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同步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同步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0.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13 14:15:10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统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发生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
①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②中央决定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③海南岛划为经济特区
④加人世界贸易组织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④① D.②③①④
【答案】D
【知识点】对外开放;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区的扩大;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①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是在1990年,②中央决定设立深圳经济特区是在1980年,③海南岛划为经济特区是在1988年,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排序正确的是②③①④。
D项②③①④排序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解答排序题需要准确识记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
2.(2022八下·西双版纳期末)步入21世纪,中国越来越开放,和世界联系得越来越紧密。对于我国的对外开放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B.广州、厦门等沿海经济特区是我国首先开放的试验性地区
C.对外开放经历了从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再到内地的过程
D.海南经济特区是1980年我国首批兴办的经济特区之一
【答案】A
【知识点】对外开放;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分析】改革开放以来,1980年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开放了14个沿海开放城市,后又开辟了沿海经济开发区等,我国对外开放由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的格局,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A正确;
B,广州不是经济特区,排除B;
C,我国对外开放由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的格局,排除C;
D,海南经济特区是1988年成立的,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改革开放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3.(2022八下·丹东期末)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这个格局表述正确的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房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
C.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答案】A
【知识点】对外开放;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分析】 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从1985年起,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199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着眼,又做出了开放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现在,对外开放区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的过程和重要意义。
4.(2021八下·克山期末)流行语记录着人们生活的变化和观念的更新,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下列流行语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的是(  )
A.“一大二公” B.造反有理
C.农民翻身 D.招商引资
【答案】D
【知识点】对外开放;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指的是1980-1989年,这一时期中国正在进行对外开放,建立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在经济特区,我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所以,招商引资会出现在这一时期。
A“一大二公”,出现在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排除;
B造反有理,排除;
C农民翻身,出现在土地改革时期,排除;
D招商引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外开放的具体政策,学生需细心思考。
5.(2020八下·桦南期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具体是指(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C.内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D.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答案】A
【知识点】对外开放;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广东、福建两省。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等14个沿海城市。 1985年,中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 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成立。 1992年,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东南亚国家联盟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2010年,增设喀什为经济特区。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故A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外开放格局为考查背景,考查对对外开放顺序知识点的掌握。
6.(2020八下·奈曼旗期中)1978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仅为20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29位。2017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4.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14.5% ,居世界第一位。 这表明我国(  )
A. 经济结构实现重大变革 B.由封闭走向了开放
C.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D.对外开放成绩斐然
【答案】D
【知识点】对外开放;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分析】从1978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29位到2017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一位,说明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成绩斐然,从经济特区的设立到开放沿海港口城等市到深入内地再到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的深入极大地促进了中外贸易往来,D符合题意;
题干反映的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外贸易的显著发展,没有体现经济结构的重大变革或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AC不符合题意;
由封闭走向开放应是指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不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影响,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7.(2020八下·甘南期中)“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这首歌描绘 的两位领导人是(  )
A.毛泽东和孙中山 B.毛泽东和邓小平
C.孙中山和邓小平 D.刘少奇和邓小平
【答案】B
【知识点】对外开放;对外开放区的扩大;改革开放的意义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49年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从此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人民走上富裕道路,故B符合题意;ACD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以歌词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历史贡献。
8.(2020八下·桦南期中)“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是外国青年选出的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外国人纷纷表示:“出门不用带钱包,就带手机”。“外卖、快递都非常快”“高铁很棒”。这些现象反映出:(  )
