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戊戌变法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戊戌变法作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26 09:00:24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戊戌变法作业
一、选择题
1.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关于公车上书的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上书的时间 B.上书的领导者
C.上书的内容 D.上书的背景
【答案】D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等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序幕,因此,题干中对上书的背景描述错误,D符合题意;
上书的时间为1895年,符合史实,排除A;
上书的领导者为康有为、梁启超,排除B;
上书的内容,符合史实,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公车上书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公车上书的背景、时间、领导人、内容等即可作答。
2.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提到了以下建议,其中你认为最重要的一项是(  )
A.“拒和争民族之气” B.“迁都定天下之本”
C.“变法成天下之治” D.“练兵强天下之势”
【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挽救民族危亡,“公车上书”中提到了四项建议,最根本的是在制度上进行改革即变法成天下之治,D符合题意;
“拒和争民族之气”,不是公车上书的重点,排除A;
“迁都定天下之本”,不是公车上书的重点,排除B;
“练兵强天下之势”,不是公车上书的重点,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公车上书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公车上书的实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天演论》是某位思想家的译著,书中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这位思想家是(  )
A.康有为 B.严复 C.谭嗣同 D.曾国藩
【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他翻译了大量外国思想家的著作,以第一部译著《天演论》影响最大。书中提出了“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观点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B符合题意;
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主要领导人,排除A;
谭嗣同是戊戌变法的主要领导人,排除C;
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严复的代表作即可作答。
4.“戊戌变法”因发生在“戊戌”年而得名。“戊戌”体现的是干支纪年法,如果换算成公元纪年,这一年是指(  )
A.1897年 B.1898年 C.1899年 D.1900年
【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以康有为、 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戊戌”是干支纪年法,换算成公元纪年,戊戌年是指1898年,B符合题意;
1897年、1899年、1900年与题干无关,排除A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戊戌变法的时间即可作答。
5.著名学者郑佳明表示,他个人最为钦服的湖湘历史文化名人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近代维新志士(  )
A.黄兴 B.左宗棠 C.曾国藩 D.谭嗣同
【答案】D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出自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谭嗣同的《狱中题壁》,抒发了诗人愿为自己的理想而献身的壮烈情怀,D符合题意;
黄兴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排除A;
左宗棠和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排除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谭嗣同的基本情况即可作答。
6.(2017八上·河源月考)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
【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影响和启示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1898年康有为等领导的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传播了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戊戌变法的领导人、内容、性质以及作用。本题难度适中。
7.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100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主要是从哪个方面推进中国的近代化?(  )
A.器物技术 B.政治制度
C.思想文化 D.生活习俗
【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两次鸦片战争使国人认识到,必须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于是中国展开了三十年的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的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国人意识到,只从器物层面学习西方是不够的。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为了救亡图存,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人士联名上书请求变法,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政体。1898年6月11日, 光绪帝颁布变法诏书进行变法,变法最终失败。“第二次反思”开始于戊成变法,是政治制度方面的探索,B符合题意;
深入的技术探索、军事强国探索属于洋务运动的内容,排除AD;
思想文化方面的探索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即可作答。
8.如图是青岛的著名景点之一——康有为故居,位于福山支路5号,许多人仰康有为之名前来参观。下列运动与康有为有关的是(  )
A.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B.资产阶级维新运动
C.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D.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康有为、梁启超联名发起“公车上书”,从此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B符合题意;
地主阶级洋务运动与题干无关,排除A;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与题干无关,排除C;
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与题干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戊戌变法的主要领导人物即可作答。
