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检测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检测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0.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9 13:30:50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检测练习
一、字词书写
1.给画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    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xún zhāngzhāi jù   ,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jǔ jué   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zī zī bú juàn   。
2.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
(1)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chóu chànɡ   ,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
(2)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 jū nì   于文字。
(3)然而玩味起来,自觉有一种闲情逸致,令人xīn kuànɡ shén yí   。
(4)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chuī máo qiú cī   之人。
二、选择题
3.下面是“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前言中的一段话。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品中,既有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叶形矛头,也有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黄金武士;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品中,既有柬埔寨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铜鼓,也有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突线钮铜铎。展览中的精美文物众多,举不胜举。______________。
A.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充分体现了这些精美文物在文化艺术方面融合互鉴、交汇碰撞的广度和深度
B.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文化艺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充分体现在这些精美文物的融合互鉴交汇碰撞之中
C.这些精美文物充分体现了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在文化艺术方面融合互鉴、交汇碰撞的广度和深度
4.下列加点字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意蕴(yùn)譬如(bì)一幅画(fú)瞬息万变(shùn)
B.违背(wéi)逝者(shì)悲哀(āi)信手拈来(zhān)
C.流露(lù)含蓄(xù)擒住(qín)目不忍睹(dǔ)
D.怆然(chuàng)深巷(xiàng)散碎(sǎn)惟妙惟肖(xiāo)
5.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A.经过四年的努力,中国首届科幻作家博士生们对即将到来的论文辩论赛胸有成竹。
B.对于是否参加课外兴趣班,家长和孩子的意见大相径庭,无法达成共识。
C.深圳的灯光秀引来了很多游客袖手旁观。
D.在追梦的过程中,中国航天领域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6.(第15课《无言之美》同步练习及答案)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讲成绩夸大其词,讲问题轻描淡写,这是很不好的作风。
B.他信手拈来的打油诗经常为白宫的节日聚会增添不少欢乐气氛。
C.这篇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惟妙惟肖。
D.在这个并非尽善尽美的世界上,勤奋会得到报偿,而游手好闲则要受到惩罚。
三、基础知识综合
7.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先从事实下手研究。pì_______如有一个荒村或任何物体,shè_______影家把它照一幅(  )相,美术家把它画一幅图。这种相片和图画可以从两个观点去比较□第一,相片或图画,哪一个较“和自然逼(  )真□不消说得,在同一视yù_______心以内的东西,相片都可以包罗尽致,并且体积、比例和实物都两两相称(  ),不会有丝毫错误。
(1)给加点字注音。
(2)根据拼音写汉字。
(3)解释加点词。
尽致:   
(4)在□处标注恰当的标点。
8.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四川人说□é______眉天下秀,夔(  )门天下险,剑gé______天下雄,青城天下yōu______□这话是有道理的。我们看颐(  )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huáng______的印象。
(1)给加点字注音。
(2)根据拼音写汉字。
(3)在□中标注恰当的标点符号。
(4)解释加点词。
富丽堂皇:   
四、综合性学习
9.为激发同学们阅读经典的兴趣,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与经典同行,与好书为伴”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各小组要用对联的形式表达对此次活动的感悟,已经写出了上联,请你为其补出下联。
上联:阅经典传承文化瑰宝
下联:
(2)请你为这次主题活动设计几种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一:举办“我与名著之间的故事”交流会
活动形式二:
活动形式三:
(3)有同学在学校论坛里发起了关于阅读兴趣的调查,绘制了以下表格。请仔细阅读表格中的数据,说说你的发现。
中学生阅读兴趣统计表
  文学名著 言情小说 恐怖故事 搞笑漫画
很喜欢 13% 22% 26% 63%
随便看看 44% 56% 61% 33%
不喜欢 43% 22% 13% 4%
我的发现:
(4)同学们就名著阅读的问题发表了很多看法,以下是某同学发表的帖子。请仔细阅读后,也发表一组帖子。
【帖子组一】 《格列佛游记》的独特之处在于作者奇妙无穷的想象力,在荒诞的情节中包含着辛辣的讽刺,对当时英国的政治弊端做了无情的批判。
【帖子组二】
10.(2020·青浦模拟)2020年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由于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学校将读书活动搬至“云端”,举办了“云阅读”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根据以下图表数据,概括你所获得的主要信息。
①   
②   
从以上信息得出的结论是:   
(2)学校为“云阅读”活动设计了一张宣传画,请你用一段话描述画面。要求:35字左右,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3)学校邀请嘉宾做“云阅读”演讲,请用连线的方式为他们选择最合适的演讲主题。
图书馆馆长 陪伴,为爱共读
学生家长 和阅读一起跑“马拉松”
知名作家 让书香温暖心灵
心理医生 阅读和写作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
①母语通常是指一个人所属民族的群体语言,是一个民族最为鲜明的符号标志,它能把一些人凝聚为一个共同体。母语自信则是对母语品质和母语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母语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尊重。
②每个民族对自己的母语都有一种天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视其为最美的语言。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徽章。汉语拥有最为丰富的书面文献和自公元前841年以来不曾中断的历史记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它因其承载的文化的先进性而对世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让我们自豪,也增强了我们对汉语的自信。然而,在近现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加之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冲击,我们对汉语的自信产生了动摇,这给汉语带来了危机,造成了伤害。“五四”期间,汉语严重欧化,有学者甚至主张用拼音来代替汉字:上世纪80年代,汉语的计算机输入成为难题,汉字又蒙受了“笔画复杂、输入困难”的责难;即使是现在,国人对外语的重视程度依然远远超过汉语……因此,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是每个中国人必须正视的问题。
