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七单元第25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9九上·福田期末)学习历史,需要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
A.1916年2月,德、法双方在凡尔登展开血战
B.1918年11月,德国宣告投降
C.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爆发
D.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帝国主义战争
2.(2019九上·黑龙江期末)“见风使舵”通常用来形容跟着形势改变方向。一战爆发前,有一个国家最初是属于同盟国的,但在一战爆发后,却加入到协约国一方作战。这个国家是( )
A.德国 B.法国 C.英国 D.意大利
3.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所以我们要珍惜和平,反对战争。回顾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 )
A.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B.非正义的掠夺战争
C.民族独立战争 D.自卫战争
4.2016年7月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第三十一届夏季奥运会。现代奥运会每四年一届,但有3届因遭遇重大历史事件未能如期举行。请判断:1916年第六届奥运会没有召开的主要原因有( )
A.遭遇第一次工业革命 B.遭遇第一次世界大战
C.遭遇世界经济危机 D.遭遇第二次世界大战
5.下图为某老师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板书。图中①②处应该是( )
A.①德国进攻波兰;②斯大林格勒战役
B.①来克星顿枪声;②萨拉托加大捷
C.①萨拉热窝事件;②凡尔登战役
D.①攻占巴士底狱;②滑铁卢战役
6.恐怖活动或突发事件有可能导致战争的爆发,下列哪一事件能论证这个观点( )
A.马航客机失联 B.萨拉热窝事件
C.戊戌变法 D.五月流血周
7.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直接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 )
持续时间 阵亡时间 受伤人数 经济损失
4年零3个月 840多万 2100多万 3400多亿美元
A.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B.人类的一场浩劫和深重的灾难
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D.十月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
8.一位历史学家在评价20世纪初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已经变成一只‘火药桶’,只需一粒火星将它引爆。”这里的“火药桶”和“火星”是指( )
A.巴尔干——萨拉热窝事件 B.奥匈帝国——萨拉热窝事件
C.美国——来克星顿枪声 D.塞尔维亚——萨拉热窝事件
9.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为维护民族利益制造了有名的萨拉热窝事件,但是我们对他的行为却持否定的态度,原因在于( )
A.没能挽救民族危机
B.是被压迫民族获取解放的方式
C.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属于恐怖主义行为
D.与国家的外交政策不能保持一致
10.此役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双方参战兵力众多,伤亡惨重。法军损失54.3万人,德军损失43.3万人,故此役有“绞肉机”之称。此役发生在(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B.经济大危机期间
C.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D.科索沃战争中
二、材料分析题
11.(2019九上·黑龙江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二:这是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到:“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1)材料一中提到的引爆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指哪一历史事件?它与一战的关系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绞肉机”指的是哪次战役?
(3)写出一战前在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名称。
(4)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请你设计一条以“呼唤和平”为主题的宣传语。
12.(2017九上·普宁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这次战争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此次战争历时4年多,遍及欧亚非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30多年国家和15亿人口卷入战争。整个战争伤亡3000多万人,消耗了巨大的社会财富,直接经济损失约为3000多亿美元,财产损失相当于拿破仑战争以来100年间全世界所有战争开支总和的10倍,欧洲的工业生产水平至少倒退了8年,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
(1)请指出材料中“这次战争”的名称。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A项1916年2月,德、法双方在凡尔登展开血战是对凡尔登战役的描述,是史实,不符合题意;
B项1918年11月,德国宣告投降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果的描述,是史实,不符合题意;
C项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爆发是对萨拉热窝事件的描述,是史实,不符合题意;
D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帝国主义战争强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属于“观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史实”与“观点”的辨别能力。
2.【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战前形势的理解。结合所学,在一战前已经形成了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对峙集团,其中意大利是属于同盟国集团的,在一战开始后不久,意大利加入了协约国阵营。ABC均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一战的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内容,国家与联盟加以记忆。
3.【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两大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为了重新分割世界,展开了疯狂的扩军备战而引起的,因此,对于战争双方来说,进行的都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B项符合题意。
A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C、D两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词性质。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及性质,以此排除其它干扰项确定答案。
4.【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爆发,1918年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未结束。因此第六届奥运会没有召开。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词1916年第六届奥运会没有召开的主要原因 。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内容,以此排除其它干扰项确定答案。
5.【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故①处应该是萨拉热窝事件。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战役。故②处应该是凡尔登战役。C符合题意;
德国进攻波兰和斯大林格勒战役发生在二战中,故A不符合题意;
来克星顿枪声和萨拉托加大捷发生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故B不符合题意;
