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4.1《喜看稻菽千重浪》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面的语段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诗歌是文学殿堂里璀(cuī)璨的明珠。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拨动人们的心弦。她如绝美的天籁(làn),拂(fó)去尘世的喧嚣(xiāo);她似千年的佳酿(niàng),蕴藏醉人的芳香;她如清澈的甘泉,滋润干涸的心田;她似闪烁(shuò)的星辰,照亮暗淡。的夜空。徜(sháng)徉其间,我们的情感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我们的思想将在孜(zī)孜求索中变得深邃。
A.璀(cuī)璨 喧嚣(xiāo)
B.天籁(lán) 闪烁(shuò)
C.拂(fó)去 徜(sháng)徉
D.佳酿(niàng) 孜(zī)孜
【答案】D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音分辨;习惯性误读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
A项,“璀”应读“cu ”;
B项,“籁”应读“lài”;
C项,“拂”应读“fú”,“徜”应读“cháng”。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和识记并正确书写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学习中扎实的积累,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对于课文中出现的生僻字、易误读的字,要善于归纳,分类整理,加强记忆。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摇篮 漫山遍野 遴选 遐思迩想
B.蔽塞 计日程功 料峭 轻手摄脚
C.丰姿 孽根祸种 稗益 功亏一篑
D.消受 精疲力尽 凛冽 娇揉造作
【答案】D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分辨;音形相近字字形分辨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ABC无误;
D.“娇揉造作”中“娇”应改为“矫”。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字形。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课后读写,特别是同音字与形近字;同时还要结合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秋日的山林是美妙的,漫山的红叶在秋风中翩然起舞,这姹紫嫣红的美景,让人沉醉,更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词客感慨唏嘘。
②老张这个古玩爱好者,把多年来收集的盆盆罐罐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每当我到来,他总是如数家珍地向我介绍。
③自提出要在5年内推动中国进入无现金社会的目标以来,中国移动支付取得快速发展,可谓一日千里,成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
④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各级领导干部要“干”字当头,强化担当精神,勇于挑重担子,敢于啃硬骨头,善于接烫手山芋。
⑤这部作品,情节跌宕起伏,语言朴实无华,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情实感,让人百读不厌。
⑥面对银行的霸王条款,黄女士拒绝归还1500元,这令不少网友感到大快人心,最终在法院的判决下,黄女士执行还款。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答案】A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
①姹紫嫣红:形容各种颜色的花卉艳丽、好看。不用来形容“美景”。
②如数家珍:像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不能用来指自己家中的珍宝,此处使用不正确。
③一日千里:形容进展极快。使用正确。
④烫手山芋:比喻有好处而想得到、但又有麻烦不好处理的事物。使用正确。
⑤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形容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曲折动人。使用正确。
⑥大快人心: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此处不是说坏人坏事受到惩罚,使用不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
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临摹名帖时,法帖的轮廓和神韵会潜移默化地塑造我们当下的心境。不断临帖的过程,其实就是与古人神交的过程。在笔、纸、手、心长时间的磨合中,以前粗糙的书写方式逐渐被改变,同时性情中焦躁、杂乱的成分也会被削弱,静谧的书香墨海能渐渐陶冶出精神之光。“旧我”不断褪色后,温文尔雅的君子形象将卓然而立。
A.练习书法的关键,是凝神聚力、平心静气地临摹名帖。
B.只有温文尔雅、卓然而立的君子,才能成为著名书法家。
C.研习书法可以怡养性情,提升个人品昧,提高精神境界。
D.书法要靠领悟,悟明书法之道,才能不断提高书法水平。
【答案】C
【知识点】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
【解析】【分析】文段强调的是书法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即塑造人的心境,怡养人的性情,陶冶人的精神等。由此分析,C项最恰当。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概括语段内容的理解、概括、语言简洁表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要求,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题目,压缩语段有拟写新闻标题(或一句话新闻)、提取关键词、概括并评价材料的内容、下定义等几种类型。概括材料的内容要区分材料的文体特征,注意有新闻类、叙述类、说明类、议论类和寓言类,新闻类注意提取新闻的要素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果,然后根据材料的性质确定重点,重点注意新闻中的导语;叙述类注意事件的过程;说明类注意提取物件的组成、作用,议论类注意提取论点,寓言类注意虚构的内容对应的生活中的真实现象。
二、语用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锻炼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和办事能力。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既要,也要冲锋陷阵,切实解决思想认识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实等突出问题。贫富差距加大会影响经济增长、社会稳定,所以解决贫困问题。
脱贫任务艰巨,到2020年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需要每年减贫1000多万人,( ),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挑战。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关键阶段,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地推进难以完成的任务,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运筹帷幄 迫在眉睫 按部就班 众志成城
B.建言献策 千钧一发 循规蹈矩 同仇敌忾
C.运筹帷幄 千钧一发 按部就班 同仇敌忾
D.建言献策 迫在眉睫 循规蹈矩 众志成城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敢不敢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锻炼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和办事能力。
B.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体现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和办事能力。
C.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锻炼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和办事能力。
D.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体现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和办事能力。
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B.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多年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C.脱贫攻坚还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D.脱贫攻坚还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多年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答案】5.A
6.B
7.A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成语的使用;语序不当;搭配不当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主要有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非四种误用方式,成语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2)此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3)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补写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5.一处,迫在眉睫:形容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千钧一发:形容事态极其危险。语境是解决贫困问题就在眼前,十分紧迫,强调的是“紧急”而不是“危急”,故选“迫在眉睫”。第二处,运筹帷幄: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泛指筹划决策;建言献策:指陈述主张或意见。语境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筹划决策,故选“运筹帷幄”。第三处,按部就班:原意是写文章时篇章结构安排得体,用字造句合乎规范。后来引申为照章办事,依次进行,不越轨,不逾格。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循规蹈矩:原指遵守规矩,不轻举妄动。现多形容一举一动拘守旧框框,不敢稍有变动。这里从感彩角度考虑,是依次推进难以完成任务,用“按部就班”更合适。第四处,众志成城: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同仇敌忾:大家一致地对敌人仇恨和愤怒。这里是说大家一起团结一致,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应用“众志成城”。
故答案为:A。
6.第一处语病是语序不当,扶贫工作应先思考先想,然后再付诸行动,看工作成效,“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应改为“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排除AD两项;第二处语病为搭配不当,“彰显”与“状态”“作风”不搭配,把“彰显”改为“检验”,排除C项。
故答案为:B。
7.本题需要考虑关联词语的搭配,下文的关联词语“也”只能与“既”搭配,排除CD两项。“矛盾和问题”的前面是一个多层定语,应考虑定语的语序,正确顺序应是“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排除B项。
故答案为:A。
三、语言表达
8.请根据下面文字创设的情境,结合你的感触写一副对联。要求:对仗工整,语言浑成,音韵和谐。
默哀!5月22日下午1点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他几十年如一日,不辞辛苦、殚精竭虑,终于实现了杂交水稻技术的历史性突破。杂交水稻大范围的推广,不仅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为中国乃至全世界人的吃饭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袁 隆平曾经说过,他有过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的梦,一个是杂交水稻引进到全球各地的梦。这不仅仅是一个科学家的梦,也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梦。
那一片片稻田,那一阵阵稻香,就是他留下的足迹!
