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文档属性

名称 【学案】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19.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26 10:01: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要求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世界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1.通过梳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历史事实,认识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过程及原因,增强历史解释的能力。 2.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世界的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成就,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第三世界面临的问题。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过程 第三世界国家的建设成就与问题
知识梳理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亚洲殖民体系瓦解
印度独立
概况:印度人民在国大党领袖甘地、尼赫鲁和穆斯林联盟领袖真纳等人的领导下,积极争取独立。
结果: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成为独立的自治领。20世纪50年代,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成为共和国。
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缅甸、锡兰、柬埔寨、马来亚、新加坡等也纷纷独立。
非洲殖民体系崩溃
埃及:1952年,埃及中下层军官发动武装起义,第二年成立埃及共和国。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收回苏[footnoteRef:1]伊士运河主权,英军撤离运河区。 [1: ]
阿尔及利亚:1954年成立民族解放阵线,领导民族解放军与法国殖民者进行了武装斗争。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诸国也为国家独立而斗争。
非洲的殖民帝国彻底崩溃: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到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已达41个。
拉丁美洲殖民体系瓦解
古巴:1959年,以卡斯特罗为首的古巴革命力量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1961年,卡斯特罗宣布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
巴拿马:1999年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二、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成就取得原因: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掀起了现代化建设浪潮。
代表国家或地区 发展概况
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 20世纪60—80年代,抓住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外国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
海湾产油国 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国出现了“石油繁荣”和经济起飞
非洲国家 经济一度发展较快,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发展陷入困境。经过调整,20世纪90年代中期,经济又开始增长
拉丁美洲各国 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积极促进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大多数拉美国家属于中等收入国家
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发展问题
亚洲:一些国家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曾使它们受到巨大打击,促使它们重新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监管。
拉丁美洲: 各国过于依赖出口贸易和外资,欠下巨额外债,影响了发展。经过改革,20世纪90年代的拉美经济出现繁荣势头。
非洲:是发展最不平衡的地区,到21世纪初,近一半的非洲人口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非洲国家已经成立了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共同谋求发展。
发展问题出现的原因
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发达国家操纵国际市场,压低农产品和原料价格,抬高工业品价格,损害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边界和民族等矛盾,造成一些地区冲突和政局动荡。
发展中国家自身也存在政策失误、人口过快增长、社会两极分化、贪污腐败等问题。
难点突破
一、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原因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势力
在反法西斯斗争中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觉悟提高,民族民主意识增强
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经济的发展和民族主义政党的出现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鼓舞并有力支持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
联合国的非殖民地化活动也是推动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有利因素
特点
有些国家把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斗争发展为人民民主革命,二战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如中国、朝鲜、越南。
斗争时间长、范围广,不断向纵深发展,取得巨大胜利。例如:斗争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经过长期斗争,全部摆脱了殖民枷锁,赢得了独立。
战后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开始了联合反帝反霸反殖斗争的新局面,从而形成了第三世界。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从争取政治独立发展到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如“七十七国集团”成立等。
影响
殖民体系的瓦解和一大批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版图和政治格局。
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增多,改变了世界政治事务的力量对比,第三世界力量崛起。
改变了东西方与世界各国联系的形式和重心,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丧失。
二、二战后亚洲经济发展中的机遇、挑战以及发展经验
机遇
亚洲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二战后,世界局势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世界经济进入调整发展时期,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挑战
人口多、基础差、各地发展不平衡,长期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地位。
长期的殖民统治使其受西方列强控制较严重,易产生政治或经济的动荡。
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世界大国的干预和制约。
亚洲国家差异大,内部矛盾复杂。
经验
抓住发达国家向外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遇,引进外资和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劳动者素质。
课时训练
1.1948年,苏加诺领导印尼独立革命后,荷兰与印尼双方在海牙签订“圆桌会议协定”。该协议规定荷兰应将主权移交给“印尼联邦共和国”,但保留了军事、外交、经济方面的许多特权。这说明(  )
A.印尼的独立革命具有妥协性
B.荷兰企图恢复对印尼的占领
C.荷兰仍具有印尼实际控制权
D.战后世界殖民秩序基本确立
【解析】苏加诺领导印尼独立革命后,荷兰虽然将主权移交给印尼,但是仍然保留有许多特权,说明荷兰和印尼之间有妥协,意味着印尼的独立革命具有妥协性的特点,故选A项;荷兰答应将主权移交给印尼,说明它不再占领印尼,排除B项;荷兰对印尼仍然保留有许多特权,但是已经决定将主权移交给印尼,并不意味着仍能实际控制印尼,排除 C.项;战后世界殖民体系是走向瓦解的,而且也不能根据印尼一个殖民地来说明整个世界殖民秩序确立,排除D项。
【答案】A
2.(2022·厦门期末)电影《阿尔及尔之战》以中立视角,讲述二战后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同法国殖民者殊死搏斗的故事。该电影于1967年获美国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1969年获最佳原创剧本提名,但在法国被禁映5年。由此可见(  )
A.新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
B.美法政治矛盾不可调和
C.法国存有殖民思维
D.民族解放运动陷入低谷
