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客》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信客》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8-19 09:2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信客》学案
晨读积累:关于“诚信”
1.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2.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花。——海涅
3.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4. 失足,你可能马上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远难挽回。——富兰克林
5. 诚实是力量的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安全感与尊重感。
——艾琳·卡瑟
学习目标:
1. 理清全文脉络,把握课文内容。
2. 学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和心理刻画人物的方法,品位文章精辟典雅的语言。
3. 学习树立诚信的道德品质,做一个甘于奉献的人。
学习重点难点:
1. 从探究人物角度领会作者写作意图。
2. 赏析语言,体味语言风格。
学法指导:
1. 速读法:快速浏览全文,理清文章脉络,感知人物形象。
2. 品读法:反复朗读文中的佳词妙句,体会散文的美感。
一、预习·导学
(一)字词积累
1. 查字典,知字音字形。
唏嘘(xīxū) 猝然(cù) 昏厥(jué) 戚然(qī) 噩耗(è)
文绉绉(zhōuzhōu) 颠沛(pèi) 吊唁(yàn) 伎俩(jì liǎng)
2. 读课文,理解词义。
穷困潦倒:穷困愁苦而颓废失意。
接济:在物质上给予援助。 颠沛:困顿、受挫折。
伎俩:不正当的手段。
吊唁:祭奠死者并安慰家属。
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二)走近作者
作者 余秋雨 籍贯 浙江余姚 出生年 1946年 作者画像
社会地位 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
代表作品 《戏剧理论史稿》、《艺术创造工程》;《文化苦旅》、《山居笔记》、《文明的碎片》等。
(三)整体感知
1. 速读课文,用简短的话概括文章内容。
(提示:直接从文章语句找出;从相关语段、关键词句中概括出文章内容。)
2. 信客是旧时城乡之间捎物带信的特殊私人职业,速读全文,填写信客招聘启事。
招聘职位:
学历:
职位描绘:
职位要求(职业道德):
3. 从以上招聘启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信客最注重的是什么?(从文中找出语句回答)
二、学习·研讨
(一)研读探究:“信客”面面观
1. 作者在写信客前为什么要先写一个老信客?
目的在说明信客这一职业的两个特点:路途艰苦;强调职业道德:“信”。老信客以自己的丰富经历和惨痛教训,帮助警醒年轻信客快速成长。
2. 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位自始至终讲求诚信的信客?重点写了他的哪些事?
着重从信客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刻画信客;详写事件:
a. 遇到谋生者客死他乡,信客充当代理人的事迹。
b. 一次遭人诬陷的事迹。
3. 从信客身上着手,总结一下当一名合格的信客,需要什么精神?
任劳任怨、宽容厚道、恪尽职守、诚信无私、洁身自好、甘于奉献……
(二)合作交流:
1. 信客本是一个不起眼的职业,身为学者,作者为什么要倾注那么多的热情为信客树碑立传?
明确以小见大的写法。刻画信客这样的小人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赞美他的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善良宽容,意在说明无私奉献的人总能赢得别人的敬重与爱戴。信客难能可贵的品质,正是现实生活中需要大力提倡的。
2. 文章语言质朴而典雅,画出你认为精彩的语句,作点赏析。
(三)拓展体验:
1. 为了缅怀信客,秉承奉献风骨,请仿照下面示例,为信客的坟墓作一篇墓志铭。
示例1: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墓志铭:活着,大自然害怕他会胜过自己的工作;死了,它又害怕自己也会死亡。
示例2:聂耳的墓志铭:我的耳朵宛如贝壳,思念着大海的涛声。
2. 信客,作为一种职业,已经消失了,而一辈子默默奉献的人,却没有绝迹,也不会绝迹,面对他们,我们该做什么?
