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3.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23 11:30:29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簇(cù)新 阎(yǎn)罗 舵(duó)手 伤痕累(lěi)累
B.干瘪(bǐ) 装饰(shì) 飞窜(cuàn) 取义成仁(rén)
C.捷(jié)报 翡(fěi)翠 淤(yū)滩 血雨腥(xīnɡ)风
D.喷(pèn)薄 火焰(yàn) 旌(jīng)旗 包罗万象(xiànɡ)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隧洞 仓茫 蠢笨 郊原如海
B.白沫 涡行 疲惫 血肉之躯
C.寂寞 肩膊 熄灭 自由自在
D.精玲 迷惘 路基 蜿蜒游动
3.下列划线的词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泰州举办老街旅游文化节,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B.洪宗礼先生说,没有实践,教材编写便缺了源头活水。
C.诈骗分子推陈出新,利用最新的市场漏洞,想出了新的诈骗手法。
D.《朗读者》《见字如面》《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类节目如一股股清泉,沁人心脾。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典咏流传》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用新的形式来传播传诵经典造成的。
B.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
C.近年来,喜欢阅读电子书的人数在快速增长,电子书销售规模也在逐年增加。
D.经过实地调查,使专家组对河南南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有了全面的了解。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雪峰的红光映射到这辽阔的牧场,形成一个金碧辉煌的世界
②你就可以看见无数点点的红火光,那是牧民们在烧起铜壶准备晚餐
③蒙古包、牧群和牧女们,都镀上了一色的玫瑰红
④特别诱人的是牧场的黄昏,周围的雪峰被落日映红,像云霞那么灿烂
⑤当落日沉没,周围雪峰的红光逐渐消褪,银灰色的暮霭笼罩草原的时候
A.①④②⑤③ B.④③①⑤② C.④①③⑤② D.①③②④⑤
6.下列诗句所写内容与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  )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7.根据提示,用诗歌原句填空。
(1)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   、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3)苏轼的《定风波》中的“   ,   ,   ”这三句饱含人生哲理,也是点睛之笔。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了。
(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四海之内皆兄弟,即使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的诗句是:   ,   。
(5)人民教师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的精神在龚自珍《己亥杂诗》的诗句“   ,   ”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8.志愿服务是在不求回报的情况下,为社会自愿付出个人的时间及精力所做出的服务工作。每年的3月5日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学校准备举行志愿者服务活动,你也参与其中。
(1)【解说标识】下图是“中国志愿服务”的标识——“爱心放飞梦想”,请你从标识的构成及其寓意两方面,说说这个标识的特点。
(2)【义务解说】在“走进敬老院,为老人服务”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中,晓明把自己的一幅书法作品(如下图)赠送给老人们。请根据情境,完成对话。
不识字的王奶奶问:“晓明,这是哪几个字啊?什么意思啊?”
晓明热心地解释说:“王奶奶,①   。”
对书法颇有研究的张大爷说:“这幅作品中的‘山’字,书写上意形结合,很妙!这个‘山’字应该是象形字,还是会意字呢?”
晓明回答说:“大爷,这个字应该是②   。”
二、阅读理解(43分)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黑夜中也健步如飞的人
蒋方舟
①大学四年,我听了无数次讲座和演讲。在所有这些演讲中,听众最多的,当然是那些创业成功者来做的演讲。有趣的是,这些以招聘和广告为目的的演讲,题目中一定包含着“梦想”两个字。从那时候开始,我对“梦想”这个词产生了怀疑。
②现在,当我打开电视,听到最多的词也是梦想。选秀节目的评委问:“你的梦想是什么?”台上的选手说:“唱歌给更多的人听。”其实意思是:我想红。成为明星是梦想,成为冠军是梦想,答对5道题目打败4个人闯过3关也是梦想。
③我们是多容易被词汇迷惑啊。自从有了“成功人士”这个称谓,我们对于“成功”的想象就是“白玉为堂金做马”;自从“梦想”这个词被滥用,它所指代的内容就是:有朝一日,“大鸣大放”,路人皆知。
④一次,我在异地看了一部电影——《世界第一麦方》,梗概是:作为主角的年轻人有着坎坷的童年,经过不断地打拼奋斗和经历挫折,终于成为世界面包冠军。“做最好的厨子”,这是电影对年轻人的励志教育。说实话,看了之后,我颇为我们的梦想感到自豪,他们的梦想竟然这样“不入流”。