上联:
下联:
【答案】上联:耕耘数载心系苍生只为百姓腹饱体键;下联:朴素一生身先垂范换得万户库满粮丰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根据所给的文字创设的情境拟写一副对联。文字情境一共有三段:第一段写“杂交水稻之父”在长沙去世。第二段介绍了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以及杂交水稻大范围的推广后产生的效益——为中国乃至全世界人的吃饭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实现了袁隆平的梦想。第三段,是一句抒情性文字,指出一片片稻田,一阵阵稻香,就是袁隆平留下的足迹。三段文字的关键点在第二段上,袁隆平不辞辛劳,亲力亲为,田间地头搞科研,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培育出杂交水稻,不仅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为中国乃至全世界人的吃饭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根据以上分析按照对联要求进行拟写即可。拟写时最好突出袁隆平的贡献——解决人们吃饭问题。
故答案为:上联:耕耘数载心系苍生只为百姓腹饱体键;下联:朴素一生身先垂范换得万户库满粮丰
【点评】本题考查学会拟写对联能力。拟写对联时要注意上下联字数相等,句式相同;平仄合律,音韵和谐,对联的上下句的平仄一定是交叉对仗;语意相关,深刻新颖。写好对联的关键要注意“词对”和“意对”,所谓“词对”主要指形式上的词性相对、结构相对、平仄相对等,所谓“意对”主要指感情的抒发和意境的营造能够相对。
9.(2021·凉山州模拟)请给下面这段新闻报道写一则标题,不超过35字。
新华社长沙11月3日电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11月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2日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的具体情况。在发布会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又提出了自己短期内的两个高产“小目标”。
“双季亩产1500公斤的目标已经实现了,我接下来的目标分为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袁隆平说,长期目标就是继续追求自己的“禾下乘凉梦”,而短期目标一个是争取早日实现杂交水稻双季亩产2000公斤,一个是希望将目前实施的“三一工程”升级为“两一工程”。袁隆平希望能够将“三分地养活一个人”变成“两分地养活一个人”。
【答案】杂交水稻双季亩产1500公斤实现后,袁隆平又提出短期内的两个高产“小目标”。
【知识点】压缩语段;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本题要求拟新闻标题,标题一般涵盖主体事件即可。第二段是发布会的细节,可先不理会。重点关注第一段。第一段第一句话“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11月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2日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的具体情况”中“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是重要信息。第一段第二句话“袁隆平又提出了自己短期内的两个高产‘小目标’”是重点信息。综合起来可以是:杂交水稻双季亩产1500公斤实现后,袁隆平又提出短期内的两个高产“小目标”。
故答案为:杂交水稻双季亩产1500公斤实现后,袁隆平又提出短期内的两个高产“小目标”。
【点评】本题考查概括新闻内容,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必须要在把握新闻导语和中心事件基础上简明扼要地概括新闻事实的核心内容。可用对仗工整的对联式、引人入胜的设置悬念式等样式来拟题,注意标题中出现名人,名言,或者遇味的简称,昵称,代号等等,但是一定要简略。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名由实美,古往今来,莫不如此。 ,由李冰父子想到都江堰,由韩愈想到潮州的韩江韩山,由白居易想到白堤。再看当代,由焦裕禄想到兰考,由孔繁森想到阿里,由杨善洲想到大亮山,由沈浩想到小岗村。其人已与为之奋斗的事业交融在一起。或许, ,然而,在“建立自我、追求忘我”的过程中,他们的名,早已口口相传, ,镌刻进历史。名由实美,这名终归是由人民群众给予的,也只有人民群众的认可才经得起大浪淘沙的考验。
【答案】回望历史;当初他们并没有想到留名;深深地印在人民心上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第一空处,由下文“由李冰父子想到都江堰,由韩愈想到潮州的韩江韩山,由白居易想到白堤”可知,讲的是历史中的人物李冰父子、韩愈和白居易,所以此处可填写“回望历史”。
第二空处,由下文“在‘建立自我、追求忘我’的过程中,他们的名,早已口口相传”可知,他们是在追求忘我的过程中,名早已口口相传,说明当时他们没有想出名,所以此处可填写“当初他们并没有想到留名”。
第三空处,由上句“早已口口相传”可知,人们已经把他们的名字记住了,在结合下句“镌刻进历史”可知,人们已经深深的记住他们的名字了,所以此处可填写“深深地印在人民心上”。
故答案为:回望历史;当初他们并没有想到留名;深深地印在人民心上
【点评】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能力。这类题目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于文本。具体说,所补写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要综合起来,这样答案就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①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大的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
②我跟随在他身后不禁产生了瞬间的错觉:这难道就是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吗?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
③挽起裤腿走下稻田,是人们从播种到收获季节见到的袁隆平最标准的“形象”。人们常提出的一个疑问是: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了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
④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到了当代,农民出身的毛泽东说,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大,吃饭的事情最大。
⑤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那时在湖南一所偏僻山村农校——湘西雪峰山麓的安江农校任教的青年袁隆平便下定决心,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他在1961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的往事,注定要成为世界农业史上的经典事例。
11.下列对文段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自然段中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体现了他热爱并献身农业科研的精神。
B.“挽起裤腿走下稻田”,进一步强调了袁隆平是一位严谨认真的实践者。
C.第①段首先对环境进行了描写,说明袁隆平工作之勤奋、工作之辛苦、工作之谨慎。
D.第②段最后一句从另一个角度高度评价了袁隆平的科学贡献。
12.下列对文段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几个生动形象的动作突出了袁隆平工作认真、敬业的科学精神。
B.第①段中对袁隆平的描写采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C.文中对袁隆平的生动形象的描写表现了他对待科学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D.“泥腿子院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位农业科学家注重实践的特点。
13.“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请根据文意回答。
【答案】11.C
12.B
13.①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民以食为天”的说法。②毛泽东曾经说过,吃饭的事情最大。③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④青年袁隆平就下定决心,要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
【知识点】传记类;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筛选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了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请根据文意回答”,然后通读全文,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概括总结。
11.C项,“工作之谨慎”错,原文第一段并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
故答案为:C。
12.B项,“心理描写”错,第一段中并没有心理描写。
故答案为:B。
1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可见原因之一:“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
由原文“到了当代,农民出身的毛泽东说,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大,吃饭的事情最大”可总结出:农民出身的毛泽东说吃饭的事情最大;
由“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可见:我国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
由原文“那时在湖南一所偏僻山村农校——湘西雪峰山麓的安江农校任教的青年袁隆平便下定决心,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可见:青年袁隆平便下定决心,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
故答案为: ①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民以食为天”的说法。②毛泽东曾经说过,吃饭的事情最大。③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④青年袁隆平就下定决心,要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杂交水稻之父
1982年的一个秋日,马尼拉洛斯巴洛斯镇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学术报告厅里,正在举行国际水稻科技界的盛会,座无虚席。会议开始,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农业部前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庄重地引领袁隆平走上主席台。这时,屏幕上赫然打出袁隆平的巨幅头像,下方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行特大黑体英文字。报告厅里顿时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国际同行的推崇,确实使袁隆平感受到了心智与汗水的价值,以及来自光明正大的竞争对手的真诚友谊和温暖。想到国内学术界某些权威至今仍然把自己看作湘西泥巴地里滚出来的土老帽儿,把杂交水稻技术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袁隆平内心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
会后,袁隆平跟斯瓦米纳森博士开玩笑说:“您今天这样‘突然袭击’,大张旗鼓地‘贩卖’我,可真叫我有点措手不及呀。”“我就是特意要给您一个惊喜呀!”“可我1980年第一次应邀来合作研究时,您竟然给我定了个每月800美元的实习研究生工资!”袁隆平笑着说。那一次他曾向斯瓦米纳森提出严正抗议,准备拂袖而去。经斯瓦米纳森反复道歉,极力挽留,并把他重新定为特别研究员,每月工资提到1750美元,他才留了下来。
“哈哈,您还记得那件事哪!说实话,那时候我们看您在国内地位也很低似的,这里给您待遇太高,反而使我们丢份。加上那时我们毕竟还没有亲眼见过成功的三系配套杂交水稻,所以给您定工资估计为您在国内的10倍,想来您该可以接受。没想到您还很有气派!而第二年我们就看到中国政府给您颁发了科技特等发明奖,而且您的伟大成果也让我们亲眼看到了。所以我们后来一直为那件事感到惭愧。今天,也算是我们正式为您正名吧!”
