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常考专题:折线统计图(单元测试)-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常考专题:折线统计图(单元测试)-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5-25 18:35: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常考专题:折线统计图(单元测试)-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
一、选择题
1.安安想知道花都区2020年5月份整月的气温变化情况,她要搜集的数据是( )。
A.2020年各个季度平均气温 B.2020年各月平均气温
C.2020年5月每天的平均气温 D.2020年5月1日的各个时刻的气温
2.下面几种统计情况,用复式折线统计图反映比较合适的有( )。
① 六年级各班数学单元考获“优秀”、“良好”的学生人数。
②杉杉服装店衬衫和羽绒服的销量变化情况。
③ 明明8岁-12岁的身高变化情况。
④8年来,“四季家园”和“和谐家园”的房价变化情况。
A.1 B.2 C.3 D.4
3.条形统计图通过( )来看统计量的变化;折线统计图通过( )来表示统计量变化的情况。
A.折线的长短;直条的长度 B.直线的粗细;折线的陡缓 C.直条的长度;折线的陡缓 D.折线的陡缓;直条的长度
4.下图表示的是奇思乘车去图书馆看书,然后返回家的过程。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奇思从家出发到图书馆用了0.5小时
B.奇思在图书馆停留了1.5小时
C.奇思的家与图书馆之间的距离是5千米
D.图中E点处速度是5千米/时
5.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不恰当的是( )。
A.甲的工作效率比较稳定 B.乙的工作效率比甲高得多
C.乙的工作效率不稳定 D.乙的工作效率偶尔比甲高
6.兔子和乌龟进行12千米赛跑,它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兔子和乌龟跑的距离与时间关系图象如下图所示。关于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兔子的速度始终比乌龟快
B.兔子和乌龟同时到达终点
C.兔子跑的路程比乌龟多
D.兔子在中途原地休息了2小时
二、填空题
7.绘制折线统计图时,一( )、二( )、三( )。
8.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两组数据各自的( )变化情况,还可以更方便地( )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9.如图是小丽步行情况统计图。小丽前3分钟一共行走了( )米,她这3分钟的平均速度是( )米/分。
10.如图是六(1)班同学乘大巴去博物馆参观的离校距离与时间关系图。
(1)图中( )到( )的时间堵车;9:00离博物馆还有( )千米。
(2)9:00至9:30大巴车行驶的速度是( )千米/时。
(3)同学们在博物馆参观了( )时。
(4)大巴车返回学校时,沿高速公路行驶,返回时大巴车的速度是( )千米/时。
11.小明家在家电超市买了一台热水器,下图反映的是商场送货师傅从商场出发到小明家安装热水器,安装完返回商店的行程情况。看图解决问题。
(1)送货车从商场出发( )分钟到达小明家,途中加油用了( )分钟。从商场出发到小明家行驶了( )千米。
(2)到了小明家安装热水器用( )分钟。
(3)送货车返回时的速度是( )。
12.如图是某书店一周内的销量统计图。
(1)销量最多的一天卖( )本,销量最少的一天卖( )本。
(2)这一周,书店销量上升最快的是星期( )到星期( )。
(3)星期四的销量是星期三的( )。
三、判断题
13.在折线统计图中,折线的坡度越小,说明增减变化越小。( )
14.条形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
15.反映某人一天体温变化情况适合用折线统计图。( )
16.下图是小刚和小强800米赛跑情况统计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前两分钟小刚跑得快。( )
17.要反映两个地区的降水量的变化情况,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最合适。( )
四、解答题
18.2001~2010年上海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统计图

观察新课先知中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你能说说上海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吗?
19.(1)已知一种铅笔每支售价为0.5元,请把下表填写完整。
数量/支 0 1 2 3 4 5 6 …
总价/元 0 0.5 1 ( ) ( ) ( ) ( ) …
(2)把铅笔的数量与总价所对应的点在图中描出来,并连线。
(3)买7支铅笔需要多少钱?
(4)小丽买铅笔花的钱是小明的4倍,小丽买的铅笔支数是小明的几倍?
