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窦娥冤》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8-18 10:47: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窦 娥 冤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元杂剧的有关知识。
2.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加强诵读,可分角色朗读、分段轮读、重点选读或自由朗读,在读的过程中鉴赏戏剧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4.认识封建社会吏治腐败的黑暗现实和统治者草菅人命的罪恶。
5.体会戏曲的语言特点,理解想象、夸张的艺术手法。
【重点难点】
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认识封建社会吏治腐败的黑暗现实和统治者草菅人命的罪恶。
【课时安排】3课时
【自主检测】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提防(dī) 生埋怨(mán) 错勘贤愚(kān) 甘霖普降(lín) 叫屈衔冤(xián)
湛湛天空(zhàn) 前合后偃(yǎn) 杳无音信(yǎo) 罪愆(qiān) 嗟怨(jiē)
暑气暄(xuān) 盗跖(zhí) 苌弘(cháng) 亢旱(kàng) 楔子(xiē)
二.填空
1.关汉卿,号 ,金末元 ( http: / / www.21cnjy.com )初大都(现北京)人。 代 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 作家。他与 、 、 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全名 ,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答案】己斋叟 元代 杂剧 戏剧 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感天动地窦娥冤
2.元曲四大家的代表作:关汉卿的《窦娥冤》、郑光祖的《 》、白朴的《 》、马致远的《 》。
【答案】倩女离魂 墙头马上 汉宫秋
3.课文节选中共出现 个曲牌,分别属于 、 、 宫调。
【答案】31,仙吕、南吕、正宫
【知识点拨】
一.关于元杂剧
元杂剧是我国戏剧成熟的标志。
1.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表演一个完整的故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放在第一折之前,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放在折与折之间,相当于过场戏。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 ( http: / / www.21cnjy.com )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2.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1)唱就是唱词。唱词是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元杂剧的唱词按一定宫凋写成。共分五个宫(五个全音阶):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分别个当于现在的C、D、E、G、A五个乐调(谱号);曲牌,相当于现在的调号和板号(如二黄散板、西皮快板等),也即简谱中的曲谱和节拍。元杂剧中一折限于一调一韵。
常用的宫调及其表现的情趣如下:正宫—惆 ( http: / / www.21cnjy.com )怅、黄钟宫—缠绵、仙吕宫—清新、中吕宫—跌宕、南吕宫—感叹、双调—健朗、商调—凄惶、越调—谐趣、大石调—蕴藉。
(2)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程式、武打和舞蹈。科范或叫“科”“介”,是关于动作、表情或其他方面的舞台提示,如“笑科”“见科”“把盏科”“做掩泪科”“内作起风科”等。
(3)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 ( http: / / www.21cnjy.com )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此外,每本杂剧结尾处有两句或四句诗句,用以概 ( http: / / www.21cnjy.com )括全剧思想,提出本剧剧名。例如,“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末句是戏的全名,“窦娥冤”则是简名。
二.十大古典喜剧和十大古典悲剧
十大古典喜剧:关汉卿《救风尘》、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康进之《李逵负荆》、郑廷玉《看钱奴》、施惠《连闺记》、康海《中山狼》、吴炳《绿牡丹》、高濂《玉簪记》、李渔《风筝误》。
十大古典悲剧:关汉卿《窦娥 ( http: / / www.21cnjy.com )冤》、马致远《汉宫秋》、纪君祥《赵氏孤儿》、高明《琵琶记》、冯梦龙《精忠旗》、孟称舜《娇红记》、李玉《精忠谱》、洪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方成培《雷峰塔》。
三.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所谓本色派:指关汉卿不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仕途功名为念,保持生活与性格的真实,作品与生活性格的一致。欲了解关汉卿,必得从他所写的《一枝花·不伏老》套曲着手。“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予我这几般儿的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幽冥,天啊!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这正是关汉卿生活与性格的真实写照,多才多艺,而不以仕途功名为念,为人豁达开朗,风流倜傥,滑稽多智,热情洋溢而不拘礼法。
四.写作背景
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元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利于巩固统治地位。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可以说,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阶级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杂剧《窦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
【经典体验】
《窦娥冤》中,在押赴刑场时,窦娥要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这一细节对塑造窦娥形象有什么作用?
