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武 传
【学习目标】
1.合作学习,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培养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的能力和习惯。
2.探究学习,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3.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学习苏武的民族气节,弘扬爱国主题。
【重点难点】
1.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学习概括内容要点的技能方法。
2.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课时安排】3课时
【自主检测】
读课文,正字音
栘(yí)中厩( jiù )监 数(shuò )通使相窥(kuī)观 且(jū)鞮(dī)侯
丈人行(háng) 置币遗( wèi )单于 缑(gōu)王 昆(hún)邪(yé)王
浞(zhuó)野侯 没( mò)胡中 阏(yān)氏( zhī ) 煴(yūn)火
马畜( chù )弥山 牧羝(dī ) 节旄(máo) 於(wū)靬(jiān)王
纺缴(zhuó) 檠(qíng)弓弩 棫(yù)阳宫 更(gēng)嫁
斧钺(yuè)汤镬(huó) 今日之驩(huān)
【知识点拨】
作者、《汉书》及写作背景介绍见《同步课堂》P38
【经典体验】
(10年山东高考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申甫传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尝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鼠媐①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河南山东间,无所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授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站甚具。甫遂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已而瘗②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 ( http: / / www.21cnjy.com )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逐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③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桂败殁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官,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卢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率麾下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
[注] ① 媐(xī):嬉戏。 ② 瘗(yì):埋葬 ③ 窭(jǜ):贫穷。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人濒行 濒:临近
B.客州人刘翁廷传所 客:寄居
C.遽薄京师 薄:逼近
D.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卒:步兵
【答案】D
【试题分析】卒,通“猝”, ( http: / / www.21cnjy.com )仓猝。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查重点实词“卒”的通假情况,一定在原文中理解。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带入到原句原文中,看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
【导入】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这是一个妇孺皆知的历史故事。作为汉武帝的使臣,苏武受命出使匈奴。由于副使参与匈奴内部谋反,苏武遭到牵连。在自杀未遂、劝降不成的情况下,他被单于发落到遥远的北海,开始了牧羊人的生涯。唐代的温庭筠曾写过一首《苏武庙》: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该诗颂扬了富有民族气节、忠贞不屈、心向故国的苏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苏武传》。(板书课题、作者)
【自主探究】
一.找出通假字并解释意思
1. 畔主背亲(“畔”通“叛”,叛变。)
2. 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3. 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表现。)
4. 因泣下霑衿(“霑”通“沾”,“衿”通“襟”,衣襟。)
5. 与武决去(“决”通“诀”,诀别。)
6. 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二.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异义
1.置币遗单于(古义:财物、礼品;今义:货币)
2.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古义:临时充任;今义:虚假)
3.皆为陛下成就(古义:栽培、提拔;今义:事业上的业绩)
4.如惠语以让单于(古义:责备;今义:躲闪、避开)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1.稍(渐渐 )迁至栘中厩监;
2.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抵押 );
3.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责备 )单于4.因厚赂(赠送礼物 )单于,答其善意;
5.既至匈奴,置币(财物 )遗单于;
6.方(正 )欲发使送武等;
7.阴( 暗地里 )相与谋
8.会( 适逢 )武等至匈奴;
9.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拜访 )胜曰;
10.单于使卫律治(审理 )其事;
11.张胜闻之,恐前语发(揭露、暴露);
12.事如此,此必及(牵连到)我;
13.虞常果引(招供)张胜;
14.引(拔出)佩刀自刺;
15.会论(判定)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16.武卧啮(咬、嚼)雪,与旃毛并咽之;
17.羝乳(生子)乃得归;
18.扶辇下除( 殿阶 )
19.匈奴诡言( 欺骗说 )武死;
20.子为父死,亡所恨(遗憾 );
21.自分( 料想 )已死久矣!
四、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少以(因为,介词 )父任,兄弟并为郎;
2.乃( 就,连词 )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3.因(乘便、顺便,介词 )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4.恐前语发,以(把,介词 )状语武;
5.即(假使,连词 )谋单于,何以复加?
6.屈节辱命,虽(即使,连词)生,何面目以归汉?
7.会论虞常,欲因(趁着,介词)此时降武;
8.君因(通过,介词)我降,与君为兄弟;
9.后虽(即使,连词 )复欲见我,尚可得乎?
