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李清照词两首》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8-17 22:08: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李清照词两首
【学习目标】
识记:了解李清 ( http: / / www.21cnjy.com )照的生平与创作,背诵这两首词。
理解:体味两首词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运用:比较婉约与豪放两种词风的异同,在词的艺术境界中陶冶美好的情操。
【重点难点】背诵这两首词,体味两首词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学习方法】通过“听读——诵读——品读”逐层深入地鉴赏诗歌。
【课时安排】二课时
【自主检测】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薄雾( bó )  薄饼( báo)  薄荷( bò )  将息(jiāng)  将领( jiàng )
将进酒(qiāng) 盈袖(yíng) 杯盏(zhǎn) 乍暖还寒(zhà)( huán)
找出并修改有错别字的词语。
销魂 凄惨 沙厨(纱) 东离(篱) 憔悴 如今有谁堪谪(摘)
【知识点拨】
作者简介
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留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作品集《漱玉词》。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李清照自幼就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是当时礼部员外郎,同时也是一位学者兼散文家,母亲是元丰宰相王圭的长女,也有出众的文学才能。李清照自小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李清照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内容为闺怨离愁,词风则清丽柔媚;南渡后,内容为怀旧悼亡,词风则凄婉哀怨。
易安体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易安体”,有两大特点:一是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 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经典体验】
(2010年山东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悲伤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简析】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形象、表达技 ( http: / / www.21cnjy.com )巧和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歌表面上是写凤凰的遭遇,其实是诗人怀才不遇的曲折表达。这只凤凰喝泉水,宿山岗,可以看出其品行高洁;鸣声远扬,远望八荒,可以看出其志向高远,才能出众。
【答案】(1)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2)托物言志、象征。凤凰就是诗人的写照。通过描写凤凰的遭遇,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伤。
【自主探究】
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学习《醉花阴》,体味词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一、《梅花三弄》导入新课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读李清照的《醉花阴》,看她将向我们讲述世间怎样的情感故事。
二、听读感知,整体把握。
请同学来朗读这首词,让我们从中更好的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说说自己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概括本词的内容。
明确:感情基调:寂寞、忧郁,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孤寂愁绪。
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所写,上片与秋凉情景,由白天写到夜晚,愁苦孤独之情充满其中。下片则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若。表达了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愁绪。
三、诵读领悟,感受意象。
1、词中哪个字体现了对丈夫的浓烈的相思之情?
明确:愁
2、以前学过哪些写愁的诗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杜甫)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
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
3、(小组讨论)作者用哪些物象和画面来表达这种愁情别绪?
明确: 薄雾、浓云、香炉、玉枕、纱橱、西风、黄花……
4、课堂练习
如果你是李清照,在来年的暮春时节,又会通过哪 ( http: / / www.21cnjy.com )些物象和画面来抒写思夫的情绪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拟照李清照的口吻来描述眼前之景,抒发心中之情。
四、品读鉴赏,再现意境。
1、“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历来为人称道,说说李清照这三句神来之笔的佳妙之处。
明确:黄色的菊花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止外形上雅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正比较恰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
2、词人用“瘦”把愁表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淋漓尽致,愁思本来应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词人却巧妙地用黄花这种真实可感的形象把抽象的“愁” 具体直观地表现了出来,还能说出其他把抽象感情形象化的诗句吗?
明确:①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②小时候,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课堂小结】
培根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伟人在谈话”,其实读一首好词也就认识了一个词人,希望大家用我们学到的方法多读多问多挖,认识更多的词人,诗人,伟人。
【拓展延伸】
一 剪 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红藕香残玉簟秋”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怎样的情感基调?