20.某地2010年四月的降水量是100毫米,五月的降水量比四月多50毫米,六月的降水量是四月和五月降水量总数的2倍。先把统计表填写完整,再画出折线统计图。
某地2010年4~6月降水量统计表
月份 降水量(毫米)
四月
五月
六月
21.李欣和刘云进行了为期10天的一分钟跳绳训练,成绩如下表:
(1)根据表中数据完成折线统计图。

(2)李欣和刘云第1天的成绩相差多少?第10天呢?
(3)李欣和刘云跳绳的成绩总体呈现什么变化趋势?
(4)从上面的表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22.根据要求作答。
下面是A、B两市去年上半年降水量情况统计图。
(1)哪个月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最接近,相差( )毫米。
(2)哪个月两个城市的降水量相差最大,相差( )毫米。
(3)A城市上半年的每个月平均降水量( )毫米。
(4)B城市上半年的每个季度平均降水量( )毫米。
(5)从这张折线统计图,你还明白什么?
参考答案:
1.C
【分析】根据题意安安想知道花都区2020年5月份整月的气温变化情况,因此他要做的就是把5月份每天的平均气温都要搜集出来。
【详解】安安想知道花都区2020年5月份整月的气温变化情况,她要搜集的数据是2020年5月每天的平均气温。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据整理前必需要做好数据的收集。
2.B
【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
【详解】① 六年级各班数学单元考获“优秀”、“良好”的学生人数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②杉杉服装店衬衫和羽绒服的销量变化情况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
③ 明明8岁-12岁的身高变化情况用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
④8年来,“四季家园”和“和谐家园”的房价变化情况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
用复式折线统计图反映比较合适的有②④,共2个。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
3.C
【详解】条形统计图通过直条的长度来看统计量的变化;折线统计图通过折线的陡缓来表示统计量变化的情况。
如图:
故答案为:C
4.D
【分析】随着时间的增多,离家的距离变远,0到0.5小时是奇思乘车去图书馆看书的时间;时间增多但是距离不增多,0.5小时到2小时奇思是在图书馆看书;2到2.5小时,距离家越来越近,奇思是在返回家,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由图可知,奇思从家出发到图书馆用了0.5小时,判断正确。
B.奇思在图书馆停留了2-0.5=1.5小时,判断正确。
C.由图可知,奇思的家与图书馆之间的距离是5千米,判断正确。
D.E点奇思是在图书馆看书,没有速度,判断错误。
故答案为:D
【点睛】能读懂图形中反映的数据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B
【分析】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虚线上的数据代表甲的变化情况,实线上的数据代表乙的变化情况,折线比较平稳,说明工作效率比较稳定,折线起伏较大,说明工作效率不稳定,所以通过观察统计图可知:甲的工作效率比较稳定,乙的工作效率不稳定,乙的工作效率偶尔比甲高,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A.甲的工作效率比较稳定,此说法正确;
B.乙的工作效率比甲高得多,此说法错误;
C.乙的工作效率不稳定,此说法正确;
D.乙的工作效率偶尔比甲高,此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理解和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6.B
【分析】速度=距离÷时间,关系图像中,横轴为时间,纵轴为距离,某个时间的速度就等于这个点的纵轴数除以横轴数,据此可得出答案。
【详解】A.兔子的速度在前4个小时和8-12个小时这两个时间段比乌龟快,故错误;
B.乌龟和兔子终点在同一点上,即兔子和乌龟同时到达终点,故正确;
C.乌龟和兔子终点在同一点上,即兔子和乌龟跑的路程一样,故错误;
D.兔子的距离时间图像在4-8小时间水平,即休息了4个小时,故错误。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折线统计图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统计图特点,进而得出答案。
7. 描点 写数 连线
【详解】绘制折线统计图时,一描点、二写数、三连线。
例如:
2012-2021年某地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数统计表
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8. 增减 比较
【详解】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两组数据各自的增减变化情况,还可以更方便地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如上图,不仅能表示童话和科普类图书各自的增减变化情况,还可以更方便的比较两类图书销售情况的变化趋势。
9. 150 50
【分析】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小丽前3分钟一共行走了150米,再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求出她这3分钟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分。据此解答。
