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老人与海》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8-18 11:0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老人与海》导学案
[导学目标]
1.了解海明威及作作品。
2.正确把握桑地亚哥这个硬汉子形象。
3.学习通过内心独白来揭示人物性格的方法。
4.正确理解桑地亚哥这个人物所具有的哲理性和象征意味。
[导学重点、难点]
1.正确把握桑地亚哥的人物形象。
2.理解人物所具有的哲理性和象征意味。
[学习课时]
1课时
[方法和过程指导]
1.指导学生运用快速阅读抓住故事梗概,把握小说主要内容。
2.细读重点段落和人物,揣摩人物形象和主题。
3.从情节发展和人物内心独白两个角度来分析人物形象。
[知识链接]
1.作家作品(见《示范课堂》P25-26)
2.时代背景
这部小说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海明威移居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巴后,认识了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这位老渔民1888年生于加那利群岛,在年轻时移居古巴,在科希马尔当渔民。1930年,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风雨中遇难,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从此,海明威与富恩特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经常一起出海捕鱼。
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很远捕到了一条大鱼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由于这条鱼太大,在海了拖了很长时间,结果在归程中被鲨鱼袭击,回来时只剩下了一副骨架。海明威在《老爷》杂志上发表了一篇不长的通讯《在蓝色的海洋上》,报道这件事。当时这件事就给了海明威很深的触动,并觉察到它是很好的小说素材,但却一直也没有机会动笔写它。
193年,海明威置办了一艘现代化渔船“比拉 ( http: / / www.21cnjy.com )尔号”。因为很欣赏富恩特斯的操纵船只的能力,于1938年雇他担任第二任大副。1942年至1944年期间,他随同海明威驾船在加勒比海一起追猎纳粹潜艇。
1950年圣诞节后不久,海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威产生了极强的创作欲,在古巴喻瓦那郊区的别墅“观景社”动笔写《老人与海》(起初名为《现有的海》)。到1951年2月23日就完成了初稿,前后仅八周。四月份海明威把手稿给去古巴访问他的友人们传阅,博得了一致的赞美。海明威本人也认为这是他“这一辈所能写的最好的一部作品”。
3.电报式笔法(见《示范课堂》P26-27)
[学习过程]
一.字词读写——先给加点字正音,然后把不会写的字至少写5遍
攮( )进 上颚( ) 啐( ) 鲭( )鲨 脊鳍( )
吞噬( ) 舵( )柄 船梢( ) 蹂躏( ) 拽( )掉
榫( )头 桅( )杆 皮开肉绽( )
二.整体把握
1.查找资料或阅读《老人与海》,了解故事梗概。
2.概述节选部分的故事。请同学们用速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方法阅读课文,读完后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的内容。(提示:阅读时两眼盯住中间,用两眼的余光扫视两边,目光整体下移。切忌目光回视)
3.独立探究,划分本文的情节结构。
三.细读课文,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一)分析情节,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1.节选部分老人进行了几次搏斗,对象是谁?
2.老人各次搏斗的武器分别是什么?武器使用结果怎样?
3.老人是在什么样的身体状况下搏斗的?
4.老人不顾一切地搏斗的目的是什么?有没有达到他的目的?
5.在这一过程中,老人有没有后悔动摇过?
6.从这些情节中,请你概括一下老人的性格特征。
(二)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之一:内心独白
1.请同学们把五次搏斗前后的老人内心独白找出来。
2.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可以看出主人公怎样的性格特征?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内心独白来表现人物呢?
(三)小结,认识主人公的“硬汉子”精神。
1.这是一场人与自然搏斗的惊心动魄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悲剧?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后一无所有。他被打败了吗?你看到了“人的灵魂的尊严”了吗?
2.你从桑地亚哥身上能获得什么启示?
(四)作品的象征意义及“冰山”式的写作原则(参见《示范课堂》P26-27)
象征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艺术手法之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艺术家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含义。
四.拓展阅读
“硬汉”海明威——《老人与海》阅读指导
《老人与海》是一部难以定论的作品,有人认为它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海明威创作生涯中的顶峰之作;也有人将之视为作家才华枯竭的最终证据。有评论家认为,老渔夫与大鱼搏斗的场面描写得庄严悲壮;也有人认为那是万事俱备情绪的渲染。但《老人与海》这部作品确实在诸多方面体现了作者的创作风格和题材取向,绝大多数人仍认为它是一部十分精彩的作品。
《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海明威二三十年代所塑造的一系列拳击师、斗牛士、猎人、战士等“硬汉”形象的发展与升华。海明威在这部作品中对人作了充分肯定。老迈孤单的桑地亚哥没有屈服于凶狠的马林鱼、贪婪的鲨鱼、恶劣的气候和多舛的命运,充分展现了人的智慧,刚毅与坚忍。人与自然在这里并非只是单纯的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实则颇有惺惺相息、息息相通的意味,“老头儿总是把海当做一个女性,当做施宠或者不施宠的一个女人,要是她做出了卤莽的或者顽皮的事儿呢,那是因为她情不自禁”。老人在与鱼的搏斗中也充满对鱼的欣赏之情,这样一种人与自然相通的情感使整部作品更纯净、宏远和深邃。大鱼在搏斗中死去,代表了一种了不起的战斗者的光荣,但这种光荣很快就毁于鲨鱼的卑鄙与贪婪之中,而老人也只能在精疲力竭而又一无所获中睡去。作品结束在沉寂的忍耐中,在对人的盛赞中流露出淡淡的孤独与悲观,使人感到犹如一曲“天鹅的绝唱”。
同时,《老人与海》还集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现了海明威“冰山”式的写作原则,“冰山在海里移动,它之所以显得庄严宏伟,是因为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整部作品朴素、简洁,于凝炼的语言中蕴涵着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富于寓意与象征,于素朴中表现出《圣经》一样的庄严。因此有人评论说这是部象征主义作品,但作者本人拒绝将作品与纯粹的象征主义并论,在这点上,他同意贝瑞孙对此的理解。贝瑞孙说:“《老人与海》是一首田园乐曲,大海就是大海,不是拜伦式的,不是麦尔维尔式的,好比荷马的手笔;行文又沉着又动人,犹如荷马的诗。真正的艺术家既不象征化,也不寓言化……但是任何一部真正的艺术品都散发出象征和寓言的意味。这一部矮小但并不渺小的杰作也是如此。”
《老人与海》读来隽永清新,已被译成几十个国家的文字,并屡次被搬上银幕。“硬汉”桑地亚哥也已已成为读者永难忘怀的形象。
说说现实生活中的“硬汉”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