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
杨氏之子
1.认识“诣、禽”,会写“梁、诣”等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同学们,自古以来出现过许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那你知道关于机智儿童的哪些故事呢?
今天,让我们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吧。
走进作者
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喜招贤纳士,著有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和志怪小说《幽明录》。
相关链接
《世说新语》 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载了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世说新语》 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此书不仅记载了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而且其语言精练含蓄,文字生动鲜活,因此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
组词
造诣 深诣 孤诣
造句:
李教授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诣
yì
笔顺
我会写
组词
家禽 禽兽 飞禽
造句:
野生和农场的禽类经常感染流感病毒。
禽
qín
笔顺
我会写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读题,解题,简介文言文
明白题目的意思吗?
“杨”是姓,“氏”放在姓后表示尊重,“之”的意思是——的。那“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 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 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 家禽。”
甚:很。
惠:同“慧”,智慧。
诣:拜访。
其:他的,指孩子。
乃:就,于是。
为:表示行为的对象;替。
设:摆设,摆放。
示:给……看。
曰:说。
应声:随着声音。
未:没有。
夫子:古时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指孔君平。
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禽”指的是鸟类。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句意:
“梁国有一个姓杨的孩子才九岁,非常聪明。”
“聪”的意思是聪明,“惠”的意思是智慧。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的神情。说话时会用怎样的语气。
孔君平可能是神态很随便,甚至有些看不起小孩,认为他还是一个孩子,说话的语气可能有些傲慢、随意;杨氏之子很机智、神采飞扬,说话语气有挑战性。
妙解课文
说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小孩九岁了。孔君平去看望小孩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来。小孩摆出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种的水果吧。”小孩应声回答:“我没听说孔雀是您的家禽呀。”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的神情。说话时会用怎样的语气。
九岁孩子的回答妙在什么地方?
孔
孔雀
1.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在姓上做文章。
2.他采用了否定的方式,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思。
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杨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有礼貌、聪明、机智、反应敏捷
孩子的回答很巧妙,巧妙在哪里呢?
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因为孔君平姓“孔”,所以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
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会有什么反应?
孔君平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说:“早就听说你聪慧过人,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啊!”
主旨感悟
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人家九岁男孩的故事,通过孩子的巧妙对答,表现了孩子思维的敏捷和语言的幽默。教导我们要学会随机应变,讲究语言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