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04 14:20:55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缥(piāo)缈 炫(xuàn)耀 掺(cān)和
B.赐(cì)给 愚蠢(cǔn) 踪迹(jì)
C.御聘(pìn) 钦(qīn)差 妥(tuǒ)当
D.躇(chú)步 庇(pì)护 呈(chéng)报
【答案】C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
【解析】【分析】A. 掺 :应读 chān; B. 蠢:应读chǔn C.正确;D. 庇 :应读b ì.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革命烈士视死如归、气冲霄汉的大无畏气概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进。
B.这个电子温度计很灵敏,能随时显示出气温的变化。
C.小王说话十分有趣,经常逗得大家眉开眼笑。
D.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同。
【答案】D
【知识点】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解析】【分析】D.随声附和:自己没有主见,人家说什么,也跟着说什么,贬义词。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成语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的题型。解答此题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彩,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做好此题离不开平时的积累。
3.下列各组对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
A.上中学以来,他一直始终参加学校田径队训练。(删去“一直”,或删去“始终”)
B.通过这次小提琴比赛,使他的自信心增强了。(删去“通过”,或删去“使”)
C.到了退休年龄的他,精力和身体都还很健康。(将“强壮”改为“充沛”)
D.我们要利用一切人类的优秀成果,为祖国建设服务。(将“一切”放到“人类的”后面)
【答案】C
【知识点】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读病句的修改能力。C.“精力”不能与“健康”搭配,修改为“充沛”与“身体”也不搭配。正确的修改应该是“精力充沛,身体健康。”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和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皇帝的新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文章围绕“新装”展开,让各色人物尽情表演,丑态百出。
B.《天上的街市》选自《郭沫若全集》,诗人运用奇丽的想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天上街景图,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企盼之情。
C.《女娲造人》这篇神话记述了女娲造人的全过程,表现了汉民族先祖对人类起源的好奇和探索,极富想象力。
D.《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这篇寓言讽刺和批评了那些固执已见、主观臆断的人。
【答案】D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ABC说法正确。D.《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选择作答即可。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揉团 绵延 显象管 别出心裁
B.澄澈 寂寞 策源地 无动于衷
C.泥桨 溅落 霎时间 疲倦不堪
D.山崖 搅拌 笑眯眯 顾名思意
【答案】B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形声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项,显象管——显像管;
B没有错别字;
C项,泥桨——泥浆;
D项,顾名思意——顾名思义。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字形和汉字书写,也是对词语积累的考查。做这样的题必须要做到:①能正确的拼读拼写,牢固掌握字音字形,不写错字别字,尤其要注意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等;②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选择正确的汉字;③不但要求书写正确,还要在正确的基础上达到工整、规范的要求。
6.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B.定然/是/不甚/宽广
C.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D.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答案】C
【知识点】停顿与节奏
【解析】【分析】A项,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B项,定然是/不甚/宽广;
C节奏划分正确;
D项,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给诗歌划分节奏的能力。划分诗歌节奏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一个意义单位中间不能断开。划分节奏时,首先要理解诗句大意,然后把诗句分成几个意义单位,两个意义单位之前可停顿,但要切记一个意义单位之间不能停顿。
二、填空题
7.指出下列句子采用的描写方法。
①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②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答案】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知识点】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解析】【分析】①从“她觉得”可以看出,这句话采用的是心理描写。②从“崛起”“掺和”“揉团”可以看出,这句话运用的是动作描写。
故答案为: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描写方法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人物描写的几种方法及各种描写方法的特征,人物描写包括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神态、侧面描写等。答题时要根据具体内容分析所使用的描写方法。
三、名著导读
8.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那妇人闻言,大怒道:“这泼和尚无礼!我若不看你东土远来,就该叱出。我倒是个真心实意,要把家缘招赘汝等,你倒反将言语伤我。你就是受了戒,发了愿,永不还俗,好道你手下人,我家也招得一个。你怎么这般执法?”……那妇人见他们推辞不肯,急抽身转进屏风,扑的把腰门关上。师徒们撇在外面,茶饭全无,再没人出。……那呆子道:“……这如今茶水不得见面,灯火也无人管,虽熬了这一夜,但那匹马明日又要驮人,又要走路,再若饿上这一夜,只好剥皮罢了。你们坐着,等老猪去放放马来。”
那呆子拉着马,有草处且不教吃草,嗒嗒嗤嗤的赶着马,转到后门首去。只见那妇人,带了三个女子,在后门外闲立着,看菊花儿耍子。他娘女们看见八戒来时,三个女儿闪将进去。那妇人伫立门首道:“小长老那里去?”这呆子丢了缰绳,上前唱个喏,道声:“娘!我来放马的。”那妇人道:“你师父忒弄精细。在我家招了女婿,却不强似做挂搭僧,往西跄路?”八戒笑道:“他们是奉了唐王的旨意,不敢有违君命,不肯干这件事。刚才都在前厅上栽我,我又有些奈上祝下的,只恐娘嫌我嘴长耳大。”那妇人道:“我也不嫌,只是家下无个家长,招一个倒也罢了;但恐小女儿有些儿嫌丑。”八戒道:“娘,你上复令爱,不要这等拣汉。想我那唐僧,人才虽俊,其实不中用。我丑自丑,有几句口号儿。”妇人道:“你怎的说么?”
(1)本文节选自《西游记》第二十三回,回目是“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即四位菩萨变成美女,要试一试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决心,测试结果如何?猪八戒在本回的结局又如何?
(2)请以选段语句为例,简析作品语言的一个特点。
【答案】(1)测试结果是除了猪八戒动了凡心(想留下做她们家的女婿)其余三人均不为所动。猪八戒在本回最后受到四位菩萨的惩罚,被吊在树上受了一夜的罪。
(2)作者善于运用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刻画人物形象。如:“那妇人伫立门首道:‘小长老那里去?’”“这呆子丢了缰绳,上前唱个喏,道声:‘娘!我来放马的。’”个性化的语言鲜明地刻画出了猪八戒贪恋女色,讨好“丈母娘”的特点。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艺术特色;《西游记》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西游记》第二十三回, 四位菩萨变成美女 ,测试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决心,在测试过程中,除猪八戒动了凡心之外,其他三人均不为所动,第一问句话出现的的内容可以发现,猪八戒心有所动。结果猪八戒在本回受到四位菩萨的惩罚,在早晨起床后发现自己 被吊在树上受了一夜的罪。 ⑵本题考查对名著语言的理解。结合选段,可以发现作者善于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来刻画人物,如猪八戒贪恋女色,讨好“丈母娘”。“ 这呆子丢了缰绳,上前唱个喏,道声:‘娘!我来放马的。’ ”这些语言极富个性。
故答案为:⑴ 测试结果是除了猪八戒动了凡心(想留下做她们家的女婿)其余三人均不为所动。猪八戒在本回最后受到四位菩萨的惩罚,被吊在树上受了一夜的罪。 ⑵ 作者善于运用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刻画人物形象。如:“那妇人伫立门首道:‘小长老那里去?’”“这呆子丢了缰绳,上前唱个喏,道声:‘娘!我来放马的。’”个性化的语言鲜明地刻画出了猪八戒贪恋女色,讨好“丈母娘”的特点。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求考生熟读名著,了解名著的基本内容,结合选段的提示,正确回答,要做好此类题,考生在平时要经常性阅读,反复阅读名著,熟悉名著的细节之处。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名著语言运用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首先在平时注意对名著的阅读,感悟作者在对人物刻画时运用的语言特点,其次要结合选段的内容,抓住个性化的语言进行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杞人忧天
《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①终日在天中行止   
②只使坠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其人曰:“奈地坏何?”
