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
【学习目标】
一、识记: 掌握、积累“师、传、道、受、 ( http: / / www.21cnjy.com )惑、贱、圣、愚、群、足、攻、经”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之、其”两个文言虚词;学习、复习本文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受(授)、不(否)两个通假字。
二、理解: 1、 自读、分析、思考本文是怎样进行对比论证的?
2、 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三、运用: 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
1.字词的梳理,掌握文章对比论证的说理方法。
2.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感受作者在行文过程中的情感起伏。既读准句读,又读出情感。
【教学难点】
了解对比论证在论说作者观点时所起到的作用。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自主检测】
给下面的字注音
谀(yú) 苌(cháng) 聃(dān) 郯(tán)或师焉,或不(fǒu )焉
欤(yú) 蟠(pán) 经传(zhuàn) 贻(yí)
二、找出并改正有错别字的词语
句逗 君子不耻 不齿相师 官盛则近谀 传道授业解惑
【知识点拨】:
一、作者
韩愈(768~824)字 , 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韩愈被推为“ ”之首
二、背景简介:
见《同步课堂》P26
【经典体验】:
(07上海)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问题
仲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并州刺史高干,袁绍甥也。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统过干,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统谓干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干雅自多,不纳其言,统遂去之。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统性俶傥,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常以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扬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灭,优游偃仰,可以自娱,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 ( http: / / www.21cnjy.com )1)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2)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
【提示】文言文翻译要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审视句子特点,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解析】(1)句要翻译出“异”的意思,补出省略的成分,把句式调整过来。第(2)句要把介词“以”、实词“卒”“至于”的意思翻译准确。
【答案】(1)(仲长统)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一带游历求学,和(他)交朋友的人大多认为他与众不同。(2)不久,高干凭借并州(之力)反叛,最终落到了失败的结局。
【参考译文】?
仲长统字公理,是山阳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平人。年少时爱好学习,广博涉猎书籍、奏章文字资料,擅长言辞,20多岁时,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附近游历求学,和(他)交朋友的人大多认为他与众不同。并州刺史高是袁绍的外甥,向来喜欢名士,招揽四方游士,四方游士多归附于他。仲长统拜访高,高善待了他,向他询问当时的时势。长统对高说:“你有做大事的志向却没有做大事的才干,喜欢招揽士人却不善于选择人才,这就是您要十分戒备的事情。”高向来自视很高,没有采纳他说的话,仲长统于是离开了高。不久,高凭借并州(之力)反叛,最终落到了失败的结局。并州、冀州的士人因此都认为仲长统有奇能。仲长统性情豪爽洒脱,敢于说正直的话,不注重小节,有时默然不语,性情变化无常,当时有人称他狂生。每次州郡下令征召他,他总是称病不就任。常常认为凡是到帝王那里做官的人,打算立身扬名,但名声不会长存,人生易老,优哉游哉,或俯或仰,可以使自己快乐,打算居住在清静空旷的地方来使自己心志快乐。
【自主探究】
第一课时
“说”是一种 的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 ,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朗读课文,纠正字词的错误读音
1、读准下列多音字或形近字的读音:
句读(dòu) 或不焉(fǒu) 经传(zhuàn) 从师(cóng)
读书(dú) 不能(bù) 传道(chuán) 从容(cōng)
聃(dān) 蟠(pán) 苌弘(cháng) 近谀(yú)
冉(rǎn) 潘(pān) 无长无少(zhǎng) 须臾(yú)
贻(yí) 怡(yí)
2、注意读准停顿
如:惑/而不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师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吾从/而师之
点拨:停顿是指人们在说话或朗读时,常常在句子前后或中间所作的或长或短的间歇。停顿往往与句子结构一致(一般应在主谓之间、动宾之间、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稍作停顿),与词
语结构一致,与表意的需要一致。
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词句(或分组讨论)
1、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2、词类活用 3、通假字
4、特殊句式 5、一词多义
以上均见《同步课堂》P26-27
6、讨论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
⑴ 师: ( http: / / www.21cnjy.com )
课文中出现26次,它的含义和用法如下:
① 作名词,有两种情况:
作“老师”讲:古之学者必有师
作"专门技艺人”讲: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② 作动词,有三种情况:
作“学习、效法”讲:
吾师道也(“师道”,动宾关系)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作“从师”讲:
或师焉,或不焉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偏正关系)
孔子师郯子(作“以……为师”讲意动用法)
⑵ 之:
课文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现25次,它的用法如下:
① 作代词,有两种情况:
指代人或事物,择师而教之
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
郯子之徒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② 作助词,有四种情况:
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古之学者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表示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
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③ 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三种情况:
作代词,指代自己:君将哀而生之乎
助词表示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
作动词,“到”、“往”:吾欲之南海
⑶ 其:
课文中出现17次,用法如下:
① 作代词,有四种情况:
在主谓短语中作主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
复指,作主语: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们)
作兼语:
余嘉其能行古道(他)
作定语: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们的)
② 作语气副词,有两种情况:
表猜测: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
表感叹: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多么)
布置作业
反复朗读课文,疏通内容层次。
第二课时
(一)分析第1段:
1、作者怎样从理论上对总论点作初步论证的?
