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古代散文
单元学习目标
1.学习古人论述的艺术,学会清晰有力对表达思想和见解
2. 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
3. 背诵一些重要的篇目
单元学习重点
1.学习古人论述的艺术及其语言的精妙
2.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
单元学习难点
学会清晰地表达思想和见解
第一课时
【单元学习点拨】
高考文言文到底考什么?我们学习文言文学什么?应该重点关注哪些知识点?
从近几年的高考说明中,可以看到,高考对文言文的考查,有以下几条:
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古今 ( http: / / www.21cnjy.com )异义词等。其中词类的活用包含一般的活用如名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异动用法、名称作状语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含“之”“以”“其”“为”“而”“何”“乎 ( http: / / www.21cnjy.com )”“乃”“且”“若”“所”“焉”“也”“因”“则”“于”“与”“者”等十八个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主要有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固定句式。其中倒装句主要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得分点主要集中在特殊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词)、虚词的意思以及特殊句式、固定句式上(如“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高考文言文阅读文段尽管是课外的,但是所考查的字词句式基本上都是课内学过的,
所以掌握基本字词句式,背诵经典篇章就是我们必须完成的任务。
【经典体验】
(2009江西高考题)下列各组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何忧为 B.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客偿博所负 将以求吾所大数也
C. 若中心愿之乎 D. 至夜分,乃散去
非曰能之,愿学焉 良乃人,具告沛公
答案:D 这道题考的是虚词,所考的词属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高考规定的十八个虚词的范围内。选的例句既有阅读文段中的句子,也有高中语文课本上学过的句子,因此,要学好文言文,必须从课本做起。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教师版)
教学目标
1.学习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能归纳“数、发、直、兵、胜”多义词的义项,掌握“或……或……”“直……耳,是……也”
是何异于……”几个句式的特点。
3.设喻的说理方法
4.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教学难点
课文中“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的理解。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法
诵读为主,自主探索,教师点拨
学法
学生自主探究
第二课时
【单元学习点拨】
高考文言文到底考什么?我们学习文言文学什么?应该重点关注哪些知识点?
从近几年的高考说明中,可以看到,高考对文言文的考查,其中含有以下几条: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类的活用、古今异义词等。其中词类的活用包含一般的活用如名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异动用法、名称作状语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含“之”“以”“其”“为”“而”“何” ( http: / / www.21cnjy.com )“乎”“乃”“且”“若”“所”“焉”“也”“因”“则”“于”“与”“者”等十八个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主要有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固定句式。其中倒装句主要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得分点主要集中在特殊实词(通假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词)、虚词的意思以及特殊 句式、固定句式上(如“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高考文言文阅读文段尽管是课外的,但是所考查的字词句式基本上都是课内学过的,
所以掌握基本字词句式,背诵经典篇章就是我们必须完成的任务。
【教学过程】
【自主检测】
一.文学常识(1)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 、 合在一起称“四书”。
(2)孟子,是孔子之后 学派的又一位大师,后人将他和孔子并称为“ ”,称其为“亚圣”。他的思想核心是 “ ”。
1、《论语》《孟子》 2、儒家 孔孟 仁政
二.孟子名句填空:
(1)不以规矩, 。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天下可运于掌。
(3)富贵不能淫, ,此之为大丈夫。
(4) ,不如无书。
(5)天时不如地利, 。
(6)穷则独善其身, 。
不成方圆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尽信书 地利不如人和
达则兼济天下
二.查字典,对照课文,给加点字注音,
(1)弃甲曳( )兵
(2)涂( )有饿殍( )
(3)鸡豚( )狗彘( )之畜( )
(4)数( )罟( )不入洿( )池
(5)五十者可以衣( )帛矣
(6)谨庠( )序之教
(7)颁(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8)申之以孝悌( )之义
(9)是使民养生丧( )死无憾也
答案:(1)yè (2)涂tú通假字,同“途” piǎo (3)tún zhì xù
(4)cù gǔ wū(5)yì (6) xiáng (7)颁 bān通假字,同“斑”(8)tì (9)sāng
[学习要点] 简介孟子及孟子思想,熟读课文。
【知识点拨】
如何辨析通假字?