“哈哈,原来阁下您也曾亲自参与歧视我的‘勾当’啊!坦率地说,我们在国内是从来不争经济利益的。可是,到了您这里,拿多少钱可就关系到中国科学家的尊严了,所以我一定要跟您‘斗争’到底啊。不过,中国有句老话,叫作‘不打不相识’。这就像我们国际科技界的朋友们,实际都是同一阵地上的竞争对手。但是也正因为在同一阵地上竞争,才有机会成为朋友啊!我和您一见面就‘打了一仗’,所以我们的友谊也将更加长久。是不是?”袁隆平说。
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使水稻平均亩产比原先增加20%以上。这项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不仅有助于中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惠及全世界。为此,他被美国科学院选聘为外籍院士,院长西瑟罗纳先生介绍袁隆平当选的理由是:“袁隆平先生发明杂交水稻技术,为全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7 000万人的吃饭问题。”湖南郴州农民曹宏球说“邓小平送来了好政策,袁隆平送来了好种子”,他专门花钱雕了一尊汉白玉的袁隆平石像供在家里。
袁隆平把他的研究生介绍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攻读博士学位,这些研究生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外国工作。有人便跟袁隆平开玩笑说:“您老人家送出的人才都飞了,您可是白费心血了!”袁隆平则认真地回答说:“你们不要见识短浅。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需要大量超过袁隆平的人才。优秀的人才的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让他们通通窝到我的手下来,受着我的思想束缚,而且我还无法给他们提供一流的研究条件,怎么能使他们成长为超过我的杰出学者呢?一旦祖国有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他们随时都会回来的。相反,如果他们回来而又无用武之地,那又叫人家回来干什么呢?”
(摘编自庄志霞《袁隆平传》)
1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斯瓦米纳森博士在他主持召开的一次国际水稻科技界会议上的隆重推介,使袁隆平作为世界著名水稻专家而广为人知。
B.袁隆平因为发明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为全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被美国科学院选聘为外籍院士。
C.湖南郴州农民曹宏球为了感谢袁隆平专门给他送来了好种子,专门花钱请人雕了一尊汉白玉的袁隆平石像供在家里。
D.袁隆平的研究生经他介绍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攻读博士学位,为了成为超过老师的杰出学者,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外国工作。
E.本文通过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相关事迹的描述,表现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的博大胸怀以及勇于探索、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
15.尽管被国际同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内心却“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16.有人说袁隆平送出的人才“都飞了”,他是“白费心血”,袁隆平却认为这种看法是“见识短浅”。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案】14.B;E
15.斯瓦米纳森的推崇使他产生了对比联想;他尚未得到国内学术界某些权威的承认,且杂交水稻技术被他们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
16.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需要大量超过袁隆平的人才;优秀人才的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国外一流的科研条件更有利于杰出人才的成长;一旦祖国有条件让他们发挥作用,他们也会随时回来。
【知识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传记类;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2)本题考查筛选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首先确定信息所在的答案区间,然后加以分层概括最后提取答案。
(3)本题考查理解人物思想感情和筛选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先明确观点,再从文本筛选信息分析自己的观点。
14.A 项,“……隆重推介,使袁隆平作为世界著名水稻专家而广为人知”表述不准确,由下文“1980年第一次应邀来合作研究”“ 中国政府给您颁发了科技特等发明奖”“而且您的伟大成果也让我们亲眼看到了”的表述来看,在这次会议之前,袁隆平就已经国内外闻名,广为人知了。C项,“袁隆平专门给他送来了好种子”的表述有误,原文中“袁隆平送来了好种子”的意思是说袁隆平培育出了好的水稻种子。
D项,“为了成为超过老师的杰出学者,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外国工作” 曲解文意。由袁隆平的话语“优秀的人才的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让他们通通窝到我的手下来,受着我的思想束缚,而且我还无法给他们提供一流的研究条件,怎么能使他们成长为超过我的杰出学者呢 ”可知,袁隆平的学生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外国工作,是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和更好的研究条件。袁隆平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超过自己的杰出学者。
故答案为:BE。
15.由文中“想到国内学术界某些权威至今仍然把自己看作湘西泥巴地里滚出来的土老帽儿,把杂交水稻技术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袁隆平内心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可知原因,同时,这种联想是由斯瓦米纳森博士的一番话引起的。
16.首先要确定表达袁隆平看法。答案区间应该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中袁隆平回答别人的玩笑的话语中,把袁隆平的这段话加以分层概括即可得出答案。组织答案时,注意从“国家需要”“成长需要”的角度分析,注意对段内的关键句中的关键词语的提取。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踏过平庸,一生为中国“天眼”燃尽
陈芳 董瑞丰 刘宏宇
“天眼”之父南仁东,17日被追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24年,8000多个日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心无旁骛,为崇山峻岭间的中国“天眼”燃尽生命,在世界天文史上镌刻下新的高度。
调试期的“天眼”已经一口气发现多颗脉冲星,成为国际瞩目的宇宙观测“利器”。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天眼”与“天宫”“蛟龙”、大飞机等一起,被列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丰硕成果……
南仁东来不及目睹。但他执着追求科学梦想的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接续奋斗,勇攀世界科技高峰。
“天眼”:一个国家的骄傲
看似一口“大锅”,“天眼”是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可以接收到百亿光年外的电磁信号。
它有着超高的灵敏度和巡天速度。与美国寻找地外文明研究所的“凤凰”计划相比,“天眼”可将类太阳星巡视目标扩大至少5倍。随着“天眼”的落成,中国射电天文学“黄金期”正在开启,越来越多国际天文学专家加入中国主导的科研项目。
20多年前,这是一个异常大胆的计划。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口径不到30米。
1993年,日本东京,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在此召开。科学家们提出倡议: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
会后,南仁东极力主张中国科学家启动“天眼”项目。
“天眼”到底是一个多大的工程?在“天眼”馈源支撑系统高级工程师杨清阁的印象里,这个工程大到“漫山遍野”。这又是一个多细的工程?“600多米尺度的结构,馈源接收机在天空中跟踪反射面焦点的位置度误差不能超过10毫米。”杨清阁说,“南老师做的事,就是带领我们用漫山遍野的设备和零件建起这口精密的‘大锅’。”
南仁东曾在日本国立天文台担任客座教授,享受世界级别的科研条件和薪水。可他说:“我得回国。”
做世界独一无二的项目,他扛起这个责任。这个当初没有多少人看好的梦想,也最终成为一个国家的骄傲。
72岁的“天眼”工程高级工程师斯可克回忆:“南仁东总跟我说,国家投入10多亿元搞这个望远镜,如果因为质量问题或者工程延期导致停工,每天损失将达50万元。花了这么多钱,如果搞不好,就对不起国家。”
执着:为“天眼”燃烧20多年人生
从1994年到2005年,南仁东走遍了贵州大山里的上百个窝凼。乱石密布的喀斯特石山里,没有路,只能从石头缝间的灌木丛中,深一脚、浅一脚地挪过去。
一次,南仁东下窝凼时,瓢泼大雨从天而降。他曾亲眼见过窝凼里的泥石流,山洪裹着沙石,连人带树都能一起冲走。南仁东往嘴里塞了救心丸,连滚带爬回到垭口。
“有的大山里没有路,我们走的次数多了,才成了路。”“天眼”工程台址与观测基地系统总工程师朱博勤回忆,十几年下来,综合尺度规模、电磁波环境、生态环境、工程地质环境等因素,最终在391个备选洼地里选中了条件最适宜的大窝凼。
选址、论证、立项、建设,哪一步都不易。许多工人都记得,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为亲自测量工程项目的误差,南仁东总会丢下饭碗就往工地上跑。
“发文章和研发科学重器比较,哪个对科技的实质进步更重要,我选择后者。”南仁东总是这样说。
“20多年来他只做这一件事。”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说,“天眼”项目就像为南仁东而生,也燃烧了他最后20多年的人生。
寻梦:探索科学未知无止境
对待科学研究,南仁东无比严肃和严谨。“天眼”没有哪个环节能“忽悠”他,任何瑕疵在他那里都过不了关。
工程伊始,要建一个水窖,施工方送来设计图纸,他迅速标出几处错误打了回去。施工方惊讶极了:这个搞天文的科学家怎么还懂土建?