①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②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③人们生活方式逐渐变化
④中国已成为经济发达国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对外开放;对外开放区的扩大;改革开放的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内容“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 “出门不用带钱包,就带手机” “外卖、快递都非常快”“高铁很棒”,这些现象都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方式逐渐变化。④中国已成为经济发达国家表述错误,故排除。①②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了下列材料,这些材料可以输入《当代中国大事记》中的(  )
1980年,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2001年,加人世界贸易组织
2018年,建设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
A.“改革开放”卷 B.“国防建设”卷
C.“民族团结”卷 D.“统一大业”卷
【答案】A
【知识点】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区的扩大;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由材料“1980年,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90年,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2000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可知,这些都是改革开放的具体体现。
A项“改革开放”卷和题干材料相符,符合题意;
BCD三项与材料信息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表格信息的解读。注意对表格信息的解读,掌握改革开放的步骤。
10.(2022八下·陕州期中)20世纪80年代,美国《新闻周刊》记者报道,福建石狮的小商品贸易和广东南海民间的小五金、小化工、小塑料、小纺织小冶炼、小加工,“像野草一般满世界疯长”。该报道说明(  )
A.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 B.中国品牌享誉世界各地
C.改革开放释放经济活力 D.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答案】C
【知识点】对外开放;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 材料“20世纪80年代…像野草一般满世界疯长”体现了改革开放释放了经济活力,C符合题意;
根据材料“小商品贸易和广东南海民间”,A不符合题意;
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不符合题意;
D项是1992年十四大确立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改革开放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11.(2022八下·淮安月考)我们认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主要是因为这次会议(  )
A.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B.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实际上形成了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领导
D.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国法,严肃党纪
【答案】B
【知识点】对外开放;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主要是因为这次会议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B项符合题意;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主要体现在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变化和改革开放决策的实行,其他三个选项均不符合题干主旨,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知识点。
12.下图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数据图。这种增长趋势主要得益于当时我国(  )
A.乡镇企业的发展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
【答案】D
【知识点】对外开放;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 A . 乡镇企业的发展,与题干材料数据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无关。故 A 错误;
B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材料中无法体现出来,故 B 错误;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是村、组)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与题干材料中的中国进出口贸易没有关系。故 C 错误;
D .1980年,中央设立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沿海城市,这一措施的实施,使得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进出口贸易综合快速增长,符合题干材料图表的描述。故 D 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题目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13.(2022八下·宝应期中)在我国对外开放筚路蓝缕的创业路上,有两座城市注定大名鼎鼎。一座作为“试验田”,在1980年率先拥抱世界;另一座虽为“旧窗口”,却在1990年焕发出了新活力。这两座城市分别是(  )
A.珠海、汕头 B.深圳、上海 C.深圳、广州 D.厦门、珠海
【答案】B
【知识点】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置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1990年我国政府决定开放上海浦东,这成为我国90年代对外开放的标志。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考注意抓住关键信息,正确解读材料。
14.如下表是一份关于中国“人世”的调查访问,这份调查访问表明受访者认为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  )
问题 认同比例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符合中国人的利益? 98.9%
可以享受双边和多边贸易的好处? 89%
有利于中国人民提高生活水平? 80%
带来了一些压力和挑战? 86%
A.符合少数人的利益 B.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
C.压力挑战大于机遇 D.使中国成为经济强国
【答案】B
【知识点】对外开放区的扩大;改革开放的意义
【解析】【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强,中国主动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积极开放融入世界。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但也给中国的经济体制带来挑战。据题干框表信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符合中国人的利益?认同比例98.9%”“可以享受双边和多边贸易的各种好处?认同比例89%”“有利于中国人民提高生活水平?认同比例80%”“带来了一些压力和挑战?认同比例86%”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份调查访问表明受访者认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经过和意义。
15.(2021八下·潜山期末)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个创业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前两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
A.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D.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答案】B
【知识点】对外开放区的扩大;改革开放的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我国开放14各沿海城市,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A: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排除;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符合题意;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排除;
D: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外开放和邓小平南方谈话相关知识点,属于书本上的基础知识,比较简单;学生只需识记知识点并抓住题干关键词“1984年和1992年”即可得出答案。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1八下·九龙坡期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1976年7月1日到10月1日的四个月中,出访总次数为79次,平均每月出访次数为20次。而此后到1977年6月30日的八个月中,出访总次数为252次,平均每月出访次数为32次。1977年至1978年度的出访活动......增长率达27%。此后两个年度的增长率分别为17%和19%。......
