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六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赣州市六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27 11:15:43

文档简介

2023年高二5月联合测评卷·历史
参考答案
1,B【解析】材料反映了扎子对以利客形式
革命问题,排除B项;此时期儒学正统地住
呈现的欲望,并不是彻底肯定或彻底否定,
只是受到冲击并未动摇,排除C项:材料并
而是要用“道”即“仁义”来控制,反映了儒家
未反映中西医争论问题,强调的是中外医学
义利观,是一种基于社会现实和人性本身的
交融,排除D项。
义利之间的平衡,带有一定的中庸理性色
5,B【解析】根据材料“强劲的海外市场支撑
彩,故选B。此时期各种学说逐渐产生,儒
了景德镇青花瓷的生产,也刺激了瓷器新品
家的“道”应解释为“仁”,而非道家对“道”的
种的生产和改进”可知,郑和下西洋促进了
理解,排除A:重农抑商思想属于战国时期
国外青花瓷海外市场的扩大以及国内青花
法家观点,排除C:此时期,道德观念初步捉
瓷的生产与改进,体现了郑和下西洋促进了
出,尚未成为主流教化思想,排除D。
以青花瓷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外传与发展,
2.D【解析】依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
故选B。世界瓷器生产格局变化无法从材
秦朝建立后修建的驰道、直道,运河等交通
料得出,排除A项;郑和下西洋虽然刺激新
网,是政府征调大批军民修建的,这体现了
品种生产,但并未推动明代中国社会转型,
秦朝就一后,专制集权制度下的王朝治理能
排徐C项;此时期瓷器主要供应欧洲市场,
力,故D项正确。“确保了”说法绝对化,且
且美洲大陆是在1492年第一次被发现,晚
秦朝二世而亡,排除八项:秦朝建立后修建
于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排除D项,
的直道等道路为防卫匈奴提供了便利交通6.D【解析】白银货币化提高了商品化程度,
条件,但未彻底解决边急问题,排除B项:
人们将更多的产品投放市场以获取白银,故
当时秦朝建立全国性的道路交通网,主要目
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白银货
的是巩固国家统一和专制统治,排除C项,
币化因为增加了竞付白银的环节,白银价高
3,C【解析】材料主要介绍了北魏洛阳城市
粮食价低,因此农民负担会加重,排除A
的布局和分区,外城的建设与后世城市建设
项:材科涉及的是白银货币化的积极作用,
形制类似,为隋唐等朝代的城市形制和布局
排除B项:重农抑商政策是古代基本经济
奠定了基础,故选C。材科并未体现出城市
政策,直到近代才逐渐瓦解打破,排除
治理理念的信息,排除A项:示意图虽然呈
C项
现了城市依北部部山、南部水源而建,但这7.B【解析】据表格数据可知,鸡片战争后中
是城市选址问题,并不能反映县体的功能分
国生丝的出口与内销收入大幅上涨,说明中
区受到地理环境影响,排除B项:根据材料
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增强,故选B项。表
看,洛阳城市布局凸显了政治文化属性,经
格中展示的是生丝的出口与内销,没有进出
济属性并不明显,排除D项。
口商品价值的对比,故无法判断外贸是出超
4.A【解析】孙思避在其医学著作中引入了
还是入超,排除A项;实业救回思潮兴起于
外国的医学技术,并将佛牧思想渗入到其医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学思想主张和医学观念中,反映了外来思想
C项:1895年甲午战后列强开始黄本输出,
对中医伦理观念的彩响,故选A。材料只是
排除D项。
强调外来医学对中医的彩响,并未涉及医学8.D【解析】日本通过卫生事业拓展策略和
高二年级5月联考·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