三、巩固·延伸
(一)积累运用
1. 从备选词语中选择恰当的选项填入空中:
A. 众口传颂 B. 桃李芬芳 C. 风尘苦旅
D. 备尝艰辛 E. 任劳任怨 F. 为人师表
三十年信客生涯, C ,奔波于上海与家乡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间, D ,传递两地亲人信物。为人兢兢业业, E ,恪尽职守,诚信无私,宽容厚道。执教小学, F ,工作出色, B 。四乡敬重, A ,立此墓碑,永志纪念。
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A. 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水平。
B. 不努力学习,那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C. 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
D. 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写出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二)拓展阅读
(一)榜 样
秦俑
峰子最后还是选择了回家乡教书。当同学们都去火车站送他时,峰子不知怎的就想起了一句悲壮的古诗: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先到县教育局报到,签了字后,办公室的同志瞪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一对金鱼眼问:“你是师大毕业的?”峰子什么话也没说,背起两大袋子书和行李,头也不回地搭车回了家。
  父亲见峰子回来了,远远地迎了上去,说:“工作好了吧?”
  峰子没吱声,把行李往父亲手上一放,回到家“咕嘟咕嘟”喝了一大杯水,然后才说:“省晚报让去做记者,没去。”
  “怎么?”
  “我想回村里学校教书。”
  父亲颤着声问:“是不是在学校里犯了事?”
  “年年都评三好生呢,怎会犯事?”峰子坐了下来。
  “那怎么回咱这破村?”
  “学校不是少了老师么。”
  【A】父亲愣了好一阵,叹了口气,便去张罗着煮面条。
  峰子早没了娘。他看着驼了背的父亲,心中不由惴惴的慌:父亲要是骂他一顿,或许打他一记耳光,他的心里也许会好受一点。
吃过面,峰子便去村里的学校找校长。
【B】说是学校,其实不过一层四间的茅草土坯屋,屋旁竖着一根四五米高的杉木,上头飘着一面早已发白的旗。而且长年留校工作的,也只校长一人。
峰子在学校的自留地上找到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校长,校长正戴着那副掉了一条腿的老花眼镜在地里侍弄自己种的蔬菜。
  峰子轻轻地唤了一声:“校长。”
  校长回过头,眼镜差点就掉到了地上。他见了峰子,脸上的笑便浮了上来,说:“峰子回来了。”
  “我是来向您报到的,我也来学校教书,以后我就是您的部下了。”
  “你……”【C】校长激动得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汪了泪,用沾了泥土的手紧紧地握住峰子的手。
  校长破例炒了一盘蛋,邀峰子喝一盅。校长一边喝酒一边说:“想你考上大学那年,学校里的娃儿就加了一倍,大家都把你当榜样呢。”
峰子就想起往年的寒暑假,他一回家,总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东家西家的请他到家里吃饭教课,说是要自家的娃子学学他的样。
  可是,这一年暑假过去,也没见哪家有人来请他。和乡里乡亲的见了,还有人不相信地问:“峰子,你真回村里教书?”
  峰子就爽快地回答:“是!”
  到秋天开学了,报到的学生竟爆减到了往常的三分之一。校长和峰子都不明白:老师多了,学生怎么反倒少了?
  于是峰子拿了一份花名册挨家挨户去问,问来问去,都回答说,我家的娃儿不念书了,过两年让他到外面打工去。
  峰子说:“孩子还小,怎就不让念了?”
