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我与地坛 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5 我与地坛 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823.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26 09:5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969年18岁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 20岁时,因腿疾住进了医院,那天是他的生日,从此他再没站起来。1972年21岁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中年时又患上了严重的肾病,身体里只留下了一个受损的左肾,每周要做两到三次的肾脏透析,用他的话说,“发动机和轮子都坏了。”2010年12月31日凌晨因突发脑溢血去世。
史铁生是当代最有思想深度的作家之一。他这样解释自己的名字:“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易丢弃,我常常觉得这是我的姓名的昭示,让历史铁一样地生着,以便不断地去看它。不是不断地去看这些文字而是借助这些蹒跚的脚印不断看那一向都在写作的心魂,看这心魄的可能与去向。”这也是作者对他作品最好的诠释。
史铁生的所有作品,均贯穿一点,就是对“生命的解读”,本篇尤其如此,阅读本篇,就是跟随作者去阅读生命。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插队的故事》
■《合欢树》
■《我与地坛》
■《奶奶的星星》
■《务虚笔记》
■《病隙碎笔》
剥蚀 shí  淡褪 tuì 坍 圮 tān pǐ 
亘 gèn古 溜 liù  撅 juē 一杈 chà
蝉蜕 tuì 捋 lǚ 胡须 祈祷 qí dǎo
窸窣xī sū 颓 tuí 墙 嘈 cáo杂
窥kuī看 肆 sì意 熨 yù帖
譬 pì 如 猝 cù 然 渗 shèn 透
倔 jué 强 羞涩 sè 隽 juàn 永
恪 kè 守
“我”与地坛有何关系?为什么地坛会引起“我”对生命的感悟?
速读感知
当时作者在地坛里思考着什么问题?结果如何?
缘分、宿命
地理距离近——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
心理距离近
园子 等待我四百多年
我 一来就再没离开
地坛什么样子?我什么状况?有无相似?
我与地坛有什么关系?
相似
地坛 荒芜冷落……很少被人记起。
我 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什么都找不到
地坛形废,我则身废
同样遭受遗弃,同病相怜
详读细品
地坛是如何帮助作者走出困境的?从课文的景物描写中体会地坛对作者的影响。
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败落、宁静、冷清 失魂落魄
园子 我
地坛在等待“我”来临的四百多年里除去了身上所有人工的雕琢,磨灭了身上的浮华与光芒,让生命显露出本真的模样,以便让“我”看到人生真相。又在“我”入园的时候,让“我”看见那亘古不变的夕阳,让“我”在满园沉静中看到时间、认识自己 。
生与死的沉思
“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会儿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 ,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片刻不息。”
园子: 荒芜但并不衰败
我: 身残而心不死
地坛向我展示了一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世界,让我意识到不管怎样微弱纤细的生命主体都有它自身的价值,都有属于它的欢乐、悲伤及情趣,这是任何其他生命都无法替代的。生命的自得其乐促使"我"认识到每一个个体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份生命的喜悦。当然,人也不例外。
我该不该去死?
我为什么要出生?
我应该怎样活?
思考的问题
人的出生是上帝交给人的一个事实,不受人的控制,而且只要出生就必定会死亡,死是一件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不必着急。从此,他摆脱了自杀的念头,走出了死亡的阴影。
——核心问题、关键问题
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地坛在不断地变化中显现出永恒的一面,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永恒。尽管十五年来地坛不断地被不懂其价值的人雕琢、破坏,但生命自身的力量在每一个细微处渗透出来,直达人内心的深处。无论是赋予万物生机的太阳,还是一群高歌的雨燕;无论是孩子的脚印,还是默默伫立的古柏;甚至暴雨前草木泥土的芬芳,甚至秋风忽至时落叶的歌舞与气息,都深深地打动 “我”;最博大与最纤细,最沉静与最轻盈,最古老与最年轻,都在地坛里留下了只属于自己的身影; 地坛上不断上演着季节的离去与来临;所有这一切都鉴证了生命本身的律动的真实。
怎样活?
身体残废
被社会遗弃
废弃 古旧 荒野
荒芜
不衰败
古柏 野草 蜂飞 蚁动 ……生生不息
死 活
残疾但不颓废
劫难
不改变
被 肆 意 雕 琢
落日 雨燕 脚印 古柏 气味……生命律动
身残志不残
死是 活着
必然降临 是一种
的节日 幸福
颓废
豁 达
顽强
母爱是女人心中最简单、自然、丰硕、永不衰竭的东西,就像是生命的一大要素。
      ——巴尔扎克法
母亲,是唯一使死神屈服的力量。
——高尔基苏联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意大利
“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
曾经的“我”到底给母亲出了怎样的难题?