攻占巴士底狱是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图示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读懂图示法,抓住关键信息导火线、重要战役。学会知识迁移,认知和分析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掌握萨拉热窝事件和凡尔登战役的相关内容 ,以此排除其它干扰项确定答案。
6.【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恐怖活动或突发事件有可能导致战争的爆发。因为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是突发事件,而德、奥匈帝国立即以此作为发动战争的借口,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事件遂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萨拉热窝事件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材料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信息意图,抓住题干关键词怖活动或突发事件,学会知识迁移,认知和分析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掌握萨拉热窝事件的相关内容,以此排除其它干扰项确定答案。
7.【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通过图表中死伤人数和经济损失的数字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给人类带来了灾难,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 ,旨在考查学生运用表格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读懂表格信息,抓住表格关键词,学会知识迁移、认知和分析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灵活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的相关内容,以此排除其它干扰项确定答案。
8.【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前,巴尔干地区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地区,而萨拉热窝事件正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因为巴尔干半岛地理位置重要,是连接欧洲和亚洲、非洲的交通要道,自古即为兵家必争之地;巴尔干半岛的民族关系复杂给了帝义国家可乘之机;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在巴尔干地区的不平衡性;以上这些导致了巴尔干半岛成了欧洲的火药桶;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爱国青年普林西普刺杀了奥匈帝国的斐迪南夫妇,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火星”。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与题干内容不符。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材料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信息意图,抓住题干关键词‘火药桶’、 一粒火星 。学会知识迁移,认知和分析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掌握巴尔干和萨拉热窝事件的相关内容,以此排除其它干扰项确定答案。
9.【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为维护民族利益制造了有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属于恐怖主义,我,不支持这样的行为。因为他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属于恐怖主义行为。应该避免这样的行为。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萨拉热窝事件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材料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信息意图,抓住题干关键词我们对他的行为却持否定的态度 ,学会知识迁移,认知和分析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掌握萨拉热窝事件影响的相关内容,以此排除其它干扰项确定答案。
10.【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在这次战役中,法德双方共伤亡70多万人,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凡尔登战役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材料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信息意图,抓住题干关键词“绞肉机”,学会知识迁移,认知和分析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掌握凡尔登战役的经过及影响,以此排除其它干扰项确定答案。
11.【答案】(1)萨拉热窝事件;一战的导火线。
(2)凡尔登战役。
(3)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4)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期以来,由于列强之间的争夺和其他复杂因素,巴尔干半岛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早想吞并塞尔维亚的奥匈帝国立即借题发挥,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借机挑起了战争。萨拉热窝事件就成为一粒“火星”,点燃了一战的战火。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6年初,德军进攻法国要塞凡尔登,想把它变成“辗碎法军的磨盘”。德军进行了异常猛烈的进攻。法军面临困境,顽强抵抗,最终逐渐扭转了被动局面,在秋季开始反攻。到12月,德国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这次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内机”。所以“绞肉机”指的是凡尔登战役。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前,为了各自的利益,以英国为核心形成了三国协约,以德国为核心形成了三国同盟。这是两个相互敌对的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因此一战前在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名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我们一定要珍爱和平,尽可能远离战争等。
故答案为:(1) 萨拉热窝事件;一战的导火线;(2) 凡尔登战役;(3) 三国同盟;三国协约;(4) 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内容,了解一战的导火线,还有相关的重要的战役,在整场大战中显得尤为重要,本题难度大,结合教材与题干中的材料进行分析。
12.【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
(2)观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多,先后有30多个国家和15亿人口卷入战争,伤亡达3000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约为3000多亿美元,使欧洲的工业水平倒退了8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大浩劫。我们要反对战争,自觉维护世界和平。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这次战争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此次战争历时4年多,遍及欧亚非和太平洋地区可知,这是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描述;
(2)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观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多,先后有30多个国家和15亿人口卷入战争,伤亡达3000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约为3000多亿美元,使欧洲的工业水平倒退了8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大浩劫。我们要反对战争,自觉维护世界和平。
【点评】本题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凡尔登战役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战争的性质和影响。
