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第二单元第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第二单元第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18 12:55:35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第二单元第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积累运用
1.下面加点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溺水(ruò) 竹筏(fá) 倒毙(bì)
B.保佑(yòu) 墓地(mù) 褴褛(lǚ)
C.混(hùn)杂 埋藏(cáng) 笼(lóng)罩
D.吹嘘(xū) 煞白(shà) 措施(chuò)
【答案】B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溺水(ruò 改 nì)
B:正确
C:笼(lóng 改 lǒng)罩
D:措施(chuò 改 cuò)
故答案为:B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2.下面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祈祷 疲备 倾听 聚集
B.喧嚣 辉煌 渲染 糟遇
C.恢复 梢微 疲乏 敞篷
D.监督 警告 钥匙 瞥见
【答案】D
【知识点】字形
【解析】【分析】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成语的用字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便改动。
A:备——惫
B:糟——遭
C:梢——稍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诚   诚      不在乎
      昏迷       倾听
【答案】心;意;满;神;智;侧;耳
【知识点】词形
【解析】【分析】考查补写词语,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诚心诚意:形容十分真挚诚恳。满不在乎:形容对事情一点也不重视。神智昏迷:是指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包括视力、昏迷多为意识丧失,无自主运动,无光、声刺激等。侧耳倾听:是指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话语特别注重,生怕漏听错听而做出的一个动作的词。
故答案为:心、意、满、神、智、侧、耳
【点评】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词语的好习惯。能够准确的理解词意语的意思。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识记常用词语,积累词汇。
4.概括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写了一对美国小孩   和   从   脱险归来后,镇上的人们   的情形,   (谁)给大家讲   的经历,表现了他的   (精神品质)。
【答案】汤姆;贝奇;山洞;欢呼迎接;汤姆;自己如何从山洞出来;机智勇敢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识记。题干内容选自课文《汤姆·索亚历险记》。汤姆幼年丧母,由姨妈收养。聪明顽皮的汤姆受不了姨妈和学校老师的管束,常常逃学闯祸。一天深夜,他与好朋友哈克贝里·芬到墓地玩耍,无意中目睹了一起凶杀案的发生。因为害怕被凶手发现他们知道这件事,汤姆、哈克贝里带着另一个小伙伴一起逃到一座荒岛上做起了“海盗”,弄得家里以为他们被淹死了,结果他们却出现在了自己的“葬礼”上。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汤姆终于勇敢地站出来,指证了凶手。不久之后,在一次野餐活动中,他与他心爱的姑娘贝姬在一个岩洞里迷了路,整整三天三夜饥寒交迫,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后来终于成功脱险,和好友哈克一起找到了凶手埋藏的宝藏。
故答案为:1、汤姆 2、贝奇 3、山洞 4、欢呼迎接 5、汤姆 6、自己如何从山洞出来 7、机智勇敢
【点评】《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1876年发表的代表作品,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小说的时代在南北战争前,写的虽是圣彼得堡小镇,但该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缩影。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汤姆·索亚历险记》以其浓厚的深具地方特色的幽默和对人物敏锐观察,一跃成为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是一首美国“黄金时代”的田园牧歌。
5.填空。
课文讲述的是   和   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先是讲述贝琪的   撒切尔太太和汤姆的   波莉的悲痛、绝望的心情,以及汤姆、贝琪回来后小镇上人们欢乐的场景。先   后   ,充满了喜剧气氛。