) (
沮阳
渔阳
右北平
广阳
恒山
钜鹿
邯郸
安阳
河东
函谷关

运河
渡口
博浪沙
荥阳
三川

驰道
水路
咸阳
代郡
碣阳
上党


九原
云中
) (


线 内




)
2023年高二5月联合测评卷
历 史
考试时间:75分钟 ;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 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
2. 回答选择题时, 选出每小题答案后, 用 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 如需改 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 回答非选择题时,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 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
3. 考试结束后, 将答题卡交回 。
一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 , 每小题3分 , 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 只有 一 项符合 题目要求。
1. 孔子认为: " 富与贵 , 是人之所欲也 , 不以其道得之 , 不处也 。 贫与贱 , 是人之所恶也 , 不以其 道得之 , 不去也 。君子去仁 , 恶乎成名﹖”孔子将追求富贵与远离贫贱皆视为正常人性 , 并特
别强调" 道”对二者的规范与统摄 。 由此可见 , 当时儒家 ( )
A. 致力儒道交融局面形成 B. 义利观念蕴含中庸理性
C. 开始萌生重农抑商思想 D. 道德理念主导社会教化
2. 图 1是秦朝建立后修建的驰道 、直道 、运河等交通地图 。秦朝道路系统 ( )
A. 确保了秦帝国的长治久安 B. 助力北部边患的彻底解决
C. 以发展经济为其主要目的 D. 彰显了集权国家治理能力
(
比例尺
0
500

北魏洛阳内城复原示意图
)
图 1 图 2
3. 图 2是北魏洛阳内城复原示意图 。 内城中主要有宫城区 、官署 、官邸等 , 而 一 般官宅 、寺院 、 民居 、市场等大都放到内城外的郭城内 , 且里坊建设整齐划 一 , 辅之以严格的管理制度 。 这
说明 ( )
A. 城市治理理念出现重大转向 B. 地理环境影响城市功能分区
C. 中国古代城市形制逐渐定型 D. 布局凸显城市经济文化属性
4. 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其著作中全套引人古印度的婆罗门按摩法 , 并提出了 " 不读内典 (佛学典籍), 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 " 凡大医治病 , 必先安神定志 , 无欲无求 , 先发大慈恻
隐之心”等医学观点 。这反映了当时 ( )
A. 外来思想影响中医伦理观念 B. 医学革命促进医药水平提高
C. 儒学正统地位逐渐受到动摇 D. 中西医学之争日益趋于恶化
5. 在郑和下西洋的宏大背景下 , 强劲的海外市场支撑了景德镇青花瓷的生产 , 也刺激了瓷器新
品种的生产和改进 。这说明 , 郑和下西洋 ( )
A. 改变了世界瓷器的生产格局 B. 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外传与发展
C. 推动了明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D. 影响了亚非拉地区的生活方式
6. 自明朝中期起 , 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 , 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 。
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 , 与铜钱兼用 。 白银货币化推动了 ( )
A. 农民负担的迅速减轻 B. 银钱矛盾的激化
C. 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D. 商品经济的发展
7. 表 1可以用来说明当时的中国 ( )
1840年前与 1894年生丝销售价值估计比较(单位:万关两)
生丝出口值 生丝内销值 制丝总收人
1840年前 202. 17 864. 83 1165. 06
1894年 2728. 01 2438. 13 5640. 91
表 1
A. 外贸人超局面得以扭转 B. 农业商品化的趋势增强
C. 实业救国思潮影响扩大 D. 列强资本输人速度加快
8. 随着日本积极引进近代医疗卫生技术并全面介人东北鼠疫防疫事务 , " 日本藉词奉天防疫不 善 , 彼将派人逐户检查 , 锡督(东三省都督锡良)严阻不听 , 已传知居民闭门不纳”。 对此的合
理解释是 ( )
A. 疫情防控需要国际通力协作 B. 清末新政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性
C. 近代中国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D. 帝国主义在满洲扩张和掠夺的野心膨胀 9. 从 1920年开始 , 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认为 " 零零碎碎的救济”" 无补大局”, 主张对社会进行
" 根本改造”, 走进工厂 , 深人工人群众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国民大革命推动思想解放 B. 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新道路
C.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 共产主义已成为主流思想
10. 图 3所示的是 1962年《人民日报》的一 幅宣传画—《交通新貌图》。该作品 ( )
交 通 新 貌 图
图 3
A. 是研究经济政策调整的一手史料 B. 借鉴了现代主义绘画风格
C. 反映了城市化进程得到迅速发展 D. 体现了" 科教兴国”战略
11. 据袁隆平回忆 , 位于井冈山南麓的桂东县是全国率先推广种植杂交水稻的地区之 一 。 1975 年全县仅试种水稻98. 88亩 , 次年便在全县迅速推开 。 当地民谣传唱: " 层层梯田持山腰 , 银
河两岸种杂交 。”这可以用来证明 ( )
A. 科研工作未受" 左”倾错误影响 B. 当地提高粮食产量的迫切愿望
C. 地方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当时中国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
12. 图 4为印欧人早期迁徙路线示意图(公元前 3000- 前 1000年)。 印欧人人侵前 , 虽然西亚 、 南亚 、南欧已经出现了古代文明 , 但这些文明中心只是零星地散布在个别地区 。 印欧人人
侵后 , 使南亚次大陆到西欧几乎连成一 片 。 由此可知 , 印欧人的迁徙 ( )
(


