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散步(课件+学案+课文朗读)

文档属性

名称 1.散步(课件+学案+课文朗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8-18 14:58:41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学习设计:
第1课时
一、课前热身:
●请展示收集到的有关 “莫怀戚”的名言、诗句和故事:
走近作者:
莫怀戚,出生于重庆,1966年初中毕业后到四川内江插队,1978年考入四川大学中文系。1982年参军,1985年起在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迄今发表各类作品500万字,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代表作有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
二、认定目标:
1、感受亲情,体味浓浓的亲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
耐人寻味的语言。
三、夯实基础:
1.给加色字注音:
嫩芽
霎时
拆散
熬过
分歧
水波粼粼
nèn
shà
chāi
áo

lín
信服:
步履:
蹒跚:
讷讷:
各得其所:
分歧:
2.词语解释:
相信并佩服。
行走。
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形容说话迟钝。
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意见、思想)不一致,有差别。
四、整体感知:
1.播放录音,听名家泛读,感受语言之美,并给发音不准的生字词注上拼音。
2.仿读课文,理出课文结构。(标注在课本上)
第一部分(1~2段),交代散步的地点、人物和散步的缘由。
第二部分(3~8段),写散步的过程:
第一层(3~5段),写田野的春色和一家人散步的乐趣。
第二层(6~8段),写散步中的波澜和解决的办法。
第2课时
一、研读文本(新课导入略):
问题探讨:
◎整体把握:
1.散步的人有哪些?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2.散步的季节?
初春。
3.散步的地点?
南方的田野。
4.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结果:走小路。
◎读文生情:
5.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
我们一家四口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6.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这个家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和美。
◎研读入境:
7.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理由是什么?提示:组内口头交流(每人只欣赏一个人)。
8.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到底谁说了算?要求:班上书面交流(组内归结一个观点)。
◎泳读入理:
9.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第4段:田野、新绿、嫩芽、冬水
第7段:菜花、桑树、鱼塘
10.从你喜欢的景物描写中,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呢?
第4段意境:蓬勃的生机 哲理:珍视生命
第7段意境:春天的召唤 哲理:珍爱生活
◎赏读入心:
11.赏析:“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一句。
形式:形式对称,音韵和谐,相映成趣。
内容:生生不息。
风格:清新淡雅。
12.朗读最后一段: 质疑:最后一句的修辞手法及其深刻含义?
修辞:夸张。 含义:以轻衬重,突出表现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探究理解:
13.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以“我”为中心人物,以散步为切入角度,展现一家四口、祖孙三代的和睦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14.为什么我会觉得责任重大?
因为“我”不仅仅决定母亲和儿子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对全社会老人的尊重和全社会幼儿的照顾问题。
◎重点研究:
15.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母亲给我们以生命,儿子是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的。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小组探讨:
针对课文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要求:每位小组成员先自己认真研读课文,提出疑问,再和小组交流,筛选出最有价值的一个问题,全班交流。
二、把握主旨:
小结:
《散步》一文主要写了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散步》是一篇蕴涵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的旅行。
三、拓展延伸:
1.拓展讨论:“尊老”和“爱幼”哪一个更可贵?
“尊老”更可贵。理由:1)百善孝为先。2)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3)母亲跟我在一起的时日不多,我应该把更多的机会让给母亲。在母亲的有生之年多尽一份孝心。4)如果我依从儿子,儿子以后就会变得骄纵。相反,如果我尽了孝心,儿子也会仿效父亲,孝顺长辈,好的家风就会代代相传。
2.展开想象:假如“我”毫不犹豫地依从儿子,母亲会怎么想?
母亲心理会不大畅快。
3.课后作业(任选一题):
1)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将这一过程及真实感受写成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
2)生活中的点滴也能挖掘出深意,打开记忆的门,快速搜索一下,你家庭生活中的那些细节能渗透着美好深沉的爱,选择一个片段写下来吧。(200字左右)
3)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浓浓的亲情不止在作者笔下,更萦绕在每一位同学身边。请你以《有家真好》为题写一篇短文。