③对母语的不自信,究其本质,是对自身文化的不自信。在当今形势下,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文化是我国生存和发展的软实力,是中华民族的命脉和灵魂。而汉语既是这种文化的产物,也是这种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就不能再对汉语采取那种“自贬、自侮、自戕”的态度,而应重新拾回对汉语的自信。
④事实上,从语言学角度看,汉语也的确有值得我们自信的理由。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在世界语言中,汉语具有独一无二的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特征,精通多国语言的季羡林先生称誉汉语是世界语言里最简练的一个语种,同样表达一个意思,如果英语要60秒,汉语5秒就够了。汉语在表达的自由度和创造性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美国语言学家范诺洛萨说,汉语充满动感,不像西方语言那样被语法、词类规则套死。汉语有声调,音韵铿锵,和谐美丽,瑞典语言学家高本汉认为,在这方面,汉语比西方语言略胜一筹。
⑤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汉语在全球快速传播,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不断升温的“汉语热”不仅强化了人们对汉语的认同,旺盛的需求也为汉语“走出去”增添了信心。据英国语言学家格雷多尔研究预测,到2050年,汉语将上升到国际语言分类金字塔的最高一层。因此,我们更应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做一个根基牢固的中国人。
(作者:纪秀生。有删改)
11.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应该“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的原因有哪些?请逐条概括。
12.请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13.下面两则材料分别可以用作本文哪一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
材料一 国学大师钱穆说过,汉语之美在于“精”。“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仅10个字,不仅使我心与天地大生命融凝合一,又兼及自然科学。着语不多,会心自在深微处。
材料二 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说,语言是一个民族所必需的“呼吸”,通过一种语言,一个人类群体才得以凝聚成民族,一个民族的特性才能获得完整的映照和表达。
议论文阅读
淡泊之心自高远
覃光林
①“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南北朝人慧能的这首偈子世世代代被人们所传颂、高僧淡泊名利的思想,以一种“世间万物皆空”的意念去面对尘世间的事物,以一种心中静若水,处事波澜不惊的心境去面对外界的诱感,受到了后人的敬佩和称赞。
②“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这个词,在字典里的意思是:不追求,不热衷,“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朗如日月,清如水镜。
③淡泊之心,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尘世繁杂,谁又能真正静心于其中,哭过、笑过、恨过、痛过,不过是一场蹉跎;每个人的背后都有故事,每个人都有不公、难过、恨的时候,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处理方式.要经历一些事情,才真正看清人情世故,才真正体会人走茶凉的苦楚,也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人生的价值。常怀淡泊之心,才能让尘世的种种规划为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④真正的淡泊,不是力不能及的无奈,不是心满意足的自赏,更不是碌碌无为者的虚伪的自嘲,淡泊,是一种功名利禄,繁华于我如浮云的心境,是一种坚守人生之道的气节。淡泊,抑或是仕道受阻后的醒悟,繁华过后的心归,但无论如何,淡泊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心永远纯净,目光永远辽远,思维永远清晰,信念永远坚毅。
⑤漫漫人生路,看风起云卷,花开花落,蓦然回首浅浅一笑。守一颗淡泊之心,拥一份淡然之美。一切随心而为,嬉笑怒骂皆自由才是生活的本意,亮化自我心灵,放眼悠悠天地,淡泊之心自然高远,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⑥在人的生命历程中,轰轰烈烈是暂时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平淡中度过,只要怀有淡泊的心境和一生一世永不放弃的追求,就一定能获得生活馈赠的那份幸福和快乐,成功赋于的那份慰藉和乐趣。用一颗淡泊的心,怀着感恩的信念,对父母,对朋友,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天,豁达地面对人生的得失,保持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我们所看到的世界,被我们浸染了内心的色彩,如果我们先把内心描绘得五彩缤纷,色彩斑斓,世界就是光明和美好的。
⑦人贵有淡泊之心。有了淡泊之心,面对失败才能不灰心丧气,面对成功才会不骄傲自满,始终保持一种平和淡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有了淡泊之心,才能用一种超然的心态去对待眼前的一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做世间功名利禄的奴隶,也不为凡尘中各种烦恼左右,使自己的人生不断升华;有了淡泊之心,我们才能挑开一切名利的束缚让人性回归本真状态,从而获得心灵的充实、丰富、自由、纯净。
⑧学会淡泊,你就获得了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拥有淡泊,才能体会超然的人生。
14.文章开篇引用高僧慧能的一首偈子,其作用是什么?
1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淡泊。
16.试分析文章第五段划线句子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17.请围绕文章“淡泊之心自高远”这一中心,仿照示例,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示例:陶渊明因为有了淡泊之心,主动远离官场,才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自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jié nàn;寻章摘句;咀嚼;孜孜不倦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故答案为:jié nàn;寻章摘句;咀嚼;孜孜不倦
【点评】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答案】(1)惆怅
(2)拘泥
(3)心旷神怡
(4)吹毛求疵
【知识点】汉字的部首与偏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形的识记。“ chóu chànɡ ”写作“ 惆怅 ”;“ jū nì ”写作“ 拘泥 ”;“ xīn kuànɡ shén yí ”写作“ 心旷神怡 ”;“ chuī máo qiú cī ”写作“ 吹毛求疵 ”。
故答案为: 惆怅 ; 拘泥 ; 心旷神怡 ; 吹毛求疵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3.【答案】C
【知识点】衔接仿写
【解析】【分析】 语段介绍了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品情况。根据语段介绍的内容,突出的是展品多,而且空格前-句“展览中的精美文物众多,举不胜举”也表现了这一点, 所以总结句的主语应是 “这些精美文物”,排除AB;“融合互鉴、交汇碰撞”应该作广度.和深度的定语,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补写。解答此题首先要把握内容上的前后联系,其次要注意语句在结构上的一致性,最后还要注意是否有字数上的限制。
4.【答案】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 譬如(bì) ——(pì)
B. 信手拈来(zhān) ——(niān)
