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8-17 22:12: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导学案
【学习目标】
识记:重点字音、字形、字义。
理解:体会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
运用:要在阅读中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感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重点难点】
1、从理性的高度认识父爱、母爱的本质及其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2、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会爱别人。
【课时安排】一课时
【自主检测】
1、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诞生( dàn )刹那( ch à )撕碎( sī )哭泣(qì )幼稚( zhì )
怀孕(yùn )休戚( qī )遵循( xún )归根结蒂( dì )履行( lǚ )
辜负(gū )阻碍( ài )
2、找出并改正有错的字词
节外生支(枝 )掇掇逼人(咄 咄 )皇恐不安(惶 )罪孽( )渊源( )
3、解释下面的词语
节外生枝:本不应该生枝的地方生枝。比喻在原有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问题。多指故意设置障碍,使问题不能顺利解决。
归根结蒂 :蒂,花或瓜果连接枝茎的部分。归结到根本上。
咄咄逼人:咄咄:使人惊奇的声音。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知识点拨】
作者介绍
弗罗姆(1900——1980)是著名的德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后来加入美国籍)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中对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影响最大的人物。
文体常识
随笔是散文中特殊的一种,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辞藻,严密的结构。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写随笔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写作的意图,或是一种快乐的心情,或者是一点小感悟,或是一个新观点……
【经典体验】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一组是( )
同父亲的关系则完全不同___ ___: 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①而父亲不体现任何一种自然渊源 ②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③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 ④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⑤在最初几年内孩子同父亲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在这个阶段父亲的作用几乎无法同母亲相比
A.②⑤③①④ B.①④②⑤③ C.④①⑤③② D.①④②⑤③
【 解析】整段文字都在谈父亲教育的职责,先用母亲的比喻加以区分,然后依次写父亲教育的内涵,冒号连缀③②,②是对③的解说。)
【 答案】C
【自主探究】
导入
世上有一部永远也写不完的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那便是父母,让家充满爱与馨香-------那也是父母 。母爱是温暖的阳光,奉献着七彩光芒;母爱是辽阔的海洋,坦露着宽广胸怀;母爱是肥沃的土壤,哺育儿女茁壮成长;母爱是无限的宇宙,任儿女自由遨翔。父爱是山,无论你有多大的困难,他总是你依靠的屏障;父爱是路,无论你走到哪里,他都伴你延伸,为你指点迷津,护你一路走好 。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从理性高度审视人间至爱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二、 感知课文
1 题目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包含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两个方面:父母对孩子的爱,孩子对父母的爱
2 那么哪些部分主要写孩子的爱,哪些主要写父母的爱? 这两部分的过渡句在哪里?
( 1 —3 )段 写孩子的爱,爱的能力的发展
(4——8)段 写父母的爱,爱的对象的发展母爱父爱的根本区别
(9——10)段 综合父母,达到灵魂健康成熟
过渡句:同爱的能力发展紧密有关的是爱的对象的发展
三、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填写下表
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情感变化特征表(大屏幕显示)
年 龄 段 特        征
刚出生阶段(婴儿期) 无爱的意识,不具备感受爱的能力
8岁以下(幼儿期) 有被爱的意识,被爱的反应是感谢和高兴
8—10岁(童年期) 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
少年时期(成长期) 开始呼唤爱(克服自我中心阶段)和学习爱别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成熟时期(成熟期) 爱别人,创造爱“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通过以上的阅读归纳,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爱不是与生俱来的!
爱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无爱---被爱---有爱---创造爱
2、在你心中父母之爱是 怎样的?只用一个或两个词来形容(或概括) 。在作者的笔下父母之爱是怎么样的呢?
母爱的特点:
母亲代表自然世界,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母爱是无条件的
父爱的特点:
父亲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和纪律 ( http: / / www.21cnjy.com )等事物的世界。父亲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
3、母爱与父爱有不足之处吗?作者认为父爱和母爱各有什么积极面和消极面呢?
母爱:
积极面:它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
消极面:母爱不能用努力去换取,而且根本无法赢得。
父爱:
积极面:父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消极面:父爱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期望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父爱。
4、文章中谈到两种爱的原则:“我爱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为我被人爱”和“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这两种原则区别在哪里?你更欣赏哪种爱呢?
前一句,“被人爱”是原因,“爱人”是结果。因为被人爱,所以我爱人。以自己为中心,强调先获得再付出,是幼稚孩童式的爱的方式。
后一句爱人是原因,“被人爱”是结果。因为我爱人所以我被人爱。先付出再获得,是对爱成熟的理解。
童稚的爱是单向的、简单的、自我中心的;而成熟的爱是双向的、相互的,更加复杂,也更加美好。
5、成熟的爱来自于成熟的人生与成熟的灵魂,在文中,作者认为人的心灵世界发展完成的标志是什么?
—— 与父母分离,在他心中同时拥有父亲和母亲两个世界。他独立了,成为了自己的父母。
6、弗洛姆认为怎样的状态才算拥有成熟的健康的灵魂?