——黄一兵《邓小平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材料二: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关系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大事。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地位,从此登上世界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3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的变化动地惊天。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同样需要一个更加改革开放、日益举足轻重、布满勃勃生气的中国。
——《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76—1978年国家领导人的出访活动有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对外开放的原因。并根据材料二,指出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三,指出什么事件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
(4)综上,谈谈你对对外开放的认识。
【答案】(1)次数多,频率高
(2)原因:①历史经验,闭关自守导致落后;②现实情况,现在是开放的世界;主要内容: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
(3)事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认识:坚持对外开放;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等
【知识点】对外开放;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区的扩大;改革开放的意义;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1976年一1978年国家领导人的出访活动特点。依据材料二“从1976年7月1日到10月1日的四个月中,出访总次数为79次。而此后到1977年6月30日的八个月中,出访总次数为252次。1977年至1978年度的出访活动………增长率达27%。此后,两个年度的增长率分别为17%和19%”概括可知,1976年一1978年,国家领导人出访次数多,出访活动频繁。
(2)根据材料二“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可知,中国对外开放的原因一是由于历史经验闭关自守导致落后 ;二是由于现实情况,现在是开放的世界 。根据材料“ 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可知, 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是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
(3)根据材料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2001年12月,在经过长达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新成员,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坚持对外开放;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等 。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17.(2020八下·奈曼旗期中)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对外开放即取得巨大成就,也面临严峻挑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改革开放初期率先设立4个经济特区点亮东南海岸线,到重庆自贸试验区、兰州关检联合查验平台等创新举措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从借道香港吸引国外先进技术和资本,到“一带一路”建设让世界分享中国发展红利。
——《人民日报》(2018年05月15日)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历了一个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历程。
材料三:“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依据材料一指出哪一经济特区被称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2)根据材料二回答中国人走自己的路开始与哪次会议?这是怎样的一条路?
(3)材料三中邓小平南方视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1)窗口:深圳;格局: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进一步解放了人们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4)启示:坚持党的领导;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意思相近即可)
【知识点】对外开放;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区的扩大;改革开放的意义
【解析】【分析】(1)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深圳被称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后来,又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现在,对外开放区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边疆),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1982年召开的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邓小平南方视察进一步解放了人们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4)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坚持党的领导;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点评】本题考查对外开放,经济特区,中共十二大,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掌握对外开放的发展过程。
18.(2021八下·上杭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深圳原属于广东宝安县,与香港只一河之隔,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在很短的时间里,把荒滩野岭变成了一座现代化城市。人民生活也较早地达到小康水平。外国人称深圳为“一夜崛起之城”。
材料二:深圳于1979年建市,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全市总面积2020平方千米,海岸线总长230千米。其中经济特区面积为327.5平方千米。十几年来,深圳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飞速发展,由一个边隆小镇发展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深圳的迅速崛起是中央什么政策的成功范例
(2)从上述材料中分析经济特区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3)现在,我国从沿海到内地形成的开放格局是什么样的
(4)综合两则材料,你对设立经济特区及中央的相关政策有什么体会
【答案】(1)对外开放/改革开放/设立经济特区政策。
(2)经济特区发展作用是以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吸引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点即可)
(3)我国从沿海到内地形成的开放格局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4)体会:事实证明党中央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它的建立带动了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实事求是等。(一点即可)
【知识点】对外开放;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经济特区的知识。依据题干中“深圳原属于广东宝安县,与香港只一河之隔,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深圳的迅速崛起是中央对外开放政策的成功范例。
(2)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依据材料一中“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在很短的时间里,把荒滩野岭变成了一座现代化城市。人民生活也较早地达到小康水平。外国人称深圳为一座崛起之城’。”及材料二中“十几年来,深圳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飞速发展,由一个边陲小镇发展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特区发展作用是以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吸引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3)本题考查对外开放的格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 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后批准海南建省并设立经济特区; 1984年进一 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后又陆续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经济开放区,从而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带; 1990年中国政府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形成了以浦东为龙头的长江开放带; 1992年以来,又决定对外开放一批边疆城市和进一步开放内陆所有的省会、 自治区首府城市等。这样,中国就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格局。
(4)本题考查分析、归纳材料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事实证明党中央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它的建立带动了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等。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对外开放/改革开放/设立经济特区政策。
(2)经济特区发展作用是以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吸引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点即可)
(3)我国从沿海到内地形成的开放格局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4)体会:事实证明党中央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它的建立带动了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实事求是等。(一点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外开放、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格局等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9.(2021八下·淅川期中)学习历史,要了解历史的时序,学会在具体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
材料一: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关键词:①红卫兵;②大炼钢铁;③特区;④两个凡是;⑤一带一路;⑥原子弹;⑦小康社会;⑧公私合营。
材料二: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
材料三:如图。
材料四:1979-2008年外商直接投资情况表。
时间 1979-1982年 1992年 2001年 2008年
外商直接投资 17.69亿美元 110.08亿美元 488.78亿美元 1 083.12亿美元
(1)将材料一中的关键词的序号,填入下列时间轴对应的历史时期。
A:   ;B:   ;C:   。
(2)依据材料二归纳新时期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对外开放的空间是如何逐步扩展的。
(4)结合材料三、四,你能得到怎样的结论?