  “念了书没用。”
  “怎没用?念了书可以考大学啊。”
  对方就不吭声了,任峰子怎么劝说也没用。等峰子一脚跨出大门,【D】后边就传来轻轻地咕囔:“ ”
这话刺得峰子的心一阵阵地疼。
  一年后,县教育局捎了信过来,说是让峰子去领“扶贫助学志愿者”奖章,他成了县里好几万教师的榜样呢……
(选文略有改动)
(1)认真阅读小说,将峰子的主要活动补充完整。
告别同学→( 回县报到 )→回到家里→( 面见校长 )→答乡亲疑问→( 动员流生返校 )→获得嘉奖
(2)得知峰子决定回乡教书后,【A ( http: / / www.21cnjy.com )】处父亲“愣了好一阵,叹了口气”表现了他( 惊愕、出乎意料 )和( 失望、无奈 )的复杂心理;【C】处校长“……只是汪了泪……紧紧地握住峰子的手”则反映了他( 激动 )的心理。
(3)【B】处画线句子属于环境描写,这里既反映了乡村( 贫穷落后 )的特点,又衬托了峰子( 淳朴、立志乡村教育、奉献 )的品质。
(4)联系上下文,试写出【D】处“嘀咕”的话。
示例: 上了大学又怎样了?还不照样回家教书种地。
(5)峰子是一位有着“悲壮”色彩的主人公,文中用了大量笔墨来表现他“悲”和“壮”,请各举一例并作简要点评。
①“悲”:乡亲对他态度的反差,令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酸;开学时报到学生的减少,让他始料不及,间接写出此时峰子已成为家长心中的“坏榜样“;家长的嘀咕,写出峰子动员流生时被家长的冷漠无知深深戳伤。
②“壮”:“头也不回”写出峰子放弃到省城的机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回乡教书的毅然决然;“他爽快的回答‘是’”,“是”字独立成句,掷地有声,写出他回乡教书的坚定与自豪;“以后我就是你的部下了”,看似轻松俏皮的话表现他扎根农村教育的庄重选择。
(二)方寸田园
琦君
一位文友自美归来,与朋友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畅叙离情以后,就悄悄地回到乡间自己经营的三间小屋中,读书译作,静静地度过农历新年。她可说真懂得众人皆忙我独闲的诀窍。难怪另一位文友欣羡地说:“真希望什么时候也有个田园可归。但又觉得自己仍不够那份淡泊,俗愿尚多,大概没有那种福分。”
玲珑的三间小屋隐藏在碧树 ( http: / / www.21cnjy.com )果林之中,满眼的绿水青山,满耳的松风鸟语,整天里不必看时钟,散步累了就坐在瓜棚下看书,手倦抛书,就可以睡一大半天。太阳、月亮、星星,轮流与你默默相对,这份隔绝尘寰的幽静,确实令人神往。但若没有朋友共处,会不会感到寂寞呢?且看小屋的主人,住不多久,就匆匆赶回十丈软红的台北市,一到就打电话找朋友再次的“畅叙离情”。可见田园的幽静,还是敌不过友情的温馨。古代的隐士,在空谷中闻足音则喜。因为“鸟语”终不及“人语”可以互通情愫。陶渊明先生尽管嚷着“息交绝游”,但他在“乐琴书”之外,仍然要“悦亲戚之情话”。他的理想国桃花源中人,一个个都要设酒杀鸡,款待洞外闯入的陌生人,也关心着洞外的人间岁月。我想那时代如果已有电话,陶先生一定会在北窗高卧,酒醒之时,拨个电话和山寺老僧聊上半天,或是给他念一首新作好的长诗,彼此讨论一番。因为“得句锦囊藏不住,四山风雨送人看”的人,怎么离得开朋友呢?
