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素养能力评价
班级; 姓名; 学号:
积累与运用
一、选择题。(填序号)(16%)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簇拥(cù) 远眺(tiào) 爵位(jué) 板凳(dèn)
B. 牲畜(xù) 不愧(kuì) 泛滥(làn) 庄严(zhuān)
C. 淤泥(yū) 翻译(yì) 遐想(xiá) 湛蓝(zhàn)
D. 毛毡(zhān) 哗笑(huá) 笼罩(lóng) 黏着(zhuó)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桥粱 码头 船艄 窗帘 B.赞许 吆喝 垫子 铃当
C.灰复 祷告 纵横 阻挡 D.仪态 灯塔 遮掩 保姆
3.填入下面这段话中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怎么拥挤,他( )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 )平
稳地穿过,( )速度非常快,( )能急转弯。
A. 不管 总能 总能 而且 还 B. 无论 总是 总是 因为 所以
C. 不管 总能 总能 尽管 还 D. 无论 总能 总能 虽然 但是
4.下列句子中,不属于静态描写的一项是( )
A. 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B. 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C. 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D. 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孩子们听了这个消息不禁手舞足蹈。 B. 消防员悠然自得地冲进了火场。
C. 北京故宫里陈列着许多熠熠发光的宝贝。 D. 船夫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6.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B. 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C. 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D. 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
7. 《牧场之国》中,“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在文中反复出现的作用是( )。
A.说明作者看到了荷兰的真实样子 B. 强调荷兰是个牧场之国
C. 表达对荷兰美景的赞美,加深读者对荷兰牧场的印象 D. 总结文章的内容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夜晚戏院散场后的静寂体现了威尼斯的静态美。
B. 作者描写了荷兰美丽、幽静的牧场风光,表现了牧场的宁静之美。
C. 描写景物的美就一定要写出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D. 在阅读中体会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能使我们更好地感受景物的魅力。
二、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5%)
极目yuǎn tiào( ),liáo kuò( )无垠的草原一望无际,碧绿得如丝绒一般充满光泽,放眼望去,悠悠然的白色的mián yáng( ),fēi chí( )的 jùn mǎ( ),使人叹为观止。
三、词句段运用。(15%)
1.查字典填空。(4%)
(1)“簇”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 查部首( ),再查( )画。
(2)给下列词语中的“簇”字选择正确的义项,将其序号填在括号里。
"簇"的解释有:①丛聚,聚成一团;②量词,用于聚成团的东西。
簇拥( ) 簇生( ) 花团锦簇( ) 一簇鲜花( )
2.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选一选,填一填。(填序号)(5%)
A. 打比方 B. 举例子 C. 作比较 D. 列数字
(1)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两头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 )( )
(2)除了金字塔,古埃及人还有石窟陵墓、神庙等多种令人惊叹的建筑成就。( )
(3)胡夫金字塔的塔基面积相当于126个篮球场那么大。( )( )
3.读一读,说说下面的语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它在表达上的特点。(4%)
在绿色的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这段话主要描写了 的情景。作者看到打着呼噜的猪群,联想到 ,看到小鸡和长毛山羊在绿草地上,联想到
,这样写的好处是
4.下面的句子写出了景物的动、静之美,读一读,再选择一个情景,照样子写一写。(2%)
清脆的放学铃声响起,整个校园仿佛也被这铃声唤醒,立刻变得喧闹起来,追逐嬉闹的声音瞬间充满整个校园。渐渐地,操场上变得空荡荡的,热闹了一天的校园终于安静了下来,只听见树叶在风中哗啦啦响。
早晨的公园 火车进站
四、根据本单元所学知识填空。(6%)
1.荷兰,是水之国, 之国,也是 之国。文中最能表达作者对荷兰的向往、赞美之情的句子是:
2.课文《金字塔》分别采用 和 的方式介绍了埃及金字塔,展现出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3. 《乡村四月》是 代诗人 创作的。诗的前两句" ,子规声里雨如烟"着重描写了初夏时节江南农村的景色,诗的后两句"
"勾画出乡村四月农家忙碌的景象。我课外积累的描写乡村
生活的诗句还有:" ,
阅读与欣赏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8%)
材料一:剪纸艺术
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就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 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是我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在我国农村的历史非常悠久,并且流传很广,主要通过谐音、象征、寓意等手法提炼、概括自然形态,构成美丽的图案。
材料二:小学美术课剪纸教学的意义
小学美术教学开展剪纸课程,可以营造富有传统文化底蕴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加 强对我国传统艺术的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剪纸工艺看似简单,实则 需要学生非常细致,是对学生眼、脑、手协调性的锻炼,使其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不断 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还能使其在创作过程中学会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美。另外,剪纸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材料三:剪纸作品