印欧人
西


尔干半岛





洲界
印欧人的发源地
印欧人迁移方向







伊朗高原



印度半岛




雅山

小亚细亚
不列颠






西




)
图 4
A. 标志了古典时代的到来 B. 确立了欧洲文化的优势
C. 冲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D. 影响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13. 中世纪西欧 , 修道士不但要在基督教教义方面 , 而且还要在作为神圣的经典语言和仪式语 言的拉丁文方面 , 指导他们的信徒 。 他们不得不教授读和写 , 以及那些为教会事务和仪式
所必需的艺术和科学 , 如书法 、绘画 、音乐以及年代学和历法知识 。这表明中古西欧基督教 ( )
A. 获取了举足轻重的社会地位 B. 控制了普通民众的精神生活
C. 一定程度上传承了传统文化 D. 有力维护了西欧的封建统治
14. 荷兰是最早将中国茶叶输人欧洲的国家 。 17世纪 70~ 80年代 , 饮茶成为荷兰全国的时尚 , 茶室应运而生 , 兴起早茶 、午茶 、晚茶 , 并融人中国以茶待客的礼仪 , 迎客 、人座 、敬茶 、品尝 、
寒喧 、辞别等步骤都很讲究 。这说明 ( )
A. 荷兰是国际茶叶贸易的主导力量 B. 国际贸易扩大了中华文化影响力
C. 茶叶是世界市场形成的决定因素 D. 荷兰的饮茶风尚呈现出下移趋向
15. 英国学者西顿认为: " 近代工厂制……包含了资本的使用 、工人的集中 、劳动的分工以及监 管的运用……工厂的经济优势主要体现为使用了能加快工作速度的机器 , 使用了能带动机
器高速运转的动力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 技术变革带来了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B. 动力革命加快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C. 工厂制度促进了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 D. 工业革命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奠基
16. 表 2为 1900- 2020年美国总人口 、城镇人口和城镇化率 。据表可知 , 这一 时期美国 ( )
高二年级 5月联考·历史 第 1 页(共 2页)
总人口 (人) 城镇人口 (人) 城镇化率 (%) 城镇人口 年均增幅
1900 76212168 30214832 39. 60
1910 92228496 42064001 45. 60 3. 9%
1920 106021537 54253282 51. 20 2. 9%
1930 123202624 69160599 56. 10% 2. 7%
1940 132164569 74705338 56. 50 0. 8%
1950 151325798 96846817 64. 00 3. 0%
1960 179323175 125268750 69. 90 2. 9%
1970 203302031 149646617 73. 60 1. 9%
1980 2265421199 167050992 73. 70 1. 2%
1990 248709873 194097220 78. 04 1. 6%
2010 308745538 249253271 80. 73 1. 2%
2020 331449281 273975976 82. 66 1%
表 2
A. 城市化的水平居于世界前列 B. 城市化的进程在持续稳定推进
C. 城市化的布局逐渐趋于合理 D. 城市化的实现得益于工业革命
二 、非选择题:本题共 4小题 , 共 52分 。 其中 , 第 17题 14分 , 第 18题 12分 , 第 19题 14分 , 第 20题 12分。
17.(14分)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 在我国奴隶社会,奴隶主阶级极力推行井田制,形成未耜 、沟渔 、耦耕相结合 的农业形态。 随着铁犁与牛耕的使用,井田制的樊篱被突破,封建地主土地制度建立。 农 业生产主要由个体农户经营,人们的生产积极性较高,他们对农具进行改进,并发明了新的 农具。 新的农业生产工 具也是在人口分布比较集中的地方发明 、创制出来,并在那里推行 开来。 北方更适合直辕犁等形制犁的使用,而南方水田更适合曲辕犁的使用。 随着金属铸 造技术的成熟,工程技术和制造技术水平的进步,以及人们对数学 、力学等自然科学认识的 提高和相关知识的不断积累,人们也会将其应用到农具的发明和创制过程中。
— 摘编自胡泽学《试论中国犁耕技术进步的推动力》
材料二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配备水平有很大进步,农业机械总动力从以前的 不足 1亿千瓦提高到现在 10多亿千瓦;联合收获机数量从 1. 9万台提高到 190多万台,使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能力显著提高。 在智能农机装备上,中国建立了农机北斗导航与 智能测控信息应用平台,创制了植保无人机精准施药技术与装备,大幅提升了作业效率。 农业机械化促进了现代工程技术与农业融合,应用前沿技术对农业的生产 、农产品加工 、储 运 、流通等整个农业产业链与产业群进行改造和重构,更加合理地配置农业资源,推进农业 规模化 、专业化和标准化生产。
— 摘编自何璇《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归纳影响中国犁耕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析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原因, 并说明 其意义。 (10分)
18.(12分)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周秦音乐文化从理论上奠定了我国古代乐律学的基础,是中国音乐发展的重要 坐标,这 一 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的区域艺术交流已经开始。 汉代乐舞出现新气象, 乐府机构和职能的扩大,民间俗乐受到重视,兼收并蓄西域等边远地区的音乐,使清商乐与 南方的吴歌和西曲融合,出现新的现象和形态。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社会动荡,战乱频 繁,却在客观上使得外域的音乐文化同中原音乐文化产生了广泛交流,成为音乐史上 一 个 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出现了有故事情节 、载歌载舞和管弦伴奏的歌舞戏,戏曲雏形初现。 隋唐时期歌舞大曲继承了相和大曲的传统,融会了九部乐的精华,诗歌入乐歌唱,琵琶等乐 器与胡腾舞等舞蹈的创新变化,极大地丰富和改变了中国乐舞的局面。 宋元时期,词调音 乐获得空前发展,到了元代,民族乐器三弦出现,丝绸之路艺术的影响时隐时现。 明清时期 说唱音乐异彩纷呈,民间出现了多种器乐合奏的形式,表明器乐新的发展。 中国乐舞的发 展史,伴随着中外异域艺术交流史,这 一 漫长过程,无不有丝绸之路的影子。
— 摘编自李丽萍 、程金城《丝绸之路中中国艺术风格和审美意识的嬗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中国古代乐舞发展的特征。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中国古代乐舞发展的原因。 (6分)
19.(14分)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 飞天作为佛教造型艺术经由丝绸之路随佛教传播,在约公元 一 世纪时传入中 国。 北凉时期敦煌的飞天造型展现出立体 、写实的犍陀罗风格,其人物造型简单而古拙 、衣 物纹褶厚重粗狂,更多的是作为展现和丰富佛经内容的形象出现在敦煌壁画中。 唐前期的 飞天形象由神灵转变为面容柔和 、身姿婀娜的宫娥舞女,线描勾勒细致,设色大胆鲜艳华 丽,生动反映出中原人物工 笔画发展的轨迹。 其造型服饰也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流 行原色,脸型也转为中原的面孔,身上所披的飘带环绕,撑起婀娜的身躯,颇有吴道子“ 吴带
当风" 的审美意蕴。
(