“南老师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他要吃透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学生甘恒谦说,“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是选择‘天眼’还是多活10年,他还是会选择‘天眼’。”
他一心想让“天眼”尽快建成启用。“天眼”的英文名字FAST,正是“快”的意思。
在南仁东看来,“天眼”建设不由经济利益驱动,而是源自人类的创造冲动和探索欲望。“如果将地球生命46亿年的历史压缩为一年,那么在这一年中的最后一分钟诞生了地球文明,而在最后一秒钟人类才摆脱地球的束缚进入广袤无垠的太空。”南仁东的心中,总是藏着许多诗意的构想。
“让美丽的夜空带我们踏过平庸。”这是他留给人世间的最后思考。
(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全球电波环境不断恶化对人类有效接收外太空讯息的干扰越来越大,南仁东响应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科学家的建议,提出“天眼”项目研发主张。
B.与美国“凤凰”相比,“天眼”巡天速度更快,灵敏度更高,可接收百亿光年外的电磁信号,而“天眼”的快速落成得益于众多国际天文学专家的参与。
C.“天眼”结构庞大,精密度高,项目工序繁杂,在选址、论证、立项、建设过程中,南仁东对每一个环节都严格要求,亲自把关,以避免出现任何瑕疵。
D.文章围绕“时代楷模”这一主题,依托“天眼”项目的研发展开叙述,旨在凸显南仁东追求科学梦想的精神,激励更多科技工作者前赴后继,勇攀高峰。
(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部分通过阐述“天眼”对于天文学研究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表达对南仁东勇于献身科学的无比崇敬之情。
B.“让美丽的夜空带我们踏过平庸”是南仁东追求理想的真实写照,诗化的语言为充满艰辛的科学研究赋予了浪漫和温情。
C.文中多处引用南仁东的原话和他人的评价,既有利于刻画南仁东朴实而伟大的形象,又能够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D.文章按“天眼”的研发建设过程安排材料,依次串联起三个小标题,内容上构成递进关系,使文章一步步走向深入。
(3)南仁东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
【答案】(1)B
(2)D
(3)①心系国家,勇于担当,不计个人得失,有着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②潜心科研,不甘平庸,敢为人先,心无旁骛,执着追求科学梦想。③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甘为科学事业献身。④严肃认真,治学严谨,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知识点】欣赏文本的形象;报告类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B项,“而‘天眼’的快速落成得益于众多国际天文学专家的参与”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随着‘天眼’落成,中国射电天文学‘黄金期’正在开启,越来越多国际天文学专家加入中国主导的科研项目”,可见“天眼”落成后,有众多国际天文学专家参与加入中国主导的科研项目,而不是“众多国际天文学专家的参与”让“天眼”快速落成。故选B。(2)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D项,“文章按‘天眼’的研发建设过程安排材料,依次串联起三个小标题”说法错误。原文中的三个小标题“天眼”“执着”“寻梦”,是按照南仁东的精神品质来划分写作版块的,“天眼”一节重在表现南仁东的“异常大胆”,“执着”一节重在表现南仁东的坚持不懈、不改初心,“寻梦”一节重在表现南仁东的严谨精进。可见,并不是按“天眼”的研发建设过程安排材料,串联起三个小标题。故选D。
(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原文内容“南仁东曾在日本国立天文台担任客座教授,享受世界级别的科研条件和薪水。可他说:‘我得回国’”“做世界独一无二的项目,他扛起这个责任。这个当初没有多少人看好的梦想,也最终成为一个国家的骄傲”,可以看出南仁东心系国家,勇于担当,不计个人得失,有着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根据原文内容“20多年前,这是一个异常大胆的计划”“南仁东极力主张中国科学家启动‘天眼’项目”“他为了自己的科学梦想,为‘天眼’燃烧20多年人生”“在南仁东看来,‘天眼’建设不由经济利益驱动,而是源自人类的创造冲动和探索欲望”,可见南仁东潜心科研,不甘平庸,敢为人先,心无旁骛,执着追求科学梦想。根据原文内容“从1994年到2005年,南仁东走遍了贵州大山里的上百个窝凼。乱石密布的喀斯特石山里,没有路,只能从石头缝间的灌木丛中,深一脚、浅一脚地挪过去。一次,南仁东下窝凼时,瓢泼大雨从天而降。他曾亲眼见过窝凼里的泥石流,山洪裹着砂石,连人带树都能一起冲走。南仁东往嘴里塞了救心丸,连滚带爬回到垭口”,可见南仁东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甘为科学事业献身。根据原文内容“对待科学研究,南仁东无比严肃和严谨。‘天眼’没有哪个环节能‘忽悠’他,任何瑕疵在他那里都过不了关”“南老师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他要吃透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可见南仁东严肃认真,治学严谨,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故答案为:⑴B⑵D
⑶ ①心系国家,勇于担当,不计个人得失,有着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②潜心科研,不甘平庸,敢为人先,心无旁骛,执着追求科学梦想。③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甘为科学事业献身。④严肃认真,治学严谨,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注意比较选项和原文信息。疏通文本,找出选项的相关信息,把选项放到原文中比较选项和原文的不同点,然后判断答案。
⑵本题考查的是文本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注意分析文本的主要内容。阅读文段,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分析选项在文本中的位置,结合文本的内容辨析选项的正误。
⑶本题考查的是文本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注意审清题目。阅读题目并分析,明确做题的方向,读材料根据题目找出答案的信息范围,筛选重点词句组织答案。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4.1《喜看稻菽千重浪》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面的语段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诗歌是文学殿堂里璀(cuī)璨的明珠。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拨动人们的心弦。她如绝美的天籁(làn),拂(fó)去尘世的喧嚣(xiāo);她似千年的佳酿(niàng),蕴藏醉人的芳香;她如清澈的甘泉,滋润干涸的心田;她似闪烁(shuò)的星辰,照亮暗淡。的夜空。徜(sháng)徉其间,我们的情感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我们的思想将在孜(zī)孜求索中变得深邃。
A.璀(cuī)璨 喧嚣(xiāo)
B.天籁(lán) 闪烁(shuò)
C.拂(fó)去 徜(sháng)徉
D.佳酿(niàng) 孜(zī)孜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摇篮 漫山遍野 遴选 遐思迩想
B.蔽塞 计日程功 料峭 轻手摄脚
C.丰姿 孽根祸种 稗益 功亏一篑
D.消受 精疲力尽 凛冽 娇揉造作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秋日的山林是美妙的,漫山的红叶在秋风中翩然起舞,这姹紫嫣红的美景,让人沉醉,更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词客感慨唏嘘。
②老张这个古玩爱好者,把多年来收集的盆盆罐罐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每当我到来,他总是如数家珍地向我介绍。
③自提出要在5年内推动中国进入无现金社会的目标以来,中国移动支付取得快速发展,可谓一日千里,成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
④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各级领导干部要“干”字当头,强化担当精神,勇于挑重担子,敢于啃硬骨头,善于接烫手山芋。
⑤这部作品,情节跌宕起伏,语言朴实无华,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情实感,让人百读不厌。
⑥面对银行的霸王条款,黄女士拒绝归还1500元,这令不少网友感到大快人心,最终在法院的判决下,黄女士执行还款。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临摹名帖时,法帖的轮廓和神韵会潜移默化地塑造我们当下的心境。不断临帖的过程,其实就是与古人神交的过程。在笔、纸、手、心长时间的磨合中,以前粗糙的书写方式逐渐被改变,同时性情中焦躁、杂乱的成分也会被削弱,静谧的书香墨海能渐渐陶冶出精神之光。“旧我”不断褪色后,温文尔雅的君子形象将卓然而立。
A.练习书法的关键,是凝神聚力、平心静气地临摹名帖。
B.只有温文尔雅、卓然而立的君子,才能成为著名书法家。
C.研习书法可以怡养性情,提升个人品昧,提高精神境界。
D.书法要靠领悟,悟明书法之道,才能不断提高书法水平。
二、语用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锻炼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和办事能力。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既要,也要冲锋陷阵,切实解决思想认识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实等突出问题。贫富差距加大会影响经济增长、社会稳定,所以解决贫困问题。
