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3-15 00:00:00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同步练习
一、基础运用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奔丧(sàng) 迂(yū)腐 取缔(dì) 诘(jié)问
B.蹒(pán)跚 颓(tuí)唐 凹凼(dàng) 尴(gān)尬
C.交卸(xiè) 惧惮(dān) 惶(huáng)急 愧怍(zuò)
D.滞(zhì)笨 晶莹(yíng) 焦灼(suó) 伎(jì)俩
【答案】B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阿长与《山海经》
【解析】【分析】此题重在考查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和拼写规则。A项中“奔丧”的“丧”读sāng;C项中“惧惮”的“惮”读dàn;D项中“焦灼”的“灼”读zhuó。
故答案为:B
【点评】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散文集《呐喊》。
B.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C.《阿长与<山海经>》以记叙为主,作者通过对长妈妈的回忆,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真挚感情,热情赞颂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同时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礼教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毒害。
D.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切渴望平安,虽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困难的劳动妇女的形象。
【答案】A
【知识点】阿长与《山海经》;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情节,比较判断正误。
A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呐喊》是小说集。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文学名著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与作品有关的内容,解答此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积累。
3.指出下列词语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  )
A.惶急 保姆 臂膊 莫明其妙
B.菩萨 麻烦 磨难 情有可原
C.淡薄 大概 谋害 深不可测
D.书籍 哀悼 疏懒 郑重其事
【答案】A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阿长与《山海经》
【解析】【分析】此题是考查同音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成语的用字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便改动。A.“明”应为“名”。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
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
A.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
B.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
C.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D.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答案】B
【知识点】分号;阿长与《山海经》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改为: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
故答案为:B
【点评】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
5.对《阿长与<山海经>》题目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阿长这个不识字的劳动妇女与历史名著《山海经》联系起来,看似矛盾,实则令人好奇,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B.作者称“长妈妈”为阿长,显然是因为儿童时期讨厌她的缘故,到了中年这种情绪仍未消除。
C.用“阿长”称呼,名副其实,表示文章的一半是抑笔。
D.题目用的是作者46岁写作时的口气,用阿长称呼很合适。
【答案】B
【知识点】阿长与《山海经》;文章标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阅读选项,B项显然不符合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故答案为:B。
【点评】探究记叙文题目的含义和作用,一要看它与主题的关系,二要看它的表达方式、表达效果。
6.名著阅读。
《   》是鲁迅唯一的一部散文集,《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的身份是   。
《骆驼祥子》中与祥子关系密切的有两位女性:一个是大胆泼辣而有点变态的   ,一个是善良而不幸,最后自杀的   。
【答案】朝花夕拾;保姆;虎妞;小福子
【知识点】阿长与《山海经》;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本题抓住关键信息点如书名篇名作者名,根据所读小说回顾内容判断。
【点评】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7. 文学常识填空。
语文世界的广阔天地中有无限风光。承天寺的月色在   的笔下如积水空灵,纯净透明; 孙犁的   引领我们走进白洋淀,走进激情燃烧的岁月;出自鲁迅散文集   中的《阿长与〈山海经〉》让我们见证了阿长与鲁迅的深切情怀。语文,如林中山泉,月下箫声,浸润心田。
【答案】苏轼;《芦花荡》;《朝花夕拾》
【知识点】阿长与《山海经》;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学生积累教材中文学常识及相关信息。
【点评】熟悉课文内容便可很快完成此题。
8.为什么鲁迅在题目上不写“长妈妈”而写“阿长” 把题目拟为“长妈妈与《山海经》”不是更好些吗
【答案】不同的称呼,标志着不同的身份、品位。《阿长与(山海经)》前部分所写的人物行状,多用抑笔,又是“不天佩服她”,又是“讨厌”,又是“不耐烦”,又是’‘麻烦”,倘用“妈妈”称呼,名实不符,用“阿长”称呼,名副其实。所以,这个题目其实标示文章的一半是抑笔。再则,将“阿长”与叹山海经,, 连接,又是一个看似矛后的联系,一个文盲妇女与一本占典名著怎样联系起来了呢,有什么联系呢,令人好奇再则,题目用的是46岁写作时的口气,宜用“阿长”称呼,而“阿”字又有亲呢的意味。
【知识点】阿长与《山海经》;文章标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依据作品内容不难理解。不同的称呼,标志着不同的身份、品位。《阿长与(山海经)》前部分所写的人物行状,多用抑笔,又是“不天佩服她”,又是“讨厌”,又是“不耐烦”,又是’‘麻烦”,倘用“妈妈”称呼,名实不符,用“阿长”称呼,名副其实。所以,这个题目其实标示文章的一半是抑笔。再则,将“阿长”与叹山海经,, 连接,又是一个看似矛后的联系,一个文盲妇女与一本占典名著怎样联系起来了呢,有什么联系呢,令人好奇再则,题目用的是46岁写作时的口气,宜用“阿长”称呼,而“阿”字又有亲呢的意味。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分析能力。
二、课内阅读
9.课内经典文段阅读。
