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祝福
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
绍兴人,伟大的思
想家、文学家、革
命家。
小说集:
1.《呐喊》,收集1918——1922年的小说,如《狂人日记》、《药》、《一件小事》、
《阿Q正传》、《故乡》、《社戏》、《孔乙己》等,共14篇。
2.《彷徨》,收集1918——1922年的小说, 《祝福》是第一篇,另外还有《伤逝》、《离婚》等,共11篇。
3.《故事新编》,收入1922——1935年间所作
的八篇作品,如《非攻》、《铸剑》、《理水》等等。
鲁迅先生的作品
鲁迅先生的作品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包括《藤野先生》、《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范爱农》等回忆性散文。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南腔北调集》、《而已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华盖集》等。
寒暄
送灶
陈抟
朱拓
荸荠
呜咽
咀嚼
唾弃
蹒跚
一瞥
驯熟
俨然
醉醺醺
不更事
渣滓
炮烙
窈陷
草窠
蹙缩
歆享
牲醴
xuān
zào
tuán
tà
bí qí
yè
jǔ jué
zǐ
páo luò
yǎo
kē
cù
xīn
lǐ
tuò
pán shān
piē
xùn
yǎn
xūn
gēng
检查预习
执拗 咬文嚼字 负疚
形骸 两颊 监生
沸反盈天 踌躇 窥探
间或一轮 桌帷 讪讪
惴惴 胆怯 怔怔
niù
jiáo
hái
jiá
yíng
chóuchú
jiàn
jiàn
wéi
shàn
zhèng
zhuì
qiè
jiù
kuī
情节————内容———— 顺序
序幕
结局
开端
发展
高潮
尾声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祥林嫂凄然死去
祥林嫂初到鲁镇
祥林嫂被迫改嫁
祥林嫂再到鲁镇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倒叙
(典型环境)
(深化主题)
现实
回忆
现实
思考:本案件用倒叙的方式来叙述有什么作用?
特点:使用倒叙的手法,将结局放在了文章的头部
作用:
1.在情节安排上,把悲剧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有一定吸引力。
2.从小说矛盾关系上看,小说开头写祥林嫂在富人们的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而且引起了鲁四老爷的愤怒,“不早不迟,……这就可见是一个种!”,突出鲁四老爷与祥林嫂之间的尖锐矛盾,突出反封建主题。
3、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渲染浓厚的悲剧气氛,以乐景写哀情,反衬人物的悲惨命运。
提示:在情节、主题、气氛三方面的作用。
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
——鲁 迅
关于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
脸色 两颊 眼睛 衣着饰物 精神状态
初到鲁镇
再到鲁镇
临死前
青黄
红的
顺着眼
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
虽贫困,但还有活力,对生活抱有希望
青黄
消失了血色
顺着眼,有泪痕,无神
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
走投无路,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黄中带黑
消尽了悲哀的神色
眼珠间或一轮
破竹篮,空的破碗,破竹竿
对生活已经绝望
找眼睛 论特点
初到鲁镇——
再到鲁镇 ——
讲阿毛故事——
捐 门 槛——
不让祝福——
行 乞——
问有无灵魂——
顺着眼
安分
顺着眼,
眼角带着泪痕
再受打击,内心痛苦
直着眼
分外有神
失神、窈陷
眼珠间或一轮
忽然发光
精神有些麻木
又有希望
再受打击
麻木
一丝希望
比较它们的异同,思考其用意 。
作者通过肖像描写首先显示出的祥林嫂的性格特点:勤劳,朴实,善良,温顺,要求极低,易于满足。但再到鲁镇时,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极度悲伤。而第三处则显示其遭遇悲惨,乞讨无路,陷于绝境,内心深处受到摧残,精神麻木,已是濒于死亡。
作者正是用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的境遇,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1、祥林嫂失去小丈夫:春天
2、祥林嫂失去贺老六:春天、伤寒病
3、祥林嫂失去儿子阿毛:春末、狼
4、祥林嫂惨死:在冬天即将结束春天将至 时的祝福晚上