【倘秀才】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我前合后偃。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刽子云〕你有甚么话说?〔正旦唱〕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
〔刽子云〕你如今到法场上面,有什么亲眷要见的,可教他过来,见你一面也好。〔正旦唱〕
【叨叨令】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 ( http: / / www.21cnjy.com )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刽子云〕难道你爷娘家也没的?〔正旦云〕只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去了,至今杳无音信。〔唱〕早已是十年多不睹爹爹面。〔刽子云〕你适才要我往后街里去,是甚么主意?〔正旦唱〕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刽子云〕你的性命也顾不得,怕他见怎的?〔正旦云〕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唱〕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告哥哥,临危好与人行方便。
【解析】高明的戏剧家,常常善于捕捉生活细 ( http: / / www.21cnjy.com )节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纵观全剧,作者在刻画窦娥反抗性格的同时,也注意逐一展现人物性格中温顺善良的另一侧面。这折戏中写她赴刑场时,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的细节,可见在走向死亡的路上,窦娥想到的还是如何不使年迈孤寂的婆婆伤心。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善良,就越发显出她的冤屈,她的反抗和抗争也就越令人同情。
【答案】因为窦娥的婆婆住在前街,怕婆 ( http: / / www.21cnjy.com )婆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这充分显示了她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展示了她性格中温顺善良的一面。但像这样一个完美的善良的妇女,竟然惨遭如此的冤屈,被诬陷为杀人凶手,足见当时的统治是何等的腐败,社会是何等的黑暗。这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还为悲剧的产生蓄足了势,起到了深刻批判封建社会的作用。
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导入】
教师:请同学们欣赏一副对联: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板书于黑板一侧)。哪一位同学来谈一谈其中蕴含的道理?
明确:这副对联明确地告诉我们,戏剧虽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但从它产生的那一刻起,就是生活的真实反映,它来源于生活,尽情地展现生活,使我们感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也感悟生活的真谛。今天,让我们打开课本,学习一部真实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展现当时社会矛盾的现实主义作品:元代戏曲大师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板书课题、作者)
【自主探究】
一.整体感知,概括每折的故事情节。
(1)二人亮相,悲剧开始;窦父赶考,留下孤女
(2)婆婆索债,险些丧命;窦娥争理,张生歹念
(3)驴儿下药,误杀己父;窦娥蒙冤,被判斩刑
(4)窦娥怨恨,指斥天地;三大誓愿,昭示清白
二.在情节的展开中,体现了窦娥怎样的性格特点?文中是从哪些方面来展现的?其中最突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答案】1.孝顺、贤惠、淳朴、善良
表现在:(1)在蔡婆婆家中十几年如一日,精心侍奉婆婆、丈夫。
(2)大堂之上,酷刑之下,当她必须在婆婆身受酷刑或者自己蒙冤而死之间作出选择时,她毅然选择了死。
(3)赴刑场途中,虽然自己正走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通向死亡的路上,虽然“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被人拥得“前合后偃”,想到的仍然是如何不使自己的婆婆伤心。这是何等的善良啊!
(4)见到婆婆哭泣时,劝慰她“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表现窦娥的善良)
2、刚毅、坚强,勇于反抗
表现在:(1)当糊涂软弱的婆婆答应了张驴儿父子并劝窦娥听从时,窦娥态度坚决。
(2)当张驴儿以药死公公的大罪威胁窦娥,并要她选择是官休还是私休时,她无所畏惧地选择了见官。
(3)贪官桃杌对她施以酷刑时,她也没有屈服。
(4)奔赴刑场时,发出了对天地振聋发聩的斥责。
最突出的性格特点是勇于反抗,即她的“争到头,竞到底”的不屈的反抗精神。主要体现在与张驴儿父子的冲突及与官府的冲突中。
三.分角色朗读相关的重点情节,进一步体会窦娥的性格特点。
四.推动故事情节展开的矛盾冲突有哪些?其中哪个冲突将本剧推向高潮?
