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处尽精微,异处寻深意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附诊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时代意义;
学习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教学步骤】
诊学案问题解决+引入课堂
批改诊学案,针对“别里科夫形象”一表的梳理中出现的问题,一起梳理,得出参考答案。
整理答案,对比细节,抓住“套子类型”中特殊答案——“感情”,让这份诊学案的主人说明何为“感情的套子”。
从别里科夫“感情的套子”出发,分析文中狭促鬼画的漫画——“恋爱中的别里科夫”,引入课堂。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学生从文本中正确认识别里科夫这一人物,并学会人物形象的刻画方式;学生答案的对比中,发现学生知识盲点,从盲点出发,准确定位本课学习目标。
活动环节
活动一:对比以下两幅漫画, 你觉得哪幅更贴近人物?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漫画一 漫画二
原文链接——有个促狭鬼画了一张漫画,画着别里科夫打了雨伞,穿了雨鞋,卷起裤腿,正在走路,臂弯里挽着华连卡;下面缀着一个题名:“恋爱中的anthropos。”您知道,那神态画得像极了。
补充链接——他姐姐年纪已经不轻,三十岁上下,个子高挑,身材匀称,黑黑的眉毛,红红的脸蛋──一句话,不是姑娘,而是果冻,她那样活跃,吵吵嚷嚷,不停地哼着小俄罗斯的抒情歌曲,高声大笑,动不动就发出一连串响亮的笑声:哈,哈,哈!我们初次正经结识科瓦连科姐弟,我记得是在校长的命名日宴会上。在一群神态严肃、闷闷不乐、把参加校长命名日宴会也当作例行公事的教员中间,我们忽地看到,一位新的阿佛洛狄忒(古希腊女神名)从大海的泡沫中诞生了:她双手叉腰走来走去,又笑又唱,翩翩起舞……她动情地唱起一首《风飘飘》,随后又唱一支抒情歌曲,接着再唱一曲,我们大家都让她迷住了──所有的人,甚至包括别利科夫。
结论:漫画一更贴近文章中那一段文字描述,漫画二更贴近人物。
设计意图 活动一类似于找不同,学生能很快找出两幅漫画的不同点——挽起的裤腿、撑伞的姿势、走路的姿态和两人的神情。但找漫画的不同非目的,让学生通过漫画去关注文本中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才是重点。
那究竟哪副更贴近人物呢?学生需要将这个问题拆分成若干个小问题,如:1..诊学案中对于“别里科夫”这一形象已经进行梳理,哪副图中的人物更加符合?2..华联卡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是否也需要进行比对?3.文中对于漫画有一段文字描述,那么,漫画贴近这段文字描述即是贴近人物吗?
在问题的分解过程中,学生不仅对人物形象特点有了更好的把握,也从文本的分析中窥到了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活动二:小组讨论
既然漫画可以更贴近人物,为什么狭促鬼还是画了一个“这样”的别里科夫?结合文本内容,试探究原因。
链接原文——第4段:可是这个老穿着套鞋、带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学校辖制了足足十五年!可是光辖制中学算得了什么呢?全城都受他辖制呢!我们的太太小姐们到星期六不办家庭戏剧晚会,因为怕他听见;教士们当着他的面不敢吃荤,也不敢打牌。在别利科夫这类人的影响下,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十到十五年间,什么事都怕。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读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识字……”
第39段: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利科夫这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我们从墓地回来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我们露出快活的感情。
第40段:我们高高兴兴滴从墓园回家……
第4段:可是这个老穿着套鞋、带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学校辖制了足足十五年!可是光辖制中学算得了什么呢?全城都受他辖制呢!我们的太太小姐们到星期六不办家庭戏剧晚会,因为怕他听见;教士们当着他的面不敢吃荤,也不敢打牌。在别利科夫这类人的影响下,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十到十五年间,什么事都怕。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读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识字……”
第39段: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利科夫这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我们从墓地回来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我们露出快活的感情。
第40段:我们高高兴兴滴从墓园回家……
结论:1.作画的人畏惧他,不敢画太像;
2.意在讽刺他;
3.认为在恋爱中,他才像一个人;
4.作画的人恶意挑衅他,因为受不了他的辖制;
……
别里科夫是装在套子里的人——小镇中的亦装在套子里——人们不仅身在套中,还用套子套住了别人。
设计意图 活动二是扣住活动一的结论而产生的。教师提供部分的文本,学生文本根据内容理解文中别里科夫这一人物的社会意义,同时找出社会中的其他“套子”,如制度、法规、沙皇俄国的统治等。同时,学生能基于文本的分析,品鉴契诃夫幽默讽刺的写作风格。
该活动需要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有异且视角有限,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完成想法的对接和完善,再通过各小组代表发言的方式,整合班级学生的答案,促进思维交流。
活动三:合作探究
“套子”究竟是什么??