①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④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从选文看,课文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有何用意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3)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 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
(4)“我”为什么把阿长送的《山海经》看做“最为心爱的宝书”
【答案】(1)为了突出阿长为“我”买《山侮经》这件事.赞美阿长的真诚、善良、能干和乐于助人,表达‘.我”对阿长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极言心情之惊喜,感动之强烈;生动形象,凝练传神。(意思对即可)
(3)对《山海经》的关心就是对孩子的关心,突出了阿长善良的性格特点。
(4)《山海经》是“我”渴慕已久、念念不忘的书,它承载着阿长对“我”的关爱和“我”对阿长的敬意(意思对即可)。
【知识点】阿长与《山海经》;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先抑后扬
【解析】【分析】(1)课文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为了突出阿长为“我”买《山侮经》这件事.赞美阿长的真诚、善良、能干和乐于助人,表达‘.我”对阿长的感激和怀念之情。(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极言心情之惊喜,感动之强烈;生动形象,凝练传神。(意思对即可)(3)阿长对《山海经》的关心就是对孩子的关心,突出了阿长善良的性格特点。(4)《山海经》是“我”渴慕已久、念念不忘的书,它承载着阿长对“我”的关爱和“我”对阿长的敬意(意思对即可)。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就不难找出正确答案。
10.阅读《阿长与〈山海经〉》,回答问题。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请联系后文简要加以说明。
(2)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把原句摘录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
(3)“我”听说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把原句摘录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为什么会这样?(联系前面的文字略加分析)
【答案】(1)从侧面衬托阿长。因为后文写道“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后来竟然买到作者渴望已久的这套书。这同叔祖和其他人的漠不关心形成鲜明对比。
(2)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3)“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惊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因为他对《山海经》盼望已久,阿长能买来,是万万没有想到的,他原以为阿长没有学问,问也无济于事;对眼前发生的事情感到意外,但又是出乎意料的惊喜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
【知识点】阿长与《山海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先抑后扬;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题目相对比较简单,只需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把握关键语句,即可得出答案。
【点评】解答阅读理解题,需要认真阅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及写法。在此基础上,按照题目要求,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同步练习
一、基础运用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奔丧(sàng) 迂(yū)腐 取缔(dì) 诘(jié)问
B.蹒(pán)跚 颓(tuí)唐 凹凼(dàng) 尴(gān)尬
C.交卸(xiè) 惧惮(dān) 惶(huáng)急 愧怍(zuò)
D.滞(zhì)笨 晶莹(yíng) 焦灼(suó) 伎(jì)俩
2.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散文集《呐喊》。
B.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C.《阿长与<山海经>》以记叙为主,作者通过对长妈妈的回忆,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真挚感情,热情赞颂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同时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礼教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毒害。
D.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切渴望平安,虽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困难的劳动妇女的形象。
3.指出下列词语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  )
A.惶急 保姆 臂膊 莫明其妙
B.菩萨 麻烦 磨难 情有可原
C.淡薄 大概 谋害 深不可测
D.书籍 哀悼 疏懒 郑重其事
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
A.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
B.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
C.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D.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5.对《阿长与<山海经>》题目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阿长这个不识字的劳动妇女与历史名著《山海经》联系起来,看似矛盾,实则令人好奇,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B.作者称“长妈妈”为阿长,显然是因为儿童时期讨厌她的缘故,到了中年这种情绪仍未消除。
C.用“阿长”称呼,名副其实,表示文章的一半是抑笔。
D.题目用的是作者46岁写作时的口气,用阿长称呼很合适。
6.名著阅读。
《   》是鲁迅唯一的一部散文集,《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的身份是   。
《骆驼祥子》中与祥子关系密切的有两位女性:一个是大胆泼辣而有点变态的   ,一个是善良而不幸,最后自杀的   。
7. 文学常识填空。
语文世界的广阔天地中有无限风光。承天寺的月色在   的笔下如积水空灵,纯净透明; 孙犁的   引领我们走进白洋淀,走进激情燃烧的岁月;出自鲁迅散文集   中的《阿长与〈山海经〉》让我们见证了阿长与鲁迅的深切情怀。语文,如林中山泉,月下箫声,浸润心田。
8.为什么鲁迅在题目上不写“长妈妈”而写“阿长” 把题目拟为“长妈妈与《山海经》”不是更好些吗
二、课内阅读
9.课内经典文段阅读。
①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④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从选文看,课文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有何用意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3)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 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
