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8-18 10:5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轼词二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识记:诵读、背诵,了解诗歌流派及作者
理解:
1、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 2、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运用: 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能够感知词人所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
【教学重点】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 ( http: / / www.21cnjy.com )绘和人物刻画,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通过诵读感受苏轼豁达豪迈的精神之美
【教学方法】诵读法和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
【自主检测】
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故垒(lěi) 公瑾(jǐn) 樯橹(qiáng lǔ) 酹(lèi) 吟啸( xiào)同行(xíng)
一蓑(sūo)烟雨 料峭( qiào)
二、找出并改正有错别字的词语
羽扇伦巾(纶) 浪滔尽(淘)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初) 回首向来箫瑟处(萧),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晴)
【知识点拨】
一、作者简介:,苏轼,字 ,号 , (朝代) 眉山人。 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改变了五代以来婉约柔靡的风格,
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与南宋辛弃疾并称“ ” 。
二、诗歌流派:豪放派,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宋词风格流派之一,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表现出充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词作豪放、大气。
三、写作背景见《同步课堂》P15
补充:关于“乌台诗案”:元丰二年(10 ( http: / / www.21cnjy.com )79年),苏轼被调到湖州做地方官,他照例给朝廷写封感谢信《湖州谢上表》,表中苏轼流露了对当政朝臣的轻蔑,其中有一段讥讽新法之辞:“伏念臣性资顽鄙,名迹堙(yīn堵塞)微。议论阔疏,文学浅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收养小民。”与保守党对立的新党,便把握这个大好机会,把这些话曲解,还以苏轼所写的百余首诗词作为罪证。他们指苏轼借古讽今,谤讪朝廷,影射皇帝。指苏轼并非直接攻击他们,而是间接指斥重用他们的宋神宗。他们以此作为把柄,弹劾苏轼欺君。结果苏轼被冠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而被捕,解(jiè)往汴京下狱。后神宗拒绝了处死他的上奏,改判为贬谪到黄州。乌台即御史台。由于这案的发起者都是御史台的言官,因此称为“乌台诗案”。
元丰五年,四十五岁的他在游赤壁(黄州赤鼻矶)时,吊古抒怀,写下了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了他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经典体验】(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好事近①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
【解析】南宋陆游,大家非常熟悉,考核点在于“炼字”。 “炼字”的关键在于把握这个字所引领的画面和情感,紧扣内容和写法作答。
【解答】 “蓑”字勾连“新绿”,“ ( http: / / www.21cnjy.com )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蘋、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
【解析】本题考查 “作者的思想情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而“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把握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和内心小环境,搞清了两个环境,再套上相应的答题模板,就能很快搞定。
【解答】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
【自主探究】
第一课时
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刚才我所播放的歌曲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在前奏部分,我们首先听到的是战争前的鼓角争鸣,这样的歌曲我们自然而然就联想到三国这个充满纷争的时代,是个乱世。但乱世容易产生英雄,也因此就留下了很多英雄事迹可以让后来人来品评。那么大家来读一下这几句诗,看一下这些诗句所品评的具体是哪些英雄人物呢?
展示: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写鞠躬尽瘁的诸葛亮)
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 (写弛马射虎的孙权)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写足智多谋的周瑜)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写能文能武的曹操)
你们最欣赏哪一位英雄呢?(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自由发言)(张飞:勇猛豪爽、天真鲁莽;赵云:忠肝义胆、武艺超群;黄忠:老当益壮、献身精神;周瑜:年轻有为、足智多谋)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英雄,而苏轼最欣赏的又是谁呢?(周瑜)三国时代涌现出这
么多的英雄人物,为什么苏轼偏偏就对周瑜情有独钟呢?
范读正音
名家范读
学生集体有感情地朗读全词一遍,了解大意。
(诵读点拨:这首词历来被 ( http: / / www.21cnjy.com )视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表现出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最后的感慨语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也应读得洒脱,不要当作低调处理。)
经过刚才的朗读,大家所感受到的这首词的基本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豪放)
三、研读课文,把握全词内容 (诵读讨论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上下两阙各写的是什么内容?
