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诗情画意中的
青春印记
——《百合花》《哦,香雪》联读
任务:感受青春与时代的印记
目标1:细节描写(活动:绘图、寻找并解读)
目标2:物象特征(活动:寻找并解读)
目标3:人物形象的立体把握(凤娇的正确认知,小媳妇香雪的蜕变)(活动:质疑和辩论)
目标4:鉴赏诗歌表现技巧(活动:按一定原则划分类别,并说出依据)
目标4:诗话小说的特点和作用(教师交代)
目标6:认识人物与时代的关系,正视自己的青春,认清使命,寻找价值,转化行动。
小说的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请梳理并概括两篇小说的故事情节。
活动一:梳理情节
《百合花》
结局(58-59):新媳妇执意献出被子。
开端(1-23):小通讯员送“我”去前沿包扎所。
发展(24-43):小通讯员随“我”借被子。
高潮(44-57):小通讯员壮烈牺牲,新媳妇给他缝衣服。
序幕 (1—4)火车开进山村
开端(5—56)姑娘们欢乐的时刻
发展(57—63)香雪渴望有铅笔盒
高潮(64—72)香雪换回铅笔盒
结局(73—82)香雪深夜归来
《哦,香雪》
活动一:摹形绘像,感受人物
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活动一:摹形绘像,感受人物
概括人物形象共同点:
活动一:摹形绘像,感受人物
人物形象是通过哪些方法塑造出来的 :
活动二:赏析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请找出两篇小说中细节描写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关注细节
衣服上的破洞 n 次
馒头 2次
枪桶里的树枝
.......
作用:烘托或者表现人物形象/性格
烘托或者表现人物性格、心理
照应情节发展、推动情节发展
香雪与凤娇看到的东西有何不同?
凤娇:金圈圈、发卡、纱巾
香雪:书包、铅笔盒
——对物质的渴求
——对知识、文化的渴求
关注细节
你喜欢香雪还是凤娇?
你想成为香雪还是凤娇?
香雪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文化和使她和其他姑娘追求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原本胆小的她才能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成为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的姑娘。“知识就是力量”,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之所在。
72——78段,用景物来烘托香雪的心理,
写出了当她一个人站在陌生的西山口时,她的内心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找出香雪的心理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讨论完成)
怕——不怕——犹豫——坚定
关注物象
火车
铅笔盒
大山
北京话
插在头上的枯草 月亮.......
作用:具有含义或象征,
表现作品主题或者寄寓。
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和喜悦。
枯草插在头上避邪——遇到迎伙伴,拿下枯草,拿出铅笔盒
走出愚昧,走向文明
“哦,香雪!香雪!”这样的感叹词,感叹句。
“哦”字表现了作者对香雪种种举动的理解与赞美,整个作品洋溢着对以香雪为代表的山乡姑娘纯洁善良品性的歌颂 。
满月:代表团圆,圆满,和谐。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和平美好的期盼。
百合花:代表纯洁,美好。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纯洁的关系和小通讯员、新媳妇美好的品质。
铅笔盒:代表知识,力量。象征着香雪独立的人格和对外面的世界的追求。
小结回顾:这节课学了什么?把这节课学到的应用到《百合花》中
1.继续寻找两篇文章中的细节描写进行大胆地解读。
2.寻找两篇文章中的重要物象进行大胆地解读。
200字左右文字
诗化小说的特征:
人美
景美
情美
诗化小说中,表面是美丽、详和、关系融洽的,但深层往往弥漫着苦难和伤痛。显现的美丽淡化了苦难的浓度,深潜的苦难增加了显现的美丽的厚度。
青春印记
时代印记
我写《百合花》的时候,正是反右派斗争处于紧锣密鼓之际, 社会上如此,我家庭也如此。 我丈夫王啸平处于岌岌可危之时,我无法救他,只有每天晚上,待孩子睡后,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出现战争时接触到的种种人。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是战争却能使人深交。 有时仅几十分钟、几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够肝胆相照,生死与共。
——茹志鹃
80年代初,文革结束数年,伤痕文学逐渐没落,取而代之的是更为深刻的反思文学。但两者都是较为悲哀的基调,灰暗的乌云仍笼罩在当时文坛的上空。铁凝的《哦,香雪》仿佛三月的春风,带来了一股青春洋溢、充满生机的气息,也标志着当代小说迈入一个充满光明的新阶段。
作业:借青春之光照亮人生之路。
运用这单元学的诗歌知识(借助意象抒发——借景、托物等),回顾这一单元所了解的青春者的形象,体悟青春的内涵,发挥想象, 写一首现代或古体诗,抒写“我可以成为怎样的青年”。
提示:
(1)努力创造体现你个人感悟的独特意象;
(2)反复提炼语言,在炼字炼句上多探索,如用近义词替换,在比较鉴别中找到恰当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