每篇文言文中都有通假字,如不注意,只是望文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就会理解错误。这是中学生阅读文言文的障碍之一。那么,怎样辨析通假字呢?首先,必须了解通假字与本字多为同音代替这个基本规律,本字就是被替代的字。具体说,它们在读音的联系上有以下几种情况:
同音通假。 例如:(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读“fǎn”。
近音通假。 例如:(2)“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读“wú”。
3. 音变通假。 例如:(3)“扁鹊望桓侯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读“xuán”。
4. 有少数形近通假字。 例如:(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六则)
掌握了通假规律,读文言文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当句子中遇到有的字按着它本身的意义理解,在上下文里无法讲通时,就可以考虑借字音或字形相近,意思又解得通的字去解释
【经典体验】找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1 ( http: / / www.21cnjy.com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
(2)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赤壁》)
(3)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
(4)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
(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褒禅山》)
(6)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天姥》)
(7)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孔雀》)
(8)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促织》)
A(1)(3)(4)(7) B(3)(5)(7)(8)
C(3)(4)(5)(8) D(3)(4)(5)(6)
(1)的“始一反焉”是“始一返焉”,(2)的“雷鼓大震”是“擂鼓大震”。(3)(4)(5)(6)都没有通假字。(7)的“取”是“娶”,(8)的“直”是“值”。答案是D。
第三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我们在初中学过孟子的文章《得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助 失道寡助》,其中有两句话成了后世广泛引用的名言警句,成为成语沿用至今,在今天仍然有很强的生命力,是两句什么话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说明孟子的思想不仅对当时,而且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的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呢?(仁政)。今天,我们来学习孟子的又一篇表明他仁政思想的文章《寡人之于国也》,从中可以再进一步领略他的仁政思想。
二、孟子生平及其思想简介
你对孟子知多少?(学生说说自己对孟子的了解)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主张效法先王,推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仁政,宣扬性善,反对功利,反对战争,《孟子》全书立论的根本点是“性善论”,核心是“仁政”思想。这些思想在当时列国纷争的形势下,被认为是脱离实际的空论。但他思想中的民主精神,民本思想等都符合人民的愿望,具有进步意义。
三、熟读课文
(一)、.教师范读,学生轻读。
(二)、 学生齐读课文。
(三)、朗读开头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自主探究】
1、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
(2)邻国之民不加少 ( )
(3)填然鼓之 ( )
(4)弃甲曳兵而走 ( )( )
(5)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 )( )
(1)谷物收成不好 (2)更 (3)敲鼓 (4)拖着 兵器 (5)只是 逃跑
2“之”字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是( )
例句: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A、邻国之民不加少 B、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答案:C
四、 全班同学齐读“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到“王道之始也”
解释加点的词:
(1)、不违( )农时( ),谷不可胜( )食( )也
(2)、是( )使民养生( )丧( )死( )无憾也
(1)违:耽误 时:季节 胜:尽、完 食:吃
(2)、是:这 生:活着的人 丧:为……办丧事 死:死去的人
五、朗读“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到“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并理清意思
1.找出下边句中的通假字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
(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 )
“颁”通“斑” “途”通“涂”
2.找出活用的词,并解释
(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4)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树:种植 衣: 穿 (2)王:为王 (3)谨:认真从事 (4)罪:归罪
3、解释加点的词:
(1)鸡豚狗彘之畜( ),无失其时
(2)百亩之田,勿夺( )其时
(3)颁白者不负( )戴( )于道路矣
(4)狗彘食( )人食( )而不知检(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
(1)畜养 (2)耽误 (3)背东西 顶东西 (4)吃 食物 制止 打开粮仓
4、翻译句子: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这种说法和拿刀把人杀了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
全班同学齐读课文。
熟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六、【课堂反馈】
1.说出下边句子的句式特点
(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3)申之以孝悌之义
(1)宾语前置 (2)判断句 (3)状语后置
2、下列加横线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
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 D.弃甲曳 (拖着)兵而走
3、下面的加点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B.弃甲曳兵而走 斩木为兵
C.或五十步而后止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D.是亦走也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4、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斯天下之民至焉 ②鸡豚狗彘之畜 ③树之以桑 ④未之有也 ⑤邻国之民不加少
A.①②⑤/ ③/ ④ B.①③⑤/ ②/ ④ C.①②④/ ③⑤ D. ①②⑤/ ③④
5、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例:树之以桑
A.非我也,岁也 B.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C.或五十步而后止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6、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A.请以战喻 B.寡人之于国也 C.王无罪岁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2.D 3.A 4.A 5.D 6.C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理清思路,背诵课文,
【知识点拨】设喻是比喻吗?
