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25 18:3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1、掌握新中国成立后科技文化取得的重大成就:“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青蒿素和文艺成就。
2、了解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杰出科学家的先进事迹。
3、知道“双百”方针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概况。
4、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和意义。
(一)“两弹一星”
1.含义
人造地球卫星
一星
两弹
核 弹
导 弹
原子弹
氢 弹
导弹
核弹
距离
爆炸
人造卫星
无人
航天器
通信卫星、气象卫星
资源卫星、军事卫星
……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材料一:“1953年,联合国在朝鲜的战事吃紧,美军陆军五星上将兼总统艾森豪威尔武断的下达命令,将携带核弹头的导弹紧急运到日本的冲绳岛,以防不测。1955年,中共军队占领了大陈列岛,美国国会强硬地表示:可以对中国使用核武器。”
材料二: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三: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思考:新中国为什么要下决心为什么要研制“两弹一星”
2.背景
新中国的外交环境
(1)目的:加强国防力量
(2)面临的困难:
没钱、没人、没技术
没基础、没援助、环境恶劣
珍宝岛事件
烤土豆、睡帐篷
1958-1962年经济状况
3.代表人物
钱学森,早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后赴美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
后在美国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他于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
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邓稼先,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7年赴美留学,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那时中国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缺乏资料,外国的研究成果又都严格保密。邓稼先说:“天底下的路都是从无到有走出来的。”后来,他和许多科学家同心协力,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成功了。
两弹元勋
1967
1964
1966
1970
3.发展成就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合众国际社东京10月17日电】(记者:史密斯) ……俄国背弃了关于提供技术和物质援助的保证,只是促使中国人自己加倍努力,并且增强了他们的决心。
——摘编自:方华 史册主编. 参考的启示:国事卷 4[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
——《党中央和国务院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向试验现场发的贺电》
【美联社新德里10月16日电】(记者:芬克)……在亚洲,核力量——不论多么粗糙——是一种国际地位的象征,是科学技术和军事力量的象征,它既是动人的,也是吓人的。……随着星期五的消息报道爆炸了一颗原子弹,共产党中国龙在世界这部分地区数亿人的心目中长得更高大了。
材料链接
4.作用
(1)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国家 美国 苏联 英国 法国 中国
原子弹用时 6年 7年 13年 3年 5年
从原子弹到氢弹用时 7.3年 4.3年 4.3年 8.6年 2.8年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中国要是没有原子弹这个东西,人家就要欺负我们。
谁说我们中国人搞不成导弹核武器,现在不是搞出来了吗!
——毛泽东
主要有核国家从研制成功原子弹、导弹到研制成功氢弹所需时间:
取得成功的原因:
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
“两弹一星”
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右起王淦昌、杨嘉墀、王大珩、陈芳允
科技发展规划
“863”计划
科教兴国
“两弹一星”元勋 群体像
我国的核政策:
我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1)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神舟一号
(二)漫步太空
(2)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神舟五号
杨利伟
(3)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 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三位航天员是景海鹏、翟志刚、刘伯明,其中翟志刚顺利完成了出仓活动,刘伯明辅助出仓,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4)2021年10月,神舟十三号飞船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宇航员送入太空,成功完成第二次空间站宇航员发射任务,并迎来第一位女性宇航员。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圆满完成,中国空间站即将进入建造阶段。
天和核心舱
‘天宫’
“C919大飞机”
“墨子”
“蛟龙”
“天眼”
“悟空”
中国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动态图)
中国天宫空间站2022年建成
中国载人航天精神: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
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一)农业:袁隆平——杂交水稻
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思考: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有何现实意义和世界意义?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中国第一个特等
发明奖获得者
世界意义: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原子弹让中国人不再受恐吓!
袁隆平使中国人不再挨饿!
吃饭靠“两平”
一靠邓小平( 家庭联产责任制 )
二靠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赞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袁隆平
“杂交水稻之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邓小平
袁隆平的八项国际奖是: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英国让克基金会让克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拯救世界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日本日经亚洲大奖、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世界先驱科学家奖、越光国际水稻奖等八项国际奖。
袁隆平获得国际农业最高奖 ——世界粮食奖
袁隆平 共和国勋章
2001年 江泽民与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
(二)医学:屠呦呦——青蒿素



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疟疾:中国民间俗称“打摆子”,得病后高烧不退、浑身发抖,严重者几天内就会死亡,是一种经按蚊叮咬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据统计约有20亿人口生活在流行区,主要集中在非洲、东南亚和中、南美洲的一些国家。其死亡率极高。
材料:据WHO《世界疟疾报告2015》估算,从2000年到2015年,ACT(注: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合疗法)等措施使全球620万疟疾患者免于死亡,其中包括5岁以下的儿童590万。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主办. 中国科学技术奖励年鉴 2017年 上[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P44
意义: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1、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有什么重要意义?
