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年级上人教新课标2.5《古 诗 三 首》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五年级上人教新课标2.5《古 诗 三 首》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8-18 20:2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7张PPT。第二组 单元主题:“思乡情”,选编了三首思乡的诗词和三篇散文,从不同角度表现游子们浓浓的思乡情。
单元要求:阅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学习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想感情的表达方式。5 古 诗 三 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课文 学习古诗的方法通读全诗
逐字、逐句理解
读懂全诗的意思
背诵、默写诗 方法一理解重点词、不理解词
说说诗句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方法二你还有什么好方法?请介绍。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人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江西临川人。他的诗歌、散文都很出色,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青少年时代随父亲在钟山(今南京)居住,视钟山为第二故乡。 1042年王安石入朝为官,1069年调王安石任参知政事,第二年升任宰相。王安石任宰相期间,大刀阔斧地推行新法。但王安石推行的变法因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所以遭到朝廷内外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他们千方百计地排斥他,打击他。皇帝也逐渐对王安石失去了信任。王安石万般无奈,三年后,他辞去了宰相的职务,回到了南京的家中,从此寄情于山水。**创作时间** 此诗的写作背景是,年过半百、对政治早已心恢意冷的王安石,已经历了因推行新法而被罢相的坎坷遭遇,此次的再次被起用为相,他曾两次辞官而未获准,因而他的赴任是勉强的、违心的。
这首诗写于1075年初,当时王安石接到皇帝的命令,第二次要他担任宰相,他即第二次要他即乘船从京口渡江到达瓜洲。此诗抒发的是他上京赴任途中到瓜洲时的心情 。古诗背景 《泊船瓜洲》是一首典型的乡愁诗。年过半百、对政治早已心灰意冷的王安石,已经历了两次因推行新法而被罢相的坎坷遭遇。此次再次被起用为相,他曾两次辞官而未获准,因而他的赴任是勉强的、违心的。就在他上任后,又多次请求解除宰相职务,并终于在复出后的第二年,如愿以偿地再度罢相。
所以,作者在这种际遇心境下写作《泊船瓜洲》,难免将忧郁、伤感、消沉之情融入字里行间,我们也更能理解作者对即将远离的家乡怀有的深深眷恋之意了。返回 bó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jian
钟山只隔数shù重山。chóng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huán【注释】 1. 泊船:停船靠岸。 2. 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市南,和京口相对。 3. 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江苏省镇江市。 4. 钟山:现在南京紫金山。 5. 数重:几层。 6. 绿: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有“吹绿了”的意思。 7. 何时:什么时候。 比:“绿、到、过、满”
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风又到江南岸
春风又过江南岸
春风又满江南岸古诗小擂台 王安石是江西省临川县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神宗1069年,王安石当宰相后,决心改革,推行新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坚决反对,没几年就被罢了官。他在京城闭居无聊,决意回南京去看看妻儿。第二年春天,王安石由汴京南下扬州,又乘船西上回南京市,路过于镇江市到了隔江相望的瓜洲时,船靠码头,不再走了。
他站在船头上,极目西望,但见青山隐隐,江水滔滔,春风绿野,皓月当空,触景生情,更加怀念起金陵钟山(又名紫金山)的亲人来了。他走进船舶,拿出纸笔,略一思索,就写了一首题名《泊船瓜洲》的诗: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写完后,王安石觉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诗意,想了一会,就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字。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过”字不妥。“过”字虽比“到”字生动一些,写出了春风的一掠而过的动态,但要用来表达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于是又圈去“过”字,改为“入’字、“满”字。
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他觉得有些头疼,就走出船舱,观赏风景,让脑子休息一下。 王安石走到船头上,眺望江南,春风拂过,青草摇舞,麦浪起伏,更显得生机勃勃,景色如画。他觉得精神一爽,忽见春草碧绿,这个“绿”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想到这里,王安石好不高兴,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中“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 为了突出他反复推敲来之不易的那个“绿”字,王安石特地把“绿”写得稍大一些,显得十分醒目。 一个“绿”字使全诗大为生色,全诗都活了。这个“绿”字就成了后人所说的“诗眼”。后来许多谈炼字的文章,都以他为例。
明月:蕴涵着团圆之意。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今夜月明人尽忘,不知秋思落谁家。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并不遥远了。
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
第三句又写景,点出时令已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
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出自己思念家园的心情。
本诗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愿望。返回交流与讨论 1.这首诗写出了江南生机盎然的春景。现在请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在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色呢? 2.这首诗中的哪几句诗是诗人所见,哪几句诗是写诗人的所感?返回 3.面对明月,你还能想起哪些思乡诗? 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以一个“绿”字写活了初春江南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景色。“绿”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是吹绿的意思,用得绝妙。春风所到之处无不染绿,这就使看不见、摸不着的春风被拟人化了,正是“绿”的妙处。
传说王安石先后用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总感觉诗歌不够鲜活,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春风又绿江南岸”则不仅叙述出春风已来到江南,而且描绘出绿草如茵的江南之春,这怎能不让游子长叹一声——“明月何时照我还”呢? “绿”的故事返回 bó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jian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huán交流与讨论1.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生机盎然的春景。现在请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在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色呢? 2.诗人想干什么?他的家乡在哪儿?返回小练笔
1、《泊船瓜洲》通过_ 表达了诗人_的感情。
2、将下列表示秋天的词语分类:
秋高气爽 心旷神怡 秋叶纷纷
凉风习习 落红遍地 寂寥肃杀
表示心情愉悦的:
表示心情不佳的: 用“吹、过、入、满、到”替换“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因为“绿”字不但反映了江南水乡早春嫩绿的色调,表现了春风使大地复苏,还表现了绿的层次美和动态美.秋 思 [唐]张 籍 洛 阳 城 里 见 秋 风 ,
欲 作 家 书 意 万 重 。
复 恐 匆 匆 说 不 尽 ,
行 人 临 发 又 开 封 。
**诗人简介** 张籍(767—830)唐诗人。字文昌,江苏苏州人。贞元十五年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帮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又因其家境穷困,眼疾严重帮孟郊称他为“穷瞎张太祝”。张籍是韩愈的学生,其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得白居易推重,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有《张司业集》秋 思 [唐]张 籍(jí)洛 阳 城 里 见 秋 风 ,jiàn
欲 作 家 书 意 万 重 。zhònɡ