5
北凉飞天敦煌莫高窟
27

)图 6 初唐《竺德飞天》莫高窟 329 窟
— 赵楠 、邢若男《由物性至符号:敦煌壁画飞天乐舞历史嬗变中的文化交流与认同》
材料二 在面对西方事务的时候,古代中国人的态度最初多以本能地排斥拒绝为主, 至明末清初开始尝试接受,最后到清末民初甚至出现全盘西化的思潮。 1840年以后的西学 东渐 、师夷长技以制夷等思潮和行为表面看似中国文化自觉自醒的体现,实则出于西强东
高二年级 5月联考·历史 第 2 页(共 2页)
弱的无奈。 西学东渐在中国人心 目中的变化,是以文学 、艺术 、政治学 、经济学 、医药学 、天 文学 、物理学 、应用科技等学术专业为载体而引起的。 它们给中国文化界 、思想界注入了新 的活力,从根本上震撼了中国文化。
— 王颖《西学东渐与中西文化交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敦煌壁画的史料价值。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析与古代相比, 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变化趋势和影响。 (8分)
20.(12分)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

北京门头沟爨(
cuan
)底下村四合院

山西临县李家山村窑洞

安徽黄山南屏村的徽派建筑群

湖南湘西吊脚楼

福建龙岩客家土楼

古罗马高层住宅模型

印第安人居住
的圆锥形帐篷

古代两河流域民居
复原图

古埃及民居平面
示意图
)
—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 2:经济与社会生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围绕“ 民居"拟定 一 个论题, 并进行简要阐释。 (要求"论题 明确, 持论有据, 表述清晰。)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