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类型:C
2023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冲刺(二)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4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笔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答卷前将装订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2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道选择题,每题2分,计24分)
1.“盐”在汉代被称为“国之大宝”,所谓“十口之家,十人食盐;百口之家,百人食盐”。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下令实行盐业官营制度,由政府统一专卖并管理。汉武帝的做法( )
A.是为了促进国家工商业发展B.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为国家统一集聚了物质力量D.确保了封建国家的稳定发展
2.下列两幅图片可用于说明当时( )
A.中日两国都实行中央集权制 B.唐王朝注重传播中华优秀文化
C.日本的建筑技术源自于中国 D.唐文化对周边国家具有吸引力
3.中国自古以来形成了一整套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下表反映了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趋势是( )
朝代 宋朝 明朝 清朝
政治措施 解除地方节度使权力 废丞相、设内阁 设军机处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强化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监察制度的进一步加强 D.民族交融的进一步加强
4.若“百日维新”能实现的话,不久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有( )
①人们能看到新创办的报纸 ②陆海军的士兵们要接受新式训练
③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④考生在科举考场上仍为写八股文而发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在一场中国共产党党史展览中,展出了如这幅示意图。这一展品反映的是
A.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 B.中国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D.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成功探索
6.据研究资料统计,1937—1941年日本在中国战场投入的兵力占其陆军总兵力的80%以上,1941年以后,日本陆军投入南洋的兵力不及其侵华战争兵力的20%,到1945年,在中国军民多年的打击消耗和最后的全面反攻下,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段资料表明中国的抗战( )
A.在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上具有重要地位 B.为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C.是在国际力量的支持下才取得胜利的 D.促进了中华民族和人民的彻底觉醒
7.下图为1972年2月28日《解放日报》头版,报道了中美正式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的重要新闻。该报道( )
A.标志着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反映中国与欧洲国家加强合作 D.反映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8.英国《金融时报》称: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的命运正在慢慢脱胎换骨,与国际游戏规则的共同语言日益投机,渐而接轨上路。促使该时期中国同国际“接轨”的事件是( )
A.在海南岛设立经济特区 B.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9.下列有关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的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曾经侵入到印度河流域 ②都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③都对外进行了侵略扩张的战争 ④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解读下边的示意图,能直接反映的是( )
A.有助于非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B.给非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C.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把欧洲文化传播到了殖民地
11.有学者指出,牛顿的成就证明,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综合可以推翻一些宗教观念。启蒙思想家把牛顿学说中的部分思想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作为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权威、政治上的专制主义和哲学形而上学的锐利武器。材料旨在说明,牛顿学说
A.开始动摇封建神学在欧洲的统治地位 B.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C.为启蒙运动的理性认识提供了方法 D.构建了一个科学与民主的崭新时代
12.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欧、日、俄中等大国着眼于21世纪,为谋取在未来国际格局中的有利地位,各种伙伴关系相继建立。多种双边关系的相互制衡,客观上对美国谋求主导冷战后世界的构想和行为形成牵制力量。以上材料说明( )
A.多极化有利于遏制霸权 B.美国的霸权主义无法推行
C.世界多极化格局不断加强 D.冷战意识不再影响大国关系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36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计36分)
13.(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统治大一统国家的民族地区方面,清朝积累了不少经验。在西藏地区,清廷的统治者们创新管理模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逐步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材料一图A唐朝政府专门设立的管理西域事务的机构中,①处应是____。(1分)图B元朝于__________年完成了统一;(1分)元朝统治时期,形成了一个新的少数民族__________。(1分)图C所示帝国的创建者为__________。(1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清朝“加强对西藏地区有效管辖”的措施。(2分)归纳出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管理的主要方式。(2分)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认识。(2分)
14.(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欧近代社会转型的真正启动不是在原来工业文明发展较早、社会变革程度一度领先的地中海沿岸国家,而是从当时并不起眼、偏居欧洲大陆西北边的岛国——英国首先开始的……并引发了世界现代化潮流。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革命发生的时间及特点。(2分)简析英国率先走向近代社会的经济条件。(2分)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
材料二: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辉雄竞起”的时代。