复 恐 匆 匆 说 不 尽 ,
行 人 临 发 又 开 封 。 秋 思 [唐]张 籍 洛 阳 城 里 见 秋 风 ,
欲 作 家 书 意 万 重 。
复 恐 匆 匆 说 不 尽 ,
行 人 临 发 又 开 封 。 秋 风“秋风”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见秋风”,其实
见到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1.行人:此处指送信的使者。 2.发:出发。 3.意万重:思绪万千。 4.开封:打开信封。 【注释】古诗赏析返回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心中常有之事。作客他乡,见秋风而思故里,托人捎信。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又连忙打开看了几遍。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可使木叶黄落 ,百卉凋零 ,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羁留异乡的游子,见到这一派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这“欲”字颇可玩味。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中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
三、四两句 ,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取家书即将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写出了诗书成封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将要上路的时候,却又突然想起刚才太过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 ,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 。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而这种毫无定准的惶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更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
你就是诗人,在这落红遍地的时节,给家乡的亲人写了一封家书。临发前,又将封好的信拆开,你当时心中会说什么?那一刻,你的神态,你的举止又怎样? 当家书终于“开封”之后,你能想像诗人又是怎么做的? 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封信,给远在家乡的新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全诗的大意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古诗小擂台 第一句说秋天来到了洛阳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第二句中的“欲作家书”, 一下子使我们感到了平淡的秋风中所蕴涵的游子情怀。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给予读者多么丰富的想象啊!复恐匆匆说不尽 ,
行人临发又开封 。古诗小擂台 “复恐”二字,对诗人的心理刻画入微。而这种并不确切的“恐”,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说明书万重”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 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却不可见。
秋天是最令人思乡的季节。见秋风而起乡思,古来有之。
江夔“平生最识江湖味,听得秋声忆故乡”。
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交流与讨论 1.这首诗写出了洛阳秋天来临的风景。现在请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在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思情呢? 返回 2.面对秋风,你还能想起哪些思乡诗?秋 思 [唐]张 籍(jí)洛 阳 城 里 见 秋 风 ,jiàn
欲 作 家 书 意 万 重 。zhònɡ
复 恐 匆 匆 说 不 尽 ,
行 人 临 发 又 开 封 。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诗人简介** 纳兰性德(1654—1685),字容若,康熙时宰相明珠之子,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士,不久晋升一等侍卫,文武双全,尤长于词,为清初词坛巨擘,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宋后第一真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词风接近李煜,清新自然,隽永超逸。有《通志堂集》《饮水词》。【注释】1.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2.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3.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大。 4.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 5.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6.故园:故乡 7.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返回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词的上阕“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说明了身离故乡之远,行军之艰难。“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进的方向。“千帐灯”点明了军帐之多,此行队伍之庞大。在这羁旅野外的深夜,顶顶帐篷,点点灯火,也算是一个特殊的景观,足见将士之多,声势之浩大。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下阕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细致描写将士的心理。夜的静谧更显出了风雪的声音之聒耳,睡梦被无情地打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睡意全无。听着帐外的风声雪声,感受着袭来的阵阵寒意,更加怀念故园的温暖、宁静和祥和。 “故园无此声”虽寥寥几个字,却把将士的内心世界袒露无余,使思乡之意自然酣畅地流淌出来。 “一”字的运用,有连续不绝的含义,使词风缠绵。而作者于清丽自然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细腻哀婉的人物内心世界和山高水长的场景及气势庞大的队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将它们巧妙地结合到一起,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意境也由此更加深长。 我们读一读要求:
1.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
2.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

3.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 。我们写一写要求:
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在作者的故园看到的画面写下来。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
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
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做----长相思。
我们想一想 有人认为“夜深千帐灯”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境界接近,你认为呢?请简要分析。二者都显出恢宏壮阔的气势,壮阔中透露出苍凉与孤寂之感。
前者侧重写相思之愁苦,此情深挚婉丽;较“大漠、长河”一句的雄浑壮阔的景象和充满张力的内涵,则相对纤细、单薄。我们说一说我们比一比我们看一看 菩萨蛮
纳兰性德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
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 王安石的乡愁是融于满目的春色之中,张籍的乡愁是肃杀的秋风引起,诗人纳兰性德所描写的关外将士的乡愁却是由北方的风雪勾起的。整体回顾 这三首诗词分别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但是表达的方法各异,《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秋思》则是叙事抒情,《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 洛


畔 帐(yú)(榆关)(zhàng)(帐篷)(luò)(洛阳)(pàn)(河畔)生字学习 同学们,你还能想到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赶快写下来吧!1、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王勃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