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1 《庄子》二则 北冥有鱼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1 《庄子》二则 北冥有鱼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26 22:2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21 《庄子》二则
北冥有鱼
第六单元
1.根据拼音写汉字。
(1)其yì(   )若chuí(   )天之云
(2)鹏之xǐ(   )于南míng(   )也


徙 

2.庄子,名   ,   时期宋国人,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北冥有鱼》选自《庄子》内篇中的《   》。

战国

逍遥游
3.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和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鹏之徙于南冥也 B.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忘路之远近 D.无丝竹之乱耳
解析:A、B、D三项中的“之”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C.结构助词,的。
点拨:
“之”在文言文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词语,既作实词用,也作虚词用。它的用法和意义有:A.指示代词,这;B.助词,的;C.动词,往,到……去;D.助词,作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E.助词,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F.助词,调节音节,无实义;G.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C
解析:抟,盘旋飞翔。
4.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怒而飞(用力鼓动翅膀)
B.志怪者也(记载)
C.亦若是则已矣(这样)
D.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摆布)
D
阅读《北冥有鱼》,回答问题。
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北冥有鱼 _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____________  
(3)是鸟也 __
(4)其正色邪 ______________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7.庄子笔下的“鹏”这个形象有什么特点?
8.请从语言特点的角度对“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进行赏析。
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北冥有鱼    ______________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______________
(3)是鸟也 ______________
(4)其正色邪   ______________
同“溟”,海
 旋风 
 指示代词,这 
 颜色
答案示例:当它振翅而飞时,那展开的双翅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答案示例: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
7.庄子笔下的“鹏”这个形象有什么特点?
答案示例: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鹏振翅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8.请从语言特点的角度对“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进行赏析。
解析:
②句开门见山写节奏,是总领句,③句很显然是个总结句,据此可排除C、D两项。②句总写把握好诗歌节奏的好处后,应该先说节奏的分类,后说节奏的变化。A项②句后的④句是先说的节奏变化,不合逻辑;B项②句后的⑤句是先说诗歌节奏的分类,符合逻辑,至此,可以排除A项。而B项①句开头词语“另一种是”紧承⑤句的“一种是”,应放在⑤句后面;④句紧承①句,在诗歌节奏具体分类后,说诗歌朗读节奏会随着感情的发展不断变化;⑥句紧承④句说朗诵出来的节奏也会因人而异。
9.下面是关于“诗歌节奏”的一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另一种是随着诗歌内容与情感的变化而出现的节奏。
②节奏是诗歌的生命,把握好节奏会使诗歌更加具有韵律美。
③总之,节奏没有固定的模式可遵循,具有独特性。
④在现代诗歌朗读中,节奏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情感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⑤一般而言,诗歌节奏分为两种,一种是诗歌本身固有的节奏。
⑥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气质和特点,朗诵出来的节奏也会不尽相同。
A.②④⑤①⑥③ B.②⑤①④⑥③ C.④②⑤①⑥③ D.⑤④①②⑥③
B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庄子·北冥有鱼》)
【乙】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①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②舆③马者,非利足④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⑤也,善假于物也。
(选自《荀子·劝学》)
【注】①跂:踮起脚后跟。②假:借助。③舆:车厢,这里指车。④利足:善于奔走。⑤生非异: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生,同“性”,天性。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其翼若垂天之云 _______________    
(2)去以六月息者也 _______________    
(3)声非加疾也 _______________
(4)而致千里 _______________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2.【甲】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引用《齐谐》中的话,作用是:交代大鹏迁往南海需要的外部条
件A   ;展现大鹏南飞时的磅礴气势。大鹏“徙于南冥”的故事说明了B   。
【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告诉我们C   。
13.“诗仙”李白一生常以大鹏自比,请说说他借大鹏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志向。
参考译文:
【乙】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乙】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善于奔走,却可以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其翼若垂天之云 _____________  
(2)去以六月息者也 _________________  
(3)声非加疾也 _____________ 
(4)而致千里 _____________ 

气息,这里指风
大(洪亮)
 到达(达到) 
答案示例: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答案示例: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收获大)。
解析:
【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意思是: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善于奔走,却可以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从而论证了“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论点。由此可知,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达到目的就要善于借助外物的道理。
12.【甲】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引用《齐谐》中的话,作用是:交代大鹏迁往南海
需要的外部条件A   ;展现大鹏南飞时的磅礴气势。大鹏“徙于南冥”
的故事说明了B   。【乙】文画波浪线的
句子告诉我们C  。
六月的大风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需要借助一定的条件
要善于借助外物 
解析:
李白常以大鹏自比,比如他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里描写了传说中的神鸟大鹏起飞时浩荡的景象,更是表现出了诗人李白豪情满怀、直冲青云之志向。
答案示例:李白借大鹏的形象表达了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高远志向。
13.“诗仙”李白一生常以大鹏自比,请说说他借大鹏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