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新教材(2012最新版)《1.4 测量平均速度》 (课件+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物理新教材(2012最新版)《1.4 测量平均速度》 (课件+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7-07-12 11:35:08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最新人教版制作:老河口市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测量平均速度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老灌口市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看: 粉笔头的自由下落看: 小车的运动思考:①根据前边所学知识,怎样知道这些物体运动的快慢?②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怎样计算和比较它们的平均速度?(1)小艇下滑时做什么运动?
(2)怎样表示运动小艇的快慢?
(3)小艇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是怎样的?
整个路程和上半段路程的速度相同吗?
(4)怎样测量小艇的平均速度呢?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老灌口市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提出问题: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是怎样的?怎样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呢?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老灌口市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1、提出问题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2、猜想与假设小车在斜面下滑时的速度可能越来越大 3、设计实验(2)实验方法:刻度值测出SAC的长,同时测出小
车从A滑到C所经历的时间t,用 算出速度(3)实验器材:长木板、小木块、小车、刻度尺、
停表、金属块。(1)实验原理: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老灌口市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4)怎样测小车运动的时间?①秒表的使用方法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老灌口市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②上半段路程的时间怎样测?③下半段路程的时间怎样测?方法:t2 = tB方法:t3 = t1 -t2= tC -tB
(5)实验中应记录哪些数据?S1、 tC( t1) 、 V1、 S2、 tB ( t2 )、 V2思考:
能让小车从B点开始运动吗?
能让小车运动到B点时开始计时吗?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老灌口市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老灌口市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4、进行实验(1)注意事项:①小车的前端对齐起始线,静止释放②计时开始与小车释放应该是同时的发生碰撞时马上停表。必须专人操作。正式实验前应该练习几次, 熟练之后会使测量的数据更准确。 ③让小车走得慢一点,路程适当长一点, 则测量的误差可以小一点。④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 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老灌口市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2)实验步骤:① 调整斜面装置,保持较小的合适的倾角。
② 将金属片卡放在底端,小车放在顶端。标好起点,
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计入表格。
③ 释放小车同时用停表计时, 到小车撞击金属片时停
止计时,得到时间t1,记入表格。
④ 将小车重新放到顶点,重复测量两次,记入表格。
⑤ 将金属片移到斜面中部,再测量三次路程s2和时间
t2,记入表格。
⑥ 由测出的数据,依据公式 v =s/t 算出各个速度,求
出平均值,得到结果。
⑦ 整理回收器材。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老灌口市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3)记录表格: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老灌口市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4)进行实验: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老灌口市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5、实验结论①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②小车在不同的路段,平均速度不同,下半段更快,因此全程速度大于上半段速度,但不是二倍关系(v2a. 安装置时,斜面倾角要小一点,但不能过小, 过小 则小车不动,稍大就会使小车过快,计时不准。起止点距离适当大一点好。
b. 测同一组数据时保证起止点相同。
c. 测时间时释放小车与开始计时要尽量同步。
d. 对刻度尺和停表读数要规范准确。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老灌口市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1、超声波测速图中A为固定位置传感器,位置传感器A利用超声波可以测出不同时刻小车B与A的距离,同时把测量的信息输送给计算机, 计算机就可以算出运动的小车在不同位置进的速度,并显示在屏幕上。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老灌口市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由于超声波指向性强,能量消耗缓慢,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较远,因而超声波经常用于距离的测量,如测距仪和物位测量仪等都可以通过超声波来实现。2、超声波测距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老灌口市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3、利用气垫导轨和光电计时器进行实验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老灌口市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1、测量“斜面上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①原理与器材;
②方法步骤;
③误差分析与注意点。2、实验的改进和扩展①光电计时、气垫导轨;
②超声波测距,计算机测量、显示速度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老灌口市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1、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 由静止起在10s内加速到20m/s,共运动了80m,该物体在10s内平均速度是 ( )
A.20m/s B.10m/s
C.8m/s D.都不对2、某汽车沿直线运动时, 前半段路程用20m/s速度行驶,后半段路程用30m/s速度行驶,在整个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C24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老灌口市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3、“龟兔赛跑” 新传: 龟兔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条道路向同一目标前进,兔子半途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龟离目标很近了,撒腿就跑,结果龟兔同时到达终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这段时间内,龟兔的平均速度相等
B.在这段路程内,龟兔的平均速度相等
C.在兔子睡觉前一段时间内,龟兔的平均速度不相等