C.正确。
D. 惟妙惟肖(xiāo) ——(xiào)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5.【答案】C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
【解析】【分析】A.胸有成竹: 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B.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C.袖手旁观: 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用来形容很多游客观看深圳的灯光,不合语境;
D.可歌可泣: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6.【答案】C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
A.轻描淡写:指说话或行文时有意把某个问题轻轻带过。使用正确。
B.信手拈来:形容写文章时,善于运用词汇和组织材料。使用正确。
C. 惟妙惟肖:是指描写 或模仿非常逼真传神。使用对象有误。
D.尽善尽美:形容事物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7.【答案】(1)fú ; bī ; chèn
(2)譬 ; 摄 ;域
(3)详尽细致,达到极点。
(4):| ”?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汉字的部首与偏旁;词义理解;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解析】【分析】 ⑴“幅”读二声;“称”是多音字,根据语境确定此处应读chèn。
⑵“pì如”的“pì”是上下结构;注意“摄”字的偏旁不要写错。
⑶“尽致”的词意可根据积累直接作答,也可根据语境推测词义。“尽” 表示详尽。
⑷第一处要填的标点,后文是对“这种相片和图画可以从两个观点去比较”的具体阐释,因此应该用冒号;第二处的问号应在引号外。
【点评】⑴本题考查重点词注音。 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要准确辨别读音,并能结合语境使用恰当。此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的读音书写。
⑵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⑶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意思既要从词语的本义出发,又要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同时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分析。
⑷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平时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8.【答案】(1)kuí ; yí
(2)峨 ; 阁 ; 幽 ; 煌
(3):“ | 。”
(4)形容建筑物华丽雄伟,也形容场面华丽而盛大。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汉字的部首与偏旁;词义理解;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解析】【分析】 ⑴本题考查字音。根据积累作答。“夔”读作“ kuí ”";“颐”读作“ yí ” 。
⑵本题考查字形。根据积累作答。“è” 写作“峨”;“g é ”写作“阁”;“yōu” 写作“幽”;“huáng”写作“煌”。
⑶本题考查标点。语段中四川人“说”,“说”字后面用冒号、引号,话说完后用句号,“这话”前的句号应在后引号内。
⑷ 本题考查词语理解。根据“颐和园风景”及金碧辉煌推测词义即可。富丽堂皇:富丽,华丽;堂皇,盛大,雄伟。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
【点评】⑴本题考查重点词注音。 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要准确辨别读音,并能结合语境使用恰当。此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的读音书写。
⑵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⑶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平时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⑷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意思既要从词语的本义出发,又要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同时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分析。
9.【答案】(1)下联:示例一:读好书塑造精彩人生。示例二:品名著提升道德修养。示例三:品佳作弘扬民族精神。(对仗工整即可)
(2)示例:举行读书报告会;举行“我爱读书”征文比赛。举行“名著走向舞台”话剧表演;举行名著知识竞赛等 。
(3)中学生倾向于阅读消遣性、刺激性的读物,对文学名著的兴趣不高。
(4)《西游记》中的唐僧虽然手无缚鸡之力,很多时候糊里糊涂,不辨是非,一味地以慈悲为怀。但是他心地善良,信仰坚定,面对取经路上的艰难险阻和妖魔鬼怪,勇往直前,义无反顾。
【知识点】图表信息;活动设计;对联;作品的综合评价;《西游记》
【解析】【分析】 ⑴本题考查拟写对联。对联分上下两联,两联字数相同,语义相关,相对应的词语词性相同。作答时要围绕着活动主题“与经典同行,与好书为伴”来拟写作答。答案是多元的。
⑵本题考查活动栏目的设计。针对中学生的主题活动一般有以下几个:朗读比赛、图片展、读书报告会、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主题歌咏比赛、古诗文朗诵大赛、办一期手抄报等。选择两个以“与经典同行,与好书为伴”为主题来拟写名称即可。
⑶解答表格试题,主要看图表的标题和图表的数据,把数据的对比结果与标题内容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对象+特点(变化趋势)” 方式进行概括作答。结论可多个,注意题目要求。本表反映的是中学生阅读兴趣,从表格看,大多数的中学生喜欢看“搞笑漫画”,不大喜欢看“文学名著”;有很大一部分中学生阅读缺少目的性等。答案是多元的。
⑷考查对名著作品内容的了解。作答时,选择一部熟悉的名著,从主题理解、语言风格、写作方法等方面入手,可以集中阐述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拟写。答案是多元的,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联。对联是用对偶修辞写出的句子,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的意思的艺术形式。解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依据对联的特点分析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对于设计活动类型的题目,我们一般从平时掌握的几种常见的主题活动中做出选择即可。只是需要在表达时注意考题对于句子形式上的要求。
⑶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解答时要仔细观察材料中所给出的图表,找出图表中的规律以及所揭示的实际问题。由于图文转换大多属于说明文的范畴,表述过程中应注意用词的准确、严密。
⑷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10.【答案】(1)①在不同阅读形式中,电子书阅读很受青睐。;②相对于纸质书的阅读来说,电子书和有声书阅读月使用频次较高。;结论:当下,人们阅读的形式更多样化,数字化阅读的形式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2)示例:画面中的人或坐、或立在书本之上,就像骑着一只只展翅翱翔的大雁,享受着云端阅读的快乐与闲适。
(3)图书馆馆长——和阅读一起跑“马拉松”
学生家长——陪伴,为爱共读
知名作家——阅读和写作
心理医生——让书香温暖心灵
【知识点】漫画释义;材料探究;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根据表一中的数字可以看出:在不同形式的阅读中,选择电子书阅读的最多;根据表二数字可以看出:在不同阅读方式的月使用频次中,电子书和有声书所占比例比较高,纸质书比例最低。综合两个表格,可以得出结论:在面临多种阅读方式的选择时,电子书和有声书的选择率高于纸质书,人们越来越喜欢数字化的阅读方式。(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描述时要结合主题“云阅读”以及图中内容,注意运用修辞。图中,书在云空中,代表云端阅读;打开的书像一只只展翅翱翔的大雁,代表享受云端阅读的快乐与闲适。理解了画意后进行描述即可。(3)本题考查对演讲主题的理解。图书馆有大量藏书,阅读的“马拉松”意味着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所以图书馆馆长应选择“和阅读一起跑‘马拉松’”这一主题;作为家长,应多陪伴孩子,所以学生家长应选择“陪伴,为爱共读”这一主题;作家擅长的是写作,应选择“阅读和写作”这一主题;心理医生是解决人的心灵的问题,应选择“让书香温暖心灵”这一主题。