10. 因(于是,连词 )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11.若( 你,代词 )知我不降明;
12.羝乳乃(才,副词 )得归;
13.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替,介词 )武置酒设乐;
14.始以( 在,介词 )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第二课时
学习重点: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自主探究】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情况
1. 宜皆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 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美)
3. 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4. 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5. 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名词作动词,结网;檠,名词作动词,矫正)
6. 得夜见汉使(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7. 剑斩虞常已(剑,名词作状语,用剑)
8. 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弩,名词作状语,用弩弓)
二.写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判断句) 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宾语前置句)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判断句) 见犯乃死(被动句)
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 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状语后置)
皆为陛下所成就(被动句) 使牧羝(省略句,“使”后省略宾语“之”)
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 效死于前(状语后置)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省略句,“谋反”后面省略介词“于”)
三.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2)见犯乃死,重负国。
(3)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4)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5)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6)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答案】(1)并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随时变更,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十几家,安危不可预料。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
(2)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
(3)单于钦佩苏武的节操,早晚派人探望、询问苏武,而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
(4)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又有谁知道你呢!
(5)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6)你终究不能回归本朝了,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
四.小组进行讨论,简单地讲述一下课文的内容,理清课文的基本思路,划分结构层次,归纳文意。
【答案】文章大致分为三部分,按时间顺序分。
第一部分即文章的第1,2段,介绍了苏武的身世,出使的背景及原因。
第二部分即文章第3~8段,重点记述了苏武留胡十九年备受艰辛而坚持民族气节的事迹。
第三部分即文章最后两节,介绍了苏武被放回国的经过。
【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采用写人物传记经常运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文章,以顺叙为主,适当运用插叙的方法,依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晰,故事完整.
第三课时
学习重点:把握作品的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自主探究】
【导入】
《苏武传》是《汉书》中最出色的名篇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一,它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班固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艺术才华绝不逊于司马迁,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二部分,探究分析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问题探究 :
(一)本文在刻画各种人物特别是传主的性格特征上,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1.学生讨论:文章如何从环境及细节描写入手,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特征的。
【答案】为了表现苏武的性格,气节及 ( http: / / www.21cnjy.com )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文章在记“行”时又着力于环境及细节的描写.苏武出使匈奴,因突发事变,被扣幽禁。在他的周围,有操生杀予夺之权的单于和卫律的屠刀,有贪生怕死的副使张胜的屈降,有曾为同事,朋友的李陵的声泪俱下的劝降。而冰天雪地廪食不至的北海牧羊,苏武更是被置之死地。这些典型环境,把苏武这个人物推到了矛盾斗争的风口浪尖上,让人物一展风采。作者又通过一些细节描写,表现了苏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如苏武自刺一节,被置于地坎温火之上,“蹈背出血,气绝复苏”,充满悲壮色彩。而周围人的反应是“卫律惊,自抱持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这一惊,一哭,一壮的细节描写充分衬托出苏武的铮铮铁骨及高尚情操。又如写苏武被幽禁在大窖中,“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流放北海,“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等。文章语言千锤百炼,俭省精净,刻画人物入骨三分,将史家笔法与文学语言较好地结合起来。
2.学生讨论:文章并不具体描述苏武的每一事迹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是有详有略,比如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就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
【答案】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劝降是最能表现苏武的气节的,所谓“真金不怕火炼”,面对威逼利诱,面对死亡威胁,多少所谓的英雄好汉都经受不住考验而变节投降,唯有苏武始终信念如磐石般坚定,宁死不屈,忠贞不渝。
3.学生仔细研读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这部分内容。
【答案】①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②学生分别总结卫律,李陵的性格特征,再次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分组讨论,探究)
卫律:傲慢自大,阴险狡诈,是个卖国求荣的小人。
李陵:李陵和卫律不一样,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不是彻底的卖国之人。他对汉朝还有感情,对自己叛国的行为也深感羞愧,但他意志不够坚定,对国家不够忠诚,因为一己之私背叛祖国而投靠匈奴,而后又后悔不已,说明这个人物的懦弱和意志的不坚定。
4.文章里个性鲜明的各种人物对苏武也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对比映衬的作用,请同学们把文章里各种人物的性格和苏武作一个对比,看看他们的映衬分别凸现了苏武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案】(1)张胜:糊涂地帮助了缑王的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受不住考验,叛变投降。
苏武:清醒地认识到使节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死息祸;面对匈奴的劝降始终保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
(2)卫律:卖国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
苏武:为国效命,忠贞不二,不卑不亢一身正气,光明磊落 。
(3)李陵:为一己之私而叛国,懦弱,意志不坚,矛盾,痛苦。
苏武: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忠贞不渝,坚韧不拔,无怨无悔 。
5.学生初步总结苏武的人物性格。
【答案】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答案不限)
6.教师小结:在各种人物的对比映衬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看到了一个丰满立体的苏武,他有清醒的外交意识,待人接物不卑不亢,面对威逼利诱坚贞不二,长达十九年守节的坚韧不拔。苏武的这些性格在那些或屈或降的人物的对比下,更加具有勾魂摄魄的人格魅力,千古流芳!