②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3)从这则寓言中得出的成语是什么?其意思是什么?
(4)杞人为什么忧天?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
【答案】(1)行动,活动;纵使,即使
(2)①那人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②(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3)杞人忧天。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
(4)因为他怕天会塌下来。嘲讽了那些为本来不用担忧的事而去担忧发愁的人。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⑴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都是文言阅读重点考查的内容。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识记和积累,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理解,注意掌握文言词语常见的特殊用法: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如:“使”:纵使、即使;;⑵文言翻译是文言阅读必考的内容之一,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掌握常见的翻译方法,对于语句要确定赋分点,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中:击中;伤:伤害。⑶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疏通文字,理解文意,结合平时的积累,不难分析这个成语是:杞人忧天,意思是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⑷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记得吃药在疏通文字,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内容,联系生活进行分析理解。 因为他怕天会塌下来。嘲讽了那些为本来不用担忧的事而去担忧发愁的人。
故答案为:⑴ 行动,活动 ;纵使,即使 ⑵ ①那人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②(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⑶ 杞人忧天。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 ⑷ 因为他怕天会塌下来。嘲讽了那些为本来不用担忧的事而去担忧发愁的人。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掌握。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平时的积累能力。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意,注意平时的积累,运用平时掌握的知识进行理解。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疏通文字,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文中的关键语进行分析理解,同时要求考生结合生活体验进行分析。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乙】三人成虎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国人道之   
②闻之于宋君   
③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   
④愿王察之矣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②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3)对于传言,宋君和魏王的态度有何不同?
【答案】(1)讲述;使知道;距离;明辨
(2)①(我家)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里得到一个人。②集市上没有老虎是很明显的事,但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好像真的有老虎了。
(3)宋君对于谣言将信将疑,“令人问之于丁氏”体现了他“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求实求真精神,魏王听信三人成虎,可以看出他缺乏主见,立场不坚定,缺乏智慧与清醒的头脑。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闻”属于此类活用,“道”“去”属于古今异义词。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使:使唤,这里是劳动力的意思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我家)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里得到一个人。 ②夫:发语词,用在句首,不译;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集市上没有老虎是很明显的事,但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好像真的有老虎了。
(3)结合文中宋君和魏王的做法和语言分析,宋君听了穿井得一人的事后不是轻信,而是令人问之于丁氏,这体现了他“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求实求真精神;而【乙】文中魏王三人言市有虎不去调查就相信,可以看出他缺乏主见,立场不坚定,缺乏智慧与清醒的头脑。
故答案为:⑴讲述;使知道;距离;明辨
⑵ ①(我家)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里得到一个人。②集市上没有老虎是很明显的事,但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好像真的有老虎了。
⑶ 宋君对于谣言将信将疑,“令人问之于丁氏”体现了他“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求实求真精神,魏王听信三人成虎,可以看出他缺乏主见,立场不坚定,缺乏智慧与清醒的头脑。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事半功倍。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⑶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从人物的具体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描写人物所使用的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进行分析;还可以从文章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等方面分析,更要抓住文章中抒情和议论语句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附参考译文】
庞葱要陪魏太子到赵国的邯郸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有一个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大王会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庞葱说:“有两个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大王会相信吗?”魏王道:“我会将信将疑。”庞葱说:“有三个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大王会相信吗?”魏王道:“我相信了。”庞葱说:“集市上没有老虎是很明显的事,但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好像真的有老虎了。现在邯郸离大梁,比王宫距离集市远多了,但是批评我的人超过三个。希望大王明辨啊。”魏王道:“我自己会判断。”于是庞葱辞别而去,(庞葱还在途中,)而诽谤他的话已先传到魏国。后来魏太子归国,庞葱果然没有再得到魏王的信任。
五、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耳朵出逃
①婷婷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的两只耳朵在说话。然后,它们从婷婷的黑发下面飞起。婷婷赶紧去追它们,可是怎么也追不上。
②婷婷吓得睁开眼,太阳已经升得老高。四周格外的静。婷婷感觉两腮后上方凉飕飕的,她恐惧地把手伸过去,两只耳朵真的不知道上哪儿玩去了!
③“妈妈……”婷婷吓得哭了起来,但是妈妈没有进来。婷婷打开门,爸爸妈妈在客厅的沙发上对坐着,愁眉苦脸。婷婷一看,唉呀,爸爸、妈妈的耳朵也不见了。
④海拉市所有市民的耳朵都不见了。
⑤原来,城市实在太闹了,耳朵们忍无可忍,集体出逃了。
⑥耳朵们都往森林飞去了,它们在森林边的小溪里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将城市里的污浊洗了个一干二净,以便去欣赏原汁原味的大自然的声音。
⑦没有耳朵,海拉市的市民变得极不方便。人们出门之前必须准备纸笔,所有的交谈都是笔谈。
⑧最苦恼的是海拉市市长狮皮龙。狮皮龙天生嗜好演讲,他的破锣嗓子比飞机产生的噪声还高一百分贝。耳朵出逃使他的演讲才能没有了用武之地。他要传达自己的意思只能靠手写,偏偏他的书法极糟,作文很烂。他一怒之下签署了一项命令:所有的耳朵(包括市长个人的耳朵)通通抓回来!
⑨军队、警察、全体市民全部行动起来了。耳朵们被一步一步逼到了森林边的一个火山口上,它们紧紧相拥在一起。
⑩“开火!”狮皮龙下了命令。没有一支枪的枪口射出子弹,谁愿意伤害自己的耳朵啊?