9.1895年春,在北京联合会试举人给光绪皇帝上书请愿的主要人物有(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春,在北京联合应试举人给光绪皇帝上书请愿的主要人物。1895年春, 《马关条约》 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B符合题意;
①林则徐1839年虎门销烟,②邓世昌在黄海战役中牺牲,排除A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公车上书的领导人即可作答。
10.维新运动期间,“国人在14个省的20多个城市共出版了90来种报刊”。这些报刊“开中国‘民报勃兴’之先河,林林总总,蔚为大观”,成为中国报刊出版业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下列属于维新派创办并用于宣传维新思想的报刊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直报》是1895年初创办于天津的一份商业报纸,是宣传维新思想的舆论重镇和信息枢纽;《国闻报》严复创办,成为维新派的重要宣传工具;《湘学报》唐才常与谭嗣同在浏阳兴办算学馆,提倡新学,在长沙办时务学堂,编辑《湘学报》,是宣传戊戌变法的重要报刊;《时务报》 是维新运动时期著名的维新派报纸,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因此,①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
ABC表述不全,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戊戌变法的宣传报刊即可作答。
11.纵观整个历史,每逢较弱的一方受到较强的、好战的一方威胁时,会产生两种反应:一种是割断同入侵势力的一切联系,撤回到与世隔绝的境地中,在传统的信念和习惯中寻求安慰;另一种却是力图采纳外国的许多特别吸引人的东西,作为以平等地位对付、抵抗的工具。下面属于“另一种”反应的是(  )
A.虎门销烟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中国抗战
【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戊成变法是资产阶级改革运动,变法的主要内容为学习西方、提倡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等,以挽救民族危机,实现平等交往,C符合题意;
虎门销烟属于第一中反映,排除A项;
义和团运动没有采纳外国社会的东西,而是盲目排外,排除B;
中国抗战是中国反抗侵略的战争,无法体现对外的要求,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难度较低,理解材料,掌握戊戌变法主张向西方学习即可作答。
12.(2017·濠江模拟)康有为上书光绪帝指出:“汽机所成,倍人力者三十,故其国(英国)富强之力,亦倍三十……吾国土地人民十倍于彼,而富强力三十倍,则亦三倍于我,故吾幸未灭,而为彼所弱,可比较而得之矣。”据此可知,康有为(  )
A.认为器物不如人是中国衰败的根源
B.对西方认识有限
C.极力鼓动光绪帝效法西方人变法图强
D.科学解释了中国积弱而未亡的原因
【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所给信息:富强之力、可比较而得之矣,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国富民强,中国地大物博却不及英国;19世纪中国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民族危机日趋深重,所以康有为极力鼓动光绪帝效法西方人变法图强,C项符合题意;经历甲午战争可知光学习西方的科技也不能救中国,A 项错误,BD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康有为的相关知识。
13.“生产之要素有三:曰土地,曰劳力,曰资本。我国土地劳力皆胜居优,惟苦乏资本……故利用外资,诚为中国今日生计政策之最妙法门”。在此,梁启超着重强调(  )
A.发展工业以工立国 B.发展商业争夺市场
C.引进外资发展生产 D.学习西方君主立宪
【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对题文中的“我国土地劳力皆胜居优,惟苦乏资本……故利用外资,诚为中国今日生计政策之最妙法门。”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梁启超认为中国缺乏资本,主张利用外资,分析四个选项,引进外资发展生产符合题意,所以此题选C。
14.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对近代化的推进主要是(  )
A.器物技术 B.政治制度 C.思想文化 D.生活习俗
【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第一次学习西方是从经济上学习,洋务运动;第二次学习是从政治制度上,戊戌变法、辛亥革命。B符合题意;
器物技术是指的洋务运动,排除A;
思想文化是第三次反思,排除C;
生活习俗与题意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中的位置即可作答。
15.(2020八上·惠城期末)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维新变法运动有关知识的认识,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戊戌变法不可能实现救亡图存的愿望,不可能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但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基础。有利干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故选B。
16.1895年,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1 300多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公车上书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春,《马关条约》 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 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C符合题意;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排除A;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排除B;
《辛丑条约》后,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公车上书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公车上书的背景即可作答。
17.有人这样评价中国近代史上的某一历史事件:一些幼稚的举人和一个少不更事的皇帝,用他们的前程和脑袋,验证了保守势力的强大。下列事件中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鸦片战争
【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几个幼稚的秀才”是指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一 个少不更事的皇帝"是指光绪帝;“用他们的前程和脑袋是指光绪帝被囚禁、戊成六君子被杀,因此题干材料中的历史事件是维新变法运动,C符合题意;
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起义,排除A;
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排除B;
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戊戌变法的经过即可作答。
18.梁启超说:“近50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第二期“从制度上感觉不足”后,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主张或口号是(  )