【答案】(1)②⑧;①④⑥;③⑤⑦
(2)顺应历史潮流:吸取中国闭关自守的教训;吸取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
(3)形成“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进行逐步扩展。(回答对外开放的步骤且顺序正确,指出了各步骤所在的空间范围,如沿海到内地,东部到中西部)。
(4)对外开放有利于引进外资。
【知识点】对外开放;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分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卫兵与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相关;大炼钢铁与1958年出现的"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时期相关;特区,是从1980年开始设立经济特区,进行对外开放;1977年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思想主张;21世纪初,倡导一带一路;中国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公私合营与1956年底完成的三大改造相关。因此填写 A ②⑧ B ①④⑥ C ③⑤⑦ 。
(2)根据材料二,由°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可知是顺应历史潮流;由"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可知吸取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因此新期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在于顺应历史潮流,吸取中国闭关自守的教训;吸取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到1993年,经过多年的对外开放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和完善政策,我国的对外开放由南到北、由东到西层层推进,基本上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一沿边开放城市“这样一个宽领域、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4)结合材料四“1979-2008年外商直接投资情况表”,可知外商直接投资在不断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外开放有利于引 进外资,有利于进行现代化建设等。
故答案为:(1) A ②⑧ B ①④⑥ C ③⑤⑦ 。
(2) 顺应历史潮流:吸取中国闭关自守的教训;吸取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
(3) 形成“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进行逐步扩展。(回答对外开放的步骤且顺序正确,指出了各步骤所在的空间范围,如沿海到内地,东部到中西部)。
(4)有利于引 进外资,有利于进行现代化建设等。
【点评】 本题以四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统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发生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
①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②中央决定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③海南岛划为经济特区
④加人世界贸易组织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④① D.②③①④
2.(2022八下·西双版纳期末)步入21世纪,中国越来越开放,和世界联系得越来越紧密。对于我国的对外开放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B.广州、厦门等沿海经济特区是我国首先开放的试验性地区
C.对外开放经历了从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再到内地的过程
D.海南经济特区是1980年我国首批兴办的经济特区之一
3.(2022八下·丹东期末)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这个格局表述正确的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房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
C.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4.(2021八下·克山期末)流行语记录着人们生活的变化和观念的更新,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下列流行语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的是(  )
A.“一大二公” B.造反有理
C.农民翻身 D.招商引资
5.(2020八下·桦南期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具体是指(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C.内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D.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6.(2020八下·奈曼旗期中)1978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仅为20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29位。2017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4.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14.5% ,居世界第一位。 这表明我国(  )
A. 经济结构实现重大变革 B.由封闭走向了开放
C.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D.对外开放成绩斐然
7.(2020八下·甘南期中)“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这首歌描绘 的两位领导人是(  )
A.毛泽东和孙中山 B.毛泽东和邓小平
C.孙中山和邓小平 D.刘少奇和邓小平
8.(2020八下·桦南期中)“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是外国青年选出的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外国人纷纷表示:“出门不用带钱包,就带手机”。“外卖、快递都非常快”“高铁很棒”。这些现象反映出:(  )
①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②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③人们生活方式逐渐变化
④中国已成为经济发达国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了下列材料,这些材料可以输入《当代中国大事记》中的(  )
1980年,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2001年,加人世界贸易组织
2018年,建设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
A.“改革开放”卷 B.“国防建设”卷
C.“民族团结”卷 D.“统一大业”卷
10.(2022八下·陕州期中)20世纪80年代,美国《新闻周刊》记者报道,福建石狮的小商品贸易和广东南海民间的小五金、小化工、小塑料、小纺织小冶炼、小加工,“像野草一般满世界疯长”。该报道说明(  )
A.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 B.中国品牌享誉世界各地
C.改革开放释放经济活力 D.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11.(2022八下·淮安月考)我们认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主要是因为这次会议(  )
A.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B.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实际上形成了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领导
D.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国法,严肃党纪
12.下图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数据图。这种增长趋势主要得益于当时我国(  )
A.乡镇企业的发展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
13.(2022八下·宝应期中)在我国对外开放筚路蓝缕的创业路上,有两座城市注定大名鼎鼎。一座作为“试验田”,在1980年率先拥抱世界;另一座虽为“旧窗口”,却在1990年焕发出了新活力。这两座城市分别是(  )
A.珠海、汕头 B.深圳、上海 C.深圳、广州 D.厦门、珠海
14.如下表是一份关于中国“人世”的调查访问,这份调查访问表明受访者认为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  )
问题 认同比例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符合中国人的利益? 98.9%
可以享受双边和多边贸易的好处? 89%
有利于中国人民提高生活水平? 80%
带来了一些压力和挑战? 86%
A.符合少数人的利益 B.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
C.压力挑战大于机遇 D.使中国成为经济强国