【答案】汤姆;贝琪;妈妈;姨妈;悲;喜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汤姆、贝琪、妈妈、姨妈、悲、喜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6.根据《汤姆·索亚历险记》一文内容填空。
本文讲述了汤姆和贝琪   的故事。作品成功塑造了汤姆这个   形象,让我们看到他身上所具有的   的精神。
【答案】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顽童;敢于探险、追求自由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 ;
2、顽童 3、敢于探险、追求自由;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7.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是(  )(多选)。
A.本课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 吐温。
B.本课由《汤姆 索亚历险记》这部名著的梗概和“找到汤姆和贝奇”这个精彩片断组成。
C.梗概围绕“历险”,写了汤姆的四次历险。
D.课文中几次历险纯粹是孩子的游戏。
E.精彩片断讲述的是汤姆和贝奇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
【答案】C,D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A、B、E正确 C错误。梗概围绕“历险”,写了汤姆的五次历险。D错误。课文中前4次历险纯粹是孩子的游戏,汤姆的五次历险:一是和哈克半夜到墓地检验胆量;二是和哈克、乔奇到杰克逊岛当“海盗”;三是和哈克到鬼屋寻宝;四是和贝琪在魔克托尔山洞迷路——真正的历险;五是和哈克再次到洞中寻宝,结果找到了强盗藏匿的金币
故答案为:C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8.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本课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 吐温。
(2)本课由《汤姆 索亚历险记》这部名著的梗概和“找到汤姆和贝琪”这个精彩片段组成。
(3)梗概围绕“历险”,写了汤姆的四次历险。
(4)课文中几次历险纯粹是孩子的游戏。
(5)精彩片段讲述的是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
能力提升
【答案】(1)正确
(2)正确
(3)错误
(4)错误
(5)正确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1)正确(2)正确(3)错误。梗概围绕“历险”,写了汤姆的五次历险。 (4)错误。共五次:①和哈克半夜到墓地试胆量... ②和哈克,乔齐等来到杰克逊岛当‘小海盗’...③和哈克到鬼屋寻宝...④和贝萁在魔克托尔山洞迷路,进行了一次真正的历险...⑤和哈克来到山洞,找到了强盗所藏的金币 (5)正确
故答案为:(1)正确(2)正确(3)错误(4)错误(5)正确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9.读课文,回答问题
(1)为什么要具体描写贝琪的表现?
(2)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答案】(1)从侧面衬托出汤姆的坚强和勇敢。
(2)一个机智勇敢,重情义,爱冒险,同时又调皮捣蛋的孩子。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侧面描写就是不直接去写要写的人或物,而是通过其他的人或物对要写的人或物的态度、议论、评价来间接表现所写的人、物。文中具体描写贝琪的表现是为了从侧面衬托出汤姆的坚强和勇敢。(2)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1)从侧面衬托出汤姆的坚强和勇敢。 (2)一个机智勇敢,重情义,爱冒险,同时又调皮捣蛋的孩子。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侧面描写在文中的作用。(2)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二、阅读理解
10.课内阅读。
到了星期二的黄昏,圣彼得斯堡镇仍然笼罩在一片悲伤之中,两个走失的孩子还没有找到。镇上的人们已经作了公开的祈祷,还有许许多多的人私下里为这两个孩子作了祈祷,诚心诚意地祈求他们平平安安,但是依然没有从洞里传来好消息。大多数搜索的人已经放弃了搜寻孩子这件事,回到镇上继续干他们平日的活儿去了,他们认为孩子明摆着是找不回来了。撒切尔太太病得厉害,大部分时间都在说胡话。人们听见她呼喊孩子的声音,看见她每次抬起头侧耳听上好久,然后一边呻吟着一边软弱无力地倒下头去,那情景真是让人心碎。波莉姨妈已经陷入了悲痛绝望之中,她那满头的灰发几乎全变白了。到了星期二晚上,镇上停止了一切活动,整个小镇被蒙上了悲伤与凄惨的阴影。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黄昏——    哀悼——    祈祷——   
寻找——    呼喊——    疲惫——   
(2)圣彼得堡镇的人们在哀悼什么?