A.变法维新 B.“自强”“求富”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民主、科学
【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近50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制度上感觉不足后,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变法维新的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A符合题意;
“自强”“求富”“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洋务运动的口号和主张,排除BC;
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戊戌变法的实质,分析选项即可作答。
19.在戊戌变法的法令中,最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容是(  )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B.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训练新式军队
【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属于政治措施,排除A;
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属于文化措施,排除B;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属于经济措施,C符合题意;
训练新式军队属于军事措施,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戊戌变法的内容即可作答。
二、非选择题
20.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回答问题:
(1)上图人物分别是谁 他们代表的是当时的哪一政治派别
(2)1895年春,他们参与并领导了什么事件 这一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3)1898年夏,他们又参与了什么运动 结果如何 有何历史影响
【答案】(1)图一:康有为,图二:梁启超。政治派别:资产阶级维新派。
(2)事件:公车上书。重大意义: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3)运动:戊戌变法。结果:失败。影响:戊戌变法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知识点】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影响和启示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公车上书的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人物是康有为,图二人物是梁启超;康有为、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2)本题考查公车上书的知识。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等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结合所学可知,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3)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结合所学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898年夏,康有为、梁启超又积极筹划戊戌变法。在康有为屡次上书警示之下,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结合所学可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变法运动失败;依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故答案为:(1)图一:康有为,图二:梁启超。政治派别:资产阶级维新派。
(2)事件:公车上书。重大意义: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3)运动:戊戌变法。结果:失败。影响:戊戌变法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知识。难度适中,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正确识读图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21.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中国人民积极寻求摆脱苦难的答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不平等条约的这一个世纪对她来说特别残酷,中国……渴望付出双倍的努力,毫不停息地向前进,并获取新的资源。
——布罗代尔《文明史纲》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什么 “界碑”的含义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作者怎样评价西方列强侵华的影响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这一个世纪”中反映中国“努力”的重大事件有哪些
【答案】(1)鸦片战争。
含义: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评价:列强侵华打开了中国大门;引起了中国人的思想解放,中国人开始了抗争和探索。
(3)事件: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太平天国运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鸦片战争。依据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本题考查对西方侵略战争的认识。依据材料二“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列强侵华打开了中国大门;引起了中国人的思想解放,中国人开始了抗争和探索。
(3)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的反抗。依据材料三“不平等条约的这一个世纪对她来说特别残酷, 中国渴望付出双倍的努力,毫不停息地向前进,并获取新的资源。”可知,“这一个世纪"中反映中国“努力”的重大事件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等。太平天国运动是洪秀全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19世纪60年代 ~ 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成变法运动。
故答案为:(1)鸦片战争。 含义: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评价:列强侵华打开了中国大门;引起了中国人的思想解放,中国人开始了抗争和探索。
(3)事件: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西方列强侵华的影响、中国近代的反抗等知识。难度适中,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22.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与时俱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李鸿章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1)材料一中是哪两位历史人物的对话?
(2)材料一反映了“康”的什么“变法”主张?与材料二相比,该主张是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的?