故答案为:⑴①在不同阅读形式中,电子书阅读很受青睐。②相对于纸质书的阅读来说,电子书和有声书阅读月使用频次较高。结论:当下,人们阅读的形式更多样化,数字化阅读的形式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⑵ 示例:画面中的人或坐、或立在书本之上,就像骑着一只只展翅翱翔的大雁,享受着云端阅读的快乐与闲适。 ⑶ 图书馆馆长——和阅读一起跑“马拉松” 学生家长——陪伴,为爱共读 知名作家——阅读和写作 心理医生——让书香温暖心灵
【点评】⑴图文转换,即是把图标中的信息进行概括,然后进行评价总结。考生要通过图表中的数据读出有效信息,然后结合信息得出自己的结论。⑵运用一种修辞方法描述画面,就要学会结合宣传画展开联想,用优美的语言去表达即可。⑶演讲主题跟人物的身份联系密切,人物的身份决定其关注的角度,考生要仔细体会其中的不同。
【答案】11.①我们曾经对汉语有自信,但近现代以来,这种自信产生了动摇。②为了维护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③从语言学角度看,汉语有其独特的优点。④汉语的国际地位提高。(意思对即可。)
12.首先从人们对母语的天然情感和汉语对世界的影响两个角度,阐述我们曾对汉语有自信。然后指出近现代我们对汉语的自信产生动摇的原因,并列举自信动摇给汉语带来的危机和伤害。最后指出重拾汉语母语自信的必要性。
13.材料一:第④段。这则材料突出了汉语简练的特点,可以证明“汉语具有独一无二的简洁而富有想致力的特征”。材料二:第①段。这则材料强调语言对民族的重要性,可以证明母语“能把一些人凝聚为一个共同体”。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论证过程;补充论据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⑵本题考查论证的思路。注意运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词语。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分析。”
⑶本题考查论据的选择与使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论据是论证论点根据,是作者建立论点的理由,因此它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其次,是否使用多个论据,要根据证明过程的需要做出选择。
1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二段中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加之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冲击,我们对汉语的自信产生了动摇”,第三段中的“中华文化是我国生存和发展的软实力,是中华民族的命脉和灵魂”,第四段中的“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第五段中的“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汉语在全球快速传播,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可提炼作答。
故答案为: ①我们曾经对汉语有自信,但近现代以来,这种自信产生了动摇。②为了维护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③从语言学角度看,汉语有其独特的优点。④汉语的国际地位提高。(意思对即可。)
12.本题考查论证思路。细读第二段可知,本段首先提出观点: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徽章。然后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列举了汉语不曾中断的纪录及对世界的影响和现代以来汉语受到的冲击和面临的危机。最后得出结论,强调了重拾母语自信是国人必须正视的问题。
故答案为: 首先从人们对母语的天然情感和汉语对世界的影响两个角度,阐述我们曾对汉语有自信。然后指出近现代我们对汉语的自信产生动摇的原因,并列举自信动摇给汉语带来的危机和伤害。最后指出重拾汉语母语自信的必要性。
13.解析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作答本题,找出材料中论据所证明论点所在段落即可。材料一中“在于‘精”“仅10个字”“着语不多”等,强调了汉语“简练”的特点,“会心自在深微处”突出了汉语具有“想象力”的特点,因此,材料一可以证明第④段中“汉语具有独一无二的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特征”一句。材料二中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的话强调了语言对民族的重要性,其中“一一个人类群体才得以凝聚成民族”可以证明第①段中母语“能把一些人凝聚为一个共同体”一句。
故答案为: 材料一:第④段。这则材料突出了汉语简练的特点,可以证明“汉语具有独一无二的简洁而富有想致力的特征”。材料二:第①段。这则材料强调语言对民族的重要性,可以证明母语“能把一些人凝聚为一个共同体”。
【答案】14.引出论题,充当道理论据,因为人物身份,故事,还能充当事实论据。
1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永远纯净,目光永远辽远;思维永远清晰,信念永远坚毅,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
16.用了道理论证及比喻论证。两者融合在一起,既有道理的严谨和无可辩驳,又有比喻的通俗易懂,震聋发聩,又引人深思。
17.王维因为有了淡泊之心,主动放弃晋升,才有了“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的空灵飘逸……
【知识点】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文章开头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补充论据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议论文首段的作用,首段常用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作为论据证明论点的作用。
⑵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⑶本题考查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议论文经常使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辨识论证方法,首先要看是不是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再看是不是举例论证,最后考虑道理论证。
⑷本题考查论据的选择与使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论据是论证论点根据,是作者建立论点的理由,因此它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其次,是否使用多个论据,要根据证明过程的需要做出选择。
14.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要结合文体从结构与内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议论文开头段一般有引出论点或者论题的作用,有的起到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如果是引用了名人名言或事例,还能起到论证论点的作用。本文开篇引用唐朝高僧慧能的一首偈子,从其内容来可以看出,是为了引出本文的论题,同时又可作为论据,为论证中心论点服务。引用的内容属于诗文,所以还有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故答案为: 引出论题,充当道理论据,因为人物身份,故事,还能充当事实论据。
15.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筛选。根据第四段中的“但无论如何,淡泊者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心永远纯净,目光永远辽远,思维永远清晰,信念永远坚毅”这句话即可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永远纯净,目光永远辽远;思维永远清晰,信念永远坚毅,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
16.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判断及作用分析。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阅读第五段的划线句子,可见它是一句名言,运用的是引用论证。而句中的“贪如火”“欲如水”又是比喻的修辞,所以还是比喻论证,以此来从反面论证了淡泊的重要性。
故答案为: 用了道理论证及比喻论证。两者融合在一起,既有道理的严谨和无可辩驳,又有比喻的通俗易懂,震聋发聩,又引人深思。