4)随笔:《感受亲情》。
老师赠言: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
“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散步》学习方案
辽宁省丹东东港市黑沟学校 乔德生
学习设计: 第1课时
一、课前热身:
请收集有关“莫怀戚”的名言、诗句和故事:
走近作者:
莫怀戚:出生于重庆,1966年初中毕业后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四川内江插队,1978年考入四川大学中文系。1982年参军,1985年起在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迄今发表各类作品500万字,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代表作有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21cnjy.com
二、认定目标:
1、感受亲情,体味浓浓的亲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
三、夯实基础:
初读(预习)课文,扫清障碍:
1.给加点字注音:
戚( ) 分歧( ) 熬( )
霎( )时 水波粼粼( )
2.词语解释:
信服:
步履:
讷讷:
蹒跚:
各得其所:
分歧:
四、整体感知:
1.播放录音,听名家泛读,感受语言之美,并给发音不准的生字词注上拼音。
2.仿读课文,理出课文结构。(标注在课本上)
第2课时
一、研读文本(新课导入略):问题探讨:
整体把握:
1.散步的人有哪些?
2.散步的季节?
3.散步的地点?
4.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读文生情:
5..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
6.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这个家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研读入境:
7.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理由是什么?提示:组内口头交流(每人只欣赏一个人)
8.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到底谁说了算?要求:班上书面交流(组内归结一个观点)
泳读入理:
9.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10.从你喜欢的景物描写中,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呢?
赏读入心:
11.赏析:“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一句
12.朗读最后一段: 学生质疑:最后一句的修辞手法及深刻含义
探究理解:
13.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14.为什么我会觉得责任重大?
重点研究:
15.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小组探讨:针对课文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要求:每位小组成员先自己认真研读课文,提出疑问,再和小组交流,筛选出最有价值的一个问题,全班交流。21教育网
二、把握主旨:
小结:
《散步》一文主要写了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21·cn·jy·com
《散步》是一篇蕴涵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的旅行。
三、拓展延伸:
1.拓展讨论:“尊老”和“爱幼”哪一个更可贵?
2.展开想象:假如“我”毫不犹豫地依从儿子,母亲会怎么想?
3.课后作业(任选一题):
1)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将这一过程及真实感受写成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
2)生活中的点滴也能挖掘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深意,打开记忆的门,快速搜索一下,你家庭生活中的那些细节能渗透着美好深沉的爱,选择一个片段写下来吧。(200字左右)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浓浓的亲情不止在作者笔下,更萦绕在每一位同学身边。请你以《有家真好》为题写一篇短文。 www.21-cn-jy.com
4)随笔:《感受亲情》。
老师赠言: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
“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
教学反思:
《1.散步》学习方案参考答案
学习设计: 第1课时
一、课前热身:示例:因为是发一种“生命的感慨”,所以注定了它的抒彩,因我不善诗作,它就成了散文。2·1·c·n·j·y
——莫怀戚
二、认定目标:略
三、夯实基础:
( http: / / www.21cnjy.com )
第2课时
一、研读文本(新课导入略):问题探讨:
整体把握:
1.散步的人有哪些?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
第4段:田野、新绿、嫩芽、冬水
第7段:菜花、桑树、鱼塘
10.从你喜欢的景物描写中,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呢?
第4段 意境:蓬勃的生机 哲理:珍视生命
第7段 意境:春天的召唤 哲理:珍爱生活
赏读入心:
11.赏析:“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一句。
形式:形式对称,音韵和谐,相映成趣。
内容:生生不息。
风格:清新淡雅。
12.朗读最后一段: 学生质疑:最后一句的修辞手法及深刻含义?
修辞:夸张。
含义:以轻衬重,突出表现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探究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
3.课后作业(任选一题):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8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