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书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我的第一本书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8-19 09:5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 我的第一本书(学案)
晨读积累:关于读书的诗句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
(3)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4)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5)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朗读,培养复述课文及概括事件能力
2. 学会筛选信息,梳理课文写作思路
3. 理解作者对生活的诗意感悟,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内容,品味生活的苦难对人生的意义
2. 理解“第一本书”的双重含义,理解补叙的作用。
一、预习·导学
1. 作者简介
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1923年,山西定襄人,20世纪40年代开始创作诗歌,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著名的诗歌作品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
2. 什么是随笔?
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由,可以抒情,可以叙事,也可以议论。随笔就是作者对人生、自然、社会、世情、艺术等的独特的心灵感悟所作的美妙而艺术的文字倾诉,篇幅短小而思想艺术性高。
3. 给加点字注音
马鬃(zōng) 掺和(chān huò) 磨蹭(cèng)
脊背(jǐ) 枉读(wǎng) 驮灯(tuó)
4. 解释下列词语
酷似:极像 凄惨:凄凉悲惨
幽默:言谈举止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掺和: 掺杂混和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5. 理出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第1段): 点出“第一本书”让我一生难忘
第二部分(第2-12段): 介绍与“我的第一本书”有关的人和事
第三部分(第14段) 呼应开头,表达我对第一本书的珍祝铭记之情
6. 本文以“我的第一本书”为记叙线索,采用了 补叙 的记叙顺序。“我的第一本书”是指: 作者60年前小学一年级时用的国语课本
二、学习·研究
(一)导入
(二)整体感知
1. 围绕“我的第一本书”,作者叙述了哪些人和事?请用含有“书”序的四字词语归纳一下文中的主要事件?
主要人物:“我”、爸爸。其次还有祖母,乔元贞,二黄毛,“弄不成”。及第一段中的诗人朋友
主要事件:父亲问书;灯下补书; 转学念书;狗闹书房。
2. “我的第一本书”仅指那本国文课本吗?还可以怎样的理解?作者以怎样的心情回忆自己的“第一本书”的?
不仅指那本国语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追忆时心情是沉重的,怀着敬重、珍爱、感激的情感。同时也是复杂和百感交集的。
3. 作者在文中通过“我的第一本书的故事;表现了哪些情感?试分析
主要事件 表达感情
父子 ①关心我学习,问我考第几; ②得知我考第二,高兴,夸奖 ③拿出破书时,只是叹气④补订5本完整的书 ⑤带我到外村上学 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儿子对父亲的感激敬重
同学 ①乔元贞家穷,我把书一分为二送一半给他②父亲修补完整,我把书送给他 淳厚的友谊弥足珍贵
师生 弄不成,在我和平狗引得哄堂大笔时并未打我 友好,淳厚的师生情谊
人狗 ①第一个字是狗,我有意带上②狗像小学生一般,规规矩矩在教室外等③我说“大狗叫”“小狗叫”大狗,小狗就叫 学习条件恶劣,生活处境窘迫下的乐趣
4. 你认为文章中心句是哪句?表达了什么主题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人人荒寒的……快乐和梦幻”。奠定了全文感情基调
通过对第一本书的追述,歌颂了深沉的父子情、真挚的同学朋友之情,引发我们深刻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
(三)研读探究
1. 课文从一位诗人来访写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第一段“难以忘怀”和“很难笑起来”有什么含义?
作用:自然引出话题,既点明第一本书是什么书,又表明了它在我心中的分量,这样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下文。
“难以忘怀”表明它非同寻常,有特殊意义“很难笑起来”表明这本书的故事充满了苦涩,有难以言说的滋味
2. 文章第一段最后一句话,“荒寒的大自然”和“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分别指什么?能否把“荒寒”改为“荒凉”?为什么?
荒寒的大自然:不仅指自然的荒凉,还隐喻学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条件生活条件,社会条件的寒苦。“快乐和梦幻”指父子情深的亲情,永志不忘的友情,给我生命快乐的童趣。荒寒不仅指自然界的,还包括人间社会的兼有荒凉和艰苦,而荒凉则缺少“艰苦”之意。
3. 课文13段特意补写了二黄毛和乔元贞人生结局,有什么用意?