(3)这段话写了两层意思,一是   ;二是   
(4)选文中描写丢失孩子的亲人的部分非常传神,主要运用了   描写和   描写的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   。
【答案】(1)傍晚;悼念;祈求;搜寻;呼叫;疲倦
(2)两个孩子走丢了,认为孩子找不回来了。
(3)孩子走丢,人们认为找不回来了;丢失孩子的亲人的状态
(4)动作;外貌;失去亲人的人们的悲痛欲绝的心情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黄昏:日落以后至天还没有完全黑的这段时间。哀悼:悲痛地悼念;为一个人的逝世而举行的纪念仪式。祈祷:向神祝告求福。 疲惫:极度疲劳。
(2)、(3)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选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1)傍晚、悼念、祈求、搜寻、呼叫、疲倦;
(2)两个孩子走丢了,认为孩子找不回来了。
(3)1、孩子走丢,人们认为找不回来了2、丢失孩子的亲人的状态。
(4)1、动作 2、外貌 3、失去亲人的人们的悲痛欲绝的心情。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3)此题考查在理解选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11.课外阅读。
当刚才那只“大密苏里号”在阳光下干活,累得大汗淋漓的时候,这位离了职的艺术家却在附近的阴凉下,坐在一只木桶上,跷着二郎腿,一边大口大口地吃着苹果,一边暗暗盘算如何再宰更多的傻瓜。这样的小傻瓜会有许多。每过一会儿,就有些男孩子从这儿经过:起先他们都想来开开玩笑,可是结果都被留下来刷墙。在本累得精疲力尽时,汤姆早已经和比利·费施做好了交易。比利用一个修得很好的风筝换来接替本的机会。等到比利也玩得差不多的时候,詹尼·米勒用一只死老鼠和拴着它的小绳子购买了这个特权——一个又一个的傻小子受骗上了当,接连几个钟头都没有间断。下午快过了一半的时候,汤姆早上还是个贫困潦倒的穷小子,现在一下子就变成了腰包鼓鼓的阔佬了。
(1)“当刚才那只‘大密苏里号’在阳光下干活,累得大汗淋漓的时候,这位离了职的艺术家却在附近的阴凉下,坐在一只木桶上。”“大密苏里号”指的是   ,“离了职的艺术家”指的是   。
(2)汤姆和比利·费施做的交易是什么?
(3)根据解释从选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①形容出很多汗。   
②精神非常疲劳,毫无力气。   
(4)对汤姆的做法,你赞同吗?为什么?
【答案】(1)本;汤姆
(2)比利用一个修得很好的风筝换来接替本的机会。
(3)①大汗淋漓;②精疲力尽
(4)不赞同。;给朋友下套是不诚实的表现,朋友之间应互相帮助,互相爱护,诚实守信。
【知识点】记叙文
【解析】【分析】(1)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短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短文中了。
(4)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1)本、汤姆
(2)比利用一个修得很好的风筝换来接替本的机会。
(3)①大汗淋漓 ②精疲力尽
(4)不赞同。;给朋友下套是不诚实的表现,朋友之间应互相帮助,互相爱护,诚实守信。
【点评】(1)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2)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三、语言表达
12.按要求改写句子。
(1)李兵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我去帮他辅导功课。”(改为转述句)
(2)著名的钱塘江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潮汐最大。(次序改变,意思不变)
【答案】(1)李兵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他去帮李明辅导功课。
(2)著名的钱塘江潮汐最大这一天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或: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著名的钱塘江潮汐最大。)
【知识点】句式转换
【解析】
【分析】(1)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A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B人称的变化:a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b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2)根据原有句子成分,特点,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改变词语顺序。
故答案为:(1)李兵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他去帮李明辅导功课。 (2)著名的钱塘江潮汐最大这一天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或: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著名的钱塘江潮汐最大。)
【点评】(1)掌握引述句改转述句的方法。平时多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2)改变词语顺序,使句意不变,一定要理解句意。
13.学习了《汤姆·索亚历险记》一文,你觉得汤姆·索亚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为什么?
