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小说鉴赏
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具体的环境描写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塑造来表现主题思想、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鉴赏小说和考查小说阅读能力也一般从这三个角度着手。
小说的鉴赏需要一些基本的文学和文体知识。这里主要把主要的描写方法作一个归纳。
林黛玉进贾府
【学习目标】
识记:作者、作品等相关文学常识。
理解:1.课文节选部分在《红楼梦》全书中的地位;
2.了解课文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方法及作用;
3.认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
运用: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
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而形成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学习难点】
学习《红楼梦》刻画人物的技巧,体会人物语言含蓄美的特点。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自主检测】
一、走近作者
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二、基础知识
1.正字音
敕造 (chì) 阜盛(fù) 绾着 (wǎn) 内帏(wéi)
盥沐(guàn) 两靥(yè) 忖度(cǔn) 宫绦 (tāo)
瞋视(chēn) 茗碗(míng) 懵懂(měng) 憨顽(hān)
纨袴( wán kù) 敛声屏气(liàn,bǐng)
2.释词语
劳 什 子:北方方言。意思是指那些很头疼,很伤脑筋,很令人心烦的一些事或人。
破 落 户:指没有正当生活来源的无赖。文中是形容凤姐泼辣,是戏谑的称谓。
孽 障:(1)佛教指妨碍修行的罪恶。(2)旧时长辈骂不孝子弟的话。
纨 袴:富贵人家子弟穿的细绢做成的裤子,泛指有钱人家子弟的华美衣着,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可 怜:文中是可惜的意思。
惫 懒:涎皮赖脸,调皮。
便 宜:方便。
风 骚:文中指姿容俏丽。
态 度:文中指言行举止所表现的神态。偏僻:文中指偏激,不端正。
膏 粱:肥肉和细粮,泛指美味的饭菜、精美的饮食,代指富贵生活。
3.读文本
(1)试在下面的荣国府平面图上画出林黛玉进贾府走过的路线。
(2)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黛玉来到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
【提示】宁、荣二府相隔不远,都是三间兽头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悬有“敕造”的匾额,门前有“华冠丽服”的侍役。这不仅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气派,也显示出贵族之家的威严和显赫。
(3)黛玉进入贾府到贾母处,她看到了什么?
【提示】从荣府西角门进去,走“一射之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转至垂花门,过穿堂,绕插屏,再经三间过厅,后面方是贾母居住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这样穿堂过厅一路行来,仆役、婆子、丫环轮番更换,的确给人以侯门深似海的感觉。然而贾母居处还不是正内室。
(4)黛玉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什么?
【提示】往东“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堂屋中迎面“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屋内摆设有名贵的家具,珍贵的字画、古玩。“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讥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由堂屋进入东耳房,这里是起居室,另有一番布置,再到东廊三间小正房王夫人的住室,又别有摆设。真所谓“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见《红楼梦》第四回)这宏伟豪华的府第,那皇帝御书大匾,郡王手题对联,以及等级分明的礼仪,的确与别家不同。
(5)黛玉在府内所见到的人,可分为两大类,他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提示】一类便是“座上珠玑 ( http: / / www.21cnjy.com )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的少数主子,他们的荣华富贵依恃那握有“万几宸翰之宝”的皇帝;另一类则是人数众多的为主子服役的小厮、媳妇(此处指女仆)、婆子、嬷嬷以及等级不同的丫鬟,他们是受压迫、被奴役的奴隶。
【知识点拨】
一、课文节选部分在全书中地位: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主要人物大多登台亮;
3.宝黛初会并互有好感。
二、透过林黛玉的眼睛,作者给我们展示了贾府这一地位显赫的封建家族的典型环境:
1.宏伟的外观
2.讲究的布局
3.华贵的陈设
4.等级森严的人际关系
【经典体验】
阅读下面四个文段,完成1—4题。
①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黛玉想道:这必是外祖之长房了。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
②黛玉度其房屋院宇,必是荣府中花 ( http: / / www.21cnjy.com )园隔断过来的。进入三层仪门,果见正房厢庑游廊,悉皆小巧别致,不似方才那边轩峻壮丽;且院中随处之树木山石皆在。一时进入正室,早有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
③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 ( http: / / www.21cnjy.com )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比贾母处不同。黛玉便知这方是正经正内室,一条大甬路,直接出大门的。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盒 。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④正房炕上横设一张炕桌,桌上磊着书籍茶具,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
1.语段①写贾府的正门,写出了高门贵族之家的气派。正门匾上的文字有何作用?
