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能圈点出有关贾宝玉、林黛玉和王熙凤等人物描写的语句,并能理解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
2.能赏析本篇课文中多姿多彩的人物描写的艺术;
3.能在阅读过程中,抓住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线索。
[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1.能抓住课文的有关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2.多姿多彩的语言描写艺术。
[知识链接]
1.作者
曹雪芹(约1715——约1763),清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卓越的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他的祖先原是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洲旗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祖父曹寅、伯父曹顒、父亲曹頫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他的曾祖母做过康熙皇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侍读,尤为康熙皇帝信任,两个女儿入选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巡南就有五次住在江宁织造署内。曹寅还奉命以密摺报告当地政治情况。曹家在当地是显赫的贵族。曹家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世家。曹寅博学能文,善写诗填词谱曲,也是有名的藏书家。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地对曹雪芹的文学素养有直接的影响。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锦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贵族生活,雍正即位后,展开了一场残酷的情除政敌的斗争。在皇室内部争夺权力斗争的牵连下,曹雪芹的父亲曹頫因任内财产亏空等被罢官抄家,后又遣回北京,家道从此衰落,再雪芹也从贵公子而一落为寒士,到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见《红楼梦》第一回),“举家食粥酒常赊(敦诚:《赠曹芹圃》)的贫困生活。后期住在北京西郊香山(黄叶村),因贫病交困,加之爱子夭折悲伤过度,年未五十而死。
曹雪芹性情高傲,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卓越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艺术才能,他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士”。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不能不引起他对过去经历的一切作一番痛苦而深刻的回忆,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这就为他能对社会上各种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准备了良好基础。
《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高鄂,字兰墅,是清 ( http: / / www.21cnjy.com )乾隆、嘉庆时人。他的续补,使这部伟大作品以完整面目呈现世人。研究者一般认识高鄂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上以悲剧结束,还是遵循曹雪芹原旨的,但写贾府的结局为“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2.关于《红楼梦》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描写贵族官僚大家庭的盛衰历史,塑造了众多典型人物,从而表达了反封建追求自由的主题,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作品语言优美,善于刻画人物,规模宏大,结构谨严,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巅峰,是我国文学的骄傲。
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具体年月已无从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晓,我们只能根据第一回中知道他“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倾注了他的全部心血,他在《题石头记》诗中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3.《红楼梦》前五回内容梗概及其在全书中的作用
课文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 ( http: / / www.21cnjy.com )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第一回是开篇。先用“顽石幻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正文前的片断),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顽石幻形”的故事说道,远在女娲补天时,在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荒山无稽崖炼成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剩下一块未用弃在青梗峰下。此石有了灵性,自去自来,可大可小,因自己无才不得入选补天而悲哀。后来一僧一道携之幻形入世,并随神瑛侍者(宝玉的前身)下凡,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
“木石前盟”故事说道,警幻 ( http: / / www.21cnjy.com )仙子处的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西方方河岸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后来遂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在这顽石下世之时,她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有这段姻缘,在林黛玉初见宝玉时才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至于“还泪”之说,正与节选部分“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相照应。
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关系。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
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由于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 ( http: / / www.21cnjy.com )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储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下八十回,续写部分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
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环境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
四、基础过关
(一)注音
阜( )盛 敕( )造 怯弱不胜( )
小厮( ) 台矶( ) 穿红着( )绿
发丧( ) 长( )房 敛( )声屏气
轩( )昂 瞋( )视 孽( )根祸胎
懵( )懂 杜撰( ) 遂( )心省力
忖度( ) 纨绔( ) 嫡( )亲 两靥( )
(二)词义现现代汉语不太一致的词
1.众人见黛玉……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风流:风韵。态度:言行举止所表现的神态)
2.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姿容俏丽)
3.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方便)
4.第三者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形体容貌)
5.众人忙都宽慰解释,方略略止住。(劝解,劝说)
6.转盼多情,语言常笑。(说话)
7.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捆束)
8.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稍。(风韵)
9.可怜辜负好韶光。(可惜)
10.行为偏僻性乖张。(偏激,不端正)
11.因此他只说没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之意。(张扬,夸耀)
五、整体感知
1.本文的情节链是
2.绘制贾府平面图
六、问题研讨
1.朗读13—14段,说说这两段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描写贾政和王夫人的住处:
(2)作用是:
我们从全文其它的描述中,还可以看到许多贾府的显赫:
2.这一回写了多个重要人物的出卖。写法上人人不同,个个有别,处处出彩。试做赏析。
(1)王熙风出场
特点是:
听其言,观其行,看其形,品品王熙凤的形象
(2)贾宝玉的出场
特点是:
在王夫人和林黛玉母亲口中,宝玉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王夫人的口中,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林黛玉诉母亲曾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宝玉出场之后,两次亮相。这两次黛玉看宝玉的眼光有何不同?
两首《西江月》词从那些方面评价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贾宝玉?是谁对他做出了这样的评价?他生活在锦衣玉食的富贵之家,为什么还会“愁”和“恨”、“傻”和“狂”?
3.关于林黛玉的思想性格
众人眼里的黛玉、王熙凤眼里的黛玉、宝玉眼里的黛玉各有不同,谈谈理解。
①众人眼里的黛玉:
②王熙凤眼里的黛玉:
③宝玉眼里的黛玉:
思考:黛玉进贾府,为什么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
引导学生找出黛玉进贾府后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并练习点评。
4.宝黛初会有同一种感觉却有不同的表现,为什么?
七、延伸拓展
1.“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 )非( )含情目”一句中,括号里的字有多种版本,列举如下,试做选择。
笑 喜 泣 飘
2.脂砚斋评《红楼梦》中人物的诗作说“不脱落自己”,意思是诗表现了性格。想想下面的诗歌出自作品中那个人物之手。
《咏白海棠》1:珍重芳姿昼掩门,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咏白海棠》2: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 ( http: / / www.21cnjy.com )玉为盆,偷米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3.林黛玉和薛宝钗你更喜欢哪一位?
4.从下列命题中任选一个,写一段文字。要求:写一个人;安排适当的场合让人物登场亮相,通过外貌描写初步显示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①我的老师;②我的同学;③我的亲属;④我的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