成熟的人不依赖父母提供的世界,而是自己心中拥有两个世界,树立两个形象:在母性的良知即就是爱的能力之上同时具备理智和判断。
7、面对父爱与母爱各自的特点,谈一谈你希望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面对母爱,我们应该成为健康、善良、快乐、有安全感;而面对父爱,我们应该变得有责任感,坚强,理性,自立,大有作为。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应该是双向的,相互的。在孩子的幼儿期是接受爱,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们应该学会去爱别人,给与爱!这样孩子才会趋向成熟!
小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千个孩子也就有一千对父母,父爱母爱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千差万别,用马克思理论来解释,就是普遍性中的特殊性但有句话永远是真理:可怜天下父母心!
【教学反思】
【课堂反馈】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字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诞dàn生 刹shà那 撕sī碎 缺陷xiàn
B凝níng聚 依赖lài 典型xíng 履lǚ行
C.求援yuán 专横hèng 辜gū负 罪蘖niè
D.仁慈cí 嬴yíng得 渊yuān源 秩zhì序
2.下列加点的成语,有误的一项是( )
A.后来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这时同母亲的关系就失去了一部分相濡以沫的重要性,而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了。
B.我之所以被人爱是因为我使对方快乐,而不是出于我自己的意愿——归根结蒂我不是被人爱,而是被人需要而已。
C.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应该惶恐不安并把她的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
D.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母亲热爱新生儿,并不是因为孩子满足了她的什么特殊的愿望,符合她的想象,而且是因为这是她生的孩子。
B.他不再依赖于接受爱以及为了赢得爱必须使自己弱小、生病或者听话、孤立无援。
C.父爱应该使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最后能使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从而能够脱离父亲的权威。
D.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8~11题。
虽然对母亲的动机各有解释,但最重要的动机是我们称之为“超越自己”的追求。这一追求属于人的最基本要求,并以人的觉悟和下列事实为基础:即人对自己的纯生物作用不满,他不能忍受自己仅仅是被扔进这一世界的小卒。他一定要感到自己是创造者,是能超越处于被创造者消极地位的生命。满足这一要求有许多可能性,最自然和最基本的途径就是母亲对自己创造物的关怀和爱。在孩子身上母亲超越了自我,她对孩子的爱使她的生活产生新的意义。
  但是孩子必须长大,必须脱离母体和母亲的乳房,必须成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生命。母亲的真正本质在于关心孩子的成长,这也就意味着也关心母亲和孩子的分离。母爱不仅应该允许这一分离,而且还应该希望并促成这一分离。只有在这个阶段,母爱才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这时就要求母亲无私并能贡献出一切,除了被爱者的幸福一无所求,但恰恰在这点上许多母亲都失败了。自恋的、专制的和贪婪的妇女在孩子尚小的时候,可以是一个很疼爱孩子的母亲。但是当孩子处于同母亲分离的阶段时,只有那些真正有能力爱的妇女,那些觉得给比得更幸福的妇女,那些生命之根底很扎实的妇女才会继续是一个疼爱孩子的母亲。
对正在成长的孩子的爱,这种忘我无私的母爱也许是爱的最困难的形式。但是由于母亲对孩子的爱是那么自然,所以往往给人一种容易做到的假象。正因为难以做到这点,所以只有那些有能力爱的妇女,那些热爱丈夫,热爱其他孩子,热爱陌生人和人类的妇女才能成为真正爱孩子的母亲。在这个意义上,没有能力爱的妇女当她们的孩子幼小时,可以是一个很娇惯孩子的母亲,但永远成不了爱孩子的母亲。检验这一点的试金石是看一个母亲愿意不愿意忍受同孩子的分离,以及在分离后能不能继续爱孩子。(节选自弗罗姆《爱的艺术》,有改动。)
4.第一段“‘超越自己’的追求”是指什么样的追求?请结合文意加以概说。

5.文章第二段在说理时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加以说明。

6.作者为什么说“这种忘我无私的母爱也许是爱的最困难的形式”?
7.结合全文,谈谈真正的母爱应包含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
( http: / / www.21cnjy.com ) 1. B(A“刹”的音应为“chà”;C“蘖”应为“孽”;D“嬴”应为“赢”。)
2. A(“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表示人与人之间关系密切应用“休戚相关”,意思是“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
3. C(A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把“而且是”改为“而是”,与前面“不是”呼应;B语序不当,应把“孤立无援”调至“自己弱小”后,以使句式整齐,合乎逻辑;D成分残缺,应在“父亲”后加“的高度”,使之充当前面“达到”的宾语。)
4.母亲以创造者的姿态关怀和爱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己的孩子,从而使自己的生活产生新意义的一种追求。
5.对比论证。将真正疼爱孩子的母亲允许并希望促成孩子与自己的分离,与那些自恋的、专制的和贪婪的妇女的失败做法相对比,从而指出母亲的真正本质是关心孩子的成长。
6.“忘我无私的母爱”要求母亲无私并能贡献一切,许多母亲只给人一种做到的假象,实际上并没有能力去爱自己的孩子。
7.在孩子身上表现出超越自我的关怀和爱,关心孩子的成长;愿意忍受同孩子的分离,在分离后还能够继续爱孩子。
【自助餐】P55——56 1——7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