我认为山水使人理智清明,友情使人心灵温 ( http: / / www.21cnjy.com )厚。名山胜迹,总愿与好友同游;美景良辰,亦望与好友同享。张心斋把朋友分成五类,他说:“上元须酌豪友,端午须酌丽友,七夕须酌韵友,中秋须酌淡友,重九须酌逸友。”他固然妙语如珠,亦见得前人有此清闲。而我们如能于百忙之中,挤出一点时间,约二三知友小酌,琅琅笑语,畅话平生,其乐并不亚于徜徉于青山绿水之间。辛弃疾不是说吗:“我见君来,顿觉吾庐溪山美哉。”溪山就是好友,好友胜似溪山。想起王安石与苏东坡在政见上是死对头,可是安石罢官退隐金陵以后,东坡去探望他,安石留他同住乡间。东坡答诗云:“劝我更谋三亩宅,从君已觉十年迟。”依旧是无限文章知己之感,可见友情是何等可贵。
人到了中年以后,心情由绚烂趋于平淡,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都会倾向山水田园。可是生为一个忙碌的现代人,既无时间寻幽探胜,更不可能遁迹深山,倒不如安之若命地在现实生活中追寻一些那位文友所谓的“俗愿”,亦未始不可以充实一下心灵。否则居魏阙而思江湖,心情反而不能平静。杜甫虽然讴歌“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他自己并不甘心做个“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佳人。因为他既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驯”的大愿,也有“但愿我与汝,终老不相离”的小愿。人若没有了愿,就没有了热诚,也失去了生活的情趣,恐怕连山水田园之乐,都不能体会了。
说起我们这些人的俗愿,也是非常容易 ( http: / / www.21cnjy.com )满足的。比如说,逛逛书店,买到自己心爱的书;观摩书画展,领略一下名家笔下意境;听听音乐会、演讲会,扩展一下胸怀;抽空出去买一点鲜花或小摆饰给小屋添点生机绿意;甚至研究一下化妆术使自己容光焕发一番;以至学习一下烹调术使全家大快朵颐,这些都不能说是奢侈的俗愿,倒可以说是极淡泊的雅愿,使自己活得健康,活得快乐。同时将快乐、健康与友人共享,如此则虽然身处都市之中,也不会感到都市的俗尘,令人生厌了。
最近在一位朋友家中小聚,他小小的客室壁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挂着不同风格的书画;风雅的主人如数家珍似地为我们解说画法、笔意。他的书房里更有许多心爱的汉砚、青田石、陶器等等。闲来把玩,意兴无穷。最有趣的是书桌边一树枯藤,悬着一个葫芦。书架上一座老树丫杈,嵌着一块圆卵石。他将山中的盎然古意,移置几案之间,真是位懂得如何美化生活的雅人。
如此看来,我们暂时无田园可归时,无妨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方寸灵台之间,自辟一片田园。不但自己能徜徉期间,亦可以此境与朋友共享。那么,纵使“结庐在人境”,也可以“心远地自偏”了。
(1)细心体会文章一二段,说说“自美归来”的文友为何“悄悄地回到乡间自己经营的三间小屋中”?又为何“住不多久”就匆匆赶回都市?
为享受归隐田园的乐趣;为求得友情的温馨。
(2)文中多次提及的“俗愿”,实为作者追求的平凡而淡泊的生活,试用简洁语句归纳其具体所指。
逛书店、观摩书画展、听音乐会、买鲜花或小摆饰、研究化妆术、学烹调术。
(3)文中画线句对朋友书桌上的摆设进行了具体描述,这在行文中有何作用?
面对朋友“江山中的盎然古意,移至几案之间,”顿生感悟,自然而然引出下文“方寸田园”的立意。
(4)这篇题为“方寸田园”的性灵散文写了多种田园,作者最推崇哪一种?从中可见她怎样的情感追求?
心灵田园(精神田园);平静、淡泊,追求心灵的充实、愉快,看重友情……
(5)琦君的散文语文质朴自然,清新雅洁,灵活生动。试赏析下面的语句,体会其特色。
①整天里不必看时钟,散步累了就坐在瓜棚下看书,手倦抛书,就可以睡一大半天。
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朴实,清新气息扑面而来。
②山水使人明智清明,友情使人心灵温厚。名山胜迹,总愿与好友同游;美景良辰,亦望与好友共享。
运用对偶,句式整齐,语言典雅有韵味,读来朗朗上口。
(6)有首儿歌唱道“我的心中有亩田,种桃种李种春风……”,请结合原文,说说你将如何开辟并经营好自己的“田园”。
围绕精神或心灵田园,阐述自己的愿望和做法,语言通顺即可。
四、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