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学案)
晨读积累:含有桃花的诗句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唐·张旭《桃花溪》
癫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唐·杜甫《绝句漫兴》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崔护《题城南庄》
安得舍罗网,拂衣辞世喧。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
——王维《菩提寺禁口号又示裴迪》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学习目标
1. 积累文言词语和句式,通译全文。
2. 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社会理想及追求。
3. 背诵全文,领悟文章优美、简洁、精炼的语言。
学习重点难点
1. 根据渔人行踪,理清课文思路,掌握课文内容。
2. 感受桃花源优美,体会作者对“世外桃源”的理想描绘中寄寓的追求。
学法指导
1. 课前预习法。
2. 朗读法: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运用各种不同形式朗读,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感受、桃源美景和桃源人的美好生活。
一、预习·导学
(一)作者及背景
1. 走近陶渊明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于东晋未年,少时有壮志、博学能文,后不满官场丑恶,“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回乡,世称“靖节先生”或“五柳先生”,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饮酒》、《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等。
2. 了解写作背景
本文写作年代太约是宋永初二年,其时陶渊明已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57岁了,他拒绝同刘裕的宋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了他们的追求和愿望,所以写下此文。
3. 关于“记”
记,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人、记事、记山川名胜,器物建筑等,故又称“杂记”写法上多以记述为主,兼而有议论抒情成分。
(二)文言词句
1. 给加点字注音
阡陌(qiān)(mò) 便要还家(yāo) 垂髫(tiáo) 诣太守(yì)
屋舍俨然(yǎn) 语云(yù) 遂迷(suì) 不足为外人道(wèi)
2. 找出归纳并解释文中古今异义词语
①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②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总称;③妻子:古:妻子和儿女;今:男子的配偶;④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⑤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条件关系关联词;⑥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⑦俨然:古:整齐的样子;今:形容很像;⑧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
3. 重点词语
甚异之( ) 并( ) 桑竹之属( ) 悉( )
欲穷其林( ) 缘溪行( ) 乃大惊( ) 具答之( )
便要还家( ) 咸来( ) 便扶向路( ) 诣太守( )阡陌( ) 规往( )
4. 归纳文中一词多义现象
舍:便舍船(舍弃),屋舍俨然(房屋)
寻:寻向所志(寻找),寻病终(不久)
为:捕鱼为业(作为),不足为外人道也(向)
5. 翻译下列句子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后遂无问津者。
6.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二、学习·研究
(一)导入
同学们学听过“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吗?它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晋代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现在我们一起跟着武陵人到世外桃源看看。
(二)整体感知
1. 《桃花源记》以 时间先后 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顺序,以 渔人行踪 为线索,依次叙写了渔人 发现 桃源, 访问 桃源, 离开 桃源和 再访 桃源,后人把不受外界影响地方,幻想中的美好世界称为 世外桃源 。
2. 文中第二段从哪些方面对桃花源进行描写?
自然美景(环境优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
生活情景(桃源人生活安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
3. 渔人至桃花源、村人如何对渔人?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风气?
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民风淳朴,热情好客。
4. 渔人既处处志之,但“寻向所志,遂迷”是否矛盾?这样写用意何在?
(三)研读探究
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你觉得文中的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你从中哪些地方看出?
1. 想像桃源之美。
桃花源风景真是美不胜收,你头脑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选一个景点,用“这里的
美,你看 ”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看。
这里的土地美,你看 ,这里屋舍美,你看 。
2. 理解桃源之乐
桃花源是美丽的,也是充满欢乐的,文中哪些人的感受到桃花源的“乐”?感受到什么之乐?
(1)男人,虽种植劳累,但乐在不必服兵役,免受战乱、安居乐业。
(2)女人,虽采桑养蚕,织布缝衣,但乐在没有厄运,没有剥削,过安定生活。
(3)老人(黄发),乐在老有所养,丰衣足食。
(4)小孩(垂髫),乐在和平安乐,无忧无虑。
(5)渔人,乐在受人热情相邀,盛情款待,乐在桃源中人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3. 评读桃源之“奇”
桃花源的美丽欢乐令人神往,桃花源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离奇神秘引人入胜,那么桃源“奇”在何处呢?请你以“ 奇,是因为 ”的句式阐述一下自己的认识,尽量用原文句子回答。
景奇:是因为 。
人奇:是因为 。
踪奇:是因为 。
4. 体悟主旨之深
桃花源存在吗?结合作者的经历和当时社会背景,谈谈作者为什么给我们描写这一个美仑美奂的“世外桃源”?
三、巩固·延伸
(一)课外阅读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 划分句子朗读节奏
亲 旧/知 其 如 此, 或/置 酒 而 招 之
2. 解释加点词语
不求甚解:不追求详尽的理解。
每有会意:体会,领悟。
期在必醉:期望。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辈,同类。
3. 请用自己的语言把下面句子的意思表达出来。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不忧心忡忡贫贱,不热衷于发财作官。
4. 文章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无氏之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希望社会反璞归真,人们过上淳朴无争,怡然、自得的生活。
5. 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以小传的形式,向你的家人或同学简要介绍五柳先生。(含生活状况、性格特点、志向情趣等方面)
因住宅旁有五棵柳而自己取名号为五柳先生,家境贫寒,不慕荣利,安贫乐道,为人娴静少语。一生喜欢喝酒、读书、写文章自娱自乐。
(二)中考实践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 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外?
“悠然”形象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或“见”写出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2.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四、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