【解析】贾府的贵族气派一看便知,正门匾上的文字更说明贾府与皇家的特殊关系,显其与众不同。
【答案】这些文字说明了贾府的高官显爵及其与皇家的关系。
2.语段②所描写的院落是何人所在?他在贾府中地位如何?从他的居所可以看出他的性情如何?
【解析】通过课文,知是贾赦居所,他在贾府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位可通过其居所与荣府的区别看出,“不似方才那边轩峻壮丽”,他的性情由“一时进入正室,早有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看出。
【答案】贾赦,贾母长子,但贾母并不太喜欢他。其荒淫生活可见一斑。
3.语段③仔细写贾政所在的“荣禧堂”,着重写了哪些器物?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解析】从文中可以直接找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答案。黛玉进屋先是抬头看见大匾,再是看地下的东西,从上到下;从古铜鼎再到两边的金蜼彝,玻璃盒,是从中央到左右;再写堂中及左右对联。遵照方位顺序。
【答案】匾、匾下的画、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联。匾由皇帝手书,画的内容表明了主人的身份是随班上朝,陪伴皇帝的大臣,东安郡王手写对联及其内容都表明这里主人与客人的尊贵身份。这些都是贾府权力、地位的象征。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左右,再写堂中及左右对联,遵照方位顺序。
4.语段④所写是贾政日常居所,与语段②比较,可以看出贾政的性格及喜好吗?
【解析】比较阅读②④段,可以看出贾政的日常起居处是很简单的,不似贾赦处进门就看到很多艳妆的姬妾,贾政处多书籍茶具,由此可以概括二人的不同。
【答案】贾政的居所是最为轩昂壮丽的,陈 ( http: / / www.21cnjy.com )设奢华气派,但日常起居处又很简单,仅书籍茶具,连靠背引枕等物都是半旧的,写出了贾政身为贵妃之父的特殊身份,及喜爱读书、推崇礼教的精神特点。
【自主探究】
一、本文中的环境描写对于反映贾府生活有何作用?
1.通过环境描写表现贾府的显赫高贵的社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地位和豪门贵族的气派。例如开头写贾府的“兽头大门”,门前的“两个大石狮子”,正门匾上的“敕造荣国府”五个大字,无一不在显示着贾府的与众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豪华气派。
2.通过环境描写揭示贾府荣华富贵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源。如“敕造荣国府”的门匾,皇帝御笔书赐的“荣福堂”的匾额,室内陈设的物品显示着君王的宠幸和主人对君王的忠诚等。
3.为书中的主要人物提供一个活动的环境,并借助环描写巧妙地从侧面暗示了人物性格。如贾赦、贾政在荣府的地位、性格的不同。
二、有人说“说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同意。那皇帝御书的金匾、乌木錾银的对联, ( http: / / www.21cnjy.com )那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果然与别家不同。从中我们不是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吗?所以,可以说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三、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情节来贯穿起贾府环境的描写内容有什么好处?
1.以黛玉的行踪为序,实则是以空间为序,使得条理清楚;
2.以林黛玉的眼光来写,带着新奇的色彩突出其“与别家不同”。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自主检测】
一、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事件为中心,在迎客声中让众多人物登场亮相。人物描写详略得当,虚实并用。试据此填写下面的表格。
详写 熙凤、黛玉、宝玉 略写 迎春、探春、惜春
实写 熙凤、黛玉、宝玉、贾母 虚写 贾赦、贾政
单独介绍 熙凤、黛玉、宝玉 群体介绍 邢夫人、王夫人、李纨
二、林黛玉进贾府,作为内亲,自然见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贾府一批重要人物。从课文中写与黛玉接触的人的详略,从贾府内政的权力分配,从对黛玉今后命运的影响,你认为应提出哪些人物来分析更有意义,更符合作者的表现意图?
【提示】1.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着墨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多。2.贾宝玉、林黛玉是男女主角;王熙凤是贾母的红人,王夫人的侄女,背靠大山,是贾府家务的实际掌权人。
【知识点拨】
一、作者为什么选择林黛玉进贾府时介绍这么多人物出场?
1.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条理井然。
2.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面,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巧妙而自然。
二、本文交代人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1.人物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当,虚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兼用。对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详写,对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则略写;对贾母、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等出场人物是实写,而对贾政、贾赦等未出场的人物则属于虚写;对贾宝玉、王熙凤等是单独写,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惜春等只作集体介绍。
2.这样描写不但笔法变化多姿,而且在众多人物中可使描写重点突出。
三、试以王熙凤为例,说说作者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特点?