2、本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述了哪些内容?
3、讨论:教师的“传道”、“受业”、“解惑”这三项任务,哪一项是主要的?本段对“受业”一项未作阐述,这是为什么?
(二)、学生诵读第2段,并思考下列问题:
1、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说说这一段与第一段是怎样联系的?
2、这段文字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又是怎样展开论证的?
3、韩愈批评“耻学于师”的风气,涉及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似乎很广——开头是“今之众人”,接着是做父亲的人,最后又是“士大夫之族”,他的主要批评对象究意是谁?请说明理由。
4、重点句子解释。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宾语前置句,之,提宾的标志)
第三课时
诵读第3段,并思考:这一段的中心句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一角度来进行论述?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2、讨论:有人说,这一段的结论阐明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你对此是怎样认识的?
研读第4段:
1、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
2、这一段与前面两段有什么关系?
【反馈练习】
一、下列词语中加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孰(shú)苌弘(cháng)经传(zhuàn)针砭时弊(biǎn)
B.谀(yú) 句读(dòu) 谄媚(chǎn) 不拘于时(qū)
C.郯(dàn)严谨(jīn)或不焉(fōu)惑之不解(huò)
D.聃(dān)贻之(yí)师襄(xiāng)以资切磋(chuō)
二、给下面加点的多音字注音。
①师说 游说 ②句读 读书 ③小学而大遗 曹操遗权书曰
④六艺经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三、下列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请 ( http: / / www.21cnjy.com )你找出来,然后在句后括号内用序号注明活用类别。
A.名词作动词 B.意动用法 C.形容词用作名词。
①吾师道也( )②吾从而师之( )③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⑤而耻学于师( )⑥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
四、下列句子有A判断句,B被动句,C宾语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置,D介词结构后置,E句子成分的省略(即省略句)请在句后括号内标上序号注明。是省略句的,要补出省略成分。属两种句式的,同时写出。
①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也。( )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③不拘于时,学于余。( )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 ) 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⑥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
五 、下面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B.作者韩愈,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C.唐宋散文八大家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D.《师说》用了六个字——传其道解其惑,就把老师的职能作用给概括出来了。
六、“道”字的讲法不同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B.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七、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聘。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解释
常:, 之徒: 及: 是故: 于: 是:
2.把下面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译文:
原文: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译文:
3.这段文字采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
A.举例论证 B.引言论证 C.对比论证 D.正反论证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练习。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1.对下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 益:更。辄:就。犯:冒犯。 B.暇:空闲。挈挈:孤独。而东:到东边去。
C.仆:我。恒:常。幸:庆幸。 D.被:披。已:已经。吾子:我的儿子。
2. 对“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仅仅(我)会遭到(世俗)责怪,也会因此使你受到非议。
B.不仅我会病的,你也会病的。
C.不仅见到他会生病,也会见到你病的。
D.不仅仅(他)会遭到(世俗)责怪,你也会遭到责怪。
《自助餐》见《同步课堂》P63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