15.(2021八下·潜山期末)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个创业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前两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
A.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D.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1八下·九龙坡期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1976年7月1日到10月1日的四个月中,出访总次数为79次,平均每月出访次数为20次。而此后到1977年6月30日的八个月中,出访总次数为252次,平均每月出访次数为32次。1977年至1978年度的出访活动......增长率达27%。此后两个年度的增长率分别为17%和19%。......
——黄一兵《邓小平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材料二: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关系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大事。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地位,从此登上世界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3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的变化动地惊天。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同样需要一个更加改革开放、日益举足轻重、布满勃勃生气的中国。
——《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76—1978年国家领导人的出访活动有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对外开放的原因。并根据材料二,指出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三,指出什么事件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
(4)综上,谈谈你对对外开放的认识。
17.(2020八下·奈曼旗期中)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对外开放即取得巨大成就,也面临严峻挑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改革开放初期率先设立4个经济特区点亮东南海岸线,到重庆自贸试验区、兰州关检联合查验平台等创新举措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从借道香港吸引国外先进技术和资本,到“一带一路”建设让世界分享中国发展红利。
——《人民日报》(2018年05月15日)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历了一个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历程。
材料三:“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依据材料一指出哪一经济特区被称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2)根据材料二回答中国人走自己的路开始与哪次会议?这是怎样的一条路?
(3)材料三中邓小平南方视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18.(2021八下·上杭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深圳原属于广东宝安县,与香港只一河之隔,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在很短的时间里,把荒滩野岭变成了一座现代化城市。人民生活也较早地达到小康水平。外国人称深圳为“一夜崛起之城”。
材料二:深圳于1979年建市,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全市总面积2020平方千米,海岸线总长230千米。其中经济特区面积为327.5平方千米。十几年来,深圳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飞速发展,由一个边隆小镇发展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深圳的迅速崛起是中央什么政策的成功范例
(2)从上述材料中分析经济特区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3)现在,我国从沿海到内地形成的开放格局是什么样的
(4)综合两则材料,你对设立经济特区及中央的相关政策有什么体会
19.(2021八下·淅川期中)学习历史,要了解历史的时序,学会在具体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
材料一: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关键词:①红卫兵;②大炼钢铁;③特区;④两个凡是;⑤一带一路;⑥原子弹;⑦小康社会;⑧公私合营。
材料二: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
材料三:如图。
材料四:1979-2008年外商直接投资情况表。
时间 1979-1982年 1992年 2001年 2008年
外商直接投资 17.69亿美元 110.08亿美元 488.78亿美元 1 083.12亿美元
(1)将材料一中的关键词的序号,填入下列时间轴对应的历史时期。
A:   ;B:   ;C:   。
(2)依据材料二归纳新时期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对外开放的空间是如何逐步扩展的。
(4)结合材料三、四,你能得到怎样的结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对外开放;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区的扩大;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①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是在1990年,②中央决定设立深圳经济特区是在1980年,③海南岛划为经济特区是在1988年,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排序正确的是②③①④。
D项②③①④排序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解答排序题需要准确识记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
2.【答案】A
【知识点】对外开放;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分析】改革开放以来,1980年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开放了14个沿海开放城市,后又开辟了沿海经济开发区等,我国对外开放由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的格局,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A正确;
B,广州不是经济特区,排除B;
C,我国对外开放由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的格局,排除C;
D,海南经济特区是1988年成立的,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改革开放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3.【答案】A
【知识点】对外开放;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分析】 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从1985年起,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199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着眼,又做出了开放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现在,对外开放区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的过程和重要意义。
4.【答案】D
【知识点】对外开放;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指的是1980-1989年,这一时期中国正在进行对外开放,建立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在经济特区,我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所以,招商引资会出现在这一时期。
A“一大二公”,出现在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排除;
B造反有理,排除;
C农民翻身,出现在土地改革时期,排除;
D招商引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外开放的具体政策,学生需细心思考。
5.【答案】A
【知识点】对外开放;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广东、福建两省。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等14个沿海城市。 1985年,中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 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成立。 1992年,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东南亚国家联盟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2010年,增设喀什为经济特区。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故A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外开放格局为考查背景,考查对对外开放顺序知识点的掌握。