17.本题考查论据的补充。解答此题要调动我们的积累,选择一位有淡泊之心的名人,用与示例相同的句式,表述出其淡泊之心的具体事例即可。比如刘禹锡因为有淡泊之心,所以才会身居陋室而不觉“陋”。
故答案为: 王维因为有了淡泊之心,主动放弃晋升,才有了“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的空灵飘逸……
1 / 1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检测练习
一、字词书写
1.给画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    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xún zhāngzhāi jù   ,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jǔ jué   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zī zī bú juàn   。
【答案】jié nàn;寻章摘句;咀嚼;孜孜不倦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故答案为:jié nàn;寻章摘句;咀嚼;孜孜不倦
【点评】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
(1)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chóu chànɡ   ,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
(2)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 jū nì   于文字。
(3)然而玩味起来,自觉有一种闲情逸致,令人xīn kuànɡ shén yí   。
(4)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chuī máo qiú cī   之人。
【答案】(1)惆怅
(2)拘泥
(3)心旷神怡
(4)吹毛求疵
【知识点】汉字的部首与偏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形的识记。“ chóu chànɡ ”写作“ 惆怅 ”;“ jū nì ”写作“ 拘泥 ”;“ xīn kuànɡ shén yí ”写作“ 心旷神怡 ”;“ chuī máo qiú cī ”写作“ 吹毛求疵 ”。
故答案为: 惆怅 ; 拘泥 ; 心旷神怡 ; 吹毛求疵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二、选择题
3.下面是“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前言中的一段话。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品中,既有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叶形矛头,也有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黄金武士;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品中,既有柬埔寨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铜鼓,也有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突线钮铜铎。展览中的精美文物众多,举不胜举。______________。
A.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充分体现了这些精美文物在文化艺术方面融合互鉴、交汇碰撞的广度和深度
B.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文化艺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充分体现在这些精美文物的融合互鉴交汇碰撞之中
C.这些精美文物充分体现了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在文化艺术方面融合互鉴、交汇碰撞的广度和深度
【答案】C
【知识点】衔接仿写
【解析】【分析】 语段介绍了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品情况。根据语段介绍的内容,突出的是展品多,而且空格前-句“展览中的精美文物众多,举不胜举”也表现了这一点, 所以总结句的主语应是 “这些精美文物”,排除AB;“融合互鉴、交汇碰撞”应该作广度.和深度的定语,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补写。解答此题首先要把握内容上的前后联系,其次要注意语句在结构上的一致性,最后还要注意是否有字数上的限制。
4.下列加点字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意蕴(yùn)譬如(bì)一幅画(fú)瞬息万变(shùn)
B.违背(wéi)逝者(shì)悲哀(āi)信手拈来(zhān)
C.流露(lù)含蓄(xù)擒住(qín)目不忍睹(dǔ)
D.怆然(chuàng)深巷(xiàng)散碎(sǎn)惟妙惟肖(xiāo)
【答案】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 譬如(bì) ——(pì)
B. 信手拈来(zhān) ——(niān)
C.正确。
D. 惟妙惟肖(xiāo) ——(xiào)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5.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A.经过四年的努力,中国首届科幻作家博士生们对即将到来的论文辩论赛胸有成竹。
B.对于是否参加课外兴趣班,家长和孩子的意见大相径庭,无法达成共识。
C.深圳的灯光秀引来了很多游客袖手旁观。
D.在追梦的过程中,中国航天领域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答案】C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
【解析】【分析】A.胸有成竹: 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B.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C.袖手旁观: 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用来形容很多游客观看深圳的灯光,不合语境;
D.可歌可泣: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6.(第15课《无言之美》同步练习及答案)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讲成绩夸大其词,讲问题轻描淡写,这是很不好的作风。
B.他信手拈来的打油诗经常为白宫的节日聚会增添不少欢乐气氛。
C.这篇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惟妙惟肖。
D.在这个并非尽善尽美的世界上,勤奋会得到报偿,而游手好闲则要受到惩罚。
【答案】C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
A.轻描淡写:指说话或行文时有意把某个问题轻轻带过。使用正确。
B.信手拈来:形容写文章时,善于运用词汇和组织材料。使用正确。
C. 惟妙惟肖:是指描写 或模仿非常逼真传神。使用对象有误。
D.尽善尽美:形容事物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三、基础知识综合
7.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先从事实下手研究。pì_______如有一个荒村或任何物体,shè_______影家把它照一幅(  )相,美术家把它画一幅图。这种相片和图画可以从两个观点去比较□第一,相片或图画,哪一个较“和自然逼(  )真□不消说得,在同一视yù_______心以内的东西,相片都可以包罗尽致,并且体积、比例和实物都两两相称(  ),不会有丝毫错误。
(1)给加点字注音。
(2)根据拼音写汉字。
(3)解释加点词。
尽致:   
(4)在□处标注恰当的标点。
【答案】(1)fú ; bī ; chèn
(2)譬 ; 摄 ;域
(3)详尽细致,达到极点。
(4):| ”?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汉字的部首与偏旁;词义理解;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解析】【分析】 ⑴“幅”读二声;“称”是多音字,根据语境确定此处应读chèn。
⑵“pì如”的“pì”是上下结构;注意“摄”字的偏旁不要写错。
⑶“尽致”的词意可根据积累直接作答,也可根据语境推测词义。“尽” 表示详尽。
⑷第一处要填的标点,后文是对“这种相片和图画可以从两个观点去比较”的具体阐释,因此应该用冒号;第二处的问号应在引号外。
【点评】⑴本题考查重点词注音。 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要准确辨别读音,并能结合语境使用恰当。此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的读音书写。