两人命运戏剧性变化“一只手 ( http: / / www.21cnjy.com )几个指头”都数不清的地黄毛因打仗勇敢,一生受人尊重,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人生价值的道路。学习好考第一的乔元贞沦落为街头小贩,是因为失去了知识,又不能主动应对命运的挑战,作者借这二人命运,既诉说了那个时代的苦难,也让读者对生活,对人生进行更严肃的思考。
4. 选择你最喜欢的人物,作点简要分析
如父亲: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乐于助人
三、巩固·延伸
1.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是( B )
A. 他声情并茂,歇斯底里的演讲,感动了在场的所有听众。
B. 成功不在于永远不摔倒,而在于每次都能从摔倒的地方站起来。
C. 由于双方矜持不下,致使本次谈判陷入僵局。
D. 得益于“家电下乡”的优惠政策,各大商场的家电销售络绎不绝。
2. 下面两个语句各有一处知识的错误,请选出并改正
(1)一部《水浒》读出一个“义”字:为了“义”鲁达拳打镇关西;为了“义”
(A)武松醉打蒋门神;为了“义”(B)宋江等人智取生辰纲。
(2)读(C)《西游记》,我们能领略到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嫉恶如仇;读(D)《童年》,我们感受到保尔·柯察金为理想而奋斗的坚韧顽强的意志。
(1)句:(B)处改,改正:吴用
(2)句:(D)处改,改正:《钢铁是怎样练成的》
3. 课外阅读
(一)孩子和书
①这小镇只有一家书店。这书店只有她一个卖书的。
②她卖了多少书?怎样忙过来的?没有人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清。人们只知道,书架上的书越来越丰富,进出书店的人换了一拨又一拨,她的额头和眼角也已渐渐刻上细细的皱纹。可她那一双眸子却依然如秋日潭水般清明。几十年来,人们从她那传神的眸子中读出的满是善良、真诚。正因为这样,那些赶集的老婆婆们不买书也会走进店来,歇乏,拉家常,向她讨水喝。有时,她们也会大把大把地掏出鲜枣、红果,强留在柜面上。
③一天,小书店里来了一位年轻人。
④“您要买书?”“不,看看,先看看……”年轻人礼貌地说,“请您取一下那本书。”他指向那本装帧精荚、雅致的诗集——《孩子和书》。
⑤“您看过这本书吗?”他抚摸着手中的诗集,问。
⑥她赧然了:“没有……”真的,她卖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的书很多,但读过的书太少。实在是因为太忙了。她常常只能翻一翻新进的书:看看封面、内容提要、插图、定价。这是为了向客人介绍、推荐。让顾客买了不合适的书,她觉得对不起人家,尤其是那些农家孩子。她深知,那些孩子手中的一把把硬币是从妈妈的盐钱里一点一点抠来的。
⑦“您,认识我吗?”年轻人突然问道。
⑧她愣住了,仔细地观察他,希望能记 ( http: / / www.21cnjy.com )起来。可是,回忆里只是一片空白。他笑了。“您真好,”说着,他放下手中的诗集,从包里取出一本书,递到她面前,“这是我送给您的。”她茫然,甚至有点不知所措——为什么送我书?
⑨见她不接,他就把那书放在柜面上,凝视着她, ( http: / / www.21cnjy.com )“您还记得十五年前的一个偷书的孩子吗?”他顿了一下,似乎为了唤起她的记忆,“他偷了您的书……您没有骂他……还给了他两块点心,是白皮的,一杯水,放了糖……”
⑩年轻人的话使她渐渐记起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件往事。十五六年前,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她店里许多捆书被贴上了封条,放在了角落里。有一天,她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声,走过去,啊!一个孩子,蓬头垢面,一脸汗珠,正从一捆书里掏出一本匆匆往怀里塞。她咳嗽了一声。于是看到一双慌张中带着倔强的眼睛……她没有训他,送了那本书给他,好像是《牛虻》。孩子被感动了,哭着告诉说,父母都死了,他无依无靠,可是爱读书……她听了,爱怜地为他擦去汗珠,又挑了几本书送给他,还给了他一点钱和食物……为了这件事,她后来也吃了点苦头……十几年过去了,她已渐渐淡忘。难道眼前的他就是当年的那个孩子?当她回过神来,那年轻人不知什么时候走了,柜面上只有他留下的那本书。她惊讶地发现,那是同样的一本诗集:《孩子和书》。
扉页上,有几行秀气的字:
这本书赠给您——我写的——一个关于您,我、书的故事。
我,是一个诗人了。但,没有您,就只是一个偷书的孩子。
也许您早已忘记我了,那正是您的崇高。
偷书,爱书,写书的人
×年×月
天哪,他是诗人!这诗人 就是当年的孩子!
“我要买书。”稚嫩的声 ( http: / / www.21cnjy.com )音从柜面下传来,惊醒了她。她探出身子,看到一只胖胖的小手攥着硬币,另一只手指着一本小人书。“噢,又一个孩子。”她急忙招呼这位小客人,心想,兴许这个孩子将来也会成为诗人的,至少能成为有文化、有学识的人。
门外传来一阵孩子的喧闹——放学了,她又要忙起来了,可是她心里很高兴,也很欣慰……
1. 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入第 段的横线上。
A. 俨然 B. 依然 C. 竟然 D. 当然
这诗人 C 就是当年的孩子!