【答案】汤姆是个聪明爱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等诸多才能。他足智多谋、富于同情心,对现实环境持反感态度,他喜欢过行侠仗义的生活。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汤姆是个聪明爱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等诸多才能。他足智多谋、富于同情心,对现实环境持反感态度,他喜欢过行侠仗义的生活。
【点评】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第二单元第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积累运用
1.下面加点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溺水(ruò) 竹筏(fá) 倒毙(bì)
B.保佑(yòu) 墓地(mù) 褴褛(lǚ)
C.混(hùn)杂 埋藏(cáng) 笼(lóng)罩
D.吹嘘(xū) 煞白(shà) 措施(chuò)
2.下面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祈祷 疲备 倾听 聚集
B.喧嚣 辉煌 渲染 糟遇
C.恢复 梢微 疲乏 敞篷
D.监督 警告 钥匙 瞥见
3.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诚   诚      不在乎
      昏迷       倾听
4.概括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写了一对美国小孩   和   从   脱险归来后,镇上的人们   的情形,   (谁)给大家讲   的经历,表现了他的   (精神品质)。
5.填空。
课文讲述的是   和   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先是讲述贝琪的   撒切尔太太和汤姆的   波莉的悲痛、绝望的心情,以及汤姆、贝琪回来后小镇上人们欢乐的场景。先   后   ,充满了喜剧气氛。
6.根据《汤姆·索亚历险记》一文内容填空。
本文讲述了汤姆和贝琪   的故事。作品成功塑造了汤姆这个   形象,让我们看到他身上所具有的   的精神。
7.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是(  )(多选)。
A.本课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 吐温。
B.本课由《汤姆 索亚历险记》这部名著的梗概和“找到汤姆和贝奇”这个精彩片断组成。
C.梗概围绕“历险”,写了汤姆的四次历险。
D.课文中几次历险纯粹是孩子的游戏。
E.精彩片断讲述的是汤姆和贝奇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
8.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本课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 吐温。
(2)本课由《汤姆 索亚历险记》这部名著的梗概和“找到汤姆和贝琪”这个精彩片段组成。
(3)梗概围绕“历险”,写了汤姆的四次历险。
(4)课文中几次历险纯粹是孩子的游戏。
(5)精彩片段讲述的是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
能力提升
9.读课文,回答问题
(1)为什么要具体描写贝琪的表现?
(2)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二、阅读理解
10.课内阅读。
到了星期二的黄昏,圣彼得斯堡镇仍然笼罩在一片悲伤之中,两个走失的孩子还没有找到。镇上的人们已经作了公开的祈祷,还有许许多多的人私下里为这两个孩子作了祈祷,诚心诚意地祈求他们平平安安,但是依然没有从洞里传来好消息。大多数搜索的人已经放弃了搜寻孩子这件事,回到镇上继续干他们平日的活儿去了,他们认为孩子明摆着是找不回来了。撒切尔太太病得厉害,大部分时间都在说胡话。人们听见她呼喊孩子的声音,看见她每次抬起头侧耳听上好久,然后一边呻吟着一边软弱无力地倒下头去,那情景真是让人心碎。波莉姨妈已经陷入了悲痛绝望之中,她那满头的灰发几乎全变白了。到了星期二晚上,镇上停止了一切活动,整个小镇被蒙上了悲伤与凄惨的阴影。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黄昏——    哀悼——    祈祷——   
寻找——    呼喊——    疲惫——   
(2)圣彼得堡镇的人们在哀悼什么?
(3)这段话写了两层意思,一是   ;二是   
(4)选文中描写丢失孩子的亲人的部分非常传神,主要运用了   描写和   描写的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   。
11.课外阅读。
当刚才那只“大密苏里号”在阳光下干活,累得大汗淋漓的时候,这位离了职的艺术家却在附近的阴凉下,坐在一只木桶上,跷着二郎腿,一边大口大口地吃着苹果,一边暗暗盘算如何再宰更多的傻瓜。这样的小傻瓜会有许多。每过一会儿,就有些男孩子从这儿经过:起先他们都想来开开玩笑,可是结果都被留下来刷墙。在本累得精疲力尽时,汤姆早已经和比利·费施做好了交易。比利用一个修得很好的风筝换来接替本的机会。等到比利也玩得差不多的时候,詹尼·米勒用一只死老鼠和拴着它的小绳子购买了这个特权——一个又一个的傻小子受骗上了当,接连几个钟头都没有间断。下午快过了一半的时候,汤姆早上还是个贫困潦倒的穷小子,现在一下子就变成了腰包鼓鼓的阔佬了。
(1)“当刚才那只‘大密苏里号’在阳光下干活,累得大汗淋漓的时候,这位离了职的艺术家却在附近的阴凉下,坐在一只木桶上。”“大密苏里号”指的是   ,“离了职的艺术家”指的是   。
(2)汤姆和比利·费施做的交易是什么?