脱贫任务艰巨,到2020年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需要每年减贫1000多万人,( ),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挑战。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关键阶段,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地推进难以完成的任务,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运筹帷幄 迫在眉睫 按部就班 众志成城
B.建言献策 千钧一发 循规蹈矩 同仇敌忾
C.运筹帷幄 千钧一发 按部就班 同仇敌忾
D.建言献策 迫在眉睫 循规蹈矩 众志成城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敢不敢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锻炼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和办事能力。
B.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体现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和办事能力。
C.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锻炼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和办事能力。
D.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体现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和办事能力。
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B.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多年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C.脱贫攻坚还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D.脱贫攻坚还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多年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三、语言表达
8.请根据下面文字创设的情境,结合你的感触写一副对联。要求:对仗工整,语言浑成,音韵和谐。
默哀!5月22日下午1点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他几十年如一日,不辞辛苦、殚精竭虑,终于实现了杂交水稻技术的历史性突破。杂交水稻大范围的推广,不仅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为中国乃至全世界人的吃饭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袁 隆平曾经说过,他有过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的梦,一个是杂交水稻引进到全球各地的梦。这不仅仅是一个科学家的梦,也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梦。
那一片片稻田,那一阵阵稻香,就是他留下的足迹!
上联:
下联:
9.(2021·凉山州模拟)请给下面这段新闻报道写一则标题,不超过35字。
新华社长沙11月3日电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11月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2日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的具体情况。在发布会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又提出了自己短期内的两个高产“小目标”。
“双季亩产1500公斤的目标已经实现了,我接下来的目标分为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袁隆平说,长期目标就是继续追求自己的“禾下乘凉梦”,而短期目标一个是争取早日实现杂交水稻双季亩产2000公斤,一个是希望将目前实施的“三一工程”升级为“两一工程”。袁隆平希望能够将“三分地养活一个人”变成“两分地养活一个人”。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名由实美,古往今来,莫不如此。 ,由李冰父子想到都江堰,由韩愈想到潮州的韩江韩山,由白居易想到白堤。再看当代,由焦裕禄想到兰考,由孔繁森想到阿里,由杨善洲想到大亮山,由沈浩想到小岗村。其人已与为之奋斗的事业交融在一起。或许, ,然而,在“建立自我、追求忘我”的过程中,他们的名,早已口口相传, ,镌刻进历史。名由实美,这名终归是由人民群众给予的,也只有人民群众的认可才经得起大浪淘沙的考验。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①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大的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
②我跟随在他身后不禁产生了瞬间的错觉:这难道就是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吗?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
③挽起裤腿走下稻田,是人们从播种到收获季节见到的袁隆平最标准的“形象”。人们常提出的一个疑问是: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了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
④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到了当代,农民出身的毛泽东说,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大,吃饭的事情最大。
⑤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那时在湖南一所偏僻山村农校——湘西雪峰山麓的安江农校任教的青年袁隆平便下定决心,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他在1961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的往事,注定要成为世界农业史上的经典事例。
11.下列对文段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自然段中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体现了他热爱并献身农业科研的精神。
B.“挽起裤腿走下稻田”,进一步强调了袁隆平是一位严谨认真的实践者。
C.第①段首先对环境进行了描写,说明袁隆平工作之勤奋、工作之辛苦、工作之谨慎。
D.第②段最后一句从另一个角度高度评价了袁隆平的科学贡献。
12.下列对文段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几个生动形象的动作突出了袁隆平工作认真、敬业的科学精神。
B.第①段中对袁隆平的描写采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C.文中对袁隆平的生动形象的描写表现了他对待科学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D.“泥腿子院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位农业科学家注重实践的特点。
13.“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请根据文意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杂交水稻之父
1982年的一个秋日,马尼拉洛斯巴洛斯镇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学术报告厅里,正在举行国际水稻科技界的盛会,座无虚席。会议开始,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农业部前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庄重地引领袁隆平走上主席台。这时,屏幕上赫然打出袁隆平的巨幅头像,下方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行特大黑体英文字。报告厅里顿时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国际同行的推崇,确实使袁隆平感受到了心智与汗水的价值,以及来自光明正大的竞争对手的真诚友谊和温暖。想到国内学术界某些权威至今仍然把自己看作湘西泥巴地里滚出来的土老帽儿,把杂交水稻技术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袁隆平内心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
会后,袁隆平跟斯瓦米纳森博士开玩笑说:“您今天这样‘突然袭击’,大张旗鼓地‘贩卖’我,可真叫我有点措手不及呀。”“我就是特意要给您一个惊喜呀!”“可我1980年第一次应邀来合作研究时,您竟然给我定了个每月800美元的实习研究生工资!”袁隆平笑着说。那一次他曾向斯瓦米纳森提出严正抗议,准备拂袖而去。经斯瓦米纳森反复道歉,极力挽留,并把他重新定为特别研究员,每月工资提到1750美元,他才留了下来。
“哈哈,您还记得那件事哪!说实话,那时候我们看您在国内地位也很低似的,这里给您待遇太高,反而使我们丢份。加上那时我们毕竟还没有亲眼见过成功的三系配套杂交水稻,所以给您定工资估计为您在国内的10倍,想来您该可以接受。没想到您还很有气派!而第二年我们就看到中国政府给您颁发了科技特等发明奖,而且您的伟大成果也让我们亲眼看到了。所以我们后来一直为那件事感到惭愧。今天,也算是我们正式为您正名吧!”