【答案】(1)康有为和光绪帝。
(2)改革政治制度。强调从政治制度方面去变革,从器物技术层面上升到政治制度层面,从而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知识点】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影响和启示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戊戌变法的知识。材料中反映的是光绪帝和康有为的对话。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的变法主张是向西方学习,改革政治制度;与材料二相比,戊戌变法强调从政治制度方面去变革,与洋务运动相比,从器物技术层面上升到政治制度层面,从而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故答案为:(1)康有为和光绪帝。
(2)改革政治制度。强调从政治制度方面去变革,从器物技术层面上升到政治制度层面,从而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难度较大,本题重在考查对材料的理解,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戊戌变法作业
一、选择题
1.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关于公车上书的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上书的时间 B.上书的领导者
C.上书的内容 D.上书的背景
2.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提到了以下建议,其中你认为最重要的一项是(  )
A.“拒和争民族之气” B.“迁都定天下之本”
C.“变法成天下之治” D.“练兵强天下之势”
3.《天演论》是某位思想家的译著,书中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这位思想家是(  )
A.康有为 B.严复 C.谭嗣同 D.曾国藩
4.“戊戌变法”因发生在“戊戌”年而得名。“戊戌”体现的是干支纪年法,如果换算成公元纪年,这一年是指(  )
A.1897年 B.1898年 C.1899年 D.1900年
5.著名学者郑佳明表示,他个人最为钦服的湖湘历史文化名人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近代维新志士(  )
A.黄兴 B.左宗棠 C.曾国藩 D.谭嗣同
6.(2017八上·河源月考)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
7.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100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主要是从哪个方面推进中国的近代化?(  )
A.器物技术 B.政治制度
C.思想文化 D.生活习俗
8.如图是青岛的著名景点之一——康有为故居,位于福山支路5号,许多人仰康有为之名前来参观。下列运动与康有为有关的是(  )
A.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B.资产阶级维新运动
C.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D.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9.1895年春,在北京联合会试举人给光绪皇帝上书请愿的主要人物有(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维新运动期间,“国人在14个省的20多个城市共出版了90来种报刊”。这些报刊“开中国‘民报勃兴’之先河,林林总总,蔚为大观”,成为中国报刊出版业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下列属于维新派创办并用于宣传维新思想的报刊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纵观整个历史,每逢较弱的一方受到较强的、好战的一方威胁时,会产生两种反应:一种是割断同入侵势力的一切联系,撤回到与世隔绝的境地中,在传统的信念和习惯中寻求安慰;另一种却是力图采纳外国的许多特别吸引人的东西,作为以平等地位对付、抵抗的工具。下面属于“另一种”反应的是(  )
A.虎门销烟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中国抗战
12.(2017·濠江模拟)康有为上书光绪帝指出:“汽机所成,倍人力者三十,故其国(英国)富强之力,亦倍三十……吾国土地人民十倍于彼,而富强力三十倍,则亦三倍于我,故吾幸未灭,而为彼所弱,可比较而得之矣。”据此可知,康有为(  )
A.认为器物不如人是中国衰败的根源
B.对西方认识有限
C.极力鼓动光绪帝效法西方人变法图强
D.科学解释了中国积弱而未亡的原因
13.“生产之要素有三:曰土地,曰劳力,曰资本。我国土地劳力皆胜居优,惟苦乏资本……故利用外资,诚为中国今日生计政策之最妙法门”。在此,梁启超着重强调(  )
A.发展工业以工立国 B.发展商业争夺市场
C.引进外资发展生产 D.学习西方君主立宪
14.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对近代化的推进主要是(  )
A.器物技术 B.政治制度 C.思想文化 D.生活习俗
15.(2020八上·惠城期末)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16.1895年,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1 300多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公车上书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7.有人这样评价中国近代史上的某一历史事件:一些幼稚的举人和一个少不更事的皇帝,用他们的前程和脑袋,验证了保守势力的强大。下列事件中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鸦片战争
18.梁启超说:“近50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第二期“从制度上感觉不足”后,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主张或口号是(  )
A.变法维新 B.“自强”“求富”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民主、科学
19.在戊戌变法的法令中,最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容是(  )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B.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训练新式军队
二、非选择题
20.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回答问题:
(1)上图人物分别是谁 他们代表的是当时的哪一政治派别
(2)1895年春,他们参与并领导了什么事件 这一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3)1898年夏,他们又参与了什么运动 结果如何 有何历史影响
21.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中国人民积极寻求摆脱苦难的答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不平等条约的这一个世纪对她来说特别残酷,中国……渴望付出双倍的努力,毫不停息地向前进,并获取新的资源。
——布罗代尔《文明史纲》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什么 “界碑”的含义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作者怎样评价西方列强侵华的影响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这一个世纪”中反映中国“努力”的重大事件有哪些
22.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与时俱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李鸿章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1)材料一中是哪两位历史人物的对话?
