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修辞手法(拟人)专题练习(含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各句中,对修辞使用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雕刻家的意思,随随便便雕一个石像不如不雕,要雕就得把这位英雄活活地雕出来,让看见石像的人认识这位英雄,明白这位英雄,因而崇拜这位英雄。(排比)
B.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喜欢打乒乓球。(比喻)
C.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拟人)
D.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的一条。(借代)
2.对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此时的莫愁湖是“人行即从花下过,人停即在花中坐”。(引用、对偶)
B.历史是条夏天的棉被,时不时就得翻出来晒晒。(比喻)
C.没有“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艰辛,又岂能有“蓦然回首”的惊喜? (引用、设问)
D.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对偶、互文)
3.下列句子与例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在遥远的大海上,那里海水蔚蓝得像最美丽的矢车菊,清澈得像最纯洁的水晶。(安徒生《海的女儿》)
A.一丝苍白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牡丹,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张抗抗散文》)
B.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朱自清散文经典全集》)
C.阿拉尔海上的岛屿,就像平底锅里的煎饼一样,平平地排在水面上,岛屿的边岸低得几乎看不见了,岛上什么生物也没有。(拉夫列尼约夫《第四十一》)
D.“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对乡下人不代表诗情画意,却孕育着梦想和希望。(《柯灵 散文》)
4.对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手法判别有误的一项是( )
A.然而圆规很不平,现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借代)
B.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比喻、拟人)
C.那么,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反问)
D.创造之神!你回来呀!(呼告)
5.下列各项中,对于修辞方法的使用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夸张
B.“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互文
C.“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比喻
D.“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拟人
6.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绿茵茵的草地,踩在上面软软的,空气里弥漫着青草味儿,置身其中,我们仿佛回到了童年。(比喻)
B.我仿佛能看到富士山的雪峰,听到恒河里的涛声,闻到牛津的花香。(排比)
C.面对青春时光,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信念:珍惜,珍惜,再珍惜!(反复)
D.秋天的枯叶轻叹一声,从枝头飘落,投入大地的怀抱。(拟人)
7.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运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谦让是一种豁达的心态,就如一泓清泉浇灭哀怨嫉妒之火,可以化冲突为祥和,化干戈为玉帛。”这句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突出了天气的酷热难耐。
C.“什么是英雄?英雄当如终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有国士的担当。”此句设问,自问自答,阐释英雄这一称呼的内涵。
D.“草地年轻,绿得很天真;山峦老迈,绿得圆熟。”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草地”“山峦”当作人来写。
二、综合题
8.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 ) 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文物是打开历史记忆的钥匙。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① 养。我们必须要把níng② 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控折和教训,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
(1)给语段①处填写拼音,②处填写汉字。
①滋养 ②níng 结
(2)在语段括号内填入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
A.和 B.但 C.也 D.就
(3)语段中画横线句子的主干是
(4)语段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题《云山图》二首
沈周①
(一) (二)
看云疑是青山动, 侵晓溪山半是云,
谁道云忙山自闲。 草堂亦许白云分。
我看云山亦忘我, 故人到此云相接,
闲来洗砚写云山。 欲去还须云送君。
【注释】①沈周,长洲(今苏州)人,明代绘画大师,工诗善画。
9.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侵晓溪山半是云,草堂亦许白云分”所表现的画面。
10.下面的诗句都写到了云,意境与这两首诗最接近的一项是( )
A.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B.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白居易《白云泉》)
C.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11.诗人写云山,手法别致,富有情趣。请以“看云疑是青山动,谁道云忙山自闲”为例,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各题。
临江仙 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①,予客济源②,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注释】①齐州:地名,与词中的“东州”均指今山东济南。1235年秋,词人从济源到齐州,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这首词大概写于1238年,当时词人正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山西太原。②济源:地名,今属河南。
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以“荷叶荷花何处好”这一设问开篇,引出昔日与友人畅游大明湖的回忆。
B.上阕将荷花、荷叶喻为“红妆”“翠盖”,抓住了“新秋”的景物特征。
C.下阕“千里”极言相距之远,“三年”则点出了与李辅之分别时间之长。
D.这首词上下两阕所记出游,既不同时也不同地,但都表现了词人的欢欣、愉悦之情。
13.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一句的妙处。
答案
1.B 2.C 3.C 4.C 5.C 6.A 7.B
8.(1)zī;凝 (2)C (3)文物是钥匙 (4)拟人
9.抓住诗句中“白云”“溪山”“草堂”等景物,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摹,表现宁静、幽美的特点。
10.B
11.诗句运用拟人的修辞,“忙”与“闲”二字赋予了云与山人的情态,形象地展现了云与山动静皆宜的情景。运用衬托的手法,先写诗人的错觉,看到云在移动,他却误认为青山在移动。在云与山的变幻中,表现出白云的动态美。诗句流露出诗人闲适超脱、物我相融的情趣。
12.D
13.【示例1】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水赋予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希望桥下“殷勤”的流水能将自己内心的“离愁”带到东州去,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
【示例2】作者运用了化虚为实的表现手法,将抽象的离愁化为有形的流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希望桥下的流水能将自己内心的“离愁”带到东州去,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