“哈哈,原来阁下您也曾亲自参与歧视我的‘勾当’啊!坦率地说,我们在国内是从来不争经济利益的。可是,到了您这里,拿多少钱可就关系到中国科学家的尊严了,所以我一定要跟您‘斗争’到底啊。不过,中国有句老话,叫作‘不打不相识’。这就像我们国际科技界的朋友们,实际都是同一阵地上的竞争对手。但是也正因为在同一阵地上竞争,才有机会成为朋友啊!我和您一见面就‘打了一仗’,所以我们的友谊也将更加长久。是不是?”袁隆平说。
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使水稻平均亩产比原先增加20%以上。这项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不仅有助于中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惠及全世界。为此,他被美国科学院选聘为外籍院士,院长西瑟罗纳先生介绍袁隆平当选的理由是:“袁隆平先生发明杂交水稻技术,为全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7 000万人的吃饭问题。”湖南郴州农民曹宏球说“邓小平送来了好政策,袁隆平送来了好种子”,他专门花钱雕了一尊汉白玉的袁隆平石像供在家里。
袁隆平把他的研究生介绍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攻读博士学位,这些研究生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外国工作。有人便跟袁隆平开玩笑说:“您老人家送出的人才都飞了,您可是白费心血了!”袁隆平则认真地回答说:“你们不要见识短浅。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需要大量超过袁隆平的人才。优秀的人才的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让他们通通窝到我的手下来,受着我的思想束缚,而且我还无法给他们提供一流的研究条件,怎么能使他们成长为超过我的杰出学者呢?一旦祖国有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他们随时都会回来的。相反,如果他们回来而又无用武之地,那又叫人家回来干什么呢?”
(摘编自庄志霞《袁隆平传》)
1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斯瓦米纳森博士在他主持召开的一次国际水稻科技界会议上的隆重推介,使袁隆平作为世界著名水稻专家而广为人知。
B.袁隆平因为发明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为全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被美国科学院选聘为外籍院士。
C.湖南郴州农民曹宏球为了感谢袁隆平专门给他送来了好种子,专门花钱请人雕了一尊汉白玉的袁隆平石像供在家里。
D.袁隆平的研究生经他介绍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攻读博士学位,为了成为超过老师的杰出学者,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外国工作。
E.本文通过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相关事迹的描述,表现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的博大胸怀以及勇于探索、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
15.尽管被国际同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内心却“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16.有人说袁隆平送出的人才“都飞了”,他是“白费心血”,袁隆平却认为这种看法是“见识短浅”。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踏过平庸,一生为中国“天眼”燃尽
陈芳 董瑞丰 刘宏宇
“天眼”之父南仁东,17日被追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24年,8000多个日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心无旁骛,为崇山峻岭间的中国“天眼”燃尽生命,在世界天文史上镌刻下新的高度。
调试期的“天眼”已经一口气发现多颗脉冲星,成为国际瞩目的宇宙观测“利器”。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天眼”与“天宫”“蛟龙”、大飞机等一起,被列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丰硕成果……
南仁东来不及目睹。但他执着追求科学梦想的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接续奋斗,勇攀世界科技高峰。
“天眼”:一个国家的骄傲
看似一口“大锅”,“天眼”是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可以接收到百亿光年外的电磁信号。
它有着超高的灵敏度和巡天速度。与美国寻找地外文明研究所的“凤凰”计划相比,“天眼”可将类太阳星巡视目标扩大至少5倍。随着“天眼”的落成,中国射电天文学“黄金期”正在开启,越来越多国际天文学专家加入中国主导的科研项目。
20多年前,这是一个异常大胆的计划。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口径不到30米。
1993年,日本东京,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在此召开。科学家们提出倡议: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
会后,南仁东极力主张中国科学家启动“天眼”项目。
“天眼”到底是一个多大的工程?在“天眼”馈源支撑系统高级工程师杨清阁的印象里,这个工程大到“漫山遍野”。这又是一个多细的工程?“600多米尺度的结构,馈源接收机在天空中跟踪反射面焦点的位置度误差不能超过10毫米。”杨清阁说,“南老师做的事,就是带领我们用漫山遍野的设备和零件建起这口精密的‘大锅’。”
南仁东曾在日本国立天文台担任客座教授,享受世界级别的科研条件和薪水。可他说:“我得回国。”
做世界独一无二的项目,他扛起这个责任。这个当初没有多少人看好的梦想,也最终成为一个国家的骄傲。
72岁的“天眼”工程高级工程师斯可克回忆:“南仁东总跟我说,国家投入10多亿元搞这个望远镜,如果因为质量问题或者工程延期导致停工,每天损失将达50万元。花了这么多钱,如果搞不好,就对不起国家。”
执着:为“天眼”燃烧20多年人生
从1994年到2005年,南仁东走遍了贵州大山里的上百个窝凼。乱石密布的喀斯特石山里,没有路,只能从石头缝间的灌木丛中,深一脚、浅一脚地挪过去。
一次,南仁东下窝凼时,瓢泼大雨从天而降。他曾亲眼见过窝凼里的泥石流,山洪裹着沙石,连人带树都能一起冲走。南仁东往嘴里塞了救心丸,连滚带爬回到垭口。
“有的大山里没有路,我们走的次数多了,才成了路。”“天眼”工程台址与观测基地系统总工程师朱博勤回忆,十几年下来,综合尺度规模、电磁波环境、生态环境、工程地质环境等因素,最终在391个备选洼地里选中了条件最适宜的大窝凼。
选址、论证、立项、建设,哪一步都不易。许多工人都记得,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为亲自测量工程项目的误差,南仁东总会丢下饭碗就往工地上跑。
“发文章和研发科学重器比较,哪个对科技的实质进步更重要,我选择后者。”南仁东总是这样说。
“20多年来他只做这一件事。”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说,“天眼”项目就像为南仁东而生,也燃烧了他最后20多年的人生。
寻梦:探索科学未知无止境
对待科学研究,南仁东无比严肃和严谨。“天眼”没有哪个环节能“忽悠”他,任何瑕疵在他那里都过不了关。
工程伊始,要建一个水窖,施工方送来设计图纸,他迅速标出几处错误打了回去。施工方惊讶极了:这个搞天文的科学家怎么还懂土建?