(2)材料一反映了“康”的什么“变法”主张?与材料二相比,该主张是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等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序幕,因此,题干中对上书的背景描述错误,D符合题意;
上书的时间为1895年,符合史实,排除A;
上书的领导者为康有为、梁启超,排除B;
上书的内容,符合史实,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公车上书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公车上书的背景、时间、领导人、内容等即可作答。
2.【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挽救民族危亡,“公车上书”中提到了四项建议,最根本的是在制度上进行改革即变法成天下之治,D符合题意;
“拒和争民族之气”,不是公车上书的重点,排除A;
“迁都定天下之本”,不是公车上书的重点,排除B;
“练兵强天下之势”,不是公车上书的重点,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公车上书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公车上书的实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他翻译了大量外国思想家的著作,以第一部译著《天演论》影响最大。书中提出了“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观点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B符合题意;
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主要领导人,排除A;
谭嗣同是戊戌变法的主要领导人,排除C;
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严复的代表作即可作答。
4.【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以康有为、 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戊戌”是干支纪年法,换算成公元纪年,戊戌年是指1898年,B符合题意;
1897年、1899年、1900年与题干无关,排除A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戊戌变法的时间即可作答。
5.【答案】D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出自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谭嗣同的《狱中题壁》,抒发了诗人愿为自己的理想而献身的壮烈情怀,D符合题意;
黄兴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排除A;
左宗棠和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排除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谭嗣同的基本情况即可作答。
6.【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影响和启示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1898年康有为等领导的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传播了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戊戌变法的领导人、内容、性质以及作用。本题难度适中。
7.【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两次鸦片战争使国人认识到,必须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于是中国展开了三十年的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的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国人意识到,只从器物层面学习西方是不够的。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为了救亡图存,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人士联名上书请求变法,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政体。1898年6月11日, 光绪帝颁布变法诏书进行变法,变法最终失败。“第二次反思”开始于戊成变法,是政治制度方面的探索,B符合题意;
深入的技术探索、军事强国探索属于洋务运动的内容,排除AD;
思想文化方面的探索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即可作答。
8.【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康有为、梁启超联名发起“公车上书”,从此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B符合题意;
地主阶级洋务运动与题干无关,排除A;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与题干无关,排除C;
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与题干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戊戌变法的主要领导人物即可作答。
9.【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春,在北京联合应试举人给光绪皇帝上书请愿的主要人物。1895年春, 《马关条约》 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B符合题意;
①林则徐1839年虎门销烟,②邓世昌在黄海战役中牺牲,排除A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公车上书的领导人即可作答。
10.【答案】D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直报》是1895年初创办于天津的一份商业报纸,是宣传维新思想的舆论重镇和信息枢纽;《国闻报》严复创办,成为维新派的重要宣传工具;《湘学报》唐才常与谭嗣同在浏阳兴办算学馆,提倡新学,在长沙办时务学堂,编辑《湘学报》,是宣传戊戌变法的重要报刊;《时务报》 是维新运动时期著名的维新派报纸,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因此,①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
ABC表述不全,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戊戌变法的宣传报刊即可作答。
11.【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戊成变法是资产阶级改革运动,变法的主要内容为学习西方、提倡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等,以挽救民族危机,实现平等交往,C符合题意;
虎门销烟属于第一中反映,排除A项;
义和团运动没有采纳外国社会的东西,而是盲目排外,排除B;
中国抗战是中国反抗侵略的战争,无法体现对外的要求,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难度较低,理解材料,掌握戊戌变法主张向西方学习即可作答。
12.【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所给信息:富强之力、可比较而得之矣,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国富民强,中国地大物博却不及英国;19世纪中国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民族危机日趋深重,所以康有为极力鼓动光绪帝效法西方人变法图强,C项符合题意;经历甲午战争可知光学习西方的科技也不能救中国,A 项错误,BD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康有为的相关知识。
13.【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对题文中的“我国土地劳力皆胜居优,惟苦乏资本……故利用外资,诚为中国今日生计政策之最妙法门。”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梁启超认为中国缺乏资本,主张利用外资,分析四个选项,引进外资发展生产符合题意,所以此题选C。
14.【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第一次学习西方是从经济上学习,洋务运动;第二次学习是从政治制度上,戊戌变法、辛亥革命。B符合题意;
器物技术是指的洋务运动,排除A;
思想文化是第三次反思,排除C;
生活习俗与题意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中的位置即可作答。