1.描写方法: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间接描写)(不同人物对她的评价:①“放诞无礼”。②“凤辣子”);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
2.王熙凤:漂亮泼辣、贪婪俗气;精明能干、惯于逢迎拍马和玩弄权术。
四、本文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又哪些手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个性鲜明的外貌描写。
2.先声夺人的出场描写艺术。
3.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
4.个性化的语言、神态、行动描写。
5.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经典体验】
一、王熙凤和黛玉相见时,携着黛玉的手,细细打谅,是因为她喜欢黛玉吗?她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解析】这是一处极为精彩的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描写,也是精彩的细节描写。联系课文和全书,可知王熙凤是一个心狠手辣、而又惯于阿谀奉迎的人,分明是见贾母疼爱外甥女,借机博取贾母欢心。
【答案】她这样做并非真正喜欢黛玉,而是做给贾母看的,表明自己和贾母一样喜欢黛玉,以博取贾母的好感。
二、“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 ( http: / / www.21cnjy.com )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对这句话的理解,选出恰当的一项( )
① 王熙凤夸贾母的外孙女比孙女美。
② 夸贾母的外孙女的同时也夸孙女。
③ 认为林黛管贾母叫奶奶贾母更高兴。
④ 王熙凤转弯抹角地对黛玉母亲表示不满。
⑤ 王熙凤的意思是称颂"老祖宗"的福泽深厚。
⑥ 自己以前没见过真正标致的人儿。
⑦ 要说风度气派,还是贾母最美。
⑧ 极力称赞黛玉相貌出众。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④⑤⑥⑧ C.②⑤⑧ D.⑦⑧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语言的能力,答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类题要注意揣摩语言的弦外之音,体察人物的性格特点。熙凤说的是“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所以①错,②对;③④于文无据,错;“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意思是“标致”的见过,没见过“标致”到这样程度的,⑥错;⑤与⑦比,⑤分析得较为准确。
心理学家说:千万不要在一个女孩面前夸另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女孩漂亮(尤其是男生)。但王熙凤这样做了,不仅没有得罪其他人,反而博得更多的欢心。只一句话,就把在场的主要人物一一拍遍。可见王熙凤的八面玲珑,不愧阿谀逢迎的高手,堪称“红楼第一拍”,这个马屁堪称极品马屁:一言三拍。
【答案】C
【自主探究】
试分析作者描写林黛玉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特点?
一、描写方法
1.侧面描写
(1)宝玉眼中的黛玉
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 ( http: / / www.21cnjy.com )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似蹙非蹙:多愁善感;
罥烟眉:眉黛如一抹轻烟,清、淡、秀;
含情目:多情;愁情生妩媚(风韵),病体生娇怯(情态)。
两靥愁、一身病:体弱多病;
闲静……行动……:姣花照水——柔情媚态,弱柳扶风——婀娜之美。超尘脱俗的空灵。
心较比干多一窍:脂砚斋评:多一窍固是好,然则未免偏僻了,所谓过犹不及是也。心思细密,想的太多。性格决定命运(悲剧之源)。
病如西子胜三分:美比西施;病态美(清新脱俗、铅华洗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表现其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
(2)众人眼中的黛玉
……言谈举止不俗,身体面庞怯懦不胜……
(3)熙凤眼中的黛玉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这通身的气派……
2.黛玉的心理描写
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3.语言描写
邢夫人“苦留吃过饭去”黛玉回答“舅母爱惜辞饭,原不应辞……”
贾母和宝玉问其读何书的不同回答(“刚 ( http: / / www.21cnjy.com )念了四书”“ 不曾读……些须认得几个字”),充分表现了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的敏感、谨慎、细心、多疑的性格特点。
4. 行动描写
吃饭时“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
拜访时“曲曲折折走了很多路”
二、人物形象小结
1.气质脱俗,美貌多情; 2.弱不禁风,多愁善感;
3.孤高自尊,行为谨慎; 4.敏感细心,生性多疑。
【相关链接】 王熙凤的拍马艺术
并不是任何场合、任何情景之下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适宜于拍马屁的。拍得乖巧,拍得让人喜欢而不反感,是极不容易的事。且看第三十八回,写贾母带着一大家子人在水池上的藕香榭欣赏风景,心里高兴,就说起小时候在枕霞阁玩儿,不小心失脚掉进了水里,几乎没淹死,救起来头上却碰破了一块,现今鬓角上还有指头顶儿大的一个窝。在这种情景之下,你说:“老祖宗,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太平淡;你说:“老祖宗,有窝儿这叫残缺美。”对于老太太来说,美已经是过去时了,更何况是残缺美。可见这个拍马的难度系数是9.8,非一般功力所能为也。那么王熙凤说的是什么呢?她说:“那时要活不得,如今这么大福可叫谁享呢 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的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个窝儿来,好盛福寿的。寿星老儿头上原是个窝儿,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倒凸出些来了。”王熙凤专从福、寿两方面发挥,贾母听了怎么会不高兴?几句话就活脱脱地画出了凤姐的世故聪明,所谓“大拍无形”啊!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自主检测】
试分析作者描写贾宝玉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特点?
