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共16张PPT)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共16张PPT)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26 20:1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1、背景:儒学的衰落
从三国到五代,以阐释经书字句为主的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总体来说不及佛教和道教。
2、北宋的儒学复兴运动
主张:力图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 服务,特别是希望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提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口号。
一、儒学的复兴(重点)
3、概况
(1)概念:理学比较注重抽象思维,是一套包括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2)代表:北宋后期的程颢、程颐和南宋的朱熹【“程朱理学”】
(3)内容
①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
②人生的目标,应当是“存天理,去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③提出“格物致知”,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理学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格,推究;致,求得。探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材料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朱熹
思考 朱熹认为天理和人欲的关系是什么?在这一方面,他提出了什么思想主张?
提示 关系:天理与人欲是对立的。
思想主张:“存天理,去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问题思考
1.(P66)思考点:你如何看待“存天理,灭人欲”?
提示 
(1)现代人将“存天理,灭人欲”斥为不讲人性,扼杀人性,实际上是对这句话断章取义的误解误读。
(2)朱熹的“天理”是自然之理,是事物的本来规律,是社会的秩序,也是人的道理,即人的仁爱之心。“存天理”就是追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
(3)“天理”与“人欲”是相对的,正常合理的“人欲”就是“天理”,过分的“人欲”就是朱熹所去的“人欲”,从而劝勉士人有进取心与上进心,成为一个拥有远大理想的人。
教材疑难指导
4、儒学教育的探索
(1)改造:朱熹将《大》《中》《论》《孟》合编为“四书”,并且加以注释。
(2)地位:作为先于“五经”的儒学基础读物。
5、影响
①提出了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的道德规范,为皇权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适应了封建统治者的需要,从南宋后期起,受到官方尊崇南宋后期起;元朝宣布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答题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
②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显人性尊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③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强调尊卑等级观念、重义轻利,压制和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2.P67学思之窗:
元朝是怎样确定科举考试内容和答题标准的 理由何在
考试内容为儒家经书,答题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
理由:隋唐以来以词赋为科举内容使人们变得“浮华”;用“四书”“五经”取士,让世人习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于实际有用,这与元朝统治者招揽人才,维护自身统治是分不开的。
1、文学(宋词、元曲、话本)、
2、艺术(书法、绘画)
(1)书法
①概况:宋元两朝,书法名家辈出。(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蔡京、赵佶;元代赵孟頫)
②特点:更加追求个性,不拘法度。(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帝师胆巴碑》
《跋赵佶雪江归棹图卷》
二、文学艺术(文学为项目化学习;艺术做要求)
在北宋时期的书法艺术领域,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被后世并称为北宋四大家。他们风格迥异,各有特色。此帖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 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 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2)绘画
①以山水画最为突出,其特点是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
②花鸟画、人物画水平也很高。宋徽宗的《芙蓉锦鸡图》为杰出代表。
宋代的山水画和风俗画
(1)重文轻武,理学的兴起,使山水画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
(2)伴随着商业的兴盛、城市的发展和文化的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出现了许多描绘市井风情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1、三大发明
(1)地位: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在宋朝基本成熟。
(2)成就
①印刷术: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北宋工匠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②火药: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由燃烧型火器逐步发展为爆炸型火器和管形射击火器。
③指南针: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了指南针,并且广泛应用于航海。
(3)意义
三大发明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科技
内蒙古蒙元文化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元大德二年”铜火铳为迄今所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有明确纪年的铜火铳,也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火炮。火铳由前膛、药室和尾銎三部分构成,火铳的发明是世界战争史从冷兵器时代向火器时代过渡的标志。火器随着蒙古人西征和东西方交往经由中亚、西亚传入欧洲,对西方中世纪向早期资本主义过渡起到重大历史性作用。
△元铜火铳
△活字印刷术
材料 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创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马克思《1861-1863年政治经济学手稿》
思考:为什么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
提示:①火药: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提供了强大的武器;②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③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科技进步。总之,这三大发明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问题思考
2、著名科学家
(1)沈括:北宋科学家,著有《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
(2)郭守敬:元朝科学家,最重要的业绩是设计和监制了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新的历法《授时历》,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世界上大为领先。
(3)王祯:元朝农学家,编撰《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
深化理解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1)科技思想:注重实践,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
(2)科技内容:应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3)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法。
(4)科技使用: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并促进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民族文化
交融发展
处于世界
领先地位
辽宋金夏元的文化
儒学复兴
程朱理学
世界观:“理”是根本原则
人生观:“存天理,灭人欲”
方法论:“格物致知”
理学成为官方思想
文学艺术
宋词: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元曲:关汉卿、王实甫
话本:说书底本(早期白话小说)
书法:追求个性,不拘法度
绘画:山水画突出,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
科技
印刷术:毕昇活字印刷
火药:爆炸型火器和管形射击火器
指南针:广泛应用航海
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少数民族
文字
辽夏金模仿汉字:契丹文、女真文、西夏文
畏兀儿蒙古文:《蒙古秘史》
八思巴文:汉语拼音化最早尝试
教育:四书集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促进民族文化发展
丰富市民生活
知识
图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