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的幻觉(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落日的幻觉(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8-19 09:46: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落日的幻觉(学案)
晨读积累
描写落日的古诗句:
1.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吴均《山中杂诗》)
2.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4.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5.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6.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学习目标
1. 理解、积累词语。
2. 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
3. 品味文中生动、形象、优美的语言。
学习重点难点
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赏析课文生动优美的语言。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收敛(liǎn) 气息奄奄(yǎn) 吟咏(yǒng) 坠落(zhuì)
绮丽(qǐ) 日薄西山(bó) 绚丽(xuàn) 殷红(yān)
2. 解释下列词语。
①幻觉: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没有外在刺激而出现的虚假感觉。
②殷红:带黑的红色。 ③吟咏:声调抑扬地念、唱。
④变化多端:形容事物变化多样。
3. 阅读课文,尝试完成以下问题。
①本文选自《科学与生活》,是一篇 事理 说明文,作者是 黄天祥 。
②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章,用科学的语言解释了 人们眼中美丽的落日其实是一种幻觉 ,启发人们 用科学的精神对待周围的一切 。
二、学习·研讨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三)整体感知: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日落时的幻觉 产生幻觉的原因
颜色深黄、殷红 光线照射和光线长短原理
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 地球表面和大气层的弯曲,光线散射,大气层密度不同
西方天空出现迷人的紫光 眼睛的叠合效应
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 光线折射的原理
太阳好像变大了 仪器证明没变大
(四)细读品味。
1. 第①段为什么要引用“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呢?
引用古诗是为了生动形象地说明由于感情的影响,人们很少去流连观赏、吟咏描绘落日。
2. “最令人迷惑的幻觉,是日落时的太阳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生动形象地说明由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幻觉,人们看到黄昏的太阳远大于中午的太阳,把黄昏的太阳比作巨大的玉盘,形象说明黄昏太阳的巨大的形状。
3. “一般来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旭日。”“一般来讲”能否去掉,它有什么表达效果。
“一般来讲”表通常情况,不排除特殊情况下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少于清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五)小结。
三、巩固·延伸
1. 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和括号中的词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①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都)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用双重否定句式,表达肯定的意思,起强调的作用,强调人们对日出的喜爱之情。
②可惜(但)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用“可惜”比用“但”要有感情,更能表现出人们对美景的依恋,使文章富有情趣。
2. 修改下面的病句。
①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
在“社会发展”后加“的需要”。
②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
去掉“从”“中”
3.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非法小广告是影响城市形象的一大公害。据记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调查了解,经有关部门的整治,中心城区的电线杆、墙壁上的“牛皮癣”有所减少,但各大医院、火车站等公共场所的厕所墙壁上充斥着开假发票、高价回收药品,兜售迷魂药、假证、假币等非法小广告。
(1)请给以上材料加一个简短标题: 警惕“牛皮癣”泛滥的新动向 。
(2)下面是就中学生对城市 ( http: / / www.21cnjy.com )“牛皮癣”关注程度的问题对某班同学所作的问卷调查。请你仔细观察这份表格,说说你的探究结果。(注:调查人数为50人)
态度 非常关注 一般关注 不太关注 毫不关注
人数 4 11 23 12
比例 8% 22% 46% 24%
我的探究结果: 从表格中看出中学生对城市“牛皮癣”关注不够。
(3)假如你遇到了一位正张贴非法小广告的中年女性,你打算怎样说服她放弃制造城市“牛皮癣”的行为?
示例:阿姨,您张贴这些小广告。破坏了城市卫生,损害了城市形象,这是不对的。创建文明城市,我们人人有责,您可不能再干这样的事了。
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练习。
地球生命怎样诞生
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从哪里来的呢?若干年来,许多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46亿年前,地球刚刚形成,它温度很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简直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在地球的中心区域,聚集着固体的尘埃,外面包围着氢和氦等组成的大气层。这就是地球初级原始大气阶段。
后来,由于地球内部镭、铀等放射性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质的作用,引起强烈的火山爆发和地震,逐步形成了高山、丘陵和平原。这时,地球内部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分解并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氮气、水蒸气、硫化氢和氨等气体,组成新的大气层,大雨便倾盆而下。一段时间以后,地球上出现了一个个波光粼粼的湖泊和波涛汹涌的大海。
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雷电的轰击下,大气中的物质发生分解和化合反应,形成了各种碳氢化合物以及生物细胞内的重要物质——氯基酸和核苷酸。它们进一步化合成大分子有机物,如蛋白质和核酸等。由于雨水的冲洗,这些大分子有机物进入了大海。
大海不愧为生命的摇篮。它像一把巨大的保护伞把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些大分子有机物保护起来,又像母亲那样哺育它们成长。大分子有机物比海水重,它们潜游在水中,可以不受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伤害。那时候海水中的盐分很少,这就为蛋白质和核酸等大分子有机物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而它们又利用海潮的涨落,潜游到海湾,在那里定居下来。
这些大分子有机物不分昼夜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海水中追逐嬉戏,彼此碰撞,经历了无数次的分解和合成,形成了既能选择性地吸取外界物质、又能有规律地排除体内废物的有机体。从此,地球上出现了生命迹象。
大约在35亿年以前,有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结构的原始生命终于在地球上诞生了。科学家在33亿年前的岩石中发现了古代细菌和蓝绿藻化石。这种古代细菌是十分微小的球肽体,科学家称它为“巴斯德古球菌”。它非常原始,连细胞核也没有,自己不能制造养料,靠吸收周围海水中的有机质和无机物生存。蓝绿藻也是地球上的第一批居民。它们成批漂浮在水面上,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阳光作用下放出氧气,使大气的成分逐渐发生了变化。
海洋中的原始生命体,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变化,逐步形成了多种单细胞的生物。于是,地球上的第一批细胞产生了,生命也诞生了。
(1) 通读全文,把握生命诞生的过程,完成下面的填空。
大气中的物质 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有机物
生命(单细胞生物)
(2)生命诞生还有赖于地球环境的变化,请简要说明:约46亿年前到约35亿年前生命演变的外部环境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初级原始大气阶段;次级火山大气阶段;海洋阶段。
(3)文中加点的“大气中的物质”指 二氧化碳、甲烷、氮气、水蒸气、硫化氢和氨 等气体。
(4)海洋中的原始生命体有 古代细菌 、 蓝绿藻 等。
(5)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科学观点?
打比方,说明生命起源于海洋。
(6)“大约在35亿年以前,有一定结构的原始生命终于在地球上诞生了。”这句话的“大约”为什么不能去掉?
“大约在35亿万年以前”是个概数,表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估计猜测;去掉“大约”、“35亿万年”就成了确数,反而不准确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的特点。
(7)“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生命充满了无限的神奇和活力,可它的诞生却经历了难以想象的漫长岁月。请你谈谈阅读本文后的感受。
①认识到生命的诞生漫长而艰难,感受到生命的执著,神奇和伟大。
②要珍爱自己的生命,珍爱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灵。
四、教后反思
分解
化合
化合
氨基酸
核苷酸
发展
分解
原始生命
变化
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