⑵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⑶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意思既要从词语的本义出发,又要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同时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分析。
⑷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平时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8.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四川人说□é______眉天下秀,夔(  )门天下险,剑gé______天下雄,青城天下yōu______□这话是有道理的。我们看颐(  )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huáng______的印象。
(1)给加点字注音。
(2)根据拼音写汉字。
(3)在□中标注恰当的标点符号。
(4)解释加点词。
富丽堂皇:   
【答案】(1)kuí ; yí
(2)峨 ; 阁 ; 幽 ; 煌
(3):“ | 。”
(4)形容建筑物华丽雄伟,也形容场面华丽而盛大。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汉字的部首与偏旁;词义理解;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解析】【分析】 ⑴本题考查字音。根据积累作答。“夔”读作“ kuí ”";“颐”读作“ yí ” 。
⑵本题考查字形。根据积累作答。“è” 写作“峨”;“g é ”写作“阁”;“yōu” 写作“幽”;“huáng”写作“煌”。
⑶本题考查标点。语段中四川人“说”,“说”字后面用冒号、引号,话说完后用句号,“这话”前的句号应在后引号内。
⑷ 本题考查词语理解。根据“颐和园风景”及金碧辉煌推测词义即可。富丽堂皇:富丽,华丽;堂皇,盛大,雄伟。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
【点评】⑴本题考查重点词注音。 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要准确辨别读音,并能结合语境使用恰当。此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的读音书写。
⑵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⑶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平时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⑷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意思既要从词语的本义出发,又要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同时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分析。
四、综合性学习
9.为激发同学们阅读经典的兴趣,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与经典同行,与好书为伴”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各小组要用对联的形式表达对此次活动的感悟,已经写出了上联,请你为其补出下联。
上联:阅经典传承文化瑰宝
下联:
(2)请你为这次主题活动设计几种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一:举办“我与名著之间的故事”交流会
活动形式二:
活动形式三:
(3)有同学在学校论坛里发起了关于阅读兴趣的调查,绘制了以下表格。请仔细阅读表格中的数据,说说你的发现。
中学生阅读兴趣统计表
  文学名著 言情小说 恐怖故事 搞笑漫画
很喜欢 13% 22% 26% 63%
随便看看 44% 56% 61% 33%
不喜欢 43% 22% 13% 4%
我的发现:
(4)同学们就名著阅读的问题发表了很多看法,以下是某同学发表的帖子。请仔细阅读后,也发表一组帖子。
【帖子组一】 《格列佛游记》的独特之处在于作者奇妙无穷的想象力,在荒诞的情节中包含着辛辣的讽刺,对当时英国的政治弊端做了无情的批判。
【帖子组二】
【答案】(1)下联:示例一:读好书塑造精彩人生。示例二:品名著提升道德修养。示例三:品佳作弘扬民族精神。(对仗工整即可)
(2)示例:举行读书报告会;举行“我爱读书”征文比赛。举行“名著走向舞台”话剧表演;举行名著知识竞赛等 。
(3)中学生倾向于阅读消遣性、刺激性的读物,对文学名著的兴趣不高。
(4)《西游记》中的唐僧虽然手无缚鸡之力,很多时候糊里糊涂,不辨是非,一味地以慈悲为怀。但是他心地善良,信仰坚定,面对取经路上的艰难险阻和妖魔鬼怪,勇往直前,义无反顾。
【知识点】图表信息;活动设计;对联;作品的综合评价;《西游记》
【解析】【分析】 ⑴本题考查拟写对联。对联分上下两联,两联字数相同,语义相关,相对应的词语词性相同。作答时要围绕着活动主题“与经典同行,与好书为伴”来拟写作答。答案是多元的。
⑵本题考查活动栏目的设计。针对中学生的主题活动一般有以下几个:朗读比赛、图片展、读书报告会、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主题歌咏比赛、古诗文朗诵大赛、办一期手抄报等。选择两个以“与经典同行,与好书为伴”为主题来拟写名称即可。
⑶解答表格试题,主要看图表的标题和图表的数据,把数据的对比结果与标题内容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对象+特点(变化趋势)” 方式进行概括作答。结论可多个,注意题目要求。本表反映的是中学生阅读兴趣,从表格看,大多数的中学生喜欢看“搞笑漫画”,不大喜欢看“文学名著”;有很大一部分中学生阅读缺少目的性等。答案是多元的。
⑷考查对名著作品内容的了解。作答时,选择一部熟悉的名著,从主题理解、语言风格、写作方法等方面入手,可以集中阐述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拟写。答案是多元的,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联。对联是用对偶修辞写出的句子,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的意思的艺术形式。解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依据对联的特点分析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对于设计活动类型的题目,我们一般从平时掌握的几种常见的主题活动中做出选择即可。只是需要在表达时注意考题对于句子形式上的要求。
⑶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解答时要仔细观察材料中所给出的图表,找出图表中的规律以及所揭示的实际问题。由于图文转换大多属于说明文的范畴,表述过程中应注意用词的准确、严密。
⑷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10.(2020·青浦模拟)2020年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由于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学校将读书活动搬至“云端”,举办了“云阅读”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根据以下图表数据,概括你所获得的主要信息。
①   
②   
从以上信息得出的结论是:   
(2)学校为“云阅读”活动设计了一张宣传画,请你用一段话描述画面。要求:35字左右,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3)学校邀请嘉宾做“云阅读”演讲,请用连线的方式为他们选择最合适的演讲主题。
图书馆馆长 陪伴,为爱共读
学生家长 和阅读一起跑“马拉松”
知名作家 让书香温暖心灵
心理医生 阅读和写作
【答案】(1)①在不同阅读形式中,电子书阅读很受青睐。;②相对于纸质书的阅读来说,电子书和有声书阅读月使用频次较高。;结论:当下,人们阅读的形式更多样化,数字化阅读的形式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2)示例:画面中的人或坐、或立在书本之上,就像骑着一只只展翅翱翔的大雁,享受着云端阅读的快乐与闲适。
(3)图书馆馆长——和阅读一起跑“马拉松”
学生家长——陪伴,为爱共读
知名作家——阅读和写作
心理医生——让书香温暖心灵
【知识点】漫画释义;材料探究;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根据表一中的数字可以看出:在不同形式的阅读中,选择电子书阅读的最多;根据表二数字可以看出:在不同阅读方式的月使用频次中,电子书和有声书所占比例比较高,纸质书比例最低。综合两个表格,可以得出结论:在面临多种阅读方式的选择时,电子书和有声书的选择率高于纸质书,人们越来越喜欢数字化的阅读方式。(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描述时要结合主题“云阅读”以及图中内容,注意运用修辞。图中,书在云空中,代表云端阅读;打开的书像一只只展翅翱翔的大雁,代表享受云端阅读的快乐与闲适。理解了画意后进行描述即可。(3)本题考查对演讲主题的理解。图书馆有大量藏书,阅读的“马拉松”意味着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所以图书馆馆长应选择“和阅读一起跑‘马拉松’”这一主题;作为家长,应多陪伴孩子,所以学生家长应选择“陪伴,为爱共读”这一主题;作家擅长的是写作,应选择“阅读和写作”这一主题;心理医生是解决人的心灵的问题,应选择“让书香温暖心灵”这一主题。