这时,远方飘来悠扬的笛声。那笛声是一种天籁的声音,耳朵们听着听着,忘了眼前的险境,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扑啦啦——”所有的耳朵在阳光下飞翔起来,飞向了海拉市。是城市里一个盲姑娘的笛声吸引了它们。
盲姑娘是一个流浪艺人。一年前,她爷爷因为忍受不了城市嘈杂的声音,心脏病突发离开人世。她因为思念爷爷,所以吹起了笛子。耳朵们里三层外三层围住了盲姑娘。盲姑娘对此一无所知,依然动情地吹着,一脸圣洁。返回城市的人们望着这一切,无不震惊。
一位音乐出版商将盲姑娘的笛声录下来,制成精美的音乐带,取名《盲姑娘的梦》,出售给全市的市民。从此,海拉市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听见盲姑娘悠扬的笛声。耳朵们和他的主人们和好了。
海拉市的噪音在此之后降低到了最低限度,甚至连汽车的喇叭声,都是优美动听的萨克斯小调。市长狮皮龙还专门请人为他的嗓子动了手术,换了副歌唱家的金嗓子。
最近,我又问婷婷海拉市的情况。婷婷说大街小巷到处贴满了不堪入目的广告。据有关人士预测,海拉市市民的眼睛最近可能要策划一场出逃。
(1)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这篇童话的主要内容。
(2)第②段画线语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耳朵们为什么集体出逃?逃到哪里了?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
(4)第 段画线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1)因为城市里充满噪音,海拉市所有市民的耳朵集体出逃;后来人们觉悟了,他们作出了正确的选择,城市里的噪音降到了最低,人们重新过上了和谐的生活。
(2)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婷婷梦醒后,发现耳朵没有后的恐惧心情,为下文耳朵的集体出逃情节作铺垫。
(3)城市实在太闹了,噪音污染太严重了。耳朵们飞到洁净的森林里,去欣赏原汁原味的大自然的声音。
(4)拟人。形象地写出了盲姑娘的笛声的悠扬悦耳,反映了耳朵们对噪音的痛恨,对优美动听声音的向往,使人感到十分亲切。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拟人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概括能力。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和结果即可。通读全文, 因为城市里充满噪音,海拉市所有市民的耳朵集体出逃;后来人们觉悟了,他们作出了正确的选择,城市里的噪音降到了最低,人们重新过上了和谐的生活。
(2)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的作用。先点明描写方法,然后指出写出了什么内容,最后表现了人物什么心理或情感。结合原句,运用了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婷婷梦醒后,发现耳朵没有后的恐惧心情,为下文耳朵的集体出逃情节作铺垫。
(3)本文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通读全文,人们集体出逃 是因为城市实在太闹了,噪音污染太严重了。耳朵们飞到洁净的森林里,去欣赏原汁原味的大自然的声音。
(4)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作用。认真阅读,划线句子运用了拟人手法, 形象地写出了盲姑娘的笛声的悠扬悦耳,反映了耳朵们对噪音的痛恨,对优美动听声音的向往,使人感到十分亲切。
故答案为:⑴ 因为城市里充满噪音,海拉市所有市民的耳朵集体出逃;后来人们觉悟了,他们作出了正确的选择,城市里的噪音降到了最低,人们重新过上了和谐的生活。
⑵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婷婷梦醒后,发现耳朵没有后的恐惧心情,为下文耳朵的集体出逃情节作铺垫。
⑶ 城市实在太闹了,噪音污染太严重了。耳朵们飞到洁净的森林里,去欣赏原汁原味的大自然的声音。
⑷ 拟人。形象地写出了盲姑娘的笛声的悠扬悦耳,反映了耳朵们对噪音的痛恨,对优美动听声音的向往,使人感到十分亲切。
【点评】⑴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一定要抓住文章主要事件进行概括。按照主要人物加主要事件、再加结果的套路进行回答。
⑵人物描写方法的作用,也是有固定答题模板,先点明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然后内容上写出了什么,最后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或性格特征。需要注意有些句子描写方法不止一个。
⑶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跟文章主旨有关系,考生一定要反复阅读全文,准确把握文章主旨。
⑷修辞方法的作用也同样有固定的套路和模板。先点明修辞方法,然后从内容上阐述写出了什么,最后表达了人物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即可。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皇帝的新装
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个并不存在的后裙。
(1)概括文段主要内容。
(2)“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句中“天真”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3)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画横线的句子是心理描写。揭露皇帝虚伪、卑鄙、愚蠢的本质。
B.结尾由个小孩说出真相,说明一个人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C.文中画线处“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说明他们不敢正面承认这个事实的心理。
D.本文中的皇帝是最大的骗子,因为他为了保持皇权的稳固,不惜甘心受骗,还欺骗臣民百姓。
【答案】(1)小孩揭发新装,老百姓也醒悟过来,但是皇帝和大臣们接着演戏。
(2)“天真”即形容了小孩子单纯幼稚,也表明了小孩的无所顾忌。
(3)C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读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选段来自于学生熟悉的童话《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以“新装”为线索,应概括时围绕“新装”进行概括, 小孩揭发新装,老百姓也醒悟过来,但是皇帝和大臣们接着演戏。 ⑵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天真”本义为心地单纯,性情直率;在这里形容小孩, 即形容了小孩子单纯幼稚,也表明了小孩的无所顾忌 ⑶本题考查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C.“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是老百姓在小孩说出真话后的反应,是认清了这是一场骗局后的清醒的表达。故C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⑴ 小孩揭发新装,老百姓也醒悟过来,但是皇帝和大臣们接着演戏。 ⑵ “天真”即形容了小孩子单纯幼稚,也表明了小孩的无所顾忌。 ⑶C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仔细阅读选段,抓关键语句进行归纳概括,注意概括的语言要简洁。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分析理解。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六、默写
13.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2)夜阑卧听风吹雨,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3)终古高云簇此城,   。(谭嗣同《潼关》)
(4)刘禹锡的《秋词(其一)》中一反常态,表明自己不悲秋而爱秋的句子是“   ,   。”
【答案】(1)君问归期未有期
(2)铁马冰河入梦来
(3)秋风吹散马蹄声
(4)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故答案为:⑴ 君问归期未有期 ⑵ 铁马冰河入梦来 ⑶ 秋风吹散马蹄声 ⑷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解答此题时首先要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第三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对于要求背诵的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七、诗歌鉴赏
1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1)第二句诗展现了一个空旷辽远的境界,请你展开想象进行描写。
(2)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豪情?请结合谭嗣同的经历简要分析。
【答案】(1)诗人在潼关道上单骑孤行,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的秋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
(2)表现了诗人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
【知识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意境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描绘。描绘诗歌的画面: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如果是古诗换成现代白话文就可以了,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⑵所谓大河 犹嫌束”、群山“不解平” ,全是黄河、华山的磅礴气势在诗人心理上所引起的感应,反映着这位少年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而这愿望、这激情,同当时神州大地上正在崛起的变革图强的社会潮流是完全合拍的。
故答案为:⑴ 诗人在潼关道上单骑孤行,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的秋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 ⑵ 表现了诗人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
【点评】⑴语言一定要生动,不能仅仅是翻译,要进行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意境。要把诗人在潼关道上单骑孤行的情景刻画出来。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考生要注意平时对诗歌的表现手法的掌握,要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理解。
八、综合题
15.育星中学七年级(3)班开展了以“放飞想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请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则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
(2)仔细观察下面的统计图,写出你得出的结论。
(3)在为此次活动设计的校黑板报上,有同学搜集到下列材料,说说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一:莫言说,要写好作文,就要在生活中去感触,还要去阅读经典名著,多读一些富有想象力的作品,如看《安徒生童话》等。
材料二:科学巨擘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材料三:歌德母亲教育孩子的经验就很值得我们借鉴,她讲故事的方法很独特,总是讲到一半的时候就停下来,余下的故事则让小歌德自己发挥。
【答案】(1)插上想象的翅膀,你我携手共成长
(2)与美国、日本相比,中国科幻作家数量不多,长篇新书少,科幻文学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我们应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对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写作水平及扩展知识非常重要。
【知识点】图表信息;材料探究;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分析】(1)本题要求拟写一则宣传标语,这样的题虽然没有统一答案,但也要注意所拟写的宣传标语①内容要符合本次活动主题;②要易于传播;③最后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要能吸引人。如; 插上想象的翅膀,你我携手共成长
(2)认真读这个统计图,由图一可以看出中国某年科幻长篇新书出版量是396种,而中国只有28中。由图二可以看出中、美、日三国科幻作家数量分别为1797人、480人、210人,由此可得出如下的结论:与美国、日本相比,中国科幻作家数量不多,长篇新书少,科幻文学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这三则材料都围绕“想像力”这个词语展开的,莫言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说明想像力的重要性,爱因斯坦从科学创造的角度说明想像力的重要性,而歌德母亲则善于培养孩子的想像力,因此才成就了歌德。由此启示我们: 我们应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对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写作水平及扩展知识非常重要。
故答案为:⑴ 插上想象的翅膀,你我携手共成长
⑵ 与美国、日本相比,中国科幻作家数量不多,长篇新书少,科幻文学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⑶ 我们应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对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写作水平及扩展知识非常重要。
【点评】⑴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这样的题对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更高,要求所拟写的宣传标语要生动,最好采用对偶的句式,或用其它的修辞手法,力争吸引读者。要有鲜明的主题,突出宣传事物的作用和意义。
⑵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题目要求审清题意,重视结合标题理解内涵,再是要结合有关数字、关键词等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表达图意要力争做到语言的简明、连贯。
⑶本题考查谈启示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理解材料内容,然后思考材料的中心意思并进行概括即可。
九、写作题
16.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一)古人云:“万物贵其真。”这句话启示我们,无论是大干世界中的万事万物,还是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做事,都贵在一个“真”字。请将“ 贵在真”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二)假设你走进一个神秘莫测的森林王国,你能听懂那里花草树木的语言、飞鸟鱼虫的交谈、泉水山石的对话,并且还能和它们一起交流、生活……在那里,你们之间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呢?你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呢?请你发挥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字数在600—800之间;②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答案】【参考例文一】
考试贵在真
“你在抄什幺呢,这么入神?”