【答案】(1)窦娥与张驴儿父子的冲突;窦娥与婆婆之间的冲突;窦娥与官府的冲突。
(2)窦娥与官府的冲突。
【课堂小结】
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压迫与摧残的充满反抗 ( http: / / www.21cnjy.com )精神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善良勤劳,孝顺贤惠,同时又刚毅顽强,敢于与恶势力拼斗到底。她生于严酷的腐败的封建统治之下,注定要走向悲剧的结局。
【布置作业】
预习第三折
第二课时
学习重点:赏析本文的戏剧冲突的高潮——第三折,正确认识窦娥的反抗精神。
认识封建社会吏治腐败的黑暗现实和统治者草菅人命的罪恶。
加强诵读,可分角色朗读、分段轮读、重点选读或自由朗读。
【自主探究】
一.本文第三折可分为几个场面?用简洁的词语为这几个场面标上小标题。
【答案】第一层【端正好】至【滚绣球】两个曲牌,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第二层【倘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窦娥告别婆婆。
第三层【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窦娥发下三大誓愿。
二.阅读第三折的内容,讨论下列问题。
1.窦娥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
【答案】窦娥诉说自己莫名其妙犯法受刑,冤屈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大可“动地惊天”。又因为窦娥的冲突对象隐于幕后,而天地鬼神便成了她的指斥对象。由于内心的悲愤难以控制,便构成了对天地的怨恨与控诉。天地,在古代人的意识里,是被看作能够主宰世间万物包括人的命运的最神圣的东西。是不容侵犯的。但由于窦娥的冤情深重,而天地面对人间的邪恶残暴竟无动于衷,所以窦娥唱出“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的唱词时,便自然得到了人们的共鸣。
2.[滚绣球]一曲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答案】运用了呼告、对比、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偶、反问、反复等修辞,不仅抒发了人物满怀冤屈的极端悲愤之情,深化了戏剧冲突,使窦娥的反抗精神更强烈有势、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而且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
作为封建社会中的一普通女子,窦娥对神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天地本应深信不移,可是残酷的社会现实使她对天地鬼神由信赖而怀疑,由怀疑又转为愤怒的控诉:“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样,窦娥通过自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含冤难辩的悲惨经历,认识到了善良的人的贫穷命短,罪恶的人富贵延寿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她的觉醒意识和强烈的反抗精神。作为封建社会一个弱女子的窦娥,认识了封建社会的罪恶又能怎么样?她除了对天地日月鬼神进行愤怒的控诉以外,只能是“落得两泪涟涟”。
3.[快活三][鲍老儿]这两支曲子是窦娥临刑前对蔡婆婆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在表现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呢?
【答案】使人们对窦娥的悲惨遭遇更加同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她劝婆婆不要过分悲伤,再一次表明了她善良、美好的心灵。这样的好人蒙冤而死,自然使人们对不公正的社会产生愤恨之情,戏剧的审美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4.分析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说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完成下表。
誓愿顺序 誓愿内容 所用典故 誓愿实质
第一桩 血溅白练 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
第二桩 六月飞雪 六月飞霜 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
第三桩 亢旱三年 东海孝妇 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伸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课堂总结】关汉卿用本色的语言为我们塑造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一位善良、勤劳而又敢于抗争的女性形象,深刻地揭露了时代的黑暗、社会的腐败,并且为世界文学画廊增添了一个永不磨灭的形象。
第三课时
学习重点:认识封建社会吏治腐败的黑暗现实和统治者草菅人命的罪恶。
体会戏曲的语言特点,理解想象、夸张的艺术手法。
【自主探究】
一.研读第三折
1.她的三桩誓愿与第一层对天地的指责是什么关系呢?是否矛盾呢?
【答案】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斥和要感动天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显然是矛盾的。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
2.窦娥的三桩誓愿明明是幻想,却偏偏写成现实,明明是不合理的偏偏写成合理的,这说明了什么?
