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到民间采风去 主持人 张春明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材料的能力。2、让学生关注民风民情,加深对民族民俗的了解。3、了解家乡,培养热爱家乡的感情。4、培养学生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表现家乡的风土人情,民俗习惯或节日的热闹场景,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将收集整理出来的优秀民间故事制作成手抄报,谚语警句格言归纳小组将采集的谚语警句归类编辑制作成电子演示文稿,民间剪纸艺术欣赏小组制作成果展示版,风土乡情小组拍摄制作“新河乡村风情”录相片。
课前准备 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分组合作:可以分为民间故事收集整理小组、谚语警句格言归纳小组、民间剪纸艺术欣赏小组、风土乡情摄制小组等,并要求各小组根据采风的内容的不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准备相应的设备,对可能遇到的困难作好充分的准备。 各小组分头利用课余时间走村串巷到民间采风,并做好相关记录。
教 学 设 计 课堂生成
导入:近期,我们走村串巷,流连于乡村的田野风光,穿行于古老而优秀的民间文化之中,开展了“民间采风”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今天,各个小队来进行成果展示和活动汇报。展示:
1.妙手加工,独放异彩由民间故事收集小组介绍收集整理“新河乡村民间故事”的情况。小主编(学生a): 介绍小队组建过程、收集整理及制作手抄报的整个过程。小编辑(学生b):给大家讲二至三个自己收集整理的优秀的民间故事。小美编(学生c): 介绍手抄报整体设计及艺术加工。小主编(学生d):介绍收集民间故事的经验和感受。每篇习作都各有特色,各有魅力,由此可以看出同学们不同的审美观和创造性。古老的传说,经过我们的妙手加工,焕发了时代的色彩。
2、谚语警句,寓理其中由“谚语警句”小组汇报收集“谚语警句格言”制作电子演示文稿情况。学生:我们实地考察,我们网上搜索。组长介绍收集资料的方法、组员简要汇报各自收集的内容以及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句谚语警句或采集中最感动的一件事;全组制定电子演示文稿,展示制作成员。
3、剪刀生花,美化生活民间剪纸艺术欣赏组出示成果展示版,并当场演示简单的剪纸工艺。剪纸在民间的流行,往往伴随着生辰、婚嫁、喜庆节日和日常生活。屋里院内都要进行装饰,窗户上贴得花蓬蓬、门画楹联红彤彤,色鲜花艳,迎风飘拂的五彩门笺更增加了节日的气氛。
4、乡村风情,乐而忘返乡村风情小组介绍“新河乡村风情”录相片的制作情况。小制片人(学生A): 介绍小队组建过程及外景拍摄活动情况。小摄影师(学生B): 播放中解说自拍的新河风光景点录相“新河乡村风情”。小导游(学生C): 出示展板 ; 介绍展板上的景点照片及特点。新河山水美不胜收,新河山水天下独绝。新河近几年的山水旅游让这座古老又年轻的文明古镇变得更靓更丽,也让新河人的生活更美更甜。不必说奇妙无比的天台山,美仑美奂的金清河;不必说奇绝险峻的长屿硐天,也不必说走向世界的台州山水……来到小小的新河乡村,领略一番这里的乡村风情,也会让你流恋忘返。位于温岭东北方向的新河镇,在创建山水旅游城市中,借助她特有地理和区位优势,似乎一夜之间变成了江南水乡。这时有鱼米水乡的阵阵蛙鸣,也有碧波万顷映日荷塘,陶渊明笔下的良田美池在这里不再是幻想,飘然欲仙的花之君子更让心驰神往,一个又一个美丽而古老的传说 故事久久难以忘怀……总结:主持人:走出三味书屋,来到生活的百草园,我们发现,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是一棵永远不老的常青树,这棵树上有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精华,这棵常青树也需要我们不断地时代之水去浇灌……
附有关资料:
1、新河乡村民间故事手抄小报;
2、民间剪纸作品图片;
3、“谚语警句”电子演示文稿;
4、“新河乡村风情”录相照片。
轶事记录
课后反思
新河镇中学语文组初二备课组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