“你没听课代表说吗?第三节课考试!”
“啊!你说什么?考试?哦,天啊!世界末日啦!”“哎呀完了,我一个字都没看呢!”“肚子里没有墨水,怎幺写呀!”瞧吧!班里没有一个人不开始惊慌失措,临时抱佛脚。
“丁零零……”一阵铃声中夹杂着一些“啊”“完了”之类的声音。随后,老师进来了,抱着一大堆试卷。
一会儿,一条“美丽”的弧线出现了!随之,又出现了一条!
“南北半球”的人居然可以把纸团一抛一个准。
“干什么呢!不准传纸争!”小动作没能逃过老师的火眼金睛!
咦?张三低头在课桌底下翻着什幺?啊!原来是在翻一本参考书!“天啊!好大胆呀!”我想。可是不久,随着一声斥责,课本被“俘虏”了。唉,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考场终于安静了,静得连一根针掉下来都能听得见。
忽然,老师下了一个“死令”:“交卷!”
“A君、B君和C君来下办公室!”老师又下达了一条命令!
不一会儿他们从办公室回来了,个个像霜打了的茄子——蔫了!
随后,老师走进了教室:“这次考试不会计算分数,我们就把这次考试当成是一次道德考试,你们要知道考试作弊就是诚信缺失!是自欺欺人的做法!考试贵在真!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地检测自己的学习成效。不仅考试责在真,买际上‘万物贵其真’。无论是大千世界中的万事万物,还是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做事,都贵在一个‘真’字。”
大家的眼睛都定定地望着老师,若有所思。
那次考试风波后,我们每次考试都认真对待,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在生活中,我们也都万事求真。
相信,未来的我们将生活在一个“真”的空间里!
【参考例文二】
一棵树的故事
一个周末,我去森林里玩儿,据说那里有原始次生林。
走了一段时间,我感觉太累了,就想找个地方休息。环视四周。不远处有一片树木,地面上有很多粗大的树桩,还有很多碗口粗的绿树。没多想,我就坐在树桩上,背靠着一棵树休息。
“喂,你好吗?”好像有人说话,我吓了一跳,站起来:“谁?谁在说话?”
只见我背靠的那棵树,枝条簌簌作响,仿佛在给我招手:“是我,是我在跟你说话啊!我心里苦啊,我想跟你说说话。”枝条轻抚着我,好像想让我靠近点。
“你知道吗?我出生在1998年6月7日,那天我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摆脱了黑暗!‘嗨,你好呀,小家伙!’我循声望去,原来是草爷爷。‘草爷爷,你好。这是什么地方呀?’。这是一片大森林,有好多好多的草,好多好多的树,有的还同你一样小呢!’爷爷和蔼地对我说。‘噢!’我恍然大悟。‘决看,快看,树苗苗。’我抬头望去,原来是一群鸟儿。他们叽叽喳喳地飞过我的头顶。,兴奋地向他们招手。‘宝贝,你终于出来了。’一棵大树和蔼地对我说。‘你是谁呀’‘我是你的妈妈呀!我已经400多岁了。’我高兴极了,拍着手叫道:‘噢,噢,我有妈妈喽,我的妈妈400多岁喽!’……”
听到这里,我对那棵树说:“这不是挺好的吗?你为什幺还说心里苦呢?”
“唉,好景不常在啊!这几年来,我周围的环境越来越差。太阳成天被一层厚厚的云笼罩着,透不出一丝光来。我的妈妈——一棵400多岁的大树,她的体质在不断下降,还有草爷爷,他也快不行了。就连我出生时见到的那几只鸟儿,也已无影无踪了。最近,来了一种像你一样的两条腿的动物,他们拿着一种带锯齿的东西,用力地在别的树身上划几下,树也就死了。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听到这里,我的脸很烫,觉得人类很对不起这些树儿、鸟儿、草儿……
“果不其然,妈妈就在我20岁生日的前几天被人类残忍地砍死了。草爷爷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昔日美丽的大森林,现在只剩下我们这些小树了。就在此刻,人类正开着专门杀我们的机器过来了,下一个死去的可能就是我了,为什么?为什么我的妈妈能活400岁,而我却只能活20岁……”
我侧耳倾听,真的,远处是电锯的轰鸣……
【知识点】童话(寓言);续写;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一)写好这篇作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①审清题意,明确内涵。这是一道半命题式作文,审题时要抓住关键词“贵”,这个词表明了文章的态度。“真”表明是真人、真事、真情感。解析关键词,我们就会发现对于“真”的解读直接影响我们对于半命题作文前面“________”的解读。例如:表现真诚,那我们就可以填“友谊”“交往”等;表现认真,那我们就可以填“读书”“考试”等。这是一道鼓励学生吐露心声、抒写真情的半命题作文,要写出自己的真实经历和看法。②精心选材,补全文题。一般来说,第一个涌入脑海的词语我们要抛弃掉,因为这容易和他人撞车。我们要尽可能选择别人想不到而自己又能驾驭的材料,补写文题时,要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生活积累,补出自己熟悉的、感悟最深的、最容易写出新意的题目。③要写有“我”之文。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真实地书写生活,真实地抒发情感,将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感悟从自我理解的角度抒写出来才能写出好文章。
(二)想象是在头脑中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首先,要创造一个奇遇,在这个奇遇里,你能听懂那里花草树木的语言、飞鸟鱼虫的交谈、泉水山石的对话,并且还能和它们一起交流、生活……然后联系现实,现实中人和动物植物相处得如何?在这样的基础上动植物们会给你说什么呢?你们之间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呢?你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呢?最后注意描绘场面,让自己的作文充满画面感。
【点评】(一)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能力。半命题作文写作时,首先要审题准确。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确定写作的内容和范围,不能错误的理解理解题意;其次要立意深刻。为文章确定一个明确,深刻的主题,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传播正能量;再者,要围绕中心选择材料。选材要精确,明了,运用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文,这样才能突出真情实感,表述才能明了,精当。写作时,一定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突出表现题目的关键词语。
(二)本题考查写想象作文的能力。所谓想象作文,就是作者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借助想象的翅膀,超越生活实际构思出从未见过的或者根本不曾出现过的生活图景,并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文章。写想象作文要注意:一、由现在联想到过去,按现代生活的模式构思故事情节。二、由现在联想到未来,把假设的内容写成真实的情节。三、由甲联想到乙,让成语典故俚言俗语为我们旧瓶装新酒。总之,写想象作文的关键就是要开动脑筋,大胆设想,想象出新颖奇妙而又意味深长的故事来。当然,这些都应该是立足于现实生活的想象,都是合乎情理的想象,而决不是胡思乱想。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缥(piāo)缈 炫(xuàn)耀 掺(cān)和