故答案为:⑴①在不同阅读形式中,电子书阅读很受青睐。②相对于纸质书的阅读来说,电子书和有声书阅读月使用频次较高。结论:当下,人们阅读的形式更多样化,数字化阅读的形式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⑵ 示例:画面中的人或坐、或立在书本之上,就像骑着一只只展翅翱翔的大雁,享受着云端阅读的快乐与闲适。 ⑶ 图书馆馆长——和阅读一起跑“马拉松” 学生家长——陪伴,为爱共读 知名作家——阅读和写作 心理医生——让书香温暖心灵
【点评】⑴图文转换,即是把图标中的信息进行概括,然后进行评价总结。考生要通过图表中的数据读出有效信息,然后结合信息得出自己的结论。⑵运用一种修辞方法描述画面,就要学会结合宣传画展开联想,用优美的语言去表达即可。⑶演讲主题跟人物的身份联系密切,人物的身份决定其关注的角度,考生要仔细体会其中的不同。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
①母语通常是指一个人所属民族的群体语言,是一个民族最为鲜明的符号标志,它能把一些人凝聚为一个共同体。母语自信则是对母语品质和母语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母语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尊重。
②每个民族对自己的母语都有一种天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视其为最美的语言。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徽章。汉语拥有最为丰富的书面文献和自公元前841年以来不曾中断的历史记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它因其承载的文化的先进性而对世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让我们自豪,也增强了我们对汉语的自信。然而,在近现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加之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冲击,我们对汉语的自信产生了动摇,这给汉语带来了危机,造成了伤害。“五四”期间,汉语严重欧化,有学者甚至主张用拼音来代替汉字:上世纪80年代,汉语的计算机输入成为难题,汉字又蒙受了“笔画复杂、输入困难”的责难;即使是现在,国人对外语的重视程度依然远远超过汉语……因此,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是每个中国人必须正视的问题。
③对母语的不自信,究其本质,是对自身文化的不自信。在当今形势下,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文化是我国生存和发展的软实力,是中华民族的命脉和灵魂。而汉语既是这种文化的产物,也是这种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就不能再对汉语采取那种“自贬、自侮、自戕”的态度,而应重新拾回对汉语的自信。
④事实上,从语言学角度看,汉语也的确有值得我们自信的理由。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在世界语言中,汉语具有独一无二的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特征,精通多国语言的季羡林先生称誉汉语是世界语言里最简练的一个语种,同样表达一个意思,如果英语要60秒,汉语5秒就够了。汉语在表达的自由度和创造性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美国语言学家范诺洛萨说,汉语充满动感,不像西方语言那样被语法、词类规则套死。汉语有声调,音韵铿锵,和谐美丽,瑞典语言学家高本汉认为,在这方面,汉语比西方语言略胜一筹。
⑤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汉语在全球快速传播,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不断升温的“汉语热”不仅强化了人们对汉语的认同,旺盛的需求也为汉语“走出去”增添了信心。据英国语言学家格雷多尔研究预测,到2050年,汉语将上升到国际语言分类金字塔的最高一层。因此,我们更应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做一个根基牢固的中国人。
(作者:纪秀生。有删改)
11.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应该“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的原因有哪些?请逐条概括。
12.请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13.下面两则材料分别可以用作本文哪一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
材料一 国学大师钱穆说过,汉语之美在于“精”。“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仅10个字,不仅使我心与天地大生命融凝合一,又兼及自然科学。着语不多,会心自在深微处。
材料二 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说,语言是一个民族所必需的“呼吸”,通过一种语言,一个人类群体才得以凝聚成民族,一个民族的特性才能获得完整的映照和表达。
【答案】11.①我们曾经对汉语有自信,但近现代以来,这种自信产生了动摇。②为了维护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③从语言学角度看,汉语有其独特的优点。④汉语的国际地位提高。(意思对即可。)
12.首先从人们对母语的天然情感和汉语对世界的影响两个角度,阐述我们曾对汉语有自信。然后指出近现代我们对汉语的自信产生动摇的原因,并列举自信动摇给汉语带来的危机和伤害。最后指出重拾汉语母语自信的必要性。
13.材料一:第④段。这则材料突出了汉语简练的特点,可以证明“汉语具有独一无二的简洁而富有想致力的特征”。材料二:第①段。这则材料强调语言对民族的重要性,可以证明母语“能把一些人凝聚为一个共同体”。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论证过程;补充论据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⑵本题考查论证的思路。注意运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词语。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分析。”
⑶本题考查论据的选择与使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论据是论证论点根据,是作者建立论点的理由,因此它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其次,是否使用多个论据,要根据证明过程的需要做出选择。
1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二段中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加之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冲击,我们对汉语的自信产生了动摇”,第三段中的“中华文化是我国生存和发展的软实力,是中华民族的命脉和灵魂”,第四段中的“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第五段中的“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汉语在全球快速传播,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可提炼作答。
故答案为: ①我们曾经对汉语有自信,但近现代以来,这种自信产生了动摇。②为了维护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③从语言学角度看,汉语有其独特的优点。④汉语的国际地位提高。(意思对即可。)
12.本题考查论证思路。细读第二段可知,本段首先提出观点: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徽章。然后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列举了汉语不曾中断的纪录及对世界的影响和现代以来汉语受到的冲击和面临的危机。最后得出结论,强调了重拾母语自信是国人必须正视的问题。
故答案为: 首先从人们对母语的天然情感和汉语对世界的影响两个角度,阐述我们曾对汉语有自信。然后指出近现代我们对汉语的自信产生动摇的原因,并列举自信动摇给汉语带来的危机和伤害。最后指出重拾汉语母语自信的必要性。