“南老师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他要吃透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学生甘恒谦说,“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是选择‘天眼’还是多活10年,他还是会选择‘天眼’。”
他一心想让“天眼”尽快建成启用。“天眼”的英文名字FAST,正是“快”的意思。
在南仁东看来,“天眼”建设不由经济利益驱动,而是源自人类的创造冲动和探索欲望。“如果将地球生命46亿年的历史压缩为一年,那么在这一年中的最后一分钟诞生了地球文明,而在最后一秒钟人类才摆脱地球的束缚进入广袤无垠的太空。”南仁东的心中,总是藏着许多诗意的构想。
“让美丽的夜空带我们踏过平庸。”这是他留给人世间的最后思考。
(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全球电波环境不断恶化对人类有效接收外太空讯息的干扰越来越大,南仁东响应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科学家的建议,提出“天眼”项目研发主张。
B.与美国“凤凰”相比,“天眼”巡天速度更快,灵敏度更高,可接收百亿光年外的电磁信号,而“天眼”的快速落成得益于众多国际天文学专家的参与。
C.“天眼”结构庞大,精密度高,项目工序繁杂,在选址、论证、立项、建设过程中,南仁东对每一个环节都严格要求,亲自把关,以避免出现任何瑕疵。
D.文章围绕“时代楷模”这一主题,依托“天眼”项目的研发展开叙述,旨在凸显南仁东追求科学梦想的精神,激励更多科技工作者前赴后继,勇攀高峰。
(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部分通过阐述“天眼”对于天文学研究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表达对南仁东勇于献身科学的无比崇敬之情。
B.“让美丽的夜空带我们踏过平庸”是南仁东追求理想的真实写照,诗化的语言为充满艰辛的科学研究赋予了浪漫和温情。
C.文中多处引用南仁东的原话和他人的评价,既有利于刻画南仁东朴实而伟大的形象,又能够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D.文章按“天眼”的研发建设过程安排材料,依次串联起三个小标题,内容上构成递进关系,使文章一步步走向深入。
(3)南仁东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音分辨;习惯性误读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
A项,“璀”应读“cu ”;
B项,“籁”应读“lài”;
C项,“拂”应读“fú”,“徜”应读“cháng”。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和识记并正确书写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学习中扎实的积累,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对于课文中出现的生僻字、易误读的字,要善于归纳,分类整理,加强记忆。
2.【答案】D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分辨;音形相近字字形分辨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ABC无误;
D.“娇揉造作”中“娇”应改为“矫”。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字形。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课后读写,特别是同音字与形近字;同时还要结合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3.【答案】A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
①姹紫嫣红:形容各种颜色的花卉艳丽、好看。不用来形容“美景”。
②如数家珍:像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不能用来指自己家中的珍宝,此处使用不正确。
③一日千里:形容进展极快。使用正确。
④烫手山芋:比喻有好处而想得到、但又有麻烦不好处理的事物。使用正确。
⑤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形容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曲折动人。使用正确。
⑥大快人心: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此处不是说坏人坏事受到惩罚,使用不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
4.【答案】C
【知识点】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
【解析】【分析】文段强调的是书法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即塑造人的心境,怡养人的性情,陶冶人的精神等。由此分析,C项最恰当。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概括语段内容的理解、概括、语言简洁表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要求,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题目,压缩语段有拟写新闻标题(或一句话新闻)、提取关键词、概括并评价材料的内容、下定义等几种类型。概括材料的内容要区分材料的文体特征,注意有新闻类、叙述类、说明类、议论类和寓言类,新闻类注意提取新闻的要素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果,然后根据材料的性质确定重点,重点注意新闻中的导语;叙述类注意事件的过程;说明类注意提取物件的组成、作用,议论类注意提取论点,寓言类注意虚构的内容对应的生活中的真实现象。
【答案】5.A
6.B
7.A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成语的使用;语序不当;搭配不当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主要有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非四种误用方式,成语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2)此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3)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补写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5.一处,迫在眉睫:形容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千钧一发:形容事态极其危险。语境是解决贫困问题就在眼前,十分紧迫,强调的是“紧急”而不是“危急”,故选“迫在眉睫”。第二处,运筹帷幄: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泛指筹划决策;建言献策:指陈述主张或意见。语境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筹划决策,故选“运筹帷幄”。第三处,按部就班:原意是写文章时篇章结构安排得体,用字造句合乎规范。后来引申为照章办事,依次进行,不越轨,不逾格。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循规蹈矩:原指遵守规矩,不轻举妄动。现多形容一举一动拘守旧框框,不敢稍有变动。这里从感彩角度考虑,是依次推进难以完成任务,用“按部就班”更合适。第四处,众志成城: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同仇敌忾:大家一致地对敌人仇恨和愤怒。这里是说大家一起团结一致,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应用“众志成城”。
故答案为:A。
6.第一处语病是语序不当,扶贫工作应先思考先想,然后再付诸行动,看工作成效,“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应改为“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排除AD两项;第二处语病为搭配不当,“彰显”与“状态”“作风”不搭配,把“彰显”改为“检验”,排除C项。
故答案为:B。
7.本题需要考虑关联词语的搭配,下文的关联词语“也”只能与“既”搭配,排除CD两项。“矛盾和问题”的前面是一个多层定语,应考虑定语的语序,正确顺序应是“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排除B项。
故答案为:A。
8.【答案】上联:耕耘数载心系苍生只为百姓腹饱体键;下联:朴素一生身先垂范换得万户库满粮丰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根据所给的文字创设的情境拟写一副对联。文字情境一共有三段:第一段写“杂交水稻之父”在长沙去世。第二段介绍了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以及杂交水稻大范围的推广后产生的效益——为中国乃至全世界人的吃饭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实现了袁隆平的梦想。第三段,是一句抒情性文字,指出一片片稻田,一阵阵稻香,就是袁隆平留下的足迹。三段文字的关键点在第二段上,袁隆平不辞辛劳,亲力亲为,田间地头搞科研,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培育出杂交水稻,不仅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为中国乃至全世界人的吃饭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根据以上分析按照对联要求进行拟写即可。拟写时最好突出袁隆平的贡献——解决人们吃饭问题。
故答案为:上联:耕耘数载心系苍生只为百姓腹饱体键;下联:朴素一生身先垂范换得万户库满粮丰
【点评】本题考查学会拟写对联能力。拟写对联时要注意上下联字数相等,句式相同;平仄合律,音韵和谐,对联的上下句的平仄一定是交叉对仗;语意相关,深刻新颖。写好对联的关键要注意“词对”和“意对”,所谓“词对”主要指形式上的词性相对、结构相对、平仄相对等,所谓“意对”主要指感情的抒发和意境的营造能够相对。
9.【答案】杂交水稻双季亩产1500公斤实现后,袁隆平又提出短期内的两个高产“小目标”。
【知识点】压缩语段;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本题要求拟新闻标题,标题一般涵盖主体事件即可。第二段是发布会的细节,可先不理会。重点关注第一段。第一段第一句话“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11月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2日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的具体情况”中“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是重要信息。第一段第二句话“袁隆平又提出了自己短期内的两个高产‘小目标’”是重点信息。综合起来可以是:杂交水稻双季亩产1500公斤实现后,袁隆平又提出短期内的两个高产“小目标”。
故答案为:杂交水稻双季亩产1500公斤实现后,袁隆平又提出短期内的两个高产“小目标”。
【点评】本题考查概括新闻内容,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必须要在把握新闻导语和中心事件基础上简明扼要地概括新闻事实的核心内容。可用对仗工整的对联式、引人入胜的设置悬念式等样式来拟题,注意标题中出现名人,名言,或者遇味的简称,昵称,代号等等,但是一定要简略。