补充链接——“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像我们俄罗斯这样,人们受到权威的如此压制,俄罗斯人受到世世代代的奴性的贬损,害怕自由……我们被奴颜婢膝和虚伪折磨地太惨了。”
——契诃夫
可见,契诃夫思考的并非政治,而是人应该怎样才能摆脱思想上的奴性和满足于个人幸福追求的庸俗,获得真正的自由。
结论:套子是一种比喻说法,也可以说是规矩,它实际上是指限制人的思维、行动的各种思想观念、纪律、法律、制度和生活环境(生活圈子),它对人的要求是“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
——王诚良 《套子之我见》
设计意图 该活动中,学生将走出文本,去寻找我们生命生活中显性隐性的各种“套子”思考“套子”对我们的生活和思想带来的影响,从而可以更加深刻理解文本中人物的行为和思想,对于自己的人生也将有更清晰的认识。
课后任务
我们的生活中是否也有各种各样“套子”?试寻找你生活中“套子”,记述一段真实的经历,或发挥合理的想象虚构一个故事,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突出细节,题目自拟。
设计意图 该任务设计是针对本堂课中学生学习成果而产生的一个巩固和检测。符合单元学习任务的第三条:我们读小说,常常会对其中的人物、故事或场景有似曾相似的感觉,这是因为小说往往取材于我们的生活。日常生活中的人与事,看似平淡无奇,但在特定的情境中,人物也可能展现自己的光彩,事情也可能具有独特的情味。记述自己的一段真实经历,或发挥合理想象创作一个虚构的故事,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附录:
《装在套子里的人》诊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分析人物形象和塑造人物方法。
2.把握人物形象,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及其社会典型性。
3.学习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窥契诃夫之“灰色幽默”。
【知人论世】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末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巨匠和剧作家。俄国的契诃夫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为“世界短篇小说的三大巨匠”
他出生在一个由农奴赎身的自由民的家庭。中学毕业后,考取了莫斯科大学医学院。1880年,他在大学期间就开始了文学创作活动。毕业后,他一 边行医,一边写作。契诃夫是杰出的短篇小说家和戏剧家。他一生只活了44岁,但在他25年的创作活动中,他却写下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还有十几个独幕剧和多幕剧。
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第六病室》,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凡卡》、《带阁楼的房子》、《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樱桃园》等。他的作品取材极为广泛,对地主、官吏、资产阶级、小市民、知识分子、工人和农民都作了非常真实而深刻的描写。
他的艺术特点在于以简练的手法,幽默的笔调,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事件里反映出重大的社会问题,特别是揭露了沙皇政府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和剥削,讽刺庸俗腐朽的市侩习气,同情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但局限于表达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带着明显的抑郁哀伤的色彩。
1.作品简介
《装在套子里的人》写于1898年,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代表作之一。当时,白色恐怖笼罩着整个俄罗斯,沙皇政府实行专制统治,这种专制主义,剥夺控制了人们的自由,而且到处都有耳目,稍有越轨,就会遭到无情的迫害;但是,在当时,民主和自由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普遍要求。
别里科夫这个形象是作家以故乡塔于洛格初级学校的一个教员兼学监狄河诺夫为原型塑造的。契诃夫对黑暗的沙皇专制制度下的知识界做了长期的、深入细致的观察,把知识分子中的“狄河诺夫”们的思想性格和习惯集中起来进行艺术概括,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塑造了别里科夫这个世界文学史上少见的典型形象。
2.写作背景
19世纪末期是俄国历史上反动统治特别残酷黑暗的时期,此时的俄国正是农奴制度崩溃、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沙皇专制极端反动和无产阶级革命逐渐兴起的时期。逐渐开展的俄国工人运动越来越高涨,到1898年,列宁在彼得堡建立了“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俄国的革命斗争走上了崭新的阶段,工人罢工和农民起义在全国风起云涌。即将来临的革命暴风雨使反动派惊恐不安。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竭尽全力妄图维持摇摇欲坠的专制制度,反对任何自由的要求和革新的行为,加强反动统治,警察林立,密探出没,冤狱遍布国中,俄罗斯大地笼罩着恐怖、室息的气氛。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士,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仇视和反对一切社会变革。作者写这篇小说就是为了揭露和讽刺这种人丑恶的本质。
【文本理解】
1.别里科夫都有哪些类型的套子?具体内容是什么?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套子类型 内容 性格特点
在你看来,别里科夫和华连卡的婚事将是一桩美好的婚事吗,为什么?
3.思考:这篇小说为什么以“装在套子里的人”命名?如果换成“别里科夫传”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