(二)学生总结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1.从环境及细节描写入手,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特征。
2.详略得当的情节安排。
3.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前面的总结中已经谈及)
4.次要人物的对比、衬托。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重点分析了各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人物特别是传主的性格特征,我们为这样一个有血有肉、不卑不亢、忠贞不渝的苏武而深深感动。同时我们还点出了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环境及细节描写、详略得当的情节、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次要人物的对比映衬。
【自助餐】 《目标·素养·评价》P81 9-13题
【反思】
【限时训练】
一.完成“经典体验”《申甫传》的练习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童子亦欲学之乎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遂言甫于朝 当其欣于所遇
C.金公以御史为参军 以勇气闻于诸侯
D.听其召募 其皆出于此乎
11.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甫失败原因的一组是( )
①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 ②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
③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④权贵人俱不习兵
⑤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 ⑥诸路援兵不至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兵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
B.申甫学佛不成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叔伯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
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重数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达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碗。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4分)
(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3分)
(3)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3分)
10、【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A代词,代指“八阵图”;助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都是介词,表对象,译为“向,对”; C介词,凭……的身份;介词,因为。D代词,他,代指申甫;语气副词,大概。
【高考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易错提醒】C项意义在翻译上有略微不同,但属于同一义项。
【备考提示】要把文言虚词翻译成现代汉 ( http: / / www.21cnjy.com )语进行比较,看是否能翻译成同一个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备考需要夯实课本中的基本篇目中重点实虚词的含义。
11、【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②④是说权贵人。⑥是申甫死后。
【高考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易错提醒】④是侧面表现,如果不看清题干,容易误选。
【备考提示】要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要注意从离中心最远的开始排除。必须注意每一个句子和题干规定的中心要形成因果或解证关系。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 要注意题干的要求,注意主人公、关键词、“正面”、“侧面”等词语。