13.解析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作答本题,找出材料中论据所证明论点所在段落即可。材料一中“在于‘精”“仅10个字”“着语不多”等,强调了汉语“简练”的特点,“会心自在深微处”突出了汉语具有“想象力”的特点,因此,材料一可以证明第④段中“汉语具有独一无二的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特征”一句。材料二中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的话强调了语言对民族的重要性,其中“一一个人类群体才得以凝聚成民族”可以证明第①段中母语“能把一些人凝聚为一个共同体”一句。
故答案为: 材料一:第④段。这则材料突出了汉语简练的特点,可以证明“汉语具有独一无二的简洁而富有想致力的特征”。材料二:第①段。这则材料强调语言对民族的重要性,可以证明母语“能把一些人凝聚为一个共同体”。
议论文阅读
淡泊之心自高远
覃光林
①“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南北朝人慧能的这首偈子世世代代被人们所传颂、高僧淡泊名利的思想,以一种“世间万物皆空”的意念去面对尘世间的事物,以一种心中静若水,处事波澜不惊的心境去面对外界的诱感,受到了后人的敬佩和称赞。
②“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这个词,在字典里的意思是:不追求,不热衷,“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朗如日月,清如水镜。
③淡泊之心,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尘世繁杂,谁又能真正静心于其中,哭过、笑过、恨过、痛过,不过是一场蹉跎;每个人的背后都有故事,每个人都有不公、难过、恨的时候,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处理方式.要经历一些事情,才真正看清人情世故,才真正体会人走茶凉的苦楚,也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人生的价值。常怀淡泊之心,才能让尘世的种种规划为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④真正的淡泊,不是力不能及的无奈,不是心满意足的自赏,更不是碌碌无为者的虚伪的自嘲,淡泊,是一种功名利禄,繁华于我如浮云的心境,是一种坚守人生之道的气节。淡泊,抑或是仕道受阻后的醒悟,繁华过后的心归,但无论如何,淡泊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心永远纯净,目光永远辽远,思维永远清晰,信念永远坚毅。
⑤漫漫人生路,看风起云卷,花开花落,蓦然回首浅浅一笑。守一颗淡泊之心,拥一份淡然之美。一切随心而为,嬉笑怒骂皆自由才是生活的本意,亮化自我心灵,放眼悠悠天地,淡泊之心自然高远,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⑥在人的生命历程中,轰轰烈烈是暂时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平淡中度过,只要怀有淡泊的心境和一生一世永不放弃的追求,就一定能获得生活馈赠的那份幸福和快乐,成功赋于的那份慰藉和乐趣。用一颗淡泊的心,怀着感恩的信念,对父母,对朋友,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天,豁达地面对人生的得失,保持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我们所看到的世界,被我们浸染了内心的色彩,如果我们先把内心描绘得五彩缤纷,色彩斑斓,世界就是光明和美好的。
⑦人贵有淡泊之心。有了淡泊之心,面对失败才能不灰心丧气,面对成功才会不骄傲自满,始终保持一种平和淡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有了淡泊之心,才能用一种超然的心态去对待眼前的一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做世间功名利禄的奴隶,也不为凡尘中各种烦恼左右,使自己的人生不断升华;有了淡泊之心,我们才能挑开一切名利的束缚让人性回归本真状态,从而获得心灵的充实、丰富、自由、纯净。
⑧学会淡泊,你就获得了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拥有淡泊,才能体会超然的人生。
14.文章开篇引用高僧慧能的一首偈子,其作用是什么?
1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淡泊。
16.试分析文章第五段划线句子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17.请围绕文章“淡泊之心自高远”这一中心,仿照示例,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示例:陶渊明因为有了淡泊之心,主动远离官场,才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自得。
【答案】14.引出论题,充当道理论据,因为人物身份,故事,还能充当事实论据。
1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永远纯净,目光永远辽远;思维永远清晰,信念永远坚毅,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
16.用了道理论证及比喻论证。两者融合在一起,既有道理的严谨和无可辩驳,又有比喻的通俗易懂,震聋发聩,又引人深思。
17.王维因为有了淡泊之心,主动放弃晋升,才有了“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的空灵飘逸……
【知识点】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文章开头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补充论据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议论文首段的作用,首段常用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作为论据证明论点的作用。
⑵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⑶本题考查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议论文经常使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辨识论证方法,首先要看是不是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再看是不是举例论证,最后考虑道理论证。
⑷本题考查论据的选择与使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论据是论证论点根据,是作者建立论点的理由,因此它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其次,是否使用多个论据,要根据证明过程的需要做出选择。
14.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要结合文体从结构与内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议论文开头段一般有引出论点或者论题的作用,有的起到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如果是引用了名人名言或事例,还能起到论证论点的作用。本文开篇引用唐朝高僧慧能的一首偈子,从其内容来可以看出,是为了引出本文的论题,同时又可作为论据,为论证中心论点服务。引用的内容属于诗文,所以还有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故答案为: 引出论题,充当道理论据,因为人物身份,故事,还能充当事实论据。
15.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筛选。根据第四段中的“但无论如何,淡泊者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心永远纯净,目光永远辽远,思维永远清晰,信念永远坚毅”这句话即可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永远纯净,目光永远辽远;思维永远清晰,信念永远坚毅,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
16.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判断及作用分析。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阅读第五段的划线句子,可见它是一句名言,运用的是引用论证。而句中的“贪如火”“欲如水”又是比喻的修辞,所以还是比喻论证,以此来从反面论证了淡泊的重要性。
故答案为: 用了道理论证及比喻论证。两者融合在一起,既有道理的严谨和无可辩驳,又有比喻的通俗易懂,震聋发聩,又引人深思。
17.本题考查论据的补充。解答此题要调动我们的积累,选择一位有淡泊之心的名人,用与示例相同的句式,表述出其淡泊之心的具体事例即可。比如刘禹锡因为有淡泊之心,所以才会身居陋室而不觉“陋”。
故答案为: 王维因为有了淡泊之心,主动放弃晋升,才有了“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的空灵飘逸……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