母亲到底为“我”做了什么?
帮“我”上地坛:无言相送 ——艰难的命运
在家担忧“我”:坐卧难宁 ——坚忍的意志
到地坛找“我”:悄悄缓缓 ——毫不张扬的爱
她理解儿子,知道在这种时候应该让他自己出去走走,老呆在家里反而不好;她也知道有些事理 儿子需要自己去想,去斟酌,她不想惊扰儿子。但是出于一个母亲对孩子本能的、刻骨铭心的爱,她又无法不为儿子的生命担忧,她几乎是整日整夜处在痛苦、惊恐当中。只要儿子不在家,她就心神不宁坐卧难安;当儿子回家后,她想问儿子内心的想法到底怎样,有什么打算,却又害怕增加儿子的压力而终于不敢问。同时,她还希望儿子能够找到一条实现个人价值的路,走向他自己的幸福。但这其中又有多少成功的可能呢?她的内心一直被这种矛盾反复纠缠而痛苦万分。 “我”所承受的,是我自己的不幸;母亲不但要承受“我”的痛苦,还得承受不能将这些痛苦形之于色的痛苦。“儿子的不行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不但要随时准备接受儿子自杀的噩耗,还要想儿子今后的人生道路该怎样走。
为什么说“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我后来有没有理解母亲?
母亲对待苦难的态度给了作者生存的启示:要坚强的承受苦难,要坚忍的活下去。
   “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我们怎么来理解这些“脚印”“车辙”“我”“地坛”以及“母亲”的关系?
  处处的脚印,也就是处处的关爱与牵挂。暗示出我的成长处处都离不开母亲的启发,就如同是地坛给予作者的生命的启示一样,在作者的心里,母亲已经和地坛融为了一体,和作者的坚忍果毅的生命融为了一体。
地坛教会了“我”人为什么出生死亡,豁达对待生死
母亲使“我”懂得生活的意义,教会“我”怎么活
融为一体
懂你 满文军
你静静的离去 一步一步孤独的背影 多想伴着你,告诉你我其实多么的爱你 花静静的绽放 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 多想告诉你,其实你一直都是我的奇迹 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脸 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 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 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 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 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 多想靠近你 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 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 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
多想靠近你 依偎在你温暖寂寞的怀里 花静静的绽放 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 多想靠近你 告诉你其实我一直都懂你 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脸 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 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 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 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 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 多想靠近你 告诉你其实我一直都懂你 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 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 多想靠近你 依偎在你温暖寂寞的怀里 多想告诉你,你的寂寞我的心痛在一起
事例1:世界著名的走钢丝人卡尔.华伦达曾说:“走钢丝才是我真正的人生,其他的都只是等待。”他每次都是以这种态度来走钢索的,每次都非常成功。但是1978年,他在波多黎各表演时,从75英尺高的钢索上掉下来死了,令人不可思议。后来也是走钢丝的华伦达太太说出了原因。在表演的前3个月,华伦达开始怀疑自己“这次可能掉下去”。他把精力用在避免掉下来上,而不是用在走钢索上。
逃避苦难
拓展延伸
事例2:美国加州的一位模特在1983年出了车祸,摔断了被她视为最大本钱的两条腿,她并没有绝望,而是充满信心地来关心周围的事情。当她以轮椅代步时,她发现自己使用的轮椅很不方便,就找了两位从事工程技术的朋友改良其功能,将它变为很好用的轮椅,并推销给残疾者使用,不到两年,她的公司已经成为加州业绩最好的公司之一。
利用苦难
事例3: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腹地,有一片纯沙漠地
带。所谓的纯沙漠,就是年降雨量不足一百毫米,
又没有水灌溉的地方。然而,就在这无雨无水,干
旱,盐碱,人称“死亡之海”的沙漠里,却有着一种
古老树种----胡杨树。无论是站着的胡杨还是身躯
弯曲或者扑倒在地的胡杨,在它的脚下,均不见有
一棵小草在生长。干裂得张着大口的地面上,弧形
的裂纹,一环套一环,直接苍天。胡杨树,千年不
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面对不幸,面
对坎坷,它们竭尽全力抗争,显示出生命超乎异常
的伟大。
-----《准备十八岁》
抗争苦难
事例4: 美国总统林肯21岁时经商失败,22岁参选州议员失败,24岁经商又失败,26岁丧妻,他伤心得几乎崩溃。到 49岁时,他先后经历了10次竞选失败,但他并不气馁,到52岁时,终于当选美国总统。
战胜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