2、结尾三句,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名句,试作简要赏析。
答案:1、营造了清秋季节清寒的意境氛围 ( http: / / www.21cnjy.com )。“红藕香残”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玉簟秋”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为全词奠定了“愁”的情感基调。
2、第一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直抒 ( http: / / www.21cnjy.com )胸臆,表明了愁情不可排遣的特点,使词人无时不刻不处于愁情之中。接下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句最为绝妙,“愁”竟然能从眉头跑到心头,这就使看不见摸不着的愁成为了可观可感的有形有态之体,形象生动且新颖别致;另一方面,“才……却……”写出了愁转移速度之快,根本没有间断,从而表明了作者的愁的不可消除。
第二课时
学习重点:学习《声声慢》,比较和《醉花阴》的异同。
一、导入新课
大家先欣赏一副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联:“闺中苏辛,别是一家,史家称道传孤本;词里三瘦,堪叹婕妤,金石录中寄深情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哪一位词人(李清照),今天就让我们学习“李三瘦”即李清照他后期的代表作品《声声慢》。
二、听读感知,整体把握。
听诗是一种高雅的活动,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倾听,想象词的画面之美,听后思考:
①你听出了什么?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全词的感情?(愁)
②你认为哪一句能奠定全词的感情基调?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三、诵读领悟,感受意象。
1、朗读指导;应读缓慢些,每一个字尽量都读出感情来,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
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课下注释,初步感受作者情感。
3、请一学生范读全文,师生点评。
4、这种“愁”在词中是怎样表现的?(如不理解提示:作者带着这种心情看到了些什么?做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明确]“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黄昏”。
“淡酒”——借酒消愁。
“晚风”——秋风萧瑟
“过雁”——北雁南飞,流浪,思乡。
“黄花”——联系“人比黄花消瘦”,容颜憔悴。
“梧桐”——凄苦之音,丧偶意象
“细雨”——与相思愁丝有关。
“黄昏”——昏暗不明,朦胧,就像心中排不去的阴霾;人到暮年。
四、品读鉴赏,再现意境。
1、词中描写了哪些场景?面对此情此景,你认为作者当时的心情会怎样?
明确:
借酒消愁——抵不过晚来风急 大雁南飞——追忆起旧时相识
黄花堆积——憔悴中无心堪摘 守窗盼黑——到黄昏梧桐细雨
(意境特点:凄惨悲凉/一种凄婉的美)
2、联系时代背景与词人遭遇,思考“怎一个愁字了得”愁字的内涵。
国愁,家愁,情愁;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孤苦无告。
五、合作探究,比较鉴赏。
分小组合作,然后代表发言
1、揣摩词的第一句,讨论完成
①她在“寻寻觅觅”什么?寻到了吗?
(心爱的金石古籍、丈夫在世时的情意、曾经的闲适、安定生活)
②没有寻到她有何感受?(“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③两种感受有何区别?
“冷冷清清”指感觉外在环境冷清;“凄凄惨惨戚戚”指内心感受。寻觅只能使她更感到现实景况的孤苦,于是先感于外;后感于心,进入了愁境。
2、此句在全文作用?(奠定愁的基调,营造凄惨氛围。)
3、试比较《醉花阴》与《声声慢》意境
小组合作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醉花阴》:轻烟袅袅、天气初凉和菊花吐蕊的清新寂静的意境
《声声慢》:晚风送寒、秋雨连绵、黄花零落、北雁南飞的凄惨悲凉的意境
六、方法点拨,能力提升。
1、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
(意象 意境 诗情)
2、写对联,赏意境。
上联:月满西楼,落花流水寄绵绵情思
请同学们据《声声慢》的意境描写对出下联。可以相互讨论,集中集体智慧。
学生讨论酝酿后,交流发言。教师随机评点三至五名。示例并品读:
月满西楼,落花流水寄绵绵情思
雁过南窗,梧桐细雨写点点离愁
七、情景朗读,体验意境。
(让学生声请并茂朗读全词)
【课堂小结】
①反复诵读,体悟感情 ②抓住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或“词眼” 来品读
③由意象 意境 诗情来品读 ④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即“知人论世”来品读
【课堂反馈】
合作探究,比较鉴赏《醉花阴》与《声声慢》意境
【板书设计】
诗歌鉴赏方法:
1、知人论世
2、揣摩关键词语
3.通过独特意象来表现别样情感
【自助餐】《同步课堂》59页第三题,阅读鉴赏李清照的《一剪梅》和《渔家傲》。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