【详解】150÷3=50(米/分)
小丽前2分钟一共行走了150米,她这3分钟的平均速度是50米/分。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利用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10.(1) 8:30 9:00 20
(2)40
(3)1.5
(4)80
【分析】(1)从图中可知,8:30至9:00的路程没变,说明这段时间堵车;
到9:00时已经行驶了20千米,用总路程减去已经行驶的路程,就是离博物馆的距离。
(2)从9:00至9:30,经过了30分,根据“1时=60分”换算成0.5时,从图中可知,这段时间大巴车行驶了(40-20)千米,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求出大巴车行驶的速度。
(3)从图中可知,从9:30到11:00的路程没变,说明这段时间同学们在博物馆参观,根据经过时间=结束的时刻-开始的时刻,即可求解。
(4)从图中可知,返回时的路程是40千米,返回的时间是11时30分-11时=30分,即0.5小时;然后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求出返回时大巴车的速度。
【详解】(1)40-20=20(千米)
图中8:30到9:00的时间堵车;9:00离博物馆还有20千米。
(2)9时30分-9时=30分
30分=0.5时
40-20=20(千米)
20÷0.5=40(千米/时)
9:00至9:30大巴车行驶的速度是40千米/时。
(3)11时-9时30分=1时30分
1时30分=1.5时
同学们在博物馆参观了1.5时。
(4)11时30分-11时=30分
30分=0.5时
40÷0.5=80(千米/时)
返回时大巴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
【点睛】掌握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11.(1) 20 5 12
(2)50
(3)1.2千米/分钟
【分析】(1)观察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0~5分钟这一段时间,送货车从商场出发到达加油站,5~10分钟之间是送货车在途中停下正在加油,10~20分钟这一段路程,送货车从加油站赶到小明家安装热水器,所以从商场出发到小明家行驶了12千米。
(2)20~70分钟这一段时间里,路程不变,说明师傅正在小明家安装热水器,据此解答。
(3)70~80分钟这一段时间,送货车从小明家返回,返回的路程是12千米,用路程除以时间,即可求出送货车返回时的速度。
【详解】(1)送货车从商场出发20分钟到达小明家;
10-5=5(分钟)
即途中加油用了5分钟。
从商场出发到小明家行驶了12千米。
(2)70-20=50(分钟)
即到了小明家安装热水器用50分钟。
(3)12÷(80-70)
=12÷10
=1.2(千米/分钟)
送货车返回时的速度是1.2千米/分钟。
【点睛】正确提取折线统计图的中的数学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1) 1000 400
(2) 五 六
(3)
【分析】(1)折线最高点即销量最多的一天,最低点即销量最少的一天;
(2)根据销量越多,代表销量的点就会上升,那么相反销量下降,代表销量的点就会下降,那么其连线也就是下降的形状;
(3)求星期四的销量是星期三的几分之几,用星期四的销量除以星期三的销量,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1)销量最多的一天卖1000本,销量最少的一天卖400本。
(2)这一周,书店销量上升最快的是星期五到星期六。
(3)450÷540=
星期四的销量是星期三的。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折线统计图的解读,如何看懂折线统计图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
【分析】折线统计图的折线越“陡”说明数据之间的差越大,变化越大;折线越“平”说明数据之间的差越小,则变化越小,据此判断。
【详解】在折线统计图中,折线的坡度越小,说明增减变化越小,故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要熟练掌握。
14.×
【分析】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详解】如图:
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理解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5.√
【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由此根据情况判断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得,反映某人一天体温变化情况适合用折线统计图。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根据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来判断。
16.√
【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可知;小刚2分钟跑了400米,小强2分钟跑了300米,400>300.所以前两分钟小刚跑得快。
【详解】由分析得,小刚2分钟跑了400米,小强2分钟跑了300米,400>300。所以前两分钟小刚跑得快。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了利用折线统计图表达行驶路程与时间关系,掌握利用统计图中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是解题关键。