2. 第②段中说,“几十年来,人们从她那传神的眸子中计出的满是善良、真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她的“善良、真诚”在全文中的表现。
(1)热情招呼不买书的顾客;
(2) 向客人推荐合适的书;
(3) 帮助陷入困难的孩子;
(4) 淡忘自己的善举
3. 如果将第⑨段画线内容改为“他偷了您的书,您不仅没有骂他,还给了他点心和水”,两者相比,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说说理由。
与改句相比,原文更能表现诗人对此事印象的深刻,更真切地表现了她的善良。
4. 联系全文,第 段中“她心里很高兴,也很欣慰”的原因是
要点:(1)自己当年的善举成全了一个孩子(孩子感恩);
(2)感觉到自己卖书能使孩子成为有文化、有学识的人。
5. 十五年月后,年经人重返书店,请就他这一感恩之举谈谈你的看法。
略,观点明确,围绕中心,理由充分,语言流畅即可。
(二)父亲挑书
①重一百多斤的书压在60多岁的父亲的肩上。
②我几次请求父亲放下担子让我挑一气,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被顶了回来。没办法,我只得借着电筒发出的可怜的光跟在父亲修长的身子后面,背上背着装有几件衣服的旅行包和一把红色吉它,样子潇洒的要命。
③我很清楚父亲此刻的心情。中学时我因母 ( http: / / www.21cnjy.com )亲病逝,被迫从滇东北转学到滇东南就读。6年多来,父亲都是形单影只地过着独身生活,一大把年纪了,仍起早贪黑地劳作,其苦不言而喻。今年大学毕业,在众亲友的劝说下,我最后放弃了在昆明一报社工作的机会,到了离别多年的家乡。这一决定做出后,最高兴的当然是父亲了。“这回有个说知心话的地方了!”父亲逢人便说。
④一路上,父亲重复着那句重复了很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的话:“做人不要做浮漂草,要做水上捕鱼人。”碰上熟人问:“要干什么去?”他就抬高本来就很洪亮的声音:“秀才搬家——尽是书。帮娃娃挑书到他舅舅家,请他家的客车送到城里去,明天娃娃就要到城里上班去了。”“这回算得了!”对方回敬了一声。“嗨!”
⑤农村人的“要干什么去”是路上打招呼的客 ( http: / / www.21cnjy.com )套话,今晚做的事又是父亲盼了很多年的,于是,在回话时父亲便理所当然的欣慰了一番,就好像辛苦几十年就是为了等这几句让人欣慰的话从心里流出来,以至于每个字都吐得相当有力,像钉子落到玻璃上一样,发出的声音乐曲般悠扬。尤其是那个“嗨”字。只可惜,父亲的身子摇出的每一个动作,都使我联想到“蹒跚”这个词,加之脚下不时地打滑,父亲几乎是踉跄而行了。
⑥我没有再要求父亲让我挑一气了。这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候,即使再加上一百斤,只要是书——能照亮我的人生之路的赋予我智慧的书,父亲也会固执地把它挑在肩上。我小心地跟在后面,看着被书的重量挤压成弓形的父亲的身子,眼里溢满了一种闪亮的东西,让我觉得满天都是星星,我也像是借着这满天的星星发出的光前进了。
⑦希望赋予人的力量是何等巨大啊!
⑧从今以后,我想我会更加珍爱这些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使不能为父亲做些什么。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让它像春风跟随种子一样跟着我——我忘不了这个雨夜,白发苍苍的父亲为我挑着沉重的书踉跄在一条又稀又滑的泥巴路上。
1.“父亲挑书”这件事发生在具体时间是“我”大学毕业回到家乡以后的一个雨夜 ,地点是 一条又稀又滑的泥巴路上 。
2. 怎样理解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的含义?
做人不能轻浮,而要脚踏实地地,多做实事,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3. 选出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 C )
A. 第②段中“样子潇洒得要命”,不是为了赞美自己的样子,而是为了衬托父亲。
B. 第③段中“不言而喻”的意思是不用说就明白。
C. 第⑤段中加点词的“蹒跚”和“踉跄”在文中的含义完全相同。
D. 第⑥段中“借着这满天的星星发出的光前行了”一句表现出“我”已感受到了父亲的激励。
4. 第⑧段中“我都会让它像春风跟随种子一样跟着我”。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春风”喻父亲挑过的书,“种子”喻“我”,抒写了“我”将永远铭记父亲对“我”的激励。(意思对即可)
5. 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
通过记叙父亲挑书这件事,抒写了父亲对我的关怀和激励,也表达了我对父亲的理解、感念之情。
四、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