12、【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应该是被皇帝召见后,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皇帝立刻授予申甫京营副总兵的官职。
【高考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易错提醒】认真将题肢与原文对照,注意时间的前后顺序。
【备考提示】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 有个别选项是对原文中的某一句中的一个词翻译得不对。
13、【参考答案】(1)申甫进入(隐居 ( http: / / www.21cnjy.com ))嵩山,又遇到了过去小孩子时见到的道人,(向他)请求(学习)那本领,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2)申甫屡次凭借他的本领干谒各位公卿,一直不被听从信任。(3)在这时掌权的权贵争着责怪申甫,并且批评刘公、金公不能识别人(的优劣)。
【试题分析】(1)注意 “复”,“故”,“ ( http: / / www.21cnjy.com )乞”名词用作动词,“师”名词作状语。注意全句的文意。(2)注意“数”“以”,“见”表被动。(3)注意“于是”古今异义,“咎”“讥”。
【高考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易错提醒】“故”原来的,过去的。“见”表被动。“于是”在这时。
【备考提示】文言文翻译要粗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审视句子特点,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译文:申甫,云南人,好为行侠仗义之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口才很好。他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曾在路上用绳子系着一只老鼠嬉戏。有一个道人路过此地,就教申甫戏耍老鼠。他叫申甫从路边捡来几块石头,四散摆放在地上,把老鼠放到四散的石块之中,老鼠多次奔逃,都逃不出去。不久,引诱了一只狸猫过来,狸猫想抓老鼠,也始终无法进入石阵,狸猫和老鼠相持了很长一段时间。道人于是在申甫的耳旁悄悄地说:“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八阵图,小孩子你想学吗?”申甫此时还小,不懂道人的话,当即回答说:“不想学。”道人就走了。
明代天启初年,当时申甫刚刚做了和尚,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河南、山东一带来往,没有什么心得收获。他来到嵩山,又遇见自己小时候见到的道人,就要求学习道人的法术,以老师的礼节侍奉他。道人临走时,丢给他一卷书,就告别而去,不知到哪里去了。申甫打开这卷书,看到书里讲的都是古代的兵法,而且对车战的介绍非常具体。申甫就留在嵩山,学习了一年多,不再钻研佛学了。
不久,申甫把兵书埋在嵩山下,前往颍州,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颍州人刘廷传处,做了他的门客。刘廷传,原先是颍州的大侠,门下有几百名食客,都喜欢谈论兵法,然而没有一人能比得上申甫。刘廷传资助申甫,让他前往京城。申甫多次拜见朝廷公卿,向他们介绍自己学到的兵法,然而始终没有人相信他的话。明愍帝即位,元兵从大安口入侵,很快逼近了京城,京城的九道城门白天都关闭了。在这种情况下,庶吉士刘之纶、金声知道形势紧迫,就向朝廷推荐申甫。明愍帝在便殿召见申甫,用温和恳切的言语慰劳他,申甫感激涕零,在便殿的台阶下磕头,大声呼喊:“我没有什么才能,愿意以死效忠陛下。”愍帝就当即授刘之纶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声以御史的身份任参军,而申甫任京营副总兵,然而实际上没有给申甫一兵一卒,只是让他自己去招募士兵。过了三天,只招募到少量的兵员,都是城里的穷人,不知道怎么使用兵器,而申甫学到的兵法,是擅长车战,士兵不能操练。申甫正要选个日子部署军队,还没来得及备战。正当这个时候,朝廷里的权贵们都不熟悉兵法,与刘、金二人的很多意见不一致,又妒忌申甫本来是个百姓,却得到越级任用,就出主意让他先出头去抵挡敌人,他们不分白天黑夜地送来兵符,催促申甫出城迎战,而正逢武经略满桂在安定门外战败身亡。满桂,原先是大同总兵官,是知名的老将,因为支援朝廷赶往京城,明愍帝正倚重于他。满桂兵败以后,京城朝野震惊,恐慌的情绪弥满全城。在这种情况下,申甫不得已,痛哭,趁着夜里带着手下的士兵用绳子吊下城墙,出了城,还没到卢沟桥,士兵就逃得所剩无几了。申甫亲自肉搏迎战,中了数十支箭,就这样被杀了。于是权贵们争相把责任推给申甫,而且嘲讽刘、金二人荐人不当。等到元兵撤退后,竟然没人理会申甫战死这件事。距离申甫死后几天,刘之纶又分八路出兵,赶往遵化,独自率领部下在娘娘山安营扎寨,遇见伏兵袭击,刘之纶监督将士拼死迎战,打了一天一夜,各路援兵没有赶到,刘之纶也战死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答案】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 ( http: / / www.21cnjy.com )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答案】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