明确:上阕:描绘赤壁的景色。 下阕:写周瑜的丰功伟绩和词人的感慨。
2、题为“赤壁怀古”,上阕中写了哪些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观?你认为哪几句写得好?好在何处?
明确: ①、大江、浊浪、乱石(形 仰)、惊涛(声 俯) 千堆雪(色);
②、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诗人采用比喻、夸张等手法,用惊天地之笔,泣鬼神之墨,极尽描摹之能事。“穿”写出山崖高耸入云的动势;“拍”写出了江涛的力度,拍击江岸,澎湃有声;”卷”写出了波涛力量之浩大,展示了一幅阔大的雪浪图。
3、“周郎赤壁”还是 “周瑜赤壁” ( http: / / www.21cnjy.com ) ?有什么特别意义吗?
明确:“郎”字,显得特别年轻潇洒。周瑜因为在赤壁指挥了赤壁大战,才名垂千古的,是赤壁让周瑜留名的。
4、题为“赤壁怀古”,三国演义、赤壁之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面的人物千千万万、英雄辈出,为什么苏东坡单单钟情于周瑜呢?
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分析周瑜形象(学生讨论)
明确:小乔初嫁了--------------- 年轻有为 风流倜傥 
雄姿英发------------------威武英俊 气宇不凡
羽扇纶巾------------------风度翩翩 儒雅潇洒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指挥若定,战功卓著
5、 “小乔初嫁了”有何深刻含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确:借周瑜娶小乔的事实,说明其指挥战争时,年纪很轻,才华横溢;以美人衬托英雄,更衬托周瑜潇洒的风姿;小乔之姐大乔系孙策之妻,故周瑜能取得孙权绝对的信任,这也是他能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
6、“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怎么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者从几个方面将周瑜与自己进行比较?
明确:“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的句式应是“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
周瑜————苏轼
年龄: 34 岁   47 岁
生活: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际遇:功成名就 壮志未酬
7、讨论:如何理解“人生如梦,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
明确:苏轼此时已经47岁了,他被贬到黄州,游览赤壁美景,如画江山,肯定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年华老大,功业少成,想想人家周瑜,在三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名垂青史,已经立下赫赫战功。而自己还可能如周瑜那样吗?想到这,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但是苏轼毕竟是苏轼,他并没有真正消沉,他又特别想得开,苏轼可能在想,如画的江山,儒雅的英雄,多情的美人,还有流传千古功业,即使周瑜这样的风流人物不也是被“浪淘尽”了吗?人生就如梦境一般,何必过于执着呢?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他特别洒脱,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开,才能出得来,因此,苏轼才会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这就是苏轼的生存智慧,这就是苏轼的达观豁达态度。
四、拓展 从这首词中你得出怎样的人生思考?
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心情,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当你遇到人生苦难时,抱怨无济于事,伤感徒增烦恼,所以要学会自我解脱和心灵释放。
总结:
豪放词风的具体体现?一方面表现在对赤壁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景的描写上:“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画面波澜壮阔,雄奇壮美。另一方面表现在作者的人生态度上,通过塑造功成名就的周瑜,表明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态。
布置作业: 背诵全词。
预习《定风波》,试比较两首词在风格上的异同
第二课时
定风波
【教学过程】
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导入:
苏轼因 “乌台诗案”被(贬官)至黄州。同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想一想:被贬官的人的心情如何?有一天,他出访友人,天公不作美,却在沙湖道中(遇雨),没有雨具,大家极为(狼狈),只有他独(不觉),同学们你们想到了什么呢?
三、范读正音
1、名家范读
2、学生集体有感情地朗读全词一遍,了解大意。
诵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感情把握是否到位,要看轻重音的处理。无论轻读重读,长读短读,升调降调都是为体悟情感服务)
四、合作探究,把握全词内容
1.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写雨,抓住雨怎样的特点来写的?
讨论明确: 雨骤风狂。
2. “徐行”且“吟啸”,描写了词人怎样的心态?
讨论明确:闲适、坦然的心态。
3.“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讨论明确:词人竹杖芒 ( http: / / www.21cnjy.com )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4.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给我们以怎样的人生启示?