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或者说不能有春天的女人,即她是一个没有希望,或者说不能有希望的女人……
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
阿毛啊阿毛
你天真烂漫的童年
躺在春天的草窠里
躺在妈妈的心窝里
鲜血淋漓
祥林嫂啊祥林嫂
夫死,从子
可你呢
你深信亡夫改嫁丧子都是犯罪
你深信给土地庙捐门槛可以赎罪
你深信祭拜鬼怪神仙可以祈求幸福
(却只能虔诚地为别人祭祖祈福)
你不明白自己的圣洁美丽
你不明白辛辛苦苦捐了门槛
四婶为什么还让你
远离祭祖远离祝福
你不明白曾经比男人更能做的女强人
为什么忽然沦为无所事事的废物
不明白不明白
你至死都没有明白灵魂地狱的有还是无
但是
你肯定明白合家欢乐的幸福
不然,那个喜气洋洋的祝福之夜
你为什么甘冒谬种的骂名
化作团团飞舞的雪花呢
那个曾经盛满白眼盛满辱骂盛满嘲笑的空碗
那年春天
残酷的命运凋谢了
那个叫祥林的男人的青春
你年纪轻轻以泪洗面
承受了一个小寡妇的黑色命运
又是春天,新春刚过
你被婆婆的权威
五花大绑硬塞进花轿
被婆婆的精明
卖给深山野墺的贺老六
赚回一个幺儿媳妇
还余钱不少
你拼死反抗的结果呢
额头上鲜血直淌的大窟窿啊
没有碰撞到一丝丝贞洁
却留下自以为耻辱的伤疤
和柳妈们津津乐道的笑料
不死也罢
小寡妇改嫁说不定
枯木逢春交好运
谁知道啊天有不测风云
贺老六啊贺老六
你坚实的青春为什么
不能痊愈
一次小小的伤寒
恶狼吃人
怎么会讲究季节阴晴
盛满了鞭炮爆竹的余香和鲁镇人永远的幸福
这,是你在人间的所有遗物
祝福你啊没有春天的女人
祝愿你在地狱和你的阿毛和你的男人团圆幸福
即使你的肉身和爱情可能被上帝锯成两半
因为
在封建社会的漫漫寒冬里
女人女人的命运注定蜷缩在春天的千里之外
环境描写
这部小说有哪几处环境描写?品味其中的语句,体味环境描写的作用。
1:开头的祝福景象:小说在开头就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和人们忙碌的景象。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写得层次分明,具体形象,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课文中用“沉重”的晚云,“阴暗”的天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等语句透露出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反感和贬抑。
2:祥林嫂死后当晚“冬日雪短……反而渐渐地舒畅起来”一节: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渲染悲凉沉寂的气氛,烘托“我”的心情,从“寂静”、“沉寂”等词中可以看出。
3:祝福前夕柳妈寻祥林嫂开心时,“微雪点点地下来了”:暗示着下文柳妈的话即将带给祥林嫂巨大的心理阴影,起到了暗示情节的作用。
4:结尾的祝福景象:这一段描写与开头的景物描写前后呼应,渲染了热烈气氛,同时反衬出祥林嫂惨死的悲凉。最后一句拿祥林嫂的惨死和歆享了供品的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祝福作对比,深化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结构上也做到了首尾呼应。
总结
1、环境描写的分类: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提供人物生活的场所。
②反映时代特征、社会特征。
③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
④侧面反映人物的性格,烘托人物形象。
⑤暗示、推动情节的发展。
讨论:祥林嫂之死,谁是凶手?
嫌疑人分析
嫌疑人之一——鲁四老爷
嫌疑人之二——柳妈
嫌疑人之三——四婶
嫌疑人之四——卫老婆子
嫌疑人之五——祥林嫂的婆婆
嫌疑人之六——“我”(报案人)
嫌疑人之七——庙祝
嫌疑人之八——鲁镇的男男女女
嫌疑人之七——大伯(第二个丈夫的哥哥)
“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地里赶,是一样使她增加痛苦。” ——丁玲
嫌疑人分析
“大小无数的人肉的筵宴,即从有文明以来一直排到现在,人们就在这会场中吃人,被吃,以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将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遮掩,更不消说女人和小儿。” ——鲁迅 《灯下漫笔》
元凶
封
建
礼
教
封
建
迷
信
所 有
劳 动
妇 女
祥林嫂
小说《祝福》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文化的整体性问题,当时这个文化的整体,杀害了祥林嫂,而祥林嫂在这个整体中,她非死不可。而且祥林嫂的死,主要不是肉体上受到迫害,而是灵魂!
这是《祝福》的深刻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