设喻,也叫设譬,是一种说明事物或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的方法,是从已知事物出发,说明对新的事物的认识,或阐明深刻而精微的道理。通常设置或借用一个寓言、故事或自然现象来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例如:“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
设喻和比喻不同。一般地说,设喻用于论事说理,即比喻论证,而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用于状物写景。懂得设喻的实际运用,对于说话写文章大有好处。
【经典体验】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就是采用了设喻说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方法。邹忌谙习“良药蜜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听”的秘方,注意了进谏艺术,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而是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说自己的体会,“小”题“大”做,现身说法使齐王也明白“蒙蔽甚矣”,齐王于是一声令下,广纳谏言,终于“战胜于朝廷”。邹忌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试分析本文中运用了怎样的设喻来说理?
五十步笑百步的设喻来说理。
教学步骤
导入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政”,他想把自己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仁政”思想传达给梁惠王,而如何传达,就是一种艺术。传达得好,他会接受,传达得不好,不但达不到目的,甚至性命都有危险。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孟子说话的艺术性。
二、【自主探究】
1、梁惠王认为自己治国是 他的措施是
他甚至还觉得自己做得很好,因为
但现实结果是 于是梁惠王有了疑问:何也?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梁惠王为什么对“民不加多”倍 ( http: / / www.21cnjy.com )感忧虑?)教师对背景点拨提示: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为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造成了兵员缺乏、劳力不足,这是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争夺人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那梁惠王当然会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了。
2、孟子认为,梁惠王和邻国相比,没什么本质区别,他是怎样回答的?为什么要这样回答?有什么效果?
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五十步笑百步。并反问:“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比喻论证)
好处:孟子通过设喻——设圈套, ( http: / / www.21cnjy.com )诱使梁惠王在不知不觉中说出:“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这正好走进“圈套”,自己否定了自己的话。所以,孟子说:“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这样回答就把抽象的道理浅显化,使对方易明白,易接受。
3、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目的是什么?
引出 “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这也是孟子“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
4、孟子的“仁政”思想包括几个方面?具体内容是什么?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两方面:一是“王道之始”的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具体内容是三组排比句:“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这是一幅老百姓养生丧死无憾的画面
一是“王道之成”的道理。具体内容是四组 ( http: / / www.21cnjy.com )排比句:“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这是一幅老百姓发展生产,受到教化,安居乐业,懂得孝悌之义的美好社会图景。
其中前三组排比是孟子养民的主张,后一组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教民的主张。这样,作者在这四组排比里,把自己的主张层层铺叙,渲染得有声有色,为梁惠王展现了一幅美好的前景。顺理成章地得出“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结论,即“王道之成”了。
5、“仁政”已经提出,写最后一段还有什么作用?用了什么说理的方法?
作用:照应开头,回答开头梁惠王提出的问题,从反面证明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用了对比和比喻说理的方法。
对比说理 狗彘食人食——涂有饿莩归而不知发
比喻说理 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
教师作朗读提示:第三部分的排比、对偶句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较多,因此,要把孟子散文的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的特点读出来。且注意最后一段中“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的反问语气一定要读出来。
教师范读、学生朗读并背诵。
6、梁惠王治国的措施和孟子的施仁政、行王道有什么区别?
梁惠王的措施没有解决人民生老病死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基本生活问题,不能百姓“养生丧死无憾”,“移民移粟”只是小恩小惠,实质上与邻国统治者的不尽心没有区别。孟子的仁政不但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而且对他们进行教化,使之懂得孝悌之义。这样,百姓就能安居乐业。二者有本质的区别。
7、孟子的仁政思想能实现吗?,我们该如何看待?