【解析】据材料可知,电影《阿尔及尔之战》讲述二战后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同法国殖民者殊死搏斗的故事,在法国被禁映,说明法国仍然存在殖民思维,故选 C.项;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电影不属于新媒体,排除A项;美国放映、法国禁映《阿尔及尔之战》只能说明二者对待艺术、殖民侵略的态度,不能说明美法政治矛盾不可调和,排除B项;“二战后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同法国殖民者殊死搏斗”说明民族解放斗争高涨,“陷入低谷”说法错误,排除D项。
【答案】C
3.1955年,亚非29国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会议,形成了“万隆精神”。20世纪60年代以来,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非洲国家统一组织、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伊斯兰国家首脑会议、安第斯条约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等先后形成。这表明(  )
A.资本主义殖民体系迅速瓦解
B.民族解放运动向纵深发展
C.第三世界国家成为世界一极
D.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增强
【解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成立了一系列组织,表明发展中国家实力的增强,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民族解放运动向纵深发展,故选B项;资本主义殖民体系迅速瓦解是在二战后,与材料强调发展中国实力增强不符,排除A项;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美苏两极格局,发展中国家是冲击两极格局,没有成为世界一极,排除 C.项;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增强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
【答案】B
4.“亚非拉的第二次全球革命浪潮是从1939年开始的,是被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国革命所推动的,大大超过第一次革命浪潮的广度和深度。”亚非拉的第二次革命浪潮出现的主要影响是(  )
A.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B.导致了殖民体系的瓦解
C.使第三世界迅速摆脱落后状态
D.建立了平等的国际新秩序
【解析】亚非拉的第二次革命浪潮主要目的是反抗殖民统治,实现国家独立,而其主要影响是最终导致了殖民体系的瓦解,故选B项;亚非拉国家在第二次革命浪潮下,各国在赢得独立之后多数采用了资本主义制度,而不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排除A项;亚非拉第二次革命浪潮的结果是实现了民族独立,但是并没有迅速摆脱落后状态,至今仍然发展相对落后,排除C项;目前发展中国家正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和平等的国际新秩序,但至今还没有建立,排除D项。
【答案】B
5.20世纪60—80年代,抓住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外国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迅速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是(  )
A.新加坡和印度 B.印度和中国
C.中国和韩国 D.韩国和新加坡
【解析】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和韩国抓住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外国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迅速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故选D项;中国与印度在此时并未成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排除AB C.三项。
【答案】D
6.有学者认为,二战后,随着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对传统殖民政策的理解不应当局限于武力征服,而要着眼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控制和国际间的依附关系。据此,该学者强调(  )
A.殖民体系在二战后彻底瓦解
B.新兴国家要警惕新殖民主义
C.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世界秩序
D.各国应致力于摆脱美苏控制
【解析】据材料“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控制和国际间的依附关系”可知,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改变了旧的殖民方式,采取更隐蔽的、间接的殖民侵略手段,如利用其经济优势,对非西方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必要时也使用军事手段),把已取得政治独立的国家置于它们的控制之下,即强调新兴国家要警惕新殖民主义,故选B项;殖民体系在二战后彻底瓦解与“不应当局限于武力征服……关系”不符,排除A项;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世界秩序与“不应当局限于武力征服……关系”不符,排除 C.项;致力于摆脱美苏控制与“不应当局限于武力征服……关系”不符,排除D项。
【答案】B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9世纪中期,埃及是奥斯曼帝国的自治行省。1864年,英法等国相继在埃及成立银行,并从农民手中低价收购棉花或强行夺取土地。1875年,英国购买苏伊士运河44%的股票并获得了在运河区驻军的权力。1876年,埃及政府因无力偿还高额贷款,宣布财政破产。债权国英国和法国开始直接掌控埃及国家经济大权。1878年,埃及成立“欧洲内阁”,总督成为英法的傀儡。1879年,埃及成立“祖国党”,提出埃及独立,民族主义运动不断高涨。1882年,英国以镇压埃及民族主义运动为名义,宣布占领埃及。
——摘编自王泰、任钰《19世纪埃及与
现代世界体系的历史互动》
材料二 1956年,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为此,英国联合法国和以色列向埃及发起攻击。美国公开指责英、法,并运用金融和石油向英国施压。苏联向埃及提供外交支持。此外,中国还拿出2 000万瑞士法郎的现汇赠予埃及。最终,英国宣布停火,苏伊士运河战争结束。英国依据联合国的提案,从运河撤军,完全撤出埃及领土。
——摘编自吕桂霞《苏伊士运河与大英帝国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法对埃及殖民侵略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危害。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埃及能够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解析】(1)第一小问方式,由材料一“成立银行”“掠夺原料”“侵占土地”“高额贷款”等信息,可得经济剥削;由材料一“扶持傀儡政权”“掌控埃及国家经济大权”等信息可归纳为政治压迫;由材料一“直接驻军”“镇压民族独立运动”则可以归纳出军事干涉。 第二小问危害,由于前面的侵略方式是从政治、军事和经济等角度分析的,所以其危害也应该从政治和经济角度分析。具体来说,在经济上,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各国的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在政治上,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激化了埃及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
(2)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以从埃及自身、英国自身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和联合国几方面来分析作答。具体来说,埃及方面,由材料二中的“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可得,埃及民族民主意识增强。英国方面,结合所学二战后英国的国际地位可得,二战后英国衰落。国际方面,由所学可得,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由材料二中的“中国还拿出2 000万瑞士法郎的现汇赠予埃及”可得,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从联合国方面,由材料二中的“英国依据联合国的提案,从运河撤军,完全撤出埃及领土”可得,联合国的推动。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可以从对埃及、对亚非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对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及世界殖民体系的角度分析作答。具体来说,对埃及,维护了埃及的国家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对亚非拉地区,鼓舞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对新兴民族独立国家,提高了新兴独立国家的国际地位。对殖民体系,推动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答案】(1)方式:经济剥削;政治压迫;军事干涉。
危害: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激化了埃及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
(2)原因:埃及民族民主意识增强;二战后英国衰落;美苏争夺世界霸权;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联合国的推动。
影响:维护了埃及的国家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鼓舞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提高了新兴独立国家的国际地位;推动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