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4.2我国区域发展战略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4.2我国区域发展战略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5-29 08:38: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
第四章 区位发展战略
1.运用资料,了解新时期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2.能够说出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的地理位置、范围,并认识其基本概况。3.结合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分析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
CONTENTS
我国宏观发展格局
01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02
京津冀协调发展
03
区域发展战略
1.区域发展战略:
指对一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的整体谋划。
2.特点:
战略性、长期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等。
3.要求:
尊重自然规律,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因地
制宜,扬长补短,生态环境优先,谋求共
同富裕。
01
我国宏观发展格局
1.国情:
人口数量多、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
2.发展战略:
(1)改革开放之前,坚持区域均衡发展战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2)改革开放以后,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
(3)新时期
①继续推动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地区协调发展。
②重点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③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战略示意
四大地区协调发展
1.划分依据:
根据全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2.目的: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四大地区协调发展
3.发展方向:
东部面临新一轮的开放发展,需要构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高地,引领新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率先建设高水平的现代经济体系。
中部崛起对于加强东中西互动、协调南北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把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发展壮大,构建产业创新、现代服务、综合交通和现代物流体系。
四大地区协调发展
3.发展方向:
我国西部幅员辽阔,资源丰富,需要加大开放开发力度,加强内外通道和交通枢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培育优势产业、新型产业和特色产业,更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关键在于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政府和国企改革,大力繁荣民营经济,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增强发展活力、内生动力和整体竞争力。
活动
阅读课本94页,第2题
为什么说西部大开发的目标与东、中西和东北是不同的,不能以东部的标准来衡量西部的发展,而应结合西部实际有的放矢?
因为西部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有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等优势突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人才、技术、资金匮乏,正处于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时期。
活动
阅读课本94页,第2题
议一议,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地理背景主要有哪些?
中国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重要。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02
范围
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市,土地面积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
区位优势
长江上中下游地区优势互补、协作互动的格局,有利于发挥东部经济带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中、西部经济带承接东部经济带的产业转移,实现整体发展
以长江黄金水道为轴,覆盖11个省市,人口众多、经济总量高
临近经济发达地区,技术力量、资金雄厚,工业化、城镇化程度高,市场广阔,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强大依托和保障
能同时与“一带一路”衔接互动,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长江经济带发展格局
“一轴”: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以沿江主要城镇为节点,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
“两翼”:发挥长江主轴线的辐射带动作用,向南北两侧腹地延伸拓展,依靠沪蓉和沪瑞两大通道,提升南北两翼支撑力。
“三极”: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为主体,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三大增长极。
“多点”: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
发展战略
战略 发展条件 发展目标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长江黄金水道;沿岸纵横交错的铁路线 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沿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立足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的比较优势,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 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推动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协调发展
发展战略
战略 发展条件 发展目标
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东部沿海,与海上丝绸之路衔接;西部沿边,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相连 成为横贯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开放合作走廊
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山、水、河、湖生态要素丰富多样 构建以长江干支流为经脉、以山水林田湖为有机整体,江湖关系和谐、流域水质优良、生态流量充足、水土保持有效、生物种类多样的生态安全格局,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水清地绿天蓝的生态廊道
03
京津冀协同发展概况
1.发展背景: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同属华北要地,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
2.规划:三地推行“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建立行政管理协同机制、生态环保联动机制、产业和科技创新协同机制。
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
一核:北京。
两城:北京和天津(主要引擎)。
三轴: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个产业发展带和城镇聚集轴(主体框架)。
“四区”:分别是中部核心功能区、东部滨海发展区、南部功能拓展区和西北部生态涵养区,每个功能区都有明确的空间范围和发展重点。
“多节点”:包括石家庄、唐山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张家口、秦皇岛、沧州、衡水等节点城市,重点是提高其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有序推动产业和人口聚集。
京津冀协同发展定位
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强化首都功能,注重“瘦身健体”,传统市场向河北转移,科技企业抢滩天津和河北。
全国现代商贸物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重点疏解一般性产业特别是高消耗产业,着力改善京津冀空气质量,重点建设好雄安新区。
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侧重发展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新型产业。
优势和限制性因素
优势:全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中心;产业层次高、旅游资源丰富
劣势:交通拥堵,大气污染日趋严重,城市用地紧张,地价高,城镇化问题突出
北京
优势和限制性因素
优势:拥有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沿海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制造业基础雄厚;对外开放程度高;科技、教育发达,高素质人才数量多
劣势:水资源严重短缺;专业化高端人才相对缺乏
天津
优势和限制性因素
优势:地理位置优越,矿产资源、土地资源丰富,地价低,人力资源丰富,农业基础好
劣势:科技水平、产业层次、经济发展水平低,产业基础不完善
河北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重点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控制北京人口规模。
形成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要素市场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格局。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大城市病”的道路。
使之成为具有全国意义的创新增长引擎和生态修复示范区。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措施
加强区域之间的信息、产品、劳动、技术等的联系
发挥各自区域优势,加快区域分工
推进区域交通、市场等一体化
促进区域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加强区域环境的整治工作等
2019年3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
1.与西部地区今后社会经济发展方向不一致的是(  )
A.改善生态环境,加强草原牧区建设,发展林牧业
B.发挥三线建设形成的基础和能力,加快军工技术向民用工业的转化和扩散
C.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的农业生产,以缓解能源、交通、运输紧张等问题
D.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发能源、矿产和水力资源,使其成为全国的动力基地
2.西部大开发中的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都提出了“以科技为先导,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战略,下列关于两省区“特色经济”的叙述中,属于青海省的是(  )
①全国的钾肥基地 ②我国特色产品加工、出口基地 ③全国的石油、天然气能源基地 ④我国的水电基地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课堂检测
C
D
依据国家发展新格局,我国将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
3.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是(  )
①水陆交通便利 ②矿产、水力等资源丰富 ③土地和用工成本低 ④技术力量雄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为推动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两区域在生态安全方面可以开展的合作是(  )
A.航道建设 B.西电东送
C.劳务输出 D.水土保持
5.在长江三角洲产业分工协作方面,上海应重点发展(  )
A.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对外贸易
B.机械制造、服装制造、石油化工
C.原料重化工业、现代农业、旅游业
D.高端装备制造、临空经济、现代物流业
课堂检测
C
D
A
京津冀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旨在调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
6.在京津冀整体协同发展中,河北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有(  )
A.市场广阔 B.环境优美
C.发展空间大 D.技术水平高
7.企业把研发部门和总部留在京津的主要原因是(  )
A.占用空间较小 B.搬迁费用昂贵
C.京津交通便利 D.京津科技发达
课堂检测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