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8-17 22:0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把握诗歌用典的特点,领会诗歌朦胧缠绵的意蕴和感时伤怀的情感基调。
2、通过涵咏诗文,加深对李商隐诗歌特点的理解。
学习重点难点:
1、从诗歌的语言、结构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2、结合李商隐其人了解其诗是本课学习难点;
学习安排:一课时
学习方法:诵读法、点拨法结合学生的自主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 ( http: / / www.21cnjy.com )伐走过。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
二、作家作品
(1)、李商隐(约813---约858), ( http: / / www.21cnjy.com )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由于令狐楚的推荐,得中进士。曾出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2)、关于《锦瑟》:《锦瑟》一诗,堪称李 ( http: / / www.21cnjy.com )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论诗三十首.》)意思是说,像《锦瑟》(以及受李商隐影响的宋初的西昆体诗)这样的诗固然好,可是就算是东汉的大训诂学家郑玄再世,也只能望之兴叹,无力为它作注。清代的大诗人学者王士祯也曾发出“一篇《锦瑟》解人难”(《论诗绝句》)的浩叹,可见这首诗的特异之处。
三、预习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锦瑟( )弦( )杜鹃( )沧海( )马嵬(    )宵柝(      )
答案:jǐn sè xián juān cāng wéi tuò
2.找出并改正有错的字词
(1)苍海月明珠有泪,蓝天日暖玉生烟(       )
(2)空闻虎旅传霄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
答案:(1)沧 (2)宵
3.文学常识填空
李商隐,(     )(朝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著名诗人。与杜牧齐名,世称(      )。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他善用比兴,诗歌色彩瑰丽,,精于用典,尤其擅写七言律诗,有(       )之称。他的诗作艺术成就很高,其中的优秀诗篇都具有深婉绵密 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代表作有《      》《      》《     》《     》等。
答案:晚唐 小李杜 七言圣手 《有感》《无题》《锦瑟》《夜雨寄北》
4、解释字词
无端: 可: 惘然:
答案:无端:没有理由,无缘无故; 可:难道,哪能 惘然:迷惘,茫然
四.相关课文知识
(一)学习《锦瑟》
(听诵读、齐读)
1、你能说出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吗?
明确:哀怨凄凉。
2、请说出这首诗的大意?
锦瑟啊,你没有理由是五十根弦啊!这一音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节都让我回忆起已逝的美好年华。我曾像庄周梦蝶一样,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最终只能像望帝那样,把自己的爱心托付给杜鹃。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着,海天月夜,明珠凝结成颗颗清泪,过去生活的图景如同蓝田良玉生成缕缕青烟,依稀可见。这些感情哪能等到追忆才有?在事情发生的当时已经感到怅然若失了。
3、大家想象,这首诗是为什么写的?
明确:“锦瑟”或名“无题”,题目“ ( http: / / www.21cnjy.com )锦瑟”是取句首两字,是一首广为传诵的诗。有人认为是为名为锦瑟的侍婢而作的缠绵悱恻的爱情诗,有人也认为可能别有寄托或悼念亡妻之外,或表现封建士大夫隐秘难言的爱情生活,也有的以为其诗是诗人回顾反思平生遭际之作。不论这首诗是为什么写的,但读者们的共识是这是一首好诗。
4、“锦瑟”是什么?
明确:一种乐器。一般在唐代,分为三种:17弦、25弦和五十弦的。有一个成语“胶柱鼓瑟”说的就是这种乐器。
5、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年近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的青年时代。这其中用到了传统的比兴手法.
6、李商隐诗的一大特色就是用典,《锦瑟》的颔联和颈联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明确:四个。庄周梦蝶化蝶(曾经有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梦想,曾经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望帝魂化梦鹃(曾经害过相思,有过殷切的思念);南海鲛人珠泪(对梦想和理想破灭的伤心);蓝田山产玉(梦想和思想都破灭后的迷惘)。四个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怅惘悲伤的情感,带给读者的是一种扑朔迷离的意境。
7、小结:千百年来,对这首的多种理解,造成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希望大家可以形成自己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锦瑟》
板书设计
首联: 聆听繁弦,追思往事
颔联: 运用典故,寄托哀思 感情基调: 哀怨凄凉
颈联: 运用典故,感慨叹惋
尾联: 无穷怅恨,点明题旨
(二)、学习《马嵬》
一、检查背诵。
齐背《锦瑟》
二、李商隐的咏史诗。
(一)、导语:李商隐虽然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短暂的四十六年的人生历程中仕途一直不得志。但他依然是一位关心现实和国家命运的诗人,他的各类政治诗不下百首。他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感。下面学习他的咏史诗《马嵬》(其二)。
(二)、朗读《马嵬》
1、明确这首诗的感情基调。
明确:讥讽。
了解全诗的大体意思。
明确:诗以“马嵬”命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点是写唐玄宗在马嵬驿为“六军”所逼,“赐”死杨贵妃。首联用讥讽的语调确定了杨贵妃之死,中间两联写马嵬之变和所发生的悲剧的经过,尾联是对前六句的总结,更丰富了批判唐玄宗的内容。
(三)、分析古诗内容
1、《马嵬》诗是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妃之死的事件,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的事件?
明确: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2、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么不同?
明确:军营内的声音,而后者为宫内声音
3、军营内的声音加上“空闻”和宫廷内声音加上“不复”,又能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遇?
明确: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显然写出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已在逃难途中,极尽狼狈和慌乱。
4、“空闻”对“不复”,这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会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效果?
明确:对比,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
5、颈联在艺术表现手法有何特点?
明确:对比
6、诗人李商隐发出了什么慨叹?
明确: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7、从内容上看前后句有什么特点?
明确:对比,贵为天子多年却无力保护心爱女人对比寻常百姓却能给莫愁幸福。
8、从语气上看又有什么特点?
明确:反问。贵为天子能保护自己的子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何况自己心爱女人,但“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一问问出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正常的情况,问得有力,令人掩卷深思,其讥讽之意愈明。
9、这首诗在章法结构上有何特点?
明确: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先说唐玄宗“招魂”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
10、说说这首诗的主题。
明确:启发世人汲取唐玄宗沉迷、荒废朝政,使国家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教训。
三、布置作业。
1、背诵《马嵬》
四.板书设计
此生休 唐玄宗 杨贵妃夫妻关系完结
无人报晓 昔乐今苦,昔安今危
六军驻马 马嵬之变,贵妃“赐”死 批判锋芒直指唐玄宗
不及卢家 总结发问:为什么皇帝
不如普通百姓
五、教学反思:
六、反馈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马嵬(wéi) 惘然(wǎng) 宵柝(chè)
B、弦柱(xuán)驿馆(yì) 眉睫(jié)
C、栩栩(xǔ) 金钗(chāi) 痴心(chī)
D、自缢(shì) 厮守(sī) 哗变(huá)
答案:C
2、李商隐的诗晦涩难懂,,诗意朦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在诗中大量地用典,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 ( )
A、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B、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C、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