【答案】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除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乞求天地鬼神申诉冤屈以外,没有别的办法,作者采用这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一是表明社会的腐败黑暗,二是刻画窦娥强烈的反抗精神,三是表达人民要惩治邪恶的愿望。
二.本文关于本色派的语言特点
【答案】《窦娥冤》一剧具有很高的艺术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在课文中,凝练而又明白如话的说白,优美而又有节奏的的唱词,深刻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集中表现了窦娥的“怨”与“愤”。不少古代白话,如“只合”(只应该)、“怎生”(怎么)等都表述得十分生动。科白等辅助手段运用的也很好,配合唱词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复杂心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三.本剧的写作特点
【答案】1.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象、夸张的艺术手法。作品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了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显示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这是本折也是全剧刻画主人公形象最着力的一笔,是作品艺术性的集中体现,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2.通俗生动富有个性的的戏剧语言。如《窦娥冤》全戏的高峰第三折,是一场唱工戏。开始的[正宫端正好][滚绣球]等几支曲子,把窦娥的满腔怨恨如火山爆发般倾泻了出来。窦娥胸中的激愤之情汹涌澎湃,犹如山呼海啸,震撼人心!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鲍老儿】念窦娥服侍婆婆这几年,遇时节将碗凉浆奠;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等曲情绪陡然转化,从另一侧面表现了窦娥深沉细腻、忠厚善良的性格。
【反思】
【自助餐】 《目标·素养·评价》P5 1-6题 P6 10-11题
【限时训练】
一.阅读下面选段,完成文后问题。
【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
【朝天子】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籍,车儿投东,马儿向西,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知他今宵宿在那里?在梦也难寻觅。
(旦云)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 ( http: / / www.21cnjy.com ),疾便回来。(末云)小生这一去白夺一个状元,正是“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旦云)君行别无所谓,口占一绝,为君送行:“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张珙更敢怜谁?谨赓一绝,以剖寸心:“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旦唱)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 ( http: / / www.21cnjy.com )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五煞】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
【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三煞】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 ( http: / / www.21cnjy.com )独自归。归家若到罗帏里,昨宵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留恋你别无意,见据鞍上马,阁不住泪眼愁眉。
【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各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选自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之第三折)
1.下列对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 怕不待:难道不想
B.虽然眼底人千里 眼底:眼前
C.趁程途节饮食 趁程途:赶路
D.最难调护,最要扶持 扶持:给以帮助
2.下面对“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的修辞手法,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A.拟人 比喻 对偶 B.拟人 比喻 对比
C.比喻 夸张 对比 D.比喻 夸张 对偶
3.下面对“二煞”至结尾的内容,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一折突出刻画了莺莺的叛逆性格,在她心目中,金榜题名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B.“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与老夫人的态度相同,反映了人物经过戏剧冲突之后性格的变化发展。
C.莺莺的离愁别恨,是她对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悲哀和抗争,而不单单是“儿女情长”。
D.莺莺的离愁别绪中闪耀着重爱情轻功名、反抗封建礼教的思想光辉,具有典型的社会意义。
4.下面对“一煞”有关内容的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以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面。
B.“无人语”不仅是写在寂寞的夕阳古道上听不到一点人说话的声音,而且也写出了莺莺欲语无人的悲伤。
C.“禾黍秋风听马嘶”是莺莺思念张生的幻觉,极写莺莺的悲伤,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点染气氛。