B.赐(cì)给 愚蠢(cǔn) 踪迹(jì)
C.御聘(pìn) 钦(qīn)差 妥(tuǒ)当
D.躇(chú)步 庇(pì)护 呈(chéng)报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革命烈士视死如归、气冲霄汉的大无畏气概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进。
B.这个电子温度计很灵敏,能随时显示出气温的变化。
C.小王说话十分有趣,经常逗得大家眉开眼笑。
D.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同。
3.下列各组对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
A.上中学以来,他一直始终参加学校田径队训练。(删去“一直”,或删去“始终”)
B.通过这次小提琴比赛,使他的自信心增强了。(删去“通过”,或删去“使”)
C.到了退休年龄的他,精力和身体都还很健康。(将“强壮”改为“充沛”)
D.我们要利用一切人类的优秀成果,为祖国建设服务。(将“一切”放到“人类的”后面)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皇帝的新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文章围绕“新装”展开,让各色人物尽情表演,丑态百出。
B.《天上的街市》选自《郭沫若全集》,诗人运用奇丽的想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天上街景图,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企盼之情。
C.《女娲造人》这篇神话记述了女娲造人的全过程,表现了汉民族先祖对人类起源的好奇和探索,极富想象力。
D.《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这篇寓言讽刺和批评了那些固执已见、主观臆断的人。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揉团 绵延 显象管 别出心裁
B.澄澈 寂寞 策源地 无动于衷
C.泥桨 溅落 霎时间 疲倦不堪
D.山崖 搅拌 笑眯眯 顾名思意
6.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B.定然/是/不甚/宽广
C.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D.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二、填空题
7.指出下列句子采用的描写方法。
①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②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三、名著导读
8.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那妇人闻言,大怒道:“这泼和尚无礼!我若不看你东土远来,就该叱出。我倒是个真心实意,要把家缘招赘汝等,你倒反将言语伤我。你就是受了戒,发了愿,永不还俗,好道你手下人,我家也招得一个。你怎么这般执法?”……那妇人见他们推辞不肯,急抽身转进屏风,扑的把腰门关上。师徒们撇在外面,茶饭全无,再没人出。……那呆子道:“……这如今茶水不得见面,灯火也无人管,虽熬了这一夜,但那匹马明日又要驮人,又要走路,再若饿上这一夜,只好剥皮罢了。你们坐着,等老猪去放放马来。”
那呆子拉着马,有草处且不教吃草,嗒嗒嗤嗤的赶着马,转到后门首去。只见那妇人,带了三个女子,在后门外闲立着,看菊花儿耍子。他娘女们看见八戒来时,三个女儿闪将进去。那妇人伫立门首道:“小长老那里去?”这呆子丢了缰绳,上前唱个喏,道声:“娘!我来放马的。”那妇人道:“你师父忒弄精细。在我家招了女婿,却不强似做挂搭僧,往西跄路?”八戒笑道:“他们是奉了唐王的旨意,不敢有违君命,不肯干这件事。刚才都在前厅上栽我,我又有些奈上祝下的,只恐娘嫌我嘴长耳大。”那妇人道:“我也不嫌,只是家下无个家长,招一个倒也罢了;但恐小女儿有些儿嫌丑。”八戒道:“娘,你上复令爱,不要这等拣汉。想我那唐僧,人才虽俊,其实不中用。我丑自丑,有几句口号儿。”妇人道:“你怎的说么?”
(1)本文节选自《西游记》第二十三回,回目是“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即四位菩萨变成美女,要试一试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决心,测试结果如何?猪八戒在本回的结局又如何?
(2)请以选段语句为例,简析作品语言的一个特点。
四、文言文阅读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杞人忧天
《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①终日在天中行止   
②只使坠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其人曰:“奈地坏何?”
②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3)从这则寓言中得出的成语是什么?其意思是什么?
(4)杞人为什么忧天?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乙】三人成虎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国人道之   
②闻之于宋君   
③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   
④愿王察之矣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②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3)对于传言,宋君和魏王的态度有何不同?
五、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耳朵出逃
①婷婷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的两只耳朵在说话。然后,它们从婷婷的黑发下面飞起。婷婷赶紧去追它们,可是怎么也追不上。
②婷婷吓得睁开眼,太阳已经升得老高。四周格外的静。婷婷感觉两腮后上方凉飕飕的,她恐惧地把手伸过去,两只耳朵真的不知道上哪儿玩去了!
③“妈妈……”婷婷吓得哭了起来,但是妈妈没有进来。婷婷打开门,爸爸妈妈在客厅的沙发上对坐着,愁眉苦脸。婷婷一看,唉呀,爸爸、妈妈的耳朵也不见了。
④海拉市所有市民的耳朵都不见了。
⑤原来,城市实在太闹了,耳朵们忍无可忍,集体出逃了。
⑥耳朵们都往森林飞去了,它们在森林边的小溪里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将城市里的污浊洗了个一干二净,以便去欣赏原汁原味的大自然的声音。
⑦没有耳朵,海拉市的市民变得极不方便。人们出门之前必须准备纸笔,所有的交谈都是笔谈。
⑧最苦恼的是海拉市市长狮皮龙。狮皮龙天生嗜好演讲,他的破锣嗓子比飞机产生的噪声还高一百分贝。耳朵出逃使他的演讲才能没有了用武之地。他要传达自己的意思只能靠手写,偏偏他的书法极糟,作文很烂。他一怒之下签署了一项命令:所有的耳朵(包括市长个人的耳朵)通通抓回来!
⑨军队、警察、全体市民全部行动起来了。耳朵们被一步一步逼到了森林边的一个火山口上,它们紧紧相拥在一起。
⑩“开火!”狮皮龙下了命令。没有一支枪的枪口射出子弹,谁愿意伤害自己的耳朵啊?