D.无论如何,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龟的平均速度D4、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 共用了一个小时时间,前20分钟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40分钟内的速度是 60 km/h,则该汽车在这1小时内的平均速度是( )
A.35km/h B.40km/h
C.45km/h D.50km/h5、一个物体作直线运动,全程50m, 通过前一半路程用了4s, 通过后一半路程用了6s, 则该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
A.10m/s B.4.17m/s
C.6.25m/s D.5m/s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老灌口市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DD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老灌口市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6、小刚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了如下数据,请根据所给数据完成下列问题:(1)小车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是 cm/s。
(2)小车从B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是 cm/s。2.94洪山嘴中学詹振亚 制作:湖北省老河口市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制作:湖北省老河口市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洪山嘴中学詹振亚 洪山嘴中学詹振亚 洪山嘴中学詹振亚 谢谢同学们的合作!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再 见!物理新教材(2012最新版)《1.4 测量平均速度》
学案
导学目标知识点:
①知道如何测量平均速度。
②能利用平均速度公式计算各段路程(或各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③进一步练习使用停表测时间。
学习重点:
量测平均速度。
学习难点:
准确计时,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学习过程:
自学指导: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长度的主单位是____;测量时间的工具是____,时间的主单位是____。【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实验原理:____,实验器材:____、____、斜面、小车、金属片。
3、实验测得斜面全长是s,小车在全程的运动的时间是t;上半段的长是s1,运动的时间是t1。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是____;下半段路程是____,运动的时间是____,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是____。
4、实验证明:小车在斜面的____段平均速度最大,运动最____;在斜面____段平均速度最小,运动最____。结果表明: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不同的路段同中,平均速度一般是____。2·1·c·n·j·y
达标测试
1、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运动规律,如图1.4-1所示,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甲图和丙图21世纪教育网B.甲图和丁图21世纪教育网C.乙图和丙图21世纪教育网 D.乙图和丁图
2、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21世纪教育网)
A.1.5m/s 21世纪教育网 B.2m/s21世纪教育网 C.1m/s21世纪教育网 D.2.5m/s21·世纪*教育网
3、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它在第1 min内、第2 min内、第3 min内的路程都是300 m,在这3 min内做的是:(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A.匀速直线运动21世纪教育网B.变速直线运动21世纪教育网C.变速运动21世纪教育网 D.无法确定
4、下列运动物体中,平均速度有可能是20m/s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1世纪教育网B.正在快速爬行的蚂蚁
C.正在进行比赛的短跑运动员  1世纪教育网D.在高空中正常飞行的波音747客机
5、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A出发沿直线同向到达地点B,甲在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内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1和v2(v1≠v2),乙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内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1和v2,则:(21世纪教育网)21cnjy.com
A.甲先到达B点
B.乙先到达B点
C.两人同时到达B点
D.不知道v1、v2哪个大,故无法判断谁先到达B点
6、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1.4-2所示。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21世纪教育网)
A.10cm/s????1世纪教育网? B.9cm/s????1世纪教育网? C.8cm/s?????1世纪教育网? D.7cm/s21教育网
7、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1.4-3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d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21·cn·jy·com
(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填“大、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___cm,tBC=___s,vAC=___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填“大、小”)。www.21-cn-jy.com
8、如图1.4-4所示,是实验小组的同学们用斜面和滑块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情形。当滑块自顶端A出发开始计时,分别滑至B和斜面底端C时依次停止计时,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除了数字钟,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____。
(2)滑块由A滑至C的过程中平均速度是____m/s。
(3)滑块在AB段的平均速度vAB和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的大小关系是____。
>=<
物理新教材(2012最新版)《1.4 测量平均速度》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让学生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②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过程和方法。
①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逐步掌握使用物理仪器的基本技能。
②使学生通过实验学会用简单方法估测时间、距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②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学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
准确计时,体会实验课的整体环节。
四、教学教具
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卷尺)、垫木、金属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老师演示粉笔的自由下落运动,运动小车撤销外力后,在水平面上运动。多做几遍,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的运动情况。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提出问题:
①根据前边所学知识,怎样知道这些物体运动的快慢?