【限时训练二】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行伍(háng) 名宿(sù) 恶贯满盈(yíng) 厉兵秣马(mù)
B倾轧(zhá) 不啻(chì) 补苴罅漏(xia) 荆钗布裙(chāi)
C.巨擘(bò) 河蚌(bàng) 得不偿失(cháng) 莘莘学子(shēn)
D.解剖(pāo) 羁绊(jī) 火中取栗(lì) 感慨系之(xì)
【答案】C A项厉兵秣mó马,B项倾轧yà,D项解剖pōu。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泊车(bó) 称心(chèn) 唱主角(jiǎo) 弹丸之地(dàn)
B.苍穹(qióng) 掺和(cān) 单行本(xíng) 不偏不倚(yǐ)
C.梦魇(yǎn) 本埠(bù) 黑魆魆(xū) 燕颔虎颈(hàn)
D.祝祷(dǎo) 鞭笞(chī) 便利店(biàn) 名噪一时(cào)
【答案】C A项“唱主角”的“角”应读jué;B项“掺和”的“掺”应读chān;D项“名噪一时”的“噪”应读zào。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皎洁/打搅 业绩/污渍 纤维/纤夫
B.效仿/发酵 空旷/粗犷 盛开/盛饭
C.隐瞒/蛮横 挑衅/抚恤 埋伏/埋怨
D.市侩/反馈 濒临/频繁 辟谣/精辟
【答案】B 笑/叫 , 矿/广 , 剩/乘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饯别(jiàn) 晦涩(huì) 铁栅栏(zhà) 浑身解数(xiè)
B.扒手(pá) 吱声(zī) 和稀泥(hé) 步履蹒跚(pán)
C.畜养(xù) 寒噤(jìn) 露马脚(lòu) 扪心自问(mèn)
D.顺遂(suí) 什锦(shí) 蒸馏水(liú) 兵不血刃(xuè)
【答案】 A B项,和huò稀泥,C项,扪mén心自问,D项,顺遂suì。
5.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弹劾/弹丸之地 哽咽/狼吞虎咽 责难/多难兴邦
B.鲜活/寡廉鲜耻 泊位/淡泊明志 叶韵/一叶知秋
C.大度/审时度势 长进/身无长物 解救/浑身解数
D.参差/扪参历井 披靡/风靡一时 畜牧/六畜兴旺
【答案】C A.tán/dàn,yè/yàn,nàn/nàn; B.xiān/xiǎn,bó/bó,xié/yè;
C.dù/duó,zhǎng/cháng,jiě/xiè; D.cēn/ shēn,mǐ/mǐ,xù/chù。
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A.屏气 摒弃 并蒂莲 秉烛待旦
B.黄鹂 黎明 霹雳舞 磨砺意志
C.驼绒 滂沱 拓荒者 脱颖而出
D.翌日 游弋 溢洪道 逸兴遄飞
【答案】D A.屏气bǐng ( http: / / www.21cnjy.com ) 摒弃bìng 并蒂莲bìng秉烛待旦bǐng;B.黄鹂 lí 黎明lí 霹雳舞lì 磨砺意志lì;C.驼绒tuó 滂沱tuó 拓荒者tuò脱颖而出tuō;D.翌日 yì 游弋yì 溢洪道yì 逸兴遄飞yì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1题。
寒冷的高纬度
——我的梦开始的地方
从中国的版图上看,我的出生地漠河居于最 ( http: / / www.21cnjy.com )北端,大约在北纬53度的地理位置上。那儿有一个村子,它依山傍水,风景优美,每年有多半的时间白雪飘飘。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那里漫长的寒冷。冬天似乎总也过不完。
我小的时候住在外婆家里,那是一座高大的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刻楞房子,房前屋后是广阔的菜园。短暂的夏季来临的时候,菜园就被种上了各色蔬菜和花草,有的是让人吃的东西,如黄瓜、茄子、倭瓜、豆角等;有的则纯粹是供人观赏的,如矢车菊、爬山虎等等。一到昼长夜短的夏天,这形形色色的植物就几近疯狂地生长着,它们似乎知道属于它们的日子是不多的。我经常看见的一种情形就是,当某一种植物还在旺盛的生命期的时候,秋霜却不期而至,所有的植物在一夜之间就憔悴了,这种大自然的风云变幻所带来的植物的被迫凋零令人痛心和震撼。我对人生最初的认识,完全是从自然界的一些变化而感悟来的。比如我从早衰的植物身上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同时我也从另一个侧面看到了生命的从容。因为许多衰亡了的植物,在转年的春天又会焕发出勃勃生机,看上去比前一年似乎更加有朝气。
童年围绕着我的,除了那些可爱的植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还有亲人和动物。请原谅我把他们并列放在一起来谈。因为在我看来,他们都是我的朋友。我的亲人,也许是由于身处民风纯朴的边塞的缘故,他们是那么善良、隐忍、宽厚,爱意总是那么不经意地写在他们的脸上,让人觉得生活里到处是融融暖意。我从他们身上,领略最多的就是那种随遇而安的平和与超然,这几乎决定了我成年以后的人生观。至于那些令人难忘的小动物,我与它们之间也是有着难分难解的情缘。我养过狗和猫,它们都是公认的富有灵性的动物,我可以和它们交谈,可以和它们搞恶作剧,有时它们与我像朋友一样亲密,有时则因着我对它们的捉弄,好几天对我不理不睬。在喧哗而浮躁的人世间,能够时常忆起它们,内心会有一种异常温暖的感觉。