1 / 1岳麓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七单元第25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9九上·福田期末)学习历史,需要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
A.1916年2月,德、法双方在凡尔登展开血战
B.1918年11月,德国宣告投降
C.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爆发
D.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帝国主义战争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A项1916年2月,德、法双方在凡尔登展开血战是对凡尔登战役的描述,是史实,不符合题意;
B项1918年11月,德国宣告投降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果的描述,是史实,不符合题意;
C项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爆发是对萨拉热窝事件的描述,是史实,不符合题意;
D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帝国主义战争强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属于“观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史实”与“观点”的辨别能力。
2.(2019九上·黑龙江期末)“见风使舵”通常用来形容跟着形势改变方向。一战爆发前,有一个国家最初是属于同盟国的,但在一战爆发后,却加入到协约国一方作战。这个国家是( )
A.德国 B.法国 C.英国 D.意大利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战前形势的理解。结合所学,在一战前已经形成了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对峙集团,其中意大利是属于同盟国集团的,在一战开始后不久,意大利加入了协约国阵营。ABC均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一战的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内容,国家与联盟加以记忆。
3.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所以我们要珍惜和平,反对战争。回顾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 )
A.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B.非正义的掠夺战争
C.民族独立战争 D.自卫战争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两大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为了重新分割世界,展开了疯狂的扩军备战而引起的,因此,对于战争双方来说,进行的都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B项符合题意。
A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C、D两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词性质。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及性质,以此排除其它干扰项确定答案。
4.2016年7月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第三十一届夏季奥运会。现代奥运会每四年一届,但有3届因遭遇重大历史事件未能如期举行。请判断:1916年第六届奥运会没有召开的主要原因有( )
A.遭遇第一次工业革命 B.遭遇第一次世界大战
C.遭遇世界经济危机 D.遭遇第二次世界大战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爆发,1918年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未结束。因此第六届奥运会没有召开。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词1916年第六届奥运会没有召开的主要原因 。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内容,以此排除其它干扰项确定答案。
5.下图为某老师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板书。图中①②处应该是( )
A.①德国进攻波兰;②斯大林格勒战役
B.①来克星顿枪声;②萨拉托加大捷
C.①萨拉热窝事件;②凡尔登战役
D.①攻占巴士底狱;②滑铁卢战役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故①处应该是萨拉热窝事件。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战役。故②处应该是凡尔登战役。C符合题意;
德国进攻波兰和斯大林格勒战役发生在二战中,故A不符合题意;
来克星顿枪声和萨拉托加大捷发生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故B不符合题意;
攻占巴士底狱是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图示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读懂图示法,抓住关键信息导火线、重要战役。学会知识迁移,认知和分析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掌握萨拉热窝事件和凡尔登战役的相关内容 ,以此排除其它干扰项确定答案。
6.恐怖活动或突发事件有可能导致战争的爆发,下列哪一事件能论证这个观点( )
A.马航客机失联 B.萨拉热窝事件
C.戊戌变法 D.五月流血周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恐怖活动或突发事件有可能导致战争的爆发。因为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是突发事件,而德、奥匈帝国立即以此作为发动战争的借口,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事件遂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萨拉热窝事件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材料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信息意图,抓住题干关键词怖活动或突发事件,学会知识迁移,认知和分析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掌握萨拉热窝事件的相关内容,以此排除其它干扰项确定答案。
7.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直接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 )
持续时间 阵亡时间 受伤人数 经济损失
4年零3个月 840多万 2100多万 3400多亿美元
A.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B.人类的一场浩劫和深重的灾难
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D.十月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通过图表中死伤人数和经济损失的数字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给人类带来了灾难,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 ,旨在考查学生运用表格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读懂表格信息,抓住表格关键词,学会知识迁移、认知和分析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灵活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的相关内容,以此排除其它干扰项确定答案。
8.一位历史学家在评价20世纪初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已经变成一只‘火药桶’,只需一粒火星将它引爆。”这里的“火药桶”和“火星”是指( )
A.巴尔干——萨拉热窝事件 B.奥匈帝国——萨拉热窝事件