(4)“我”为什么把阿长送的《山海经》看做“最为心爱的宝书”
10.阅读《阿长与〈山海经〉》,回答问题。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请联系后文简要加以说明。
(2)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把原句摘录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
(3)“我”听说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把原句摘录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为什么会这样?(联系前面的文字略加分析)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阿长与《山海经》
【解析】【分析】此题重在考查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和拼写规则。A项中“奔丧”的“丧”读sāng;C项中“惧惮”的“惮”读dàn;D项中“焦灼”的“灼”读zhuó。
故答案为:B
【点评】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答案】A
【知识点】阿长与《山海经》;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情节,比较判断正误。
A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呐喊》是小说集。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文学名著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与作品有关的内容,解答此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积累。
3.【答案】A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阿长与《山海经》
【解析】【分析】此题是考查同音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成语的用字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便改动。A.“明”应为“名”。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
4.【答案】B
【知识点】分号;阿长与《山海经》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改为: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
故答案为:B
【点评】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
5.【答案】B
【知识点】阿长与《山海经》;文章标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阅读选项,B项显然不符合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故答案为:B。
【点评】探究记叙文题目的含义和作用,一要看它与主题的关系,二要看它的表达方式、表达效果。
6.【答案】朝花夕拾;保姆;虎妞;小福子
【知识点】阿长与《山海经》;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本题抓住关键信息点如书名篇名作者名,根据所读小说回顾内容判断。
【点评】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7.【答案】苏轼;《芦花荡》;《朝花夕拾》
【知识点】阿长与《山海经》;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学生积累教材中文学常识及相关信息。
【点评】熟悉课文内容便可很快完成此题。
8.【答案】不同的称呼,标志着不同的身份、品位。《阿长与(山海经)》前部分所写的人物行状,多用抑笔,又是“不天佩服她”,又是“讨厌”,又是“不耐烦”,又是’‘麻烦”,倘用“妈妈”称呼,名实不符,用“阿长”称呼,名副其实。所以,这个题目其实标示文章的一半是抑笔。再则,将“阿长”与叹山海经,, 连接,又是一个看似矛后的联系,一个文盲妇女与一本占典名著怎样联系起来了呢,有什么联系呢,令人好奇再则,题目用的是46岁写作时的口气,宜用“阿长”称呼,而“阿”字又有亲呢的意味。
【知识点】阿长与《山海经》;文章标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依据作品内容不难理解。不同的称呼,标志着不同的身份、品位。《阿长与(山海经)》前部分所写的人物行状,多用抑笔,又是“不天佩服她”,又是“讨厌”,又是“不耐烦”,又是’‘麻烦”,倘用“妈妈”称呼,名实不符,用“阿长”称呼,名副其实。所以,这个题目其实标示文章的一半是抑笔。再则,将“阿长”与叹山海经,, 连接,又是一个看似矛后的联系,一个文盲妇女与一本占典名著怎样联系起来了呢,有什么联系呢,令人好奇再则,题目用的是46岁写作时的口气,宜用“阿长”称呼,而“阿”字又有亲呢的意味。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分析能力。
9.【答案】(1)为了突出阿长为“我”买《山侮经》这件事.赞美阿长的真诚、善良、能干和乐于助人,表达‘.我”对阿长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极言心情之惊喜,感动之强烈;生动形象,凝练传神。(意思对即可)
(3)对《山海经》的关心就是对孩子的关心,突出了阿长善良的性格特点。
(4)《山海经》是“我”渴慕已久、念念不忘的书,它承载着阿长对“我”的关爱和“我”对阿长的敬意(意思对即可)。
【知识点】阿长与《山海经》;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先抑后扬
【解析】【分析】(1)课文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为了突出阿长为“我”买《山侮经》这件事.赞美阿长的真诚、善良、能干和乐于助人,表达‘.我”对阿长的感激和怀念之情。(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极言心情之惊喜,感动之强烈;生动形象,凝练传神。(意思对即可)(3)阿长对《山海经》的关心就是对孩子的关心,突出了阿长善良的性格特点。(4)《山海经》是“我”渴慕已久、念念不忘的书,它承载着阿长对“我”的关爱和“我”对阿长的敬意(意思对即可)。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就不难找出正确答案。
10.【答案】(1)从侧面衬托阿长。因为后文写道“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后来竟然买到作者渴望已久的这套书。这同叔祖和其他人的漠不关心形成鲜明对比。
(2)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3)“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惊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因为他对《山海经》盼望已久,阿长能买来,是万万没有想到的,他原以为阿长没有学问,问也无济于事;对眼前发生的事情感到意外,但又是出乎意料的惊喜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
【知识点】阿长与《山海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先抑后扬;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题目相对比较简单,只需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把握关键语句,即可得出答案。
【点评】解答阅读理解题,需要认真阅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及写法。在此基础上,按照题目要求,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