D.这支曲子以景衬情,化情入景,生动展现了莺莺“离情渐远渐无穷”的心境。
【答案】1.D(是当心、留意的意思) 2.D 3.B 4.C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艺术是意造空中楼阁来慰情遣兴。诗人在做诗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心理活动到底像什么样,我们最好拿一个艺术作品做实例。比如王昌龄的《长信怨》:“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王昌龄不曾留下记载,告诉我们他做诗时的心理历程。但是我们用心理学的帮助来从文字上分析,也可以想象大概。他做这首诗时必定使用了想象。
想象就是在心里唤起意象。想象有再现的,有创造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一般的想象大半是再现的。艺术作品不能不用再现的想象。比如这首诗里“奉帚”、“金殿”、“玉颜 ”、“寒鸦”、“日影”、“团扇”、“徘徊”等等,在独立是都只是再现的想象,诗做出来总须旁人能读懂,“懂得”这是能够唤起以往的经验来印证,用以往的经验来印证新经验大半凭借再现的想象。
但是只有再现的想象绝不能创造艺术。艺术既是创 ( http: / / www.21cnjy.com )造的,就要用创造的想象。创造的想象也并非无中生有,它仍用已有意象,不过把它们加以新配合。王昌龄的《长信怨》精彩全在后两句,则后两句就是用创造的想象做成的。个个人都见过“寒鸦”和“日影”,却从来没有人想到诗的主人班婕妤的“怨”可以见于带昭阳日影的寒鸦。但是这话一经王昌龄所出,我们就觉得它实在是至情至理。从这个实例看,创造的定义就是:平常的旧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综合。
王昌龄的题目是《长信怨》,“怨”字是一个抽象的字,他的诗却画出一个如在目前的具体情境不言怨而怨自见。艺术不同于哲学,它最忌讳抽象。
从理智方面看,创造的想象可以分析为两种心理作用:一是分想作用,一是联想作用。
“分想作用”就是把一个意象和与它相关的许多意象分开而单提出它来,这个分想作用是选择的基础。有分想作用而后有选择,只是选择有时就一经是创造。
不过创造大半是旧意象的新综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综合大半借“联想作用”。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艺术不能离开知觉和想象,就不能离开联想。我们曾经把联想分为“接近”和“类似”两类。比如这首诗里所用的“团扇”这个意象,在班婕妤自己第一次用它时,是起于类似联想,因为她见到自己色衰失宠类似秋天的弃扇;在王昌龄用它时则起于接近联想,因为他读过班婕妤的《怨歌行》,提起班婕妤就因经验接近而想到团扇的典故。不过他自然也可以想到她和团扇的类似。
因为类似联想的结果,物固然可以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人,人也可以变成物,物变成人通常叫做“拟人”。《长信怨》的“寒鸦”是实例,鸦是否能寒,我们不能直接感觉到,我们觉得它寒,便是设身处地地想。不但如此,寒鸦在这里是班婕妤所羡慕而妒忌的受恩承宠,它也许是隐喻赵飞燕。
人变成物通常叫做“拟物”,班婕妤自比“团扇”,就是托物的实例。“托物”者大半不愿直言心事,故婉转以隐喻出之。
(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
5. 下列对文中“想象”的理解,正确是一项是( )
A. 想象就是在心里唤起意象,也就是用以往的经验来印证新经验,从而创造出艺术作品。
B.创造的想象是用已有的意象重新配合来创造艺术,再现的想象则是通过再现以往的意象来独立创造艺术。
C.只有再现的想象绝不能创造艺术,这是因为它并非平常的旧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综合。
D. 创造的想象心理作用分为分想与联想,有分想作用而后与选择,选择就是创造,诗有时只要有分想作用就可以作成。
【答案】C。
【解析】A.依据“想象有再现的,有创造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般的想象大半是再现的”可判断“也就是”不正确。B.“独立创造艺术”之“独立”缺乏依据。D.“选择就是创造”错了,原文是“只是选择有时就已经是创造”。
6. 下列从创造的想象角度对王昌龄《长信怨》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诗中“奉帚”、“金殿”、“玉颜” ( http: / / www.21cnjy.com )、“寒鸦”、“日影”、“团扇”、“徘徊”等,在独立时都不是创造的想象,可见《长信怨》的创作不一定用创造的想象。
B.“怨”是一个抽象的字,而王昌龄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却运用创造的想象,画出一个如在目前的“怨”的情境,从而完成了一次艺术创造。
C. 诗中“团扇”这一意象的使用,在班婕妤笔下起于类似联想,而王昌龄诗中则起于接近联想,所以同一意象不同的作者使用时可以有不同的类型。
D.班婕妤没有将君恩的中断与失宠之悲直接表露,而以“团扇”自比,托物以言其志,这也是一种创造的想象。
【答案】A
【解析】原文第四段说“但是只有再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的想象绝不能创造艺术”,且文中还说“王昌龄的《长信怨》精彩全在后两句,这后两句就是用创造的想象做成的”,由此可判断。
7. 根据本文信息,下列古诗词中不属于“拟人”的一项是( )
A.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C.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D.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答案】C
【解析】按本文信息,物变成人通常叫做“拟人”A.“潜” B.“厌言” D.“ 愁”。
三.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朝天曲
张养浩
柳堤,竹影,日影筛金翠。杖藜徐步近钓矶。看鸥鹭闲游戏。农父渔翁,贪营活计,不知他在图画里。对这般景致,坐的,便无酒也令人醉。
前人在评论这首元曲时曾说,本曲“‘闲’情极浓”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全曲简要赏析。
【答案】本曲写法上主要采用白描,目中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见,心中所感,依次写来,层层递入,却不落痕迹。作者选取了许多典型的乡村景物,如柳堤、竹溪、日影、金翠、钓矶、鸥鹭、农夫、渔翁、图画、景致等;加上杖藜、徐步、游戏等动态描写,共同组成了一幅闲适悠游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