这时,远方飘来悠扬的笛声。那笛声是一种天籁的声音,耳朵们听着听着,忘了眼前的险境,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扑啦啦——”所有的耳朵在阳光下飞翔起来,飞向了海拉市。是城市里一个盲姑娘的笛声吸引了它们。
盲姑娘是一个流浪艺人。一年前,她爷爷因为忍受不了城市嘈杂的声音,心脏病突发离开人世。她因为思念爷爷,所以吹起了笛子。耳朵们里三层外三层围住了盲姑娘。盲姑娘对此一无所知,依然动情地吹着,一脸圣洁。返回城市的人们望着这一切,无不震惊。
一位音乐出版商将盲姑娘的笛声录下来,制成精美的音乐带,取名《盲姑娘的梦》,出售给全市的市民。从此,海拉市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听见盲姑娘悠扬的笛声。耳朵们和他的主人们和好了。
海拉市的噪音在此之后降低到了最低限度,甚至连汽车的喇叭声,都是优美动听的萨克斯小调。市长狮皮龙还专门请人为他的嗓子动了手术,换了副歌唱家的金嗓子。
最近,我又问婷婷海拉市的情况。婷婷说大街小巷到处贴满了不堪入目的广告。据有关人士预测,海拉市市民的眼睛最近可能要策划一场出逃。
(1)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这篇童话的主要内容。
(2)第②段画线语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耳朵们为什么集体出逃?逃到哪里了?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
(4)第 段画线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皇帝的新装
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个并不存在的后裙。
(1)概括文段主要内容。
(2)“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句中“天真”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3)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画横线的句子是心理描写。揭露皇帝虚伪、卑鄙、愚蠢的本质。
B.结尾由个小孩说出真相,说明一个人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C.文中画线处“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说明他们不敢正面承认这个事实的心理。
D.本文中的皇帝是最大的骗子,因为他为了保持皇权的稳固,不惜甘心受骗,还欺骗臣民百姓。
六、默写
13.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2)夜阑卧听风吹雨,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3)终古高云簇此城,   。(谭嗣同《潼关》)
(4)刘禹锡的《秋词(其一)》中一反常态,表明自己不悲秋而爱秋的句子是“   ,   。”
七、诗歌鉴赏
1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1)第二句诗展现了一个空旷辽远的境界,请你展开想象进行描写。
(2)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豪情?请结合谭嗣同的经历简要分析。
八、综合题
15.育星中学七年级(3)班开展了以“放飞想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请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则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
(2)仔细观察下面的统计图,写出你得出的结论。
(3)在为此次活动设计的校黑板报上,有同学搜集到下列材料,说说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一:莫言说,要写好作文,就要在生活中去感触,还要去阅读经典名著,多读一些富有想象力的作品,如看《安徒生童话》等。
材料二:科学巨擘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材料三:歌德母亲教育孩子的经验就很值得我们借鉴,她讲故事的方法很独特,总是讲到一半的时候就停下来,余下的故事则让小歌德自己发挥。
九、写作题
16.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一)古人云:“万物贵其真。”这句话启示我们,无论是大干世界中的万事万物,还是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做事,都贵在一个“真”字。请将“ 贵在真”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二)假设你走进一个神秘莫测的森林王国,你能听懂那里花草树木的语言、飞鸟鱼虫的交谈、泉水山石的对话,并且还能和它们一起交流、生活……在那里,你们之间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呢?你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呢?请你发挥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字数在600—800之间;②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
【解析】【分析】A. 掺 :应读 chān; B. 蠢:应读chǔn C.正确;D. 庇 :应读b ì.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2.【答案】D
【知识点】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解析】【分析】D.随声附和:自己没有主见,人家说什么,也跟着说什么,贬义词。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成语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的题型。解答此题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彩,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做好此题离不开平时的积累。
3.【答案】C
【知识点】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读病句的修改能力。C.“精力”不能与“健康”搭配,修改为“充沛”与“身体”也不搭配。正确的修改应该是“精力充沛,身体健康。”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和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4.【答案】D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ABC说法正确。D.《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选择作答即可。
5.【答案】B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形声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项,显象管——显像管;
B没有错别字;
C项,泥桨——泥浆;
D项,顾名思意——顾名思义。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字形和汉字书写,也是对词语积累的考查。做这样的题必须要做到:①能正确的拼读拼写,牢固掌握字音字形,不写错字别字,尤其要注意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等;②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选择正确的汉字;③不但要求书写正确,还要在正确的基础上达到工整、规范的要求。
6.【答案】C
【知识点】停顿与节奏
【解析】【分析】A项,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B项,定然是/不甚/宽广;
C节奏划分正确;
D项,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给诗歌划分节奏的能力。划分诗歌节奏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一个意义单位中间不能断开。划分节奏时,首先要理解诗句大意,然后把诗句分成几个意义单位,两个意义单位之前可停顿,但要切记一个意义单位之间不能停顿。
7.【答案】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知识点】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解析】【分析】①从“她觉得”可以看出,这句话采用的是心理描写。②从“崛起”“掺和”“揉团”可以看出,这句话运用的是动作描写。
故答案为: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描写方法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人物描写的几种方法及各种描写方法的特征,人物描写包括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神态、侧面描写等。答题时要根据具体内容分析所使用的描写方法。
8.【答案】(1)测试结果是除了猪八戒动了凡心(想留下做她们家的女婿)其余三人均不为所动。猪八戒在本回最后受到四位菩萨的惩罚,被吊在树上受了一夜的罪。
(2)作者善于运用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刻画人物形象。如:“那妇人伫立门首道:‘小长老那里去?’”“这呆子丢了缰绳,上前唱个喏,道声:‘娘!我来放马的。’”个性化的语言鲜明地刻画出了猪八戒贪恋女色,讨好“丈母娘”的特点。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艺术特色;《西游记》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西游记》第二十三回, 四位菩萨变成美女 ,测试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决心,在测试过程中,除猪八戒动了凡心之外,其他三人均不为所动,第一问句话出现的的内容可以发现,猪八戒心有所动。结果猪八戒在本回受到四位菩萨的惩罚,在早晨起床后发现自己 被吊在树上受了一夜的罪。 ⑵本题考查对名著语言的理解。结合选段,可以发现作者善于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来刻画人物,如猪八戒贪恋女色,讨好“丈母娘”。“ 这呆子丢了缰绳,上前唱个喏,道声:‘娘!我来放马的。’ ”这些语言极富个性。
故答案为:⑴ 测试结果是除了猪八戒动了凡心(想留下做她们家的女婿)其余三人均不为所动。猪八戒在本回最后受到四位菩萨的惩罚,被吊在树上受了一夜的罪。 ⑵ 作者善于运用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刻画人物形象。如:“那妇人伫立门首道:‘小长老那里去?’”“这呆子丢了缰绳,上前唱个喏,道声:‘娘!我来放马的。’”个性化的语言鲜明地刻画出了猪八戒贪恋女色,讨好“丈母娘”的特点。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求考生熟读名著,了解名著的基本内容,结合选段的提示,正确回答,要做好此类题,考生在平时要经常性阅读,反复阅读名著,熟悉名著的细节之处。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名著语言运用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首先在平时注意对名著的阅读,感悟作者在对人物刻画时运用的语言特点,其次要结合选段的内容,抓住个性化的语言进行分析。
9.【答案】(1)行动,活动;纵使,即使
(2)①那人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②(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3)杞人忧天。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
(4)因为他怕天会塌下来。嘲讽了那些为本来不用担忧的事而去担忧发愁的人。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⑴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都是文言阅读重点考查的内容。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识记和积累,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理解,注意掌握文言词语常见的特殊用法: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如:“使”:纵使、即使;;⑵文言翻译是文言阅读必考的内容之一,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掌握常见的翻译方法,对于语句要确定赋分点,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中:击中;伤:伤害。⑶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疏通文字,理解文意,结合平时的积累,不难分析这个成语是:杞人忧天,意思是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⑷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记得吃药在疏通文字,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内容,联系生活进行分析理解。 因为他怕天会塌下来。嘲讽了那些为本来不用担忧的事而去担忧发愁的人。
故答案为:⑴ 行动,活动 ;纵使,即使 ⑵ ①那人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②(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⑶ 杞人忧天。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 ⑷ 因为他怕天会塌下来。嘲讽了那些为本来不用担忧的事而去担忧发愁的人。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掌握。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平时的积累能力。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意,注意平时的积累,运用平时掌握的知识进行理解。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疏通文字,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文中的关键语进行分析理解,同时要求考生结合生活体验进行分析。
10.【答案】(1)讲述;使知道;距离;明辨
(2)①(我家)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里得到一个人。②集市上没有老虎是很明显的事,但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好像真的有老虎了。