① ②
1.下列关于剪纸艺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 剪纸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
B. 剪纸历史悠久,是我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
C. 剪纸在我国农村流传很广,只有农村人喜欢。
D. 剪纸的图案主要通过谐音、象征、寓意等手法提炼而成。
2.请试着给材料三的两幅剪纸作品命名:① ;② (2%)
3.下列不适合悬挂在学校剪纸社团的专用教室里的标语是( )。(3%)
A. 沉醉墨海,书写人生。 B. 中国剪纸,吉祥如意。
C. 剪刀剪纸,剪出锦绣前程。 D. 你能想到的,我来剪。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15%)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冯骥才
维也纳人的骄傲与福气之一,是他们生活在层层叠叠的绿色包围之中。森林不单 是维也纳人度假游玩的去处,平日黄昏人们也常常驱车到城市东北角的卡伦堡山上, 敞开肺叶,张开嘴巴,大口呼吸林海散发出来的清新、湿润、凉意和充沛的氧气。①放眼远眺,绿海无边,每一棵树都是一朵绿色的浪花,多少树才汇成这海一样无边无际的森林 维也纳人的眼睛整天被城市的奇光异彩所眩惑,此刻觉得绿色真是一种净化眼睛和心灵的颜色。所以,维也纳人喜欢绿色
一出城市,到处是这样的景象:②向阳的山坡上,林色鲜翠;背阳的山坡上,森森然像 一片埋伏在那里披甲戴盔的兵阵。 森林之间是大片大片的开满鲜花的牧草,很难看见土 的颜色。维也纳森林是指维也纳城市近郊一带,这里地势最高不过海拔400米,很少有针 叶树,多为阔叶林。榆槐桉桐等数十种树木交相混杂,每逢春至,树上开花,小鸟欢叫,各 种野生小动物奔跃其间。这感觉与南部蒂罗尔州那种高山峻岭、松柏参天、雪溪喷泻,全然两样。这里的森林清新柔和,温文尔雅,倒与维也纳这个城市的味道更相调和。
森林不单使人赏心悦目,呼吸舒畅,排除烦恼,它还神奇地调节着气温。在维也纳,无 论太阳怎样灼热,只要站在树荫里便立刻清爽宜人。中午与早晚,温差非常分明。即使炎 夏时节,日落之后,空气也会很快凉爽下来,维也纳人在夏天夜里也要盖被子睡觉,特别是一场雨后,天气如秋。
如果留心观察,还会发现维也纳人对待房前屋后的草地就像对待室内的地毯一样爱 惜。你很难发现一小块枯草。他们甚至不肯使用汽车里的空调,担心废气污染草木与空 气。在这个百万人口的大城市里,无论何处,张目一看,总有鲜艳的花木在视野之内;放眼 望去,空气透明,视线无阻,只要目力所及,那些远远站在楼顶上的一座座雕像的面孔,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
各种各样的鸟儿就像在维也纳森林里一样,无忧无虑地生活在千楼万宇中间。 一天 黄昏,我在城市公园正欣赏露天音乐会,忽然大厅顶上发出声声异样鸣叫,音调似猫,其声 洪大。扭头望去,原来是一只大孔雀站在上面。孔雀是逞强好胜的飞禽,它要与乐队一比 高低。这引得人们都笑起来,但无人驱赶它,乐队更起劲地演奏,随后便是乐队与孔雀边奏边唱,奇妙之极。还有比这表达大自然与人类和谐关系的更美好的颂歌吗
— 有删改
1.阅读短文,作者主要写了哪五方面的内容 请补充完整。(3%)
(1)维也纳人生活在绿色包围之中。
(2)森林清新柔和,温文尔雅。
(3)
(4)
(5)
2.下列不能直接体现维也纳人爱惜草地的一项是( )。(3%)
A. 在房前屋后很难发现一小块枯草。
B. 不肯使用汽车里的空调,担心废气污染草木与空气。
C. 放眼远眺,能看清远处楼顶上雕像的面孔。
D. 对待草地像对待室内的地毯一样爱惜。
3. 阅读文中画线句子①,说说森林的特点并体会加点部分的好处。(3%)
4.阅读文中画线句子②,这句话属于 (静态 动态)描写,写出了
。 (2%)
5.结合本文内容,说说作者眼中的维也纳是一座怎样的城市。(4%)
七、古诗文阅读。(5%)
武夷茶歌
[宋]范仲淹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①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②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③栽。
【注释】①建溪:水名,在福建,为闽江北源。②奇茗:奇异名贵的好茶。
③从古:自古以来。
1.这首诗写的是武夷山的( )。(2%)
A. 茶 B. 景色 C. 气候 D. 仙人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
表达与交流
八、习作。(30%)
中国是个有着悠久历史文明的古国,有诸多令人骄傲的世界文化遗产。你对哪些 文化遗产比较熟悉 请选择一处你感兴趣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介绍给大家。注意: 要先搜集、整理与其相关的资料,再进行介绍,可以描述其外形特征,可以记录其历史
变化,还可以讲述与其相关的故事传说等。
参考答案
一、1.C 2.D 3.A 4.C 5.B 6.D 7.C 8.C
二、远眺 辽 阔 绵 羊 飞驰 骏 马
三、1. (1)C cu 11 (2)① ① ① ②
2. (1)A D (2)B (3)C D
3. 动物在草原上悠然自得 像是对什么表示 赞许 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运用联想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动物们的 闲适自由
4. 示例:早晨的公园 — 早晨的公园真美呀! 秋阳静静地照在树林里,梧桐树叶被镀上了一层金黄,枫树的叶子却变红了,像火把一 样闪着红光,而柏树的叶子仍是那么青翠欲 滴, 一阵风吹来,树叶哗哗作响,地上便铺了一 层五颜六色的地毯,这美景真是令人陶醉。
四、1. 花 牧 场 2.抒情散文
3.宋 翁 卷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图文结合
绿遍山原白满川 乡 村 四 月 闲
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示例: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五、1.C 2. 示例:①金鸡报晓 ② 年 年 有 余 3.A
六、1. (3)森林能调节气温。 (4)维也纳人爱惜草地。 (5)鸟儿在维也纳快乐地生活。
2.C
3. 维也纳森林广阔,绿意盎然。加点部分运用 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维也纳 森林面积广,绿树多,表达了作者对维也纳森林的喜爱之情。
4. 静态 维也纳郊外的森林树木繁多
5. 示例:在作者的眼中,维也纳处在层层叠叠 的绿色包围之中,森林面积广阔,空气清新 柔和,气候清爽宜人,人们分外爱惜草地,各 种各样的鸟儿就像在维也纳森林里一样,无 忧无虑地生活在千楼万宇中间,充分展现了 大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关系。
七、1. A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武夷茶的赞美之情。
八、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