(一)描写方法
1.出场前的侧面描写:
介绍了一般人对宝玉看法和他在贾府中的地位。许多人对宝玉持贬斥态度:
(1)王夫人:是个“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
(2)黛玉:曾听母亲说“衔玉而诞”的表哥“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
这些贬斥说明贾宝玉所作所为与封建正统观念相抵触,与世俗常情格格不入,他是封建阶级的
(3)两首《西江月》:表明贾宝玉作为封建统治阶级逆子贰臣。
2.外貌描写(出场后的侧面描写):
课文中对宝玉的外貌描写是通过黛玉的眼睛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的,在黛玉看来宝玉却是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不但看不出有什么惫懒与懵懂,而且感到非常眼熟,产生亲热感。使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3.行为描写:
“通灵宝玉”在别人看来是他的命根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他并不看重。现在黛玉也没有,更增加了他的反感。“摔玉”表现了宝玉对所谓天命的反抗,对世俗的否定,对封建礼教的蔑视,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他追求人人平等的思想。
4.语言描写:
初见黛玉,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送完字,又问“可也有玉没有?”,……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二)人物形象小结:
1.强烈的叛逆性格; 2.追求平等自由;
3.尊重欣赏女子(女尊); 4.追求爱情自由。
【知识点拨】
分析人物的方法:
1.从相关描写揣摩身份性格;(基本方法)
2.由身份性格去分析理解人物的言行举止。
有时两种方法交替使用,往往每一循环都能使认识深入一步。
【经典体验】
下面是《红楼梦》里的最精彩情节之一“宝黛初会”,读后回答问题。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 :"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 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 "
1.宝黛初会时,黛玉“便大吃一惊”,宝玉是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这与原著中的那一情节相照应?
【解析】这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的运用。第一回中写到过“木石前盟”,也就是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所说的前世“未了的孽缘”。
【答案】木石前盟。
2.宝黛初会"这一细节,栩栩如生地展示了人物性格。对与宝黛的描写,所用手法有何不同?体现了人物的什么不同特点?
【解析】高明的作家,采用什么样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是与要表现的人物身份性格特点相契合的。抓住宝黛的不同身份和性格特点,这道题就不难破解。
【答案】(1)写黛玉侧重写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活动,写动作是"见" ,这对于羞涩的少女,这是得体的,与黛玉的性格身份特点相同特点。而写宝玉是侧重语言和动作,"笑","看罢""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这符合宝玉无拘无束,率真人性的性格。
3.宝玉、黛玉相见时,作者对黛玉的服饰只字未提,原因是( C )?
A.为了行文简洁,突出人物形象特点。?
B.黛玉服饰平常,没有什么特别。?
C.在宝玉眼中,服饰是不屑之物,所以视而不见。?
D.宝玉是个懵懂顽童,不注意服饰细节。?
【解析】在这一节中,黛玉的形象是从宝玉的观察角度去写的。宝玉的性格特征之一就是纯真任性, C项与宝玉性格特点最吻合。
【答案】(1)写黛玉侧重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理活动,写动作是"见" ,这对于羞涩的少女,这是得体的,与黛玉的性格身份特点相同特点。而写宝玉是侧重语言和动作,"笑","看罢""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这符合宝玉无拘无束,率真人性的性格。
【自主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熙凤)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宝玉)待细看过黛玉形容,便对贾母说见过黛玉 ( http: / / www.21cnjy.com )。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顿时发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
1.熙凤和宝玉在见到黛玉后,都提了三个问题。从描写技巧看同属语言描写,但却表现了人物的
不同性格特点,那是因为作者在具体描写时做了怎样不同的处理?