(3)宋君对于谣言将信将疑,“令人问之于丁氏”体现了他“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求实求真精神,魏王听信三人成虎,可以看出他缺乏主见,立场不坚定,缺乏智慧与清醒的头脑。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闻”属于此类活用,“道”“去”属于古今异义词。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使:使唤,这里是劳动力的意思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我家)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里得到一个人。 ②夫:发语词,用在句首,不译;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集市上没有老虎是很明显的事,但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好像真的有老虎了。
(3)结合文中宋君和魏王的做法和语言分析,宋君听了穿井得一人的事后不是轻信,而是令人问之于丁氏,这体现了他“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求实求真精神;而【乙】文中魏王三人言市有虎不去调查就相信,可以看出他缺乏主见,立场不坚定,缺乏智慧与清醒的头脑。
故答案为:⑴讲述;使知道;距离;明辨
⑵ ①(我家)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里得到一个人。②集市上没有老虎是很明显的事,但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好像真的有老虎了。
⑶ 宋君对于谣言将信将疑,“令人问之于丁氏”体现了他“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求实求真精神,魏王听信三人成虎,可以看出他缺乏主见,立场不坚定,缺乏智慧与清醒的头脑。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事半功倍。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⑶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从人物的具体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描写人物所使用的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进行分析;还可以从文章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等方面分析,更要抓住文章中抒情和议论语句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附参考译文】
庞葱要陪魏太子到赵国的邯郸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有一个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大王会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庞葱说:“有两个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大王会相信吗?”魏王道:“我会将信将疑。”庞葱说:“有三个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大王会相信吗?”魏王道:“我相信了。”庞葱说:“集市上没有老虎是很明显的事,但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好像真的有老虎了。现在邯郸离大梁,比王宫距离集市远多了,但是批评我的人超过三个。希望大王明辨啊。”魏王道:“我自己会判断。”于是庞葱辞别而去,(庞葱还在途中,)而诽谤他的话已先传到魏国。后来魏太子归国,庞葱果然没有再得到魏王的信任。
11.【答案】(1)因为城市里充满噪音,海拉市所有市民的耳朵集体出逃;后来人们觉悟了,他们作出了正确的选择,城市里的噪音降到了最低,人们重新过上了和谐的生活。
(2)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婷婷梦醒后,发现耳朵没有后的恐惧心情,为下文耳朵的集体出逃情节作铺垫。
(3)城市实在太闹了,噪音污染太严重了。耳朵们飞到洁净的森林里,去欣赏原汁原味的大自然的声音。
(4)拟人。形象地写出了盲姑娘的笛声的悠扬悦耳,反映了耳朵们对噪音的痛恨,对优美动听声音的向往,使人感到十分亲切。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拟人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概括能力。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和结果即可。通读全文, 因为城市里充满噪音,海拉市所有市民的耳朵集体出逃;后来人们觉悟了,他们作出了正确的选择,城市里的噪音降到了最低,人们重新过上了和谐的生活。
(2)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的作用。先点明描写方法,然后指出写出了什么内容,最后表现了人物什么心理或情感。结合原句,运用了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婷婷梦醒后,发现耳朵没有后的恐惧心情,为下文耳朵的集体出逃情节作铺垫。
(3)本文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通读全文,人们集体出逃 是因为城市实在太闹了,噪音污染太严重了。耳朵们飞到洁净的森林里,去欣赏原汁原味的大自然的声音。
(4)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作用。认真阅读,划线句子运用了拟人手法, 形象地写出了盲姑娘的笛声的悠扬悦耳,反映了耳朵们对噪音的痛恨,对优美动听声音的向往,使人感到十分亲切。
故答案为:⑴ 因为城市里充满噪音,海拉市所有市民的耳朵集体出逃;后来人们觉悟了,他们作出了正确的选择,城市里的噪音降到了最低,人们重新过上了和谐的生活。
⑵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婷婷梦醒后,发现耳朵没有后的恐惧心情,为下文耳朵的集体出逃情节作铺垫。
⑶ 城市实在太闹了,噪音污染太严重了。耳朵们飞到洁净的森林里,去欣赏原汁原味的大自然的声音。
⑷ 拟人。形象地写出了盲姑娘的笛声的悠扬悦耳,反映了耳朵们对噪音的痛恨,对优美动听声音的向往,使人感到十分亲切。
【点评】⑴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一定要抓住文章主要事件进行概括。按照主要人物加主要事件、再加结果的套路进行回答。
⑵人物描写方法的作用,也是有固定答题模板,先点明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然后内容上写出了什么,最后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或性格特征。需要注意有些句子描写方法不止一个。
⑶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跟文章主旨有关系,考生一定要反复阅读全文,准确把握文章主旨。
⑷修辞方法的作用也同样有固定的套路和模板。先点明修辞方法,然后从内容上阐述写出了什么,最后表达了人物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即可。
12.【答案】(1)小孩揭发新装,老百姓也醒悟过来,但是皇帝和大臣们接着演戏。
(2)“天真”即形容了小孩子单纯幼稚,也表明了小孩的无所顾忌。
(3)C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读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选段来自于学生熟悉的童话《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以“新装”为线索,应概括时围绕“新装”进行概括, 小孩揭发新装,老百姓也醒悟过来,但是皇帝和大臣们接着演戏。 ⑵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天真”本义为心地单纯,性情直率;在这里形容小孩, 即形容了小孩子单纯幼稚,也表明了小孩的无所顾忌 ⑶本题考查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C.“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是老百姓在小孩说出真话后的反应,是认清了这是一场骗局后的清醒的表达。故C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⑴ 小孩揭发新装,老百姓也醒悟过来,但是皇帝和大臣们接着演戏。 ⑵ “天真”即形容了小孩子单纯幼稚,也表明了小孩的无所顾忌。 ⑶C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仔细阅读选段,抓关键语句进行归纳概括,注意概括的语言要简洁。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分析理解。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13.【答案】(1)君问归期未有期
(2)铁马冰河入梦来
(3)秋风吹散马蹄声
(4)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故答案为:⑴ 君问归期未有期 ⑵ 铁马冰河入梦来 ⑶ 秋风吹散马蹄声 ⑷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解答此题时首先要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第三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对于要求背诵的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14.【答案】(1)诗人在潼关道上单骑孤行,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的秋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
(2)表现了诗人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
【知识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意境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描绘。描绘诗歌的画面: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如果是古诗换成现代白话文就可以了,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⑵所谓大河 犹嫌束”、群山“不解平” ,全是黄河、华山的磅礴气势在诗人心理上所引起的感应,反映着这位少年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而这愿望、这激情,同当时神州大地上正在崛起的变革图强的社会潮流是完全合拍的。
故答案为:⑴ 诗人在潼关道上单骑孤行,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的秋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 ⑵ 表现了诗人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
【点评】⑴语言一定要生动,不能仅仅是翻译,要进行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意境。要把诗人在潼关道上单骑孤行的情景刻画出来。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考生要注意平时对诗歌的表现手法的掌握,要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理解。
15.【答案】(1)插上想象的翅膀,你我携手共成长
(2)与美国、日本相比,中国科幻作家数量不多,长篇新书少,科幻文学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我们应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对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写作水平及扩展知识非常重要。
【知识点】图表信息;材料探究;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分析】(1)本题要求拟写一则宣传标语,这样的题虽然没有统一答案,但也要注意所拟写的宣传标语①内容要符合本次活动主题;②要易于传播;③最后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要能吸引人。如; 插上想象的翅膀,你我携手共成长
(2)认真读这个统计图,由图一可以看出中国某年科幻长篇新书出版量是396种,而中国只有28中。由图二可以看出中、美、日三国科幻作家数量分别为1797人、480人、210人,由此可得出如下的结论:与美国、日本相比,中国科幻作家数量不多,长篇新书少,科幻文学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这三则材料都围绕“想像力”这个词语展开的,莫言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说明想像力的重要性,爱因斯坦从科学创造的角度说明想像力的重要性,而歌德母亲则善于培养孩子的想像力,因此才成就了歌德。由此启示我们: 我们应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对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写作水平及扩展知识非常重要。
故答案为:⑴ 插上想象的翅膀,你我携手共成长
⑵ 与美国、日本相比,中国科幻作家数量不多,长篇新书少,科幻文学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⑶ 我们应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对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写作水平及扩展知识非常重要。
【点评】⑴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这样的题对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更高,要求所拟写的宣传标语要生动,最好采用对偶的句式,或用其它的修辞手法,力争吸引读者。要有鲜明的主题,突出宣传事物的作用和意义。
⑵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题目要求审清题意,重视结合标题理解内涵,再是要结合有关数字、关键词等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表达图意要力争做到语言的简明、连贯。
⑶本题考查谈启示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理解材料内容,然后思考材料的中心意思并进行概括即可。
16.【答案】【参考例文一】
考试贵在真
“你在抄什幺呢,这么入神?”