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药学奖。
2021年6月世卫组织宣布
中国获得消除疟疾认证
瑞典国王为屠呦呦颁奖
袁隆平荣获“共和国勋章”
屠呦呦荣获“共和国勋章”
“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优秀代表,研究发现青蒿素,解决抗疟治疗失效难题,60多年来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
建国后我国科技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党和国家为科技、文艺、教育制定了长远规划,广大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工作者将自己的聪明才智无私贡献给国家科技文化事业,新中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材料二 当周总理知道钱骥姓钱时风趣地说:我们的卫星总设计师也是姓钱啊,我们搞尖端的,原子弹、导弹和卫星,都离不开“钱”啊。
—杨照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诞生内幕》
原因:①国家独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前提)
②党和政府的支持重视(保障)
③科学家们无私奉献
④经济实力的增强(基础)
启示: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②鼓励科技创新,培养创新精神。
合作探究
1.1956年后
(1)方针
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2)成果
许多作家、艺术家,采用多样化的体裁与表现手法,生动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累累硕果。
2.改革开放后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1956年,毛泽东提出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毛主席题词
文学领域出现繁荣景象
依据图片和材料判断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领 域实行什么方针?
话剧《茶馆》
音乐舞蹈剧
《东方红》
小说《红岩》《青春之歌》
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
“双百”方针提出后,我国的文化领域发展状况如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
《霸王别姬》
《红高粱》
《卧虎藏龙》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改革开放后文化事业有何发展?
莫言
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荣誉
(来源:新华社 朱慧卿制)
“用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将民间故事、历史事件与当代背景融为一体。”
(冯新平,谭晓春编著. 西方文学简史 邮票插图版[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8:P29)
代表作品
获奖理由
《红高粱家族》《檀香刑》《蛙》《丰乳肥臀》《生死疲劳》等
“我必须承认,如果没有3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发展与进步,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也不会有我这样一个作家。”
(张清华. 莫言研究年编 2013[M]. 三联书店, 2016:P283)
获奖演讲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谈谈你对文化自信的理解和认识。
科技文化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精神:爱国 艰苦创业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原因:①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政策支持
②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努力
③科技与生产力的相结合
科技文化成就
1964原子弹
1966导弹
1967氢弹
1970人造地球卫星
科技
文化
两弹一星
1999“神一”(无人)
2003“神五”(载人)
2008“神七”(出舱)
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杂交水稻之父)
屠呦呦:抵抗疟疾青蒿素(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农业医学
载人航天
“双百”方针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振奋民族精神
打破核垄断
增强国防实力
提高国际地位
文化自信
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国家
课堂小结
1. 1964年的秋天,中国打破了超级大国核垄断与核讹诈的事件是(   )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近程导弹
  C.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
2.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袁隆平的突出贡献是(  )
  A. 在农村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 为我国核武器的研究作出了贡献
  C. 培育出优质小麦
  D. 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优良品种
巩固落实
A
D
3.新中国成立后,文学走向繁荣的主要原因有( )
①新中国的诞生,使人民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
②中华民族的独立使作家焕发出创作的激情
③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④我国的民主、 法制建设超过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巩固落实
A
4. 2021年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在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进入到一个新纪元。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东方红一号 B.神州五号 C.神州七号 D.神舟一号
巩固落实
A
5.如图是2020年4月24日,国家邮政局发行的纪念邮票。和此邮票有关的卫星是( )
A.嫦娥一号 B.东方红一号
C.神舟一号 D.北斗导航卫星
6.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上述2007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词赞颂的是( )
A.袁隆平 B.屠呦呦 C.王进喜 D.钱学森
B
D
随堂检测
1.2021年5月22日10时40分,“祝融号”火星车已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1970年,中国首次在宇宙空间取得突破的飞行器是(  )
A.东方红一号 B.嫦娥一号 C.神舟一号 D.天宫一号
2.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院士因病去世,一代巨星陨落。他曾获得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同时也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袁隆平的主要成就是(  )
A.发现青蒿素 B.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C.发现罗红霉素 D.推动玉米高产
3.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于2021年5月22日逝世,享年91岁。巨星陨落,山河同悲,对袁隆平评价恰当的是(  )
A.隐姓埋名、两弹元勋 B.青蒿济世、科研报国
C.杂交水稻、泽被苍生 D.九天揽月、太空漫步
A
B
C
A
D
5.“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
B.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C.首次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成功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4.某历史兴趣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四幅人物图片,他们的贡献共同体现了新中国的(  )
A.科学技术成就 B.国防建设成果 C.信息技术发展 D.文教事业进步
2、1970年4月24日21时50分,从太空中传出的《东方红》乐曲响彻宇宙。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
A.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
B.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
C.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
巩固练习
C
3、“细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人们常用这句话来赞扬一个人“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这个人就是我国杰出的农业科学家( )
A.侯德榜 B.邓稼先
C.杨振宁 D.袁隆平
巩固练习
D
4、“两弹一星”工程中,为国家的国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代表有( )
A.邓稼先 钱学森    B.杨利伟 钱学森
C.翟志刚 杨利伟    D.邓稼先 袁隆平
A
6、现在我们所说的“两弹一星”指的是( )
A.核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B.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C.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D.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C
5、疟疾,中国民间俗称“打摆子”,是由疟原虫侵入人体后引发的一种恶性疾病,为解决这一难题,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发明了( )
A.青霉素 B.青蒿素
C.抗生素 D.头孢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