6.【答案】D
【知识点】对外开放;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分析】从1978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29位到2017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一位,说明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成绩斐然,从经济特区的设立到开放沿海港口城等市到深入内地再到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的深入极大地促进了中外贸易往来,D符合题意;
题干反映的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外贸易的显著发展,没有体现经济结构的重大变革或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AC不符合题意;
由封闭走向开放应是指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不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影响,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7.【答案】B
【知识点】对外开放;对外开放区的扩大;改革开放的意义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49年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从此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人民走上富裕道路,故B符合题意;ACD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以歌词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历史贡献。
8.【答案】A
【知识点】对外开放;对外开放区的扩大;改革开放的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内容“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 “出门不用带钱包,就带手机” “外卖、快递都非常快”“高铁很棒”,这些现象都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方式逐渐变化。④中国已成为经济发达国家表述错误,故排除。①②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9.【答案】A
【知识点】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区的扩大;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由材料“1980年,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90年,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2000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可知,这些都是改革开放的具体体现。
A项“改革开放”卷和题干材料相符,符合题意;
BCD三项与材料信息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表格信息的解读。注意对表格信息的解读,掌握改革开放的步骤。
10.【答案】C
【知识点】对外开放;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 材料“20世纪80年代…像野草一般满世界疯长”体现了改革开放释放了经济活力,C符合题意;
根据材料“小商品贸易和广东南海民间”,A不符合题意;
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不符合题意;
D项是1992年十四大确立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改革开放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11.【答案】B
【知识点】对外开放;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主要是因为这次会议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B项符合题意;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主要体现在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变化和改革开放决策的实行,其他三个选项均不符合题干主旨,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知识点。
12.【答案】D
【知识点】对外开放;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 A . 乡镇企业的发展,与题干材料数据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无关。故 A 错误;
B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材料中无法体现出来,故 B 错误;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是村、组)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与题干材料中的中国进出口贸易没有关系。故 C 错误;
D .1980年,中央设立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沿海城市,这一措施的实施,使得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进出口贸易综合快速增长,符合题干材料图表的描述。故 D 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题目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13.【答案】B
【知识点】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置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1990年我国政府决定开放上海浦东,这成为我国90年代对外开放的标志。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考注意抓住关键信息,正确解读材料。
14.【答案】B
【知识点】对外开放区的扩大;改革开放的意义
【解析】【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强,中国主动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积极开放融入世界。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但也给中国的经济体制带来挑战。据题干框表信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符合中国人的利益?认同比例98.9%”“可以享受双边和多边贸易的各种好处?认同比例89%”“有利于中国人民提高生活水平?认同比例80%”“带来了一些压力和挑战?认同比例86%”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份调查访问表明受访者认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经过和意义。
15.【答案】B
【知识点】对外开放区的扩大;改革开放的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我国开放14各沿海城市,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A: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排除;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符合题意;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排除;
D: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外开放和邓小平南方谈话相关知识点,属于书本上的基础知识,比较简单;学生只需识记知识点并抓住题干关键词“1984年和1992年”即可得出答案。
16.【答案】(1)次数多,频率高
(2)原因:①历史经验,闭关自守导致落后;②现实情况,现在是开放的世界;主要内容: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
(3)事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认识:坚持对外开放;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等
【知识点】对外开放;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区的扩大;改革开放的意义;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1976年一1978年国家领导人的出访活动特点。依据材料二“从1976年7月1日到10月1日的四个月中,出访总次数为79次。而此后到1977年6月30日的八个月中,出访总次数为252次。1977年至1978年度的出访活动………增长率达27%。此后,两个年度的增长率分别为17%和19%”概括可知,1976年一1978年,国家领导人出访次数多,出访活动频繁。
(2)根据材料二“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可知,中国对外开放的原因一是由于历史经验闭关自守导致落后 ;二是由于现实情况,现在是开放的世界 。根据材料“ 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可知, 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是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