17.√
【分析】折线统计图反映数据的多少,也反映数据增减变化情况,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要反映两个地区的降水量的变化情况,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最合适,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折线统计图,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折线统计图对的特征。
18.上海出生人口数呈上升趋势,变化幅度较大;死亡人口数变化比较平稳,上升幅度较小。
【分析】折线往上表示上升趋势,折线往下表示下降趋势,折线平缓表示变化比较平稳,据此回答合理即可。
【详解】上海出生人口数呈上升趋势,变化幅度较大;死亡人口数变化比较平稳,上升幅度较小。
【点睛】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清数量的多少,还能通过折线的上升和下降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2个及以上的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19.(1)见详解;(2)见详解;(3)3.5元;(4)4
【分析】(1)根据单价×数量=总价,用铅笔的支数×铅笔的单价,即可求出铅笔的总价,据此完成表格即可;
(2)先根据表格描出各点,再依次连接即可;
(3)根据单价×数量=总价,用0.5×7即可求出买7支铅笔需要多少钱;
(4)假设小明买了1支,根据单价×数量=总价,用1×0.5即可求出小明花的钱数,已知小丽买铅笔花的钱是小明的4倍,用1×0.5×4即可求出小丽花的钱数,再用小丽花的钱数除以0.5即可求出小丽买的铅笔支数,进而求出小丽买的铅笔支数是小明的几倍。
【详解】(1)3×0.5=1.5(元)
4×0.5=2(元)
5×0.5=2.5(元)
6×0.5=3(元)
数量/支 0 1 2 3 4 5 6 …
总价/元 0 0.5 1 1.5 2 2.5 3 …
(2)如图:
(3)0.5×7=3.5(元)
答:买7支铅笔需要3.5元。
(4)假设小明买了1支,
1×0.5=0.5(元)
0.5×4=2(元)
2÷0.5=4(支)
4÷1=4
答:小丽买的铅笔支数是小明的4倍。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小数乘除法的应用以及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20.100;150;500
折线统计图见详解
【分析】用四月的降水量加上50毫米,求出五月的降水量。用四月和五月的降水量总数乘2,求出六月的降水量。再根据统计表的数据完成折线统计图。
【详解】100+50=150(毫米)
(100+150)×2
=250×2
=500(毫米)
某地2010年4~6月降水量统计表
月份 降水量(毫米)
四月 100
五月 150
六月 500
【点睛】本题考查折线统计图的数据分析和整理。根据统计图找出需要的数据,列式计算即可。
21.(1)见详解
(2)1下;2下
(3)上升趋势
(4)从第7天开始李欣的成绩开始超过刘云的成绩。
【分析】(1)观察统计图可知,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成绩,实线代表李欣,虚线代表刘云,然后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即可;
(2)把李欣和刘云第1天和第10天的成绩分别相减即可;
(3)若折线向上则表示上升的趋势,若向下则表示下降的趋势;
(4)通过统计图分析两人的成绩即可,答案不唯一。
【详解】(1)如图所示:
(2)153-152=1(下)
167-165=2(下)
答:李欣和刘云第1天的成绩相差1下,第10天相差2下。
(3)李欣和刘云跳绳的成绩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4)通过表中发现,从第7天开始李欣的成绩开始超过刘云的成绩。
【点睛】本题考查折线统计图,通过统计图分析出相应的数据是解题的关键。
22.(1)3月份;15;(2)4月份;65;(3)64;(4)158.5;(5)4月份以后,B市的降水量增加
【分析】(1)先求出每个月两个城市降水量相差多少,再比较即可;
(2)根据(1)比较得出降水量相差最大的月份;
(3)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将A城市前6个月的降水量相加,再除以6即可求出A城市上半年的每个月平均的降水量;
(4)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将B城市前6个月的降水量相加,再除以2即可求出B城市上半年的每个季度平均的降水量;
(5)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得出结果,合理即可。
【详解】(1)1月份:52-15=37(毫米)
2月份:36-10=26(毫米)
3月份:25-10=15(毫米)
4月份:70-5=65(毫米)
5月份:90-68=22(毫米)
6月份:170-150=20(毫米)
15<20<22<26<37<65
3月份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最接近,相差15毫米。
(2)4月份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最大,相差65毫米。
(3)(15+36+25+70+68+170)÷6
=384÷6
=64(毫米)
A城市上半年的每个月平均降水量64毫米。
(4)(52+10+10+5+90+150)÷2
=317÷2
=158.5(毫米)
B城市上半年的每个季度平均降水量158.5毫米。
(5)4月份以后,B市的降水量增加。(答案不唯一)
【点睛】此题考査的目的是理解掌握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