②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怎样计算和比较它们的平均速度?
播放图片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①小艇下滑时做什么运动?
②怎样表示运动小艇的快慢?
③小艇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是怎样的?整个路程和上半段路程的速度相同吗?
④怎样测量小艇的平均速度呢?
由此图片过渡到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并提出问题: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是怎样的?怎样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呢?
引入新课,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二、进行新课
1、测量平均速度
(1)提出问题
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2)猜想与假设
小车在斜面下滑时的速度可能越来越大
(3)设计实验
①实验原理:
②实验方法:刻度值测出SAC的长,同时测出小 车从A滑到C所经历的时间t,用 算出速度21教育网
③实验器材:长木板、小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块。
④怎样测小车运动的时间?
A、秒表的使用方法:针对实物讲解机械秒表(或电子秒表)的使用方法。
B、上半段路程的时间怎样测?
直接用秒表测出小车从A运动到B所用的时间,AB段的时间是:t2 = tB,AC段的时间是:t1 = tC21cnjy.com
C、下半段路程的时间怎样测?思考:能让小车从B点开始运动吗?能让小车运动到B点时开始计时吗?
这两种方法都是不可行。
正确的方法是:先测出AB段所用的时间,再测出AC段所用的时间,BC段所用的时间是:t3 = tC -tBwww.21-cn-jy.com
⑤实验中应记录和计算哪些数据?
S1、S2、tB 、tC、 t1 、t2 、V1、V2 、V3
(4)进行实验
注意事项:
①小车的前端对齐起始线,静止释放
②计时开始与小车释放应该是同时的发生碰撞时马上停表。必须专人操作。正式实验前应该练习几次, 熟练之后会使测量的数据更准确。 2·1·c·n·j·y
③让小车走得慢一点,路程适当长一点, 则测量的误差可以小一点。
④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 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步骤:
① 调整斜面装置,保持较小的合适的倾角。
② 将金属片卡放在底端,小车放在顶端。标好起点,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计入表格。
③ 释放小车同时用停表计时, 到小车撞击金属片时停止计时,得到时间t1,记入表格。
④ 将小车重新放到顶点,重复测量两次,记入表格。
⑤ 将金属片移到斜面中部,再测量三次路程s2和时间t2,记入表格。
⑥ 由测出的数据,依据公式 算出各个速度,求出平均值,得到结果。
⑦ 整理回收器材。
记录表格:
进行实验:
先播放动画,学生观看,再由老师进行示范,然后由学生自己进行实验,老师老师巡视指导。
(5)实验结论
①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②小车在不同的路段,平均速度不同,下半段更快,因此全程速度大于上半段速度,但不是二倍关系(v2 < v1 < v3)。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③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可算出小车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④小车在任意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都小于最末端速度。
⑤各小组的测量值不同:不是误差。其原因是:一是斜面倾角不同,快慢不一;二是路程不一致,故得到的速度互不相同。 21·cn·jy·com
⑥减小误差的方法:
A、 安装置时,斜面倾角要小一点,但不能过小, 过小 则小车不动,稍大就会使小车过快,计时不准。起止点距离适当大一点好。21·世纪*教育网
B、测同一组数据时保证起止点相同。
C、测时间时释放小车与开始计时要尽量同步。
D、对刻度尺和停表读数要规范准确。
2、扩展性实验
简单介绍:超声波测速、超声波测距、利用气垫导轨和光电计时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
三、课堂小结
1、测量“斜面上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①原理与器材;
②方法步骤;
③误差分析与注意点。
2、实验的改进和扩展
①光电计时、气垫导轨;
②超声波测距,超声波测速,计算机测量、显示速度
四、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