(3)根据材料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2001年12月,在经过长达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新成员,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坚持对外开放;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等 。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17.【答案】(1)窗口:深圳;格局: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进一步解放了人们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4)启示:坚持党的领导;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意思相近即可)
【知识点】对外开放;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区的扩大;改革开放的意义
【解析】【分析】(1)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深圳被称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后来,又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现在,对外开放区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边疆),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1982年召开的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邓小平南方视察进一步解放了人们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4)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坚持党的领导;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点评】本题考查对外开放,经济特区,中共十二大,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掌握对外开放的发展过程。
18.【答案】(1)对外开放/改革开放/设立经济特区政策。
(2)经济特区发展作用是以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吸引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点即可)
(3)我国从沿海到内地形成的开放格局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4)体会:事实证明党中央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它的建立带动了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实事求是等。(一点即可)
【知识点】对外开放;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经济特区的知识。依据题干中“深圳原属于广东宝安县,与香港只一河之隔,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深圳的迅速崛起是中央对外开放政策的成功范例。
(2)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依据材料一中“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在很短的时间里,把荒滩野岭变成了一座现代化城市。人民生活也较早地达到小康水平。外国人称深圳为一座崛起之城’。”及材料二中“十几年来,深圳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飞速发展,由一个边陲小镇发展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特区发展作用是以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吸引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3)本题考查对外开放的格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 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后批准海南建省并设立经济特区; 1984年进一 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后又陆续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经济开放区,从而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带; 1990年中国政府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形成了以浦东为龙头的长江开放带; 1992年以来,又决定对外开放一批边疆城市和进一步开放内陆所有的省会、 自治区首府城市等。这样,中国就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格局。
(4)本题考查分析、归纳材料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事实证明党中央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它的建立带动了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等。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对外开放/改革开放/设立经济特区政策。
(2)经济特区发展作用是以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吸引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点即可)
(3)我国从沿海到内地形成的开放格局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4)体会:事实证明党中央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它的建立带动了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实事求是等。(一点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外开放、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格局等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9.【答案】(1)②⑧;①④⑥;③⑤⑦
(2)顺应历史潮流:吸取中国闭关自守的教训;吸取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
(3)形成“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进行逐步扩展。(回答对外开放的步骤且顺序正确,指出了各步骤所在的空间范围,如沿海到内地,东部到中西部)。
(4)对外开放有利于引进外资。
【知识点】对外开放;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分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卫兵与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相关;大炼钢铁与1958年出现的"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时期相关;特区,是从1980年开始设立经济特区,进行对外开放;1977年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思想主张;21世纪初,倡导一带一路;中国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公私合营与1956年底完成的三大改造相关。因此填写 A ②⑧ B ①④⑥ C ③⑤⑦ 。
(2)根据材料二,由°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可知是顺应历史潮流;由"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可知吸取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因此新期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在于顺应历史潮流,吸取中国闭关自守的教训;吸取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到1993年,经过多年的对外开放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和完善政策,我国的对外开放由南到北、由东到西层层推进,基本上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一沿边开放城市“这样一个宽领域、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4)结合材料四“1979-2008年外商直接投资情况表”,可知外商直接投资在不断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外开放有利于引 进外资,有利于进行现代化建设等。
故答案为:(1) A ②⑧ B ①④⑥ C ③⑤⑦ 。
(2) 顺应历史潮流:吸取中国闭关自守的教训;吸取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
(3) 形成“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进行逐步扩展。(回答对外开放的步骤且顺序正确,指出了各步骤所在的空间范围,如沿海到内地,东部到中西部)。
(4)有利于引 进外资,有利于进行现代化建设等。
【点评】 本题以四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