15.【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维新变法运动有关知识的认识,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戊戌变法不可能实现救亡图存的愿望,不可能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但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基础。有利干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故选B。
16.【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春,《马关条约》 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 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C符合题意;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排除A;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排除B;
《辛丑条约》后,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公车上书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公车上书的背景即可作答。
17.【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几个幼稚的秀才”是指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一 个少不更事的皇帝"是指光绪帝;“用他们的前程和脑袋是指光绪帝被囚禁、戊成六君子被杀,因此题干材料中的历史事件是维新变法运动,C符合题意;
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起义,排除A;
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排除B;
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戊戌变法的经过即可作答。
18.【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近50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制度上感觉不足后,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变法维新的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A符合题意;
“自强”“求富”“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洋务运动的口号和主张,排除BC;
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戊戌变法的实质,分析选项即可作答。
19.【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属于政治措施,排除A;
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属于文化措施,排除B;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属于经济措施,C符合题意;
训练新式军队属于军事措施,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戊戌变法的内容即可作答。
20.【答案】(1)图一:康有为,图二:梁启超。政治派别:资产阶级维新派。
(2)事件:公车上书。重大意义: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3)运动:戊戌变法。结果:失败。影响:戊戌变法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知识点】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影响和启示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公车上书的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人物是康有为,图二人物是梁启超;康有为、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2)本题考查公车上书的知识。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等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结合所学可知,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3)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结合所学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898年夏,康有为、梁启超又积极筹划戊戌变法。在康有为屡次上书警示之下,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结合所学可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变法运动失败;依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故答案为:(1)图一:康有为,图二:梁启超。政治派别:资产阶级维新派。
(2)事件:公车上书。重大意义: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3)运动:戊戌变法。结果:失败。影响:戊戌变法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知识。难度适中,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正确识读图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21.【答案】(1)鸦片战争。
含义: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评价:列强侵华打开了中国大门;引起了中国人的思想解放,中国人开始了抗争和探索。
(3)事件: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太平天国运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鸦片战争。依据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本题考查对西方侵略战争的认识。依据材料二“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列强侵华打开了中国大门;引起了中国人的思想解放,中国人开始了抗争和探索。
(3)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的反抗。依据材料三“不平等条约的这一个世纪对她来说特别残酷, 中国渴望付出双倍的努力,毫不停息地向前进,并获取新的资源。”可知,“这一个世纪"中反映中国“努力”的重大事件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等。太平天国运动是洪秀全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19世纪60年代 ~ 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成变法运动。
故答案为:(1)鸦片战争。 含义: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评价:列强侵华打开了中国大门;引起了中国人的思想解放,中国人开始了抗争和探索。
(3)事件: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西方列强侵华的影响、中国近代的反抗等知识。难度适中,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22.【答案】(1)康有为和光绪帝。
(2)改革政治制度。强调从政治制度方面去变革,从器物技术层面上升到政治制度层面,从而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知识点】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影响和启示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戊戌变法的知识。材料中反映的是光绪帝和康有为的对话。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的变法主张是向西方学习,改革政治制度;与材料二相比,戊戌变法强调从政治制度方面去变革,与洋务运动相比,从器物技术层面上升到政治制度层面,从而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故答案为:(1)康有为和光绪帝。
(2)改革政治制度。强调从政治制度方面去变革,从器物技术层面上升到政治制度层面,从而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难度较大,本题重在考查对材料的理解,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