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共18张PPT)向经典学习文章之法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课件(共18张PPT)向经典学习文章之法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26 09:3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向经典学习文章之法
——诸子文之风格比较
选择性必修上第二单元微专题三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专题导入
先秦诸子散文不仅为后世提供了思想宝库,同时为散文各种体裁奠定了基础。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上》说:“盖至战国而文章之变尽,至战国而著述之事专,至战国而后世之文体备。故论文于战国,而升降盛衰之故可知也。”“后世之文,其体皆备于战国。”无论是议论文、记叙文,还是抒情文,在战国均已形成。
本专题我们要站在文章学的角度,对经典文本进行美读,思考借鉴先秦诸子文章的特色。
活动过程
再次浏览速读本单元课文,小组分工讨论本单元内诸子选文在论述及语言方面的特点,发言时要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
任务一
讨论诸子文章风格
说理
语言
是否有完整严密的逻辑思路?
用形象方式还是抽象方式说理?
冷静还是带有情感地说理?
朴实还是典雅
简约还是繁复
音调节奏有无规律
犀利还是温厚
是否形成说理文章的体制?
浅俗还是深奥
以气势取胜还是思辨取胜
活动过程
① 比喻说理,形象生动。
《论语》文特点
② 人物对话说理,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颜渊问仁”,孔子给予回答,接着颜渊又问具体表现是什么,最后表示要坚决执行。对话间,一个善于思考、领悟,又坚决践行的弟子形象与循循善诱的老师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③ 哲学思辨,充满智慧。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活动过程
先提出“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然后提出“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严谨透彻。
《大学之道》行文及语言特点
① 结构严谨,说理透彻。
② 阐述道理,条理清晰。
③ 排比、顶真修辞,句式整齐,节奏分明,有气势。
“八条目”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三纲领”是“八条目”的指导思想,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活动过程
① 逻辑严密。
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
仁政可行
四端(仁德发端)
③多种修辞并用,以气势取胜
排比,比喻,反复,对比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写作特点
②同时采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形象说理
用“孺子将入于井”营造情境进行说理。
活动过程
①善于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从具体事物中概括出抽象的哲理。
②善用辩证对应的双方来说理。
③善用逆向思维。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④行文简洁凝练,句句警言,如歌如诗。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体会《老子》选文特点
活动过程
①借用寓言说理
作者善于运用富有形象性的寓言,把自己的思想隐含其中,而且使情感更加深邃,寓意更加深刻。本文运用了“五石之瓠”和“不龟手之药”来证明“世俗之无用,或可大用”的观点,深入浅出,含义更加丰富。
②鲜明的感彩
文中庄子的态度非常鲜明。 “夫子固拙于用大矣。”一个“拙”字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他极不赞成惠子的说法。文末庄子又说“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则直接批判惠子,认为他为尘世所牵绊。
体会《庄子》文特点
活动过程
医生要知道病人的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把病治好
由于人们的“不相爱”,才会损人利己,无恶不作
要人们“兼相爱”,而天下能得到治理。
要治理好天下混乱的状况,就要知道发生混乱的原因
父子、兄弟、君臣不慈不爱则亏人自利
2.分析论证
4.假设论证
体会《墨子》文特点
1.类比论证
3.对比论证
“不相爱”与“兼相爱”
颇具论辩之风
活动过程
任务二
文章风格异同比较
1.比较本课三篇儒家经典选文在论述道理时的相似特点及独特之处。
文本 相似点 独特风格
《论语》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对话方式谈论道理,朴拙,和顺,雍容
论辩风格,不走逻辑路线,以铺排气势取胜
有逻辑论证,说理严谨
说理文
活动过程
2.比较本课两篇道家经典选文的说理方式和语言风格的相似特点及独特之处。
文本 相似点 独特风格
《<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
道理深邃,辩证,语言简洁典雅
以生活现象切入来说理
以寓意说理,想象雄奇瑰丽
活动过程
3.比较墨子文和孟子文说理和语言风格的独特之处。
文本 论辩之风 语言风格
《兼爱》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类比、比喻、分析、对比等论证,逻辑严密
意显而语质
语言铺排,酣畅有气势
类比比喻论证,逻辑不很严密,以气质与情理取胜
活动过程
任务三
梳理先秦说理文的发展脉络
联系本单元的经典选文及以前学习阅读的诸子文章,梳理出说理文体制逐渐走向成熟的脉络。
体制类型 代表经典
语录体
韵散结合体
对话体
寓言体
独立成篇的专题论文
活动过程
体制类型 代表经典
语录体
韵散结合体
对话体
寓言体
独立成篇的专题论文
《论语》
《老子》
《孟子》
《庄子》
《墨子》
《荀子》
《韩非子》
活动小结
诸子说理风格:
《论语》——朴拙
《大学》——严谨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思辨
《庄子》——雄奇
《兼爱》——犀利
活动小结
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上》说:“战国之文深于比兴,即其深于取象者也。”先秦诸子散文虽为哲理文,但往往写得形象鲜明,辞采富丽,从而昭示后世散文走文学形象化的道路。先秦诸子均重具象思维,其散文之“以形见理”主要采用比譬和寓言两种形式。初期是简单的比譬,后来出现成熟的寓言。寓言成就最高的是孟子、庄子、韩非子。孟、韩寓言多取材于现实和历史,呈现出现实生活的原貌,现实感强。庄子寓言多取材于自然界或神话故事,即使写历史人物也是出于虚构,极力夸张,是超现实的文学,有浪漫色彩。
活动作业
2.整理先秦诸子名言警句。
1.查询资源,了解先秦诸子散文对后世文章的影响。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