美景
龙潭乡是我的家乡,家乡也有一神奇的潭。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龙潭都有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清晨,雾气从山间喷涌而出。我在来学校的山坡上远眺,那山腰的一层雾如蝉翼淡薄,如纱轻盈。走下山来,仰望头上的雾却如看不穿的墙。我进入校园学习,上课时一束束阳光洒进教室。渐渐地,山上的雾气退了。我看到龙潭边上垂柳和庄稼都窝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而那如绿宝石的潭水依旧如镜平静,没有一丝动静……
中午,在太阳下的龙潭银光闪闪,恰似一幅山水画。一阵清风吹来,垂柳扬起她的秀发,潭面也荡起了层层涟漪。翠绿的柳丝让我想起了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小小的叶如一双双小手,风儿拂来,他们的都扬起小手摆摆。
下午的龙潭不再是雾气萦绕,而是另有一番风味。天空已经从蔚蓝化为深蓝,龙潭潭面上的树影渐渐模糊。夕阳照在潭面上,潭水变红了;夕阳映在墙上,墙立刻染成了红色;夕阳落在我们的脸上,我们的脸立刻透出了红色。此时,曾在湖面歌唱的鸟儿已经回巢,地里的农民伯伯有扛起锄头回家来。
一轮明月挂在天上,星光和月光融为一体。我和爸爸妈妈坐在院子里天高地阔地吃起饭来。此刻的龙潭最美。数不清的星星跳进潭里,皎洁的月光给村庄泻下了无限的白花……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这是一篇写景的作文,写景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1.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点。第一要抓时序的特点。第二要抓场所的特点。第三要抓景色的特点。2.动静结合,写好景物特点。3.以情观景,借景抒情。结构完整,表达出真情实感。语言表达要准确、生动,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开头:开门见山/修辞式开头点题(景物环境渲染气氛引出下文)。
正文:按照一定的顺序交代景物特点,用上修辞使描写更形象。
结尾:总结式或抒情式扣题,照应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