10.【答案】回望历史;当初他们并没有想到留名;深深地印在人民心上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第一空处,由下文“由李冰父子想到都江堰,由韩愈想到潮州的韩江韩山,由白居易想到白堤”可知,讲的是历史中的人物李冰父子、韩愈和白居易,所以此处可填写“回望历史”。
第二空处,由下文“在‘建立自我、追求忘我’的过程中,他们的名,早已口口相传”可知,他们是在追求忘我的过程中,名早已口口相传,说明当时他们没有想出名,所以此处可填写“当初他们并没有想到留名”。
第三空处,由上句“早已口口相传”可知,人们已经把他们的名字记住了,在结合下句“镌刻进历史”可知,人们已经深深的记住他们的名字了,所以此处可填写“深深地印在人民心上”。
故答案为:回望历史;当初他们并没有想到留名;深深地印在人民心上
【点评】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能力。这类题目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于文本。具体说,所补写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要综合起来,这样答案就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答案】11.C
12.B
13.①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民以食为天”的说法。②毛泽东曾经说过,吃饭的事情最大。③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④青年袁隆平就下定决心,要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
【知识点】传记类;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筛选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了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请根据文意回答”,然后通读全文,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概括总结。
11.C项,“工作之谨慎”错,原文第一段并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
故答案为:C。
12.B项,“心理描写”错,第一段中并没有心理描写。
故答案为:B。
1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可见原因之一:“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
由原文“到了当代,农民出身的毛泽东说,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大,吃饭的事情最大”可总结出:农民出身的毛泽东说吃饭的事情最大;
由“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可见:我国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
由原文“那时在湖南一所偏僻山村农校——湘西雪峰山麓的安江农校任教的青年袁隆平便下定决心,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可见:青年袁隆平便下定决心,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
故答案为: ①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民以食为天”的说法。②毛泽东曾经说过,吃饭的事情最大。③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④青年袁隆平就下定决心,要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
【答案】14.B;E
15.斯瓦米纳森的推崇使他产生了对比联想;他尚未得到国内学术界某些权威的承认,且杂交水稻技术被他们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
16.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需要大量超过袁隆平的人才;优秀人才的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国外一流的科研条件更有利于杰出人才的成长;一旦祖国有条件让他们发挥作用,他们也会随时回来。
【知识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传记类;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2)本题考查筛选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首先确定信息所在的答案区间,然后加以分层概括最后提取答案。
(3)本题考查理解人物思想感情和筛选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先明确观点,再从文本筛选信息分析自己的观点。
14.A 项,“……隆重推介,使袁隆平作为世界著名水稻专家而广为人知”表述不准确,由下文“1980年第一次应邀来合作研究”“ 中国政府给您颁发了科技特等发明奖”“而且您的伟大成果也让我们亲眼看到了”的表述来看,在这次会议之前,袁隆平就已经国内外闻名,广为人知了。C项,“袁隆平专门给他送来了好种子”的表述有误,原文中“袁隆平送来了好种子”的意思是说袁隆平培育出了好的水稻种子。
D项,“为了成为超过老师的杰出学者,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外国工作” 曲解文意。由袁隆平的话语“优秀的人才的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让他们通通窝到我的手下来,受着我的思想束缚,而且我还无法给他们提供一流的研究条件,怎么能使他们成长为超过我的杰出学者呢 ”可知,袁隆平的学生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外国工作,是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和更好的研究条件。袁隆平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超过自己的杰出学者。
故答案为:BE。
15.由文中“想到国内学术界某些权威至今仍然把自己看作湘西泥巴地里滚出来的土老帽儿,把杂交水稻技术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袁隆平内心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可知原因,同时,这种联想是由斯瓦米纳森博士的一番话引起的。
16.首先要确定表达袁隆平看法。答案区间应该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中袁隆平回答别人的玩笑的话语中,把袁隆平的这段话加以分层概括即可得出答案。组织答案时,注意从“国家需要”“成长需要”的角度分析,注意对段内的关键句中的关键词语的提取。
17.【答案】(1)B
(2)D
(3)①心系国家,勇于担当,不计个人得失,有着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②潜心科研,不甘平庸,敢为人先,心无旁骛,执着追求科学梦想。③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甘为科学事业献身。④严肃认真,治学严谨,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知识点】欣赏文本的形象;报告类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B项,“而‘天眼’的快速落成得益于众多国际天文学专家的参与”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随着‘天眼’落成,中国射电天文学‘黄金期’正在开启,越来越多国际天文学专家加入中国主导的科研项目”,可见“天眼”落成后,有众多国际天文学专家参与加入中国主导的科研项目,而不是“众多国际天文学专家的参与”让“天眼”快速落成。故选B。(2)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D项,“文章按‘天眼’的研发建设过程安排材料,依次串联起三个小标题”说法错误。原文中的三个小标题“天眼”“执着”“寻梦”,是按照南仁东的精神品质来划分写作版块的,“天眼”一节重在表现南仁东的“异常大胆”,“执着”一节重在表现南仁东的坚持不懈、不改初心,“寻梦”一节重在表现南仁东的严谨精进。可见,并不是按“天眼”的研发建设过程安排材料,串联起三个小标题。故选D。
(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原文内容“南仁东曾在日本国立天文台担任客座教授,享受世界级别的科研条件和薪水。可他说:‘我得回国’”“做世界独一无二的项目,他扛起这个责任。这个当初没有多少人看好的梦想,也最终成为一个国家的骄傲”,可以看出南仁东心系国家,勇于担当,不计个人得失,有着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根据原文内容“20多年前,这是一个异常大胆的计划”“南仁东极力主张中国科学家启动‘天眼’项目”“他为了自己的科学梦想,为‘天眼’燃烧20多年人生”“在南仁东看来,‘天眼’建设不由经济利益驱动,而是源自人类的创造冲动和探索欲望”,可见南仁东潜心科研,不甘平庸,敢为人先,心无旁骛,执着追求科学梦想。根据原文内容“从1994年到2005年,南仁东走遍了贵州大山里的上百个窝凼。乱石密布的喀斯特石山里,没有路,只能从石头缝间的灌木丛中,深一脚、浅一脚地挪过去。一次,南仁东下窝凼时,瓢泼大雨从天而降。他曾亲眼见过窝凼里的泥石流,山洪裹着砂石,连人带树都能一起冲走。南仁东往嘴里塞了救心丸,连滚带爬回到垭口”,可见南仁东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甘为科学事业献身。根据原文内容“对待科学研究,南仁东无比严肃和严谨。‘天眼’没有哪个环节能‘忽悠’他,任何瑕疵在他那里都过不了关”“南老师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他要吃透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可见南仁东严肃认真,治学严谨,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故答案为:⑴B⑵D
⑶ ①心系国家,勇于担当,不计个人得失,有着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②潜心科研,不甘平庸,敢为人先,心无旁骛,执着追求科学梦想。③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甘为科学事业献身。④严肃认真,治学严谨,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注意比较选项和原文信息。疏通文本,找出选项的相关信息,把选项放到原文中比较选项和原文的不同点,然后判断答案。
⑵本题考查的是文本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注意分析文本的主要内容。阅读文段,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分析选项在文本中的位置,结合文本的内容辨析选项的正误。
⑶本题考查的是文本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注意审清题目。阅读题目并分析,明确做题的方向,读材料根据题目找出答案的信息范围,筛选重点词句组织答案。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