(3)根据解释从选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①形容出很多汗。   
②精神非常疲劳,毫无力气。   
(4)对汤姆的做法,你赞同吗?为什么?
三、语言表达
12.按要求改写句子。
(1)李兵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我去帮他辅导功课。”(改为转述句)
(2)著名的钱塘江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潮汐最大。(次序改变,意思不变)
13.学习了《汤姆·索亚历险记》一文,你觉得汤姆·索亚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为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溺水(ruò 改 nì)
B:正确
C:笼(lóng 改 lǒng)罩
D:措施(chuò 改 cuò)
故答案为:B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2.【答案】D
【知识点】字形
【解析】【分析】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成语的用字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便改动。
A:备——惫
B:糟——遭
C:梢——稍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答案】心;意;满;神;智;侧;耳
【知识点】词形
【解析】【分析】考查补写词语,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诚心诚意:形容十分真挚诚恳。满不在乎:形容对事情一点也不重视。神智昏迷:是指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包括视力、昏迷多为意识丧失,无自主运动,无光、声刺激等。侧耳倾听:是指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话语特别注重,生怕漏听错听而做出的一个动作的词。
故答案为:心、意、满、神、智、侧、耳
【点评】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词语的好习惯。能够准确的理解词意语的意思。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识记常用词语,积累词汇。
4.【答案】汤姆;贝奇;山洞;欢呼迎接;汤姆;自己如何从山洞出来;机智勇敢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识记。题干内容选自课文《汤姆·索亚历险记》。汤姆幼年丧母,由姨妈收养。聪明顽皮的汤姆受不了姨妈和学校老师的管束,常常逃学闯祸。一天深夜,他与好朋友哈克贝里·芬到墓地玩耍,无意中目睹了一起凶杀案的发生。因为害怕被凶手发现他们知道这件事,汤姆、哈克贝里带着另一个小伙伴一起逃到一座荒岛上做起了“海盗”,弄得家里以为他们被淹死了,结果他们却出现在了自己的“葬礼”上。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汤姆终于勇敢地站出来,指证了凶手。不久之后,在一次野餐活动中,他与他心爱的姑娘贝姬在一个岩洞里迷了路,整整三天三夜饥寒交迫,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后来终于成功脱险,和好友哈克一起找到了凶手埋藏的宝藏。
故答案为:1、汤姆 2、贝奇 3、山洞 4、欢呼迎接 5、汤姆 6、自己如何从山洞出来 7、机智勇敢
【点评】《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1876年发表的代表作品,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小说的时代在南北战争前,写的虽是圣彼得堡小镇,但该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缩影。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汤姆·索亚历险记》以其浓厚的深具地方特色的幽默和对人物敏锐观察,一跃成为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是一首美国“黄金时代”的田园牧歌。
5.【答案】汤姆;贝琪;妈妈;姨妈;悲;喜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汤姆、贝琪、妈妈、姨妈、悲、喜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6.【答案】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顽童;敢于探险、追求自由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 ;
2、顽童 3、敢于探险、追求自由;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7.【答案】C,D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A、B、E正确 C错误。梗概围绕“历险”,写了汤姆的五次历险。D错误。课文中前4次历险纯粹是孩子的游戏,汤姆的五次历险:一是和哈克半夜到墓地检验胆量;二是和哈克、乔奇到杰克逊岛当“海盗”;三是和哈克到鬼屋寻宝;四是和贝琪在魔克托尔山洞迷路——真正的历险;五是和哈克再次到洞中寻宝,结果找到了强盗藏匿的金币
故答案为:C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8.【答案】(1)正确
(2)正确
(3)错误
(4)错误