C.美国——来克星顿枪声 D.塞尔维亚——萨拉热窝事件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前,巴尔干地区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地区,而萨拉热窝事件正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因为巴尔干半岛地理位置重要,是连接欧洲和亚洲、非洲的交通要道,自古即为兵家必争之地;巴尔干半岛的民族关系复杂给了帝义国家可乘之机;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在巴尔干地区的不平衡性;以上这些导致了巴尔干半岛成了欧洲的火药桶;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爱国青年普林西普刺杀了奥匈帝国的斐迪南夫妇,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火星”。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与题干内容不符。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材料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信息意图,抓住题干关键词‘火药桶’、 一粒火星 。学会知识迁移,认知和分析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掌握巴尔干和萨拉热窝事件的相关内容,以此排除其它干扰项确定答案。
9.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为维护民族利益制造了有名的萨拉热窝事件,但是我们对他的行为却持否定的态度,原因在于( )
A.没能挽救民族危机
B.是被压迫民族获取解放的方式
C.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属于恐怖主义行为
D.与国家的外交政策不能保持一致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为维护民族利益制造了有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属于恐怖主义,我,不支持这样的行为。因为他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属于恐怖主义行为。应该避免这样的行为。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萨拉热窝事件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材料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信息意图,抓住题干关键词我们对他的行为却持否定的态度 ,学会知识迁移,认知和分析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掌握萨拉热窝事件影响的相关内容,以此排除其它干扰项确定答案。
10.此役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双方参战兵力众多,伤亡惨重。法军损失54.3万人,德军损失43.3万人,故此役有“绞肉机”之称。此役发生在(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B.经济大危机期间
C.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D.科索沃战争中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在这次战役中,法德双方共伤亡70多万人,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凡尔登战役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材料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信息意图,抓住题干关键词“绞肉机”,学会知识迁移,认知和分析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掌握凡尔登战役的经过及影响,以此排除其它干扰项确定答案。
二、材料分析题
11.(2019九上·黑龙江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二:这是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到:“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1)材料一中提到的引爆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指哪一历史事件?它与一战的关系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绞肉机”指的是哪次战役?
(3)写出一战前在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名称。
(4)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请你设计一条以“呼唤和平”为主题的宣传语。
【答案】(1)萨拉热窝事件;一战的导火线。
(2)凡尔登战役。
(3)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4)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期以来,由于列强之间的争夺和其他复杂因素,巴尔干半岛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早想吞并塞尔维亚的奥匈帝国立即借题发挥,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借机挑起了战争。萨拉热窝事件就成为一粒“火星”,点燃了一战的战火。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6年初,德军进攻法国要塞凡尔登,想把它变成“辗碎法军的磨盘”。德军进行了异常猛烈的进攻。法军面临困境,顽强抵抗,最终逐渐扭转了被动局面,在秋季开始反攻。到12月,德国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这次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内机”。所以“绞肉机”指的是凡尔登战役。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前,为了各自的利益,以英国为核心形成了三国协约,以德国为核心形成了三国同盟。这是两个相互敌对的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因此一战前在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名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我们一定要珍爱和平,尽可能远离战争等。
故答案为:(1) 萨拉热窝事件;一战的导火线;(2) 凡尔登战役;(3) 三国同盟;三国协约;(4) 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内容,了解一战的导火线,还有相关的重要的战役,在整场大战中显得尤为重要,本题难度大,结合教材与题干中的材料进行分析。
12.(2017九上·普宁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这次战争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此次战争历时4年多,遍及欧亚非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30多年国家和15亿人口卷入战争。整个战争伤亡3000多万人,消耗了巨大的社会财富,直接经济损失约为3000多亿美元,财产损失相当于拿破仑战争以来100年间全世界所有战争开支总和的10倍,欧洲的工业生产水平至少倒退了8年,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
(1)请指出材料中“这次战争”的名称。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
(2)观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多,先后有30多个国家和15亿人口卷入战争,伤亡达3000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约为3000多亿美元,使欧洲的工业水平倒退了8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大浩劫。我们要反对战争,自觉维护世界和平。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这次战争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此次战争历时4年多,遍及欧亚非和太平洋地区可知,这是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描述;
(2)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观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多,先后有30多个国家和15亿人口卷入战争,伤亡达3000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约为3000多亿美元,使欧洲的工业水平倒退了8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大浩劫。我们要反对战争,自觉维护世界和平。
【点评】本题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凡尔登战役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战争的性质和影响。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