1.宝玉的性格特点是率真任性。他问了三个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却是一问一顿,必定要等到妹妹的回答,这是真心的关怀,是真纯;得知妹妹无字而后送字,并杜撰理由,大发议论,还是真纯:亲切和睦,尽在其中。而摔玉事件更集中反映了宝玉天真率直性格,他认为玉的"通灵"要择“人之高下”,自己比不上这神仙似的妹妹,不配拥有这玉。这一举动机心全无,决非矫揉作态,而是率性而为,平等待人,真纯自然。
2.熙凤则不然。她一连问了黛 ( http: / / www.21cnjy.com )玉三个问题:年龄、读书、身体,表面一看,快人快语,待人爽朗而热情,对黛玉各方面的情况都十分关心。但实际上,她真是在关心黛玉吗?细细读来,不是,她都没等人家回答呢!她的目的是什么呢?接下来的两个"只管告诉我",以及询问婆子们的两句话和接着下的一道命令,令我们有些感觉了:贾府中谁说了算?我便是贾府中说话算数的主!可见,她的"热情"的话语只能有一个目的,就是要把她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明白地告诉黛玉:听我的,没错。
【课后反思】
【课堂反馈】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敕(chì)造 憨(hān)厚 簇(chù)拥 雕(diāo)梁画栋
B.笑靥(yè) 忖(cǔn)度 赦(shè)免 华冠(guàn)丽服
C.陪侍(shì) 顽劣(liè) 顾盼(pàn) 放诞(dàn)无礼
D.宽慰(wèi) 厮混(hùn) 呜噎(yē) 敛声屏(bǐng)气
2.下列各组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轩峻壮丽 华冠丽服 鬓发如银 B.腮凝新荔 鼻腻额脂 彩绣辉皇
C.顾盼神飞 孽根祸胎 甜言密语 D.浑世魔王 眉尖若蹙 鬓若刀裁
3.下列句子的方框里依次应填入的词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 )
(1 )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 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2)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 着三个姊妹来了。
(3)你(黛玉)只以后不要睬他(宝玉),你这些姊妹都不敢 他的。
(4)好生奇怪, 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A.随便 围随 理睬 好像 B.轻易 簇拥 沾惹 倒像
C.随便 簇拥 沾惹 好像 D.轻易 围随 理睬 倒像
4.下列句子中,加点短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一时进入正室,早有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
B.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
C.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D.众嬷嬷引着,便往东转弯,穿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鳞次栉比,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比贾母处不同。
5.请填写下列外貌服饰语句所描写的对象。
(1)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
(2)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
(3)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
(4)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
(5)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
(6)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花,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
6.下面语句中画横线的部分,应选填的最妥当的一项是( )
临日,贾母带着蓉妻坐一乘驮轿,王夫人在后亦坐一乘驮骄,贾珍骑马率了众家丁护卫; ,并放些随换的衣包等件。
A.婆子丫环等坐几辆大车。 B.又有几辆大车,婆子丫环等坐。
C.又有几辆大车与婆子丫环等坐。 D.几辆大车,婆子与丫环等坐。
1.C A项的“簇”应读cù;B项的“冠”应读 guān;D项的“噎”应为“咽”。
2.B A项,无;B项,额一鹅,皇一煌;C项,密一蜜;D项,浑一混。
3.B
4.D 此题考查短语的使用。鳞次栉比,形容房屋等建筑物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密密地排列着。
5.(1)贾迎春 (2)贾探春(3)贾惜春(4)王熙凤 (5)林黛玉(6)贾宝玉
6.C 从后句“并放些”东西来看,填入句应是“大车”作主语,故排除A;从上句来
看,突出顺序,故填入句应有“又”字,比较 B.C,应选C项,“与”给。
二、课内阅读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练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 金丝八宝攒珠髻, 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 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 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风辣子’就是了。”
1.依次排列在文中空白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A.绾着 戴着 带着 系着 B.戴着 绾着 带着 系着
C.绾着 系着 戴着 带着 D.戴着 绾着 系着 带着
2.这段文字描写王熙凤上场,作者没有采用的写法是( )
A.语言描写 B.心理描写 C.侧面烘托 D.肖像描写
3.这段文字对王熙凤的肖像进行了具体细腻的描写,从内容上说,这个肖像描写( )
A.旨在表现王熙凤服饰的高雅华贵。
B.旨在表现王熙凤姿容俏丽。
C.旨在表现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D.旨在表现王熙凤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
4.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贾母的这句话说明了( )
A.贾母对王熙凤没有好看法。
B.王熙凤在贾府没有地位。
C.王熙凤性格泼辣,话不饶人。
D.王熙凤是一个深得贾母宠爱的特殊人物。
1.B 符合语境。
2.B 没有描写王熙凤的心理。
3.D 表现了王的地位及性格。
4.D 贾母这样称呼王熙凤,可见王深受贾母的宠爱。
外貌描写(含肖像描写和神态描写)
一、描写对象
人物描写
语言描写(含对话描写)
行为描写
心理描写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含景物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
场面描写
二、描写角度
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
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
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