在这样一片充满了灵性的土地上,神话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传说几乎到处都是。我喜欢神话和传说,因为它们就是艺术的温床。神话和传说是绚丽的艺术灵光,它闪闪烁烁地游荡在漫无边际的时空中。而且,它喜欢寻找妖娆的自然景观作为诞生地,所以人世间流传最多的是关于大海和森林的神话。也许是因为神话的滋养,我记忆中的房屋、牛栏、猪舍、菜园、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等,它们无一不沾染了神话的色彩和气韵,我笔下的人物也无法逃脱它们的笼罩。我所理解的活生生的人,不是庸常所指的按现实规律生活的人,而是被神灵之光包围的人,那是一群有个性和光彩的人。他们也许会有种种缺陷,但他们忠实于自己的内心生活,从人性的意义来讲,只有他们才值得永久的抒写。
还有梦境。也许是我童年生活的环境与大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紧紧相拥的缘故吧,我特别喜欢做一些色彩斑斓的梦。有时我想,梦境也是一种现实,这种现实以风景人物为依托,是一种拟人化的现实,人世间所有的哲理其实都应该产生自它们之中。梦境的语言具有永恒性,只要你有呼吸、有思维,它就无休止地出现,给人带来无穷无尽的联想。
我对文学和人生的思考,与我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故乡,与我的童年,与我所热爱的大自然是紧密相连的。对这些所知所识的事物的认识,有的时候是忧伤的,有的时候则是快乐的。我希望能够从一些简单的事物中看出深刻来,同时又能够把一些貌似深刻的事物给看破,这样的话,无论是生活还是文学,我都能够保持一股率真之气、自由之气。
当我童年在故乡北极村生活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候,因为不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认定世界就北极村这么大。当我成年以后到过了许多地方,见到了更多的人和更绚丽的风景之后,我回过头来一想,世界其实还是那么大,它只是一个小小的北极村。
——选自《小说评论》2002年第2期,有删节
18. 概括说明文章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故乡植物的生命有哪些特点?描写这些植物时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4分)
19.除了植物外,文章中出现了哪些影响作者“对文学和人生的思考”的元素?这些元素分别给予作者怎样的影响?(8分)
20.文章结尾说“我回过头来一想,世界其实还是那么大,它只是一个小小的北极村”,这句话有那几种含义?请概括回答。(5分)
2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这篇散文中,作者对自己童年生活做了诗意的回顾,语言清新,情趣盎然。
B.第3自然段中“爱总是那么不经意的写在他们的脸上”一句,凸显了故乡亲人的淳朴善良。
C.第4自然段中所谓“活生生的人”,是指有种种缺陷但忠于自己内心生活的人。
D.文章主、副标题相配,既点明故乡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又为全文笼罩上梦幻色彩,别具韵味。
【答案】18.(4分)生命短暂 生命力强 拟人
【命题意图】此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和分析表达技巧”的知识,能力层级为C级。
【解析】这个段落的主体在中间部分,抓住这部分中议论性的句子,并确定关键词,就可以组织答案。回答第二问时,最好答出修辞效果。
19.(8分)亲人,是作者领悟到随意而安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平和与超然;动物,使作者带来异常温暖的感觉;生活与传说,使作品染上了神话色领略神灵之光;梦境,是作者感悟人生道理,从而产生的联想。
20.(5分)(1)故乡是世界的缩影;(2)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者对故乡的爱是永恒的;(3)童年在北极村学到的一切,奠定了坐着人生基础;(4)故乡是坐着人生思考与创作精神之源;(5)故乡使作者对人生的理解得以升华
21.(3分)C【命题意图】此题考查“鉴赏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评价文学作品”的知识,能力层级为E级。【解析】此项考查了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知识。思考时要注意语境,通过句间的逻辑关系理解各句的来龙去脉。这里“活生生的人”是指笼罩于神话光彩之下的凸显人性本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