“你没听课代表说吗?第三节课考试!”
“啊!你说什么?考试?哦,天啊!世界末日啦!”“哎呀完了,我一个字都没看呢!”“肚子里没有墨水,怎幺写呀!”瞧吧!班里没有一个人不开始惊慌失措,临时抱佛脚。
“丁零零……”一阵铃声中夹杂着一些“啊”“完了”之类的声音。随后,老师进来了,抱着一大堆试卷。
一会儿,一条“美丽”的弧线出现了!随之,又出现了一条!
“南北半球”的人居然可以把纸团一抛一个准。
“干什么呢!不准传纸争!”小动作没能逃过老师的火眼金睛!
咦?张三低头在课桌底下翻着什幺?啊!原来是在翻一本参考书!“天啊!好大胆呀!”我想。可是不久,随着一声斥责,课本被“俘虏”了。唉,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考场终于安静了,静得连一根针掉下来都能听得见。
忽然,老师下了一个“死令”:“交卷!”
“A君、B君和C君来下办公室!”老师又下达了一条命令!
不一会儿他们从办公室回来了,个个像霜打了的茄子——蔫了!
随后,老师走进了教室:“这次考试不会计算分数,我们就把这次考试当成是一次道德考试,你们要知道考试作弊就是诚信缺失!是自欺欺人的做法!考试贵在真!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地检测自己的学习成效。不仅考试责在真,买际上‘万物贵其真’。无论是大千世界中的万事万物,还是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做事,都贵在一个‘真’字。”
大家的眼睛都定定地望着老师,若有所思。
那次考试风波后,我们每次考试都认真对待,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在生活中,我们也都万事求真。
相信,未来的我们将生活在一个“真”的空间里!
【参考例文二】
一棵树的故事
一个周末,我去森林里玩儿,据说那里有原始次生林。
走了一段时间,我感觉太累了,就想找个地方休息。环视四周。不远处有一片树木,地面上有很多粗大的树桩,还有很多碗口粗的绿树。没多想,我就坐在树桩上,背靠着一棵树休息。
“喂,你好吗?”好像有人说话,我吓了一跳,站起来:“谁?谁在说话?”
只见我背靠的那棵树,枝条簌簌作响,仿佛在给我招手:“是我,是我在跟你说话啊!我心里苦啊,我想跟你说说话。”枝条轻抚着我,好像想让我靠近点。
“你知道吗?我出生在1998年6月7日,那天我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摆脱了黑暗!‘嗨,你好呀,小家伙!’我循声望去,原来是草爷爷。‘草爷爷,你好。这是什么地方呀?’。这是一片大森林,有好多好多的草,好多好多的树,有的还同你一样小呢!’爷爷和蔼地对我说。‘噢!’我恍然大悟。‘决看,快看,树苗苗。’我抬头望去,原来是一群鸟儿。他们叽叽喳喳地飞过我的头顶。,兴奋地向他们招手。‘宝贝,你终于出来了。’一棵大树和蔼地对我说。‘你是谁呀’‘我是你的妈妈呀!我已经400多岁了。’我高兴极了,拍着手叫道:‘噢,噢,我有妈妈喽,我的妈妈400多岁喽!’……”
听到这里,我对那棵树说:“这不是挺好的吗?你为什幺还说心里苦呢?”
“唉,好景不常在啊!这几年来,我周围的环境越来越差。太阳成天被一层厚厚的云笼罩着,透不出一丝光来。我的妈妈——一棵400多岁的大树,她的体质在不断下降,还有草爷爷,他也快不行了。就连我出生时见到的那几只鸟儿,也已无影无踪了。最近,来了一种像你一样的两条腿的动物,他们拿着一种带锯齿的东西,用力地在别的树身上划几下,树也就死了。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听到这里,我的脸很烫,觉得人类很对不起这些树儿、鸟儿、草儿……
“果不其然,妈妈就在我20岁生日的前几天被人类残忍地砍死了。草爷爷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昔日美丽的大森林,现在只剩下我们这些小树了。就在此刻,人类正开着专门杀我们的机器过来了,下一个死去的可能就是我了,为什么?为什么我的妈妈能活400岁,而我却只能活20岁……”
我侧耳倾听,真的,远处是电锯的轰鸣……
【知识点】童话(寓言);续写;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一)写好这篇作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①审清题意,明确内涵。这是一道半命题式作文,审题时要抓住关键词“贵”,这个词表明了文章的态度。“真”表明是真人、真事、真情感。解析关键词,我们就会发现对于“真”的解读直接影响我们对于半命题作文前面“________”的解读。例如:表现真诚,那我们就可以填“友谊”“交往”等;表现认真,那我们就可以填“读书”“考试”等。这是一道鼓励学生吐露心声、抒写真情的半命题作文,要写出自己的真实经历和看法。②精心选材,补全文题。一般来说,第一个涌入脑海的词语我们要抛弃掉,因为这容易和他人撞车。我们要尽可能选择别人想不到而自己又能驾驭的材料,补写文题时,要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生活积累,补出自己熟悉的、感悟最深的、最容易写出新意的题目。③要写有“我”之文。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真实地书写生活,真实地抒发情感,将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感悟从自我理解的角度抒写出来才能写出好文章。
(二)想象是在头脑中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首先,要创造一个奇遇,在这个奇遇里,你能听懂那里花草树木的语言、飞鸟鱼虫的交谈、泉水山石的对话,并且还能和它们一起交流、生活……然后联系现实,现实中人和动物植物相处得如何?在这样的基础上动植物们会给你说什么呢?你们之间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呢?你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呢?最后注意描绘场面,让自己的作文充满画面感。
【点评】(一)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能力。半命题作文写作时,首先要审题准确。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确定写作的内容和范围,不能错误的理解理解题意;其次要立意深刻。为文章确定一个明确,深刻的主题,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传播正能量;再者,要围绕中心选择材料。选材要精确,明了,运用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文,这样才能突出真情实感,表述才能明了,精当。写作时,一定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突出表现题目的关键词语。
(二)本题考查写想象作文的能力。所谓想象作文,就是作者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借助想象的翅膀,超越生活实际构思出从未见过的或者根本不曾出现过的生活图景,并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文章。写想象作文要注意:一、由现在联想到过去,按现代生活的模式构思故事情节。二、由现在联想到未来,把假设的内容写成真实的情节。三、由甲联想到乙,让成语典故俚言俗语为我们旧瓶装新酒。总之,写想象作文的关键就是要开动脑筋,大胆设想,想象出新颖奇妙而又意味深长的故事来。当然,这些都应该是立足于现实生活的想象,都是合乎情理的想象,而决不是胡思乱想。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