三、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本节所讲内容,概括本文写作特点,进一步指导学生背诵
1.结构严谨 这是一篇议论文,围绕“民不加多”展开议论,属于典型的议论文结构
提出问题: 民不加多的疑问
分析问题: 民不加多的原因
解决问题: 民加多的措施
2.善用比喻说理
3.气势充沛(学生背诵排比句式)
学生齐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课堂反馈】
1.词类活用
找出下列加点词和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例: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1)树之以桑 (2)可以衣帛 (3)然而不王者 (4)王无罪岁
(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答案:(5)和例句是使动用法,其他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2.句式
找出下面句式,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掌握其用法。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答案:
答案.(1)有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2)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3)这种说法和拿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
(4)不曾有的事情。(宾语前置句)
3、一词多义
1.数
愿得补黑衣之数 数目、数量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几、若干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命运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shuò 屡次
数罟不入洿池 cù 密、细密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shǔ计算
2.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与“曲”相对,不弯曲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仅、只
系向牛头充炭直 价值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径直、直接
3.发
百发百中 发射
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 征发、派遣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打开
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花开
主人忘归客不发 出发
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 发出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发出、抒发
4.兵
非我也,兵也 兵器
穷兵黩武 战争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军队
草木皆兵 士兵
5.胜
驴不胜怒,蹄之 承受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尽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胜利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超过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优美的
【课后练习】
1.(江西高考题)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付梓(zǐ) 炮(pào)烙 栉(zhì)沐 锱(zī)铢必较
B.颔(hàn)首 亘(gèn)古 不恤(xù) 否(fǒu)极泰来
C.歆(xīn)羡 下乘(chéng) 隽(juàn)永 咸与(yǔ)维新
D.执拗(niù) 邂(xiè)逅 忐(tǎn)忑 便(biàn)宜行事
【解析】选D。 A项,炮-páo;B项,否-pǐ;C项,与-yù。
2. (江西高考题)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诀巧 磨砺 赝品 浅尝辄止 B. 赦免 落寞 蓬蒿 好高鹜远
C. 哂笑 自诩 告罄 倍道兼程 D. 辍学 倩影 消弭 功亏一匮
【解析】选C。A项,诀巧-诀窍;B项,好高骛远-好高骛远;D项,功亏一匮-功亏一篑。
3. (江西高考题)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干部队伍 化建设已经有了制度保障。
②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 从前的幻想今天都有可能成为现实。
③到半夜,小说终于脱稿了,他 地摸着胡子,长长地松了口气。
A. 年轻 以至 踌躇满志 B.年青 以致 踌躇满志
C. 年轻 以致 自鸣得意 D.年青 以至 自鸣得意
【解析】选A。“年轻”“年轻”都有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纪不大的意思。 “年轻”指人的年纪不大,有相比较而言之义。“年青”指岁数不大,处于青年时期的。根据语境,①中应选“年轻”。“以至”和“以致”都是连词, “以致”,多指不良结果或者不希望出现的结局。②中应选“以至”。“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自鸣得意”指自以为了不起,是贬义词。
4.(江西高考题)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家是什么?家不只是房子,不只是丈夫、妻子、孩子,家是一份惦念,家是一份牵挂。
B.《教师口语》一书的《序言》说 :“《教师口语》是为了强化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而新增的专业课程。”
C.诈骗犯有一种特长,讲究“适销对路”:你迷信鬼神,他就以鬼神为饵,你迷信权利,他就以权利相诱。
D.这种白内障冷冻摘除器,具有制冷、解冻迅速、操作方便、安全性能高等特点。
答案为A。
5.(江西高考题)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句 ( )
A.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B.采取各种办法,大力提高和培养工人的现代技术水平,是加快制造业发展的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C.这家乒乓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台、球拍、球衣、球鞋等乒乓器材。
D.政治体制能不能和日益市场化的经济体制相适应,是当今中国能否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问题。
答案为D A“由于”使句子主语残缺。B“培养”与“水平”搭配不当。“大事”前的复杂定语应按以下习惯次序排列:1表指代领属或时间处所2表指称或数量3动词或动词短语4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5名词或名词短语。C“球衣、球鞋”不属乒乓器材。
【自助餐】
《目标·素养·评价》一书【自我检测】第3、4、5、6小题
【阅读鉴赏】8、9、10、11、12、13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