(5)正确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1)正确(2)正确(3)错误。梗概围绕“历险”,写了汤姆的五次历险。 (4)错误。共五次:①和哈克半夜到墓地试胆量... ②和哈克,乔齐等来到杰克逊岛当‘小海盗’...③和哈克到鬼屋寻宝...④和贝萁在魔克托尔山洞迷路,进行了一次真正的历险...⑤和哈克来到山洞,找到了强盗所藏的金币 (5)正确
故答案为:(1)正确(2)正确(3)错误(4)错误(5)正确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9.【答案】(1)从侧面衬托出汤姆的坚强和勇敢。
(2)一个机智勇敢,重情义,爱冒险,同时又调皮捣蛋的孩子。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侧面描写就是不直接去写要写的人或物,而是通过其他的人或物对要写的人或物的态度、议论、评价来间接表现所写的人、物。文中具体描写贝琪的表现是为了从侧面衬托出汤姆的坚强和勇敢。(2)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1)从侧面衬托出汤姆的坚强和勇敢。 (2)一个机智勇敢,重情义,爱冒险,同时又调皮捣蛋的孩子。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侧面描写在文中的作用。(2)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10.【答案】(1)傍晚;悼念;祈求;搜寻;呼叫;疲倦
(2)两个孩子走丢了,认为孩子找不回来了。
(3)孩子走丢,人们认为找不回来了;丢失孩子的亲人的状态
(4)动作;外貌;失去亲人的人们的悲痛欲绝的心情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黄昏:日落以后至天还没有完全黑的这段时间。哀悼:悲痛地悼念;为一个人的逝世而举行的纪念仪式。祈祷:向神祝告求福。 疲惫:极度疲劳。
(2)、(3)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选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1)傍晚、悼念、祈求、搜寻、呼叫、疲倦;
(2)两个孩子走丢了,认为孩子找不回来了。
(3)1、孩子走丢,人们认为找不回来了2、丢失孩子的亲人的状态。
(4)1、动作 2、外貌 3、失去亲人的人们的悲痛欲绝的心情。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3)此题考查在理解选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11.【答案】(1)本;汤姆
(2)比利用一个修得很好的风筝换来接替本的机会。
(3)①大汗淋漓;②精疲力尽
(4)不赞同。;给朋友下套是不诚实的表现,朋友之间应互相帮助,互相爱护,诚实守信。
【知识点】记叙文
【解析】【分析】(1)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短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短文中了。
(4)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1)本、汤姆
(2)比利用一个修得很好的风筝换来接替本的机会。
(3)①大汗淋漓 ②精疲力尽
(4)不赞同。;给朋友下套是不诚实的表现,朋友之间应互相帮助,互相爱护,诚实守信。
【点评】(1)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2)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12.【答案】(1)李兵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他去帮李明辅导功课。
(2)著名的钱塘江潮汐最大这一天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或: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著名的钱塘江潮汐最大。)
【知识点】句式转换
【解析】
【分析】(1)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A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B人称的变化:a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b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2)根据原有句子成分,特点,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改变词语顺序。
故答案为:(1)李兵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他去帮李明辅导功课。 (2)著名的钱塘江潮汐最大这一天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或: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著名的钱塘江潮汐最大。)
【点评】(1)掌握引述句改转述句的方法。平时多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2)改变词语顺序,使句意不变,一定要理解句意。
13.【答案】汤姆是个聪明爱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等诸多才能。他足智多谋、富于同情心,对现实环境持反感态度,他喜欢过行侠仗义的生活。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汤姆是个聪明爱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等诸多才能。他足智多谋、富于同情心,对现实环境持反感态度,他喜欢过行侠仗义的生活。
【点评】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