——(美)法里德 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
①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世界”的因素。(2分)指出材料中“第三次权力转变”的含义。(2分)
材料三: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以欧洲共同体为核心的欧洲联合趋势的发展,戴高乐更强调“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美国不是欧洲的一部分”。1969年9月,勃兰特组建西德联合内阁,新东方政策正式推行。勃兰特说:“我们的东方政策实际上有三重目标:改善同苏联的关系;同东欧各国关系正常化;暂时解决德国两部分的关系。”
——摘编自王斯德、钱洪《世界当代史》
②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60年代后戴高乐强调“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原因。(2分)指出20世纪90年代欧洲围绕这一观点的具体做法。(2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1分)谈谈你对国家发展与国际地位的认识。(2分)
15.(15分)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围绕“中国共产党的农业、农村政策”展开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调整政策】
材料一:
《井冈山土地法》
1942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提出三项基本原则:一是减租减息,以改善农民生活,提高农民抗日积极性;二是交租交息,以联合地主阶级抗日;三是奖励富农发展生产……减租减息之后,边区许多地主或转变为劳动者,或投资发展工商业,改善了边区的经济,生产力也有大幅提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井冈山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变化,(2分)并分析这种变化产生的积极作用。(2分)
【颁布大纲】
材料二:
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中国的土地制度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的背景,(2分)并指出《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的土地政策。(2分)
【体制改革】
材料三: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1978年以来,国家给予农民更多的自主权,调动其积极性。邓小平多次指示政府相关机构要加强对农业科技人员的培养和激励,只有这样我国农业科技的重大突破才有希望。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大量农民从农业内部转移出来,发展多种经营,发展新型的乡镇企业……推动了农村经济格局的多样化。——摘编自周建峰《邓小平农业经济发展动力观及其启示》
(3)材料三图片表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怎样根本性的变化?(2分)根据材料三文字,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2分)
【乡村振兴】
材料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指出……国家应鼓励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相关组织的作用,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以互联互动、共建共享为基本准则,“推动形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机制”。习近平还强调农业现代化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理念,走绿色农业发展道路。
——摘编自郑吉伟、姚晓红《论习近平对邓小平农业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习近平的农业思想。(1分)中国共产党从革命时期到执政时期一直注重农业、农村的建设与发展。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此有何认识?(2分)
2023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冲刺 (二)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D A A A A B B C B C A
13.(1)安西都护府(1分)1279(1分)回族(1分)亚历山大(1分)
(2)举例:顺治册封达赖喇嘛;康熙册封班禅额尔德尼;雍正设置驻藏大臣;乾隆设置噶厦,授予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乾隆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明确了驻藏大臣政治上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乾隆帝建立金瓶掣签制度。(2分)
方式:册封;设置机构;设置大臣;通过武力征服;和亲;会盟;签订条约;颁布法律条文。(2分)
(3)认识:中国古代汉族与边疆民族虽有冲突,但和平相处与民族交融是主流;历代王朝都注重发展民族关系;民族关系的发展有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中国古代王朝通过多种方式加强民族管理;实行民族平等的政策有助于发展民族关系。(2分)
14.(1)时间:1688年;(1分)特点:没有发生流血冲突,通过和平的方式夺取了权力。(1分)经济条件:英国通过殖民扩张,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本;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任意答出一点即可)(2分)
(2)①因素:确立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世界大战中大发战争财。(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分)含义:欧洲和日本的崛起,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2分)
②原因:美苏冷战开始后,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欧洲走向联合后,经济得到发展,国际地位有所提高;美苏冷战对峙,严重威胁欧洲安全。(答出任意一点即可)(2分)做法:1993年成立欧盟,由经济一体化向经济政治一体化迈进。(2分)
(3)格局: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写一超多强也可)(1分)认识:国家综合实力发展,有助于国际地位的提升;国际地位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反映。(2分)
15.(1)变化:从没收地主土地(打土豪,分田地)到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2分)作用:提高了 农民的抗日积极性,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改善了抗日根据地的经济,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2分)
(2)背景:大量土地集中在地主手里;农民渴望获得土地。(2分)政策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2分)
(3)变化: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2分)内容:给予农民更多自主权重视对农 业科技人员的培养和鼓励;发展多种经营和新型乡镇企业。(2分)
(4)思想: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发挥农业的积极作用;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1分)认识:党的土地政策满足农民的意愿, 符合农民的利益;党的农村政策的制定、农村经济的建设依据国情等。(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