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25 18:5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军机处的设立
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闭关锁国政策

2022年新课标: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加强皇权的举措,初步认识君主专制带来的弊端;通过清中叶以来政治腐败、故步自封和19世纪国际局势,认识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严重危机。
(1)南书房的设立
①背景:
清初,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制约皇帝。
③目的:
抑制满洲贵族权力,加强君主专制。
④作用:
直接为皇帝草拟谕旨和处理奏章,从而绕开议政王大臣会议。
②时间:
康熙时期
康熙
第一篇章:军机处的设置
(2)军机处的设置
①背景:
处理西北军务,临时设立军机房。
②时间:
雍正时期
③发展:
④组成:
皇帝亲信大臣
⑤地位:
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改为军机处,成为常设机构。
养心殿
军机处
雍正
第一篇章:军机处的设置
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分析概括军机处的职能和特点是什么?
材料一 军机大臣既无品级,也无俸禄。军机大臣之任命,完全出于皇帝的自由意志。“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
材料二 军机处内部陈设简单,只有桌、椅炕、笔、砚等设施和物品。军机处人员精干,有官而无吏,办事效率高。军机处有非常严格的保密制度,使外人不能窥视其活动及文件等。即便是王公大臣,没有皇帝的特旨,也不准出入军机处。
特点:简、精、速、密
职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无实权)
第一篇章:军机处的设置
(2)军机处的设置
⑥作用: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⑦影响:
A.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乾隆时期索性被撤销;
B.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军机处官员办公图
第一篇章:军机处的设置
3、盛行时期:
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
(一)文字狱
1、含义:
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很多人因此被处死,连亲属、师友都受到迫害。人们把这种做法称为“文字狱”。
2、目的:
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第二篇章: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①规模大,次数多 ②远超前代
4、特点:
株连族人祸及师友
因诗“一把心肠论浊清”被指为侮辱清朝。
胡中藻案
数十人,其子枭首碎尸
反对清朝统治
吕留良案
300多人
同情前明政权,使用南明年号。
戴名世《南山集》案
70--120
有攻击清朝统治者的语句,还使用南明的年号
庄廷龙
《明史》案
株连人数
事由
案名
徐骏案
因诗“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被指为侮辱清朝。
考题:“维民所止”被指有辱圣上为“诽谤大逆”
斩首
抄家死于狱中
查嗣庭案
严酷荒唐的文字狱
据统计:
顺治帝兴文字狱7次,康熙帝12次,
雍正帝17次,乾隆帝130次。
合作探究
清朝大兴文字狱带来的危害\影响是什么?
材料1:今人之文,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情望风觇(看,窥视)景,畏避太甚。……消刚正之气,长柔媚之风。此于世道人心,实有关系。
——李祖陶《迈堂文略》
材料2: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龚自珍
①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使知识分子从此再不敢过问政治,也不敢表露个人思想。
②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第二篇章: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2)推行文化专制政策
①目的:
维护集权统治,加强君主专制;
②措施:
③盛行:
A.大力提倡尊孔读经,大规模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
B.查书,缴书、毁书、禁书;
乾隆
④影响:
乾隆时期,毁书禁书持续近20年;
①许多珍贵书籍被查禁和销毁 ②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红楼梦》剧照
第二篇章: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1)官场贪污腐败盛行
①背景:
清朝君主专制统治不断加强,官员结党营私。
②盛行:
乾隆时期
③特征:
清朝的官僚体制从整体结构上呈现出日益腐败的趋势
④表现
A.对上蒙骗朝廷;B.对下敲诈百姓;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清代民谣
乾隆
和珅
第三篇章: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2)军队废弛
①背景:
官场的腐败之风在军队中蔓延
②表现:
A.昔日尚武精神荡然无存;
B.军风军纪日益败坏;
C.将领贪污兵饷现象普遍;
D.军队养尊处优,军备废弛;
“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坠地。”
八旗子弟
斗鸡走狗
清代·养鸟的旗人
第三篇章: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3)经济衰退,国力虚弱
康乾时期
官僚机构臃肿,但财政收入增加,国库充盈,尚能承受庞大的运转费用。
乾隆好大喜功,花费无度,财政虚耗非常严重;各级官吏大肆贪污,截留税款,严重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朝廷财政收入日益减少,支出不断增多,出现财政危机。
乾隆后期
嘉庆以后
清代康雍乾嘉时期的国库存银统计表
第三篇章: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1)原因:
清朝中期以后,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不择手段地兼并土地。
(2)结果:
失去土地的农民纷纷破产,变成地主的佃户和雇工,向地主交纳高额的地租。很多农民变为流民,以乞讨为生。
(3)影响:
社会的贫富分化十分严重,广大民众的生活日益困苦,社会危机重重。
第三篇章: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4)土地兼并
什么是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指闭关自守,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交流的一种国家政策。
严格限制

绝对禁止
皇上,居住在这样的国家,多安全啊,老百姓都丰衣足食。
第四篇章:闭关锁国政策
1.清朝统治者自大心理,认为可自给自足,无需对外交流。(主观原因)
材料研读:(1)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帝复英王乔治三世》
(2)嘉庆皇帝的上谕说:“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哉?”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帆舶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粤省之澳门矣。
——《粤海关志》 浙民习俗易嚣
(3)洋商错处,必致滋事。—《清高宗圣训》
据材料分析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有哪些?
2.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客观原因)
3.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客观原因)
第四篇章:闭关锁国政策
4.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需要外来商品也可以自我供给。(根本原因)
措施:
1. 时期,颁布 ,严厉限制海上贸易;又强迫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
2. 清朝在台湾设立行政建制后,开放 等地,作为通商口岸,并严格限制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
3.1757年(乾隆时),下令只开 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 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顺治
禁海令
宁波、漳州
广州
广州十三行
(禁海令)
澳门、云台山(四口通商)
(一口通商)
第四篇章:闭关锁国政策
闭关锁国的政策是否能够抵御外国的侵略?
学生辩论
中外科技成就发明成果比较表 时期 科技发明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1—1500年 157 98 59
1501—1840年 472 19 453
材料: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英国击败清朝
第四篇章:闭关锁国政策
②消极影响:
①积极影响:
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导致国家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启示:开放则兴,闭国则衰。
中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政策;改革开放才是强国之路
家国情怀:以史为鉴——包容开放




遣唐使来华
玄奘西行
鉴真东渡
设立市舶司
海外贸易兴盛
郑和下西洋
闭关锁国
社会危机重重,中国落伍于世界
设立军机处
政 治
文字狱与文化专制
思想文化
对外关系
闭关锁国政策
不断加剧社会矛盾
清朝君主专制强化
后 果
课堂小结
1.这一机构的办事特点是“勤、速、密”,且“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决策权由皇帝控制。该机构是(   )
A.锦衣卫     B.军机处     
C.中书省     D.六部
B
2.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设立军机处的皇帝是(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雍正帝  D.乾隆帝
C
雍正
巩固提升
4.“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皇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   )
A.设立特务机构 B.制造文字狱
C.实行八股取士 D.设立军机处
B
5.在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下,社会矛盾不断加剧,其原因不包括(   )
A.官吏结党营私,贪风更盛
B.官僚机构臃肿,出现财政危机
C.经济衰退,造成国力虚弱
D.调整农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
巩固提升
6.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由此可见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政府物资丰富 B.害怕人民的抗清斗争
C.阻止西方殖民者的入侵 D.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7.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含义是(   )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D
B
巩固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