讨论明确: ⑴ 阳光总在风雨后。
⑵也许正当我们感到绝望的时候,希望和转机已经在前面等着我们了。
⑶失败和成功是一对孪生兄弟,失败来了,成功还会远吗。
⑷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⑸风雨之后必有阳光,生活中要充满乐观和希望。
5.“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无晴”,你如何理解句中的“风雨”和“晴”的?这三句是此篇的画龙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请谈谈是怎样的一种顿悟和启示?
讨论明确: ⑴“风雨”比喻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人人生中的逆境,如各种政治打击和人生险途。“晴”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 ⑵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养。风雨改变不了苏东坡,也改变不了我们。
五、小结:
1、这首词中,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回答。
明确: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形象。
2.有人评价此词是“于简朴中见深意”,请联系全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明确: 词中记叙了途中遇雨的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小事,描写了“春风”“山头斜照”等雨后天晴的平常自然之景,但在这些简朴的描述中却表现了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将成为过去的人生哲理。
3、苏词题材上的一大特色:
①用生活小事为题材来表现对人生的思考. ②以小见大
六、拓展探讨
对这首词,现代人有以下看法:
●夏承焘:苏轼认为政治场合的晴雨表是升沉不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不如归去,做一个老百姓,幻想“也无风雨也无晴”。 ●胡云冀:词里含有不计较地位得失,经得起挫折的暗示。
你的看法是什么
布置作业:背诵全词,完成p37练习三
【限时训练】
1.下列各项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故垒 公瑾 纶(ɡuān)巾 雄资英发
B. 神游 华发 樯橹 酹(lèi)江月
C. 狼狈 何妨 吟(yín)啸 竹仗
D. 料峭 斜照 回首 潇瑟(sè)
答案:B . A.“雄资英发”应为“雄姿英发”。C.“竹仗”应为“竹杖”。D.“潇瑟”应为“萧瑟”。
2.下列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容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总领全词,为下文描写周郎埋下伏笔,营造出雄浑的气氛。
B、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用词生动形象,绘声绘色地描绘了赤壁奇景。
C、 “江山如画”承上总括,“一时多少豪杰”呼应“千古风流人物”,再为赞美周郎蓄势,自然过渡到下阕。
D、小乔初嫁”“羽扇纶巾”“谈笑间”等词句从正面多角度赞美周郎的少年得志、指挥若定的从容神态。
答案:D小乔初嫁” 是侧面描写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作品有《东坡乐府》《东坡七集》,著名散文有《赤壁赋》《石钟山记》等。
苏轼的词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也不喜欢写那些春愁秋恨的滥调,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
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矛盾。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历经坎坷,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健旺爽朗的笑声;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老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政治现实不满的心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这时作者47岁,自觉功成名就,就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答案:D “自觉功成名就”错。
4、下列词句中,诵读停顿划分无误的一项是( B )
A、多情 // 应笑//我,早生//华发 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D、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5、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蝶恋花
柳 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①试比较分析两首词中的人物形象。
②试从题材上比较两首词风格上的区别。
答案:①《江城子》表现的是一个报国无 ( http: / / www.21cnjy.com )门、刚强壮武的英雄形象,他英武豪放、意气风发、气概不凡;《蝶恋花》描写的是一个痴情男子的形象,他久久痴情远望,内心孤独寂寞,无人能理解,只好对酒当歌借酒浇愁,却毫不后悔。②第2题:两首词都是写男子。《江城子》写男子的豪情壮志,选取具有男子气的出猎场面入词。这种题材本身就具有豪迈、粗犷的美的特质:广袤的原野、具有原始野性的动物、奔驰的骏马猎犬、豪迈的射手等等,那种声势,那种气氛,充满了动感,饱蘸了英武之气。读来令人也生豪情壮志。而《蝶恋花》写的是儿女情长的私事:男主人公为情而惆怅,为情而愁绪满怀无法排解。为情所苦,为情所累,满腹幽怨,一脸憔悴。他是一个情种。整首词具有一种浅斟独吟、回环低旋的凄美情调。
【自助餐】见《目标素养》P30第1—2题,P31“拓展延伸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