⑤后来,我见到一个报社的社长,他说他的儿子读了当地最好的大学,然后去哈佛读了经济学,又去伯克利修了EMBA,等到全部的学位修完之后,他的儿子对他说:“爸,我该念的书都念完了,我不欠你的啦。现在,我要去实现我的梦想了。”按照我们的猜测,他儿子应该是去创业了才对,结果,那个年轻人现在成了一名很优秀的西餐厨师。我听完这个故事,忙不迭地对社长表示同情,他却非常诧异,他说自己非常为孩子感到自豪。
⑥“做世界上最好吃的面包”也能被称为梦想;高学历的年轻人去做饭,他的父亲很为这种选择骄傲……这种种命题,我也是经历了很长时间才能消化和理解。或许这些才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我。
⑦地球上的居民多半是为了生存而工作,因为不得不工作,他们选择这项或那项职业,不是出于内心的热爱,生存环境才是他们选择的依据。
⑧可厌的工作、无趣的工作,仅仅因为待遇高于其他人而备受重视——这是人类最残酷无情的磨难之一。
⑨我们长久以来受此磨难而不自知,每日万分苦闷却不知它何起何终。
⑩我们长久以来只承认一种“成功”而否定其他生活方式,同时也否定自己的内心。
我们长久以来以他人的目光来审视自己,以他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去听来自“过来人”的每一句规劝和告诫。
我们长久以来,都陷入对他人光鲜生活的羡慕,想走他人走过的路,到达他人所在的地方。
我们长久以来都忽视的一个简单真理是:每个人选择的路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是对一条道路的尝试,是一条小径的悄然召唤。
我同意顾城的话:“一个彻底诚实的人是从不面对选择的,那条路永远会清楚地呈现在你面前,这和你的憧憬无关,就像你是一棵苹果树,你憧憬结橘子,但是你还是诚实地结出苹果一样。”
一个彻底诚实的人,如同黑夜中也健步如飞的人。他的内心只有一种声音,世俗的虚荣、生活的诱惑、他人的劝诫、权力的胁迫,这一切都无法入耳、入心。当一个人有所追寻时,他只会看到它所追寻的东西。
坚定地成为自己,同时关心他人的命运。学会爱这个世界,但随时准备好与之抗争。这就是我每日对自己说的。
(有改动)
(1)请解释下面划线部分在文中的意思。
①我们对于“成功”的想象就是“白玉为堂金做马”。
②有朝一日,“大鸣大放”,路人皆知。
(2)文章①~③段讲述了当前社会人的“梦想”,结合全文说说这一“梦想”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
(3)关注第④、⑤段中划线的两个“自豪”,同为“自豪”,原因大不同。请简要概括“我”和“社长”感到自豪的原因。
(4)如何理解作者所说“一个彻底诚实的人,如同黑夜中也健步如飞的人”这句话?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低头见花
①有些东西,只有低下头来,才会发现它的存在,或者它的美丽。就如尘埃之中,那些被忽略的闪光之球,又似回首时,眷恋着的,总是那些不经意间走过的寻常点滴。
②在夏日的山岭间攀爬,至顶,四望都是起伏峰峦,长风浩荡,单调的苍凉与沧桑漫卷心头。只是一低头的刹那,见谷间丛丛簇簇的灿烂,那些幽幽的花儿,就在这样不期然的时刻,与我的目光猝然相连。于是,高处的寂寞与孤独消于无形,那些年年开且落的幽谷之花,把一种心绪点亮,把一种感动暗放。
③有的人,在境界上,或者在道路上,远超众人,于是有了高处不胜寒的喟叹。其实那只是一种性情上的缺失,他们过多地注目于自身的高度,从而错过了许多开在尘埃里的花。可那些在低处默默的东西,却是无比的宽容,它们就在那里,我们只要低下头,就会与美好相遇,它们就会给我们一种全新的心境。
④有一年去一个大草原的深处,碧草连天,极远极淡处,天之蓝与草之绿交融于一处。驰心骋怀间,为无边的绿而震撼,也为其无涯而感到怅然。此情此景之中,极想看到一点别的色彩,来缓冲那种万里的单一。同行的旅伴却惊喜地叫:“看,脚下的草里有花!”于是都低下头,那些狭长的草叶间,生长着一种不知名的小花,没有指甲大,黄白两色,此时却是如此地装点着我们的眼睛和心灵。
⑤而更多的人,更像那些深谷之中或草叶之下的小小花朵,终其一生的平凡,就连那花儿也是毫不张扬,湮没于芸芸众生之中。可是,我们却很少有人抱怨,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只要能努力开出自己的花,即使再小再素淡,也是芬芳美丽的一朵。也会在某个时间,落入别人惊喜的眼中。如此,就足够了。就算无人用温柔的目光把那些花儿轻抚,只要绽放过,就是无悔。
⑥每一个生命都是一朵花儿,每一个生命也都是一个赏花者。我们在行走的匆匆里,不忘时常低下头去看那些花朵的美丽,同时也努力让自己的生命芬芳四溢,期待在某天,映亮一双落寞的眼睛。
⑦相互洇染,相互温暖。我们与那些花儿的距离,我们与那些美好的距离,其实只隔着一低头的空间,只隔着一低头的瞬间。
(1)阅读全文,谈谈文题“低头见花”的含义。
(2)结合语境,品析第④段“装点”一词的表达效果。
(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⑥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4)结合文中的语句,从下面的链接材料中任选一人,写出此人低头所见之“花”的深刻内涵。
【链接材料】
①杨绛: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选自《老王》)
②梁启超: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选自《敬业与乐业》)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咬牙”是一种修炼
向贤彪
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干事创业,往往需要一番“咬咬牙”的坚持。
②党史上,有位干部因“咬牙”而闻名。1943年,冀南抗日根据地斗争异常艰苦与残酷:战斗频繁,严重旱灾,庄稼颗粒无收,痢疾、霍乱盛行。时任冀南区党委书记、行署主任兼冀南军区政治委员的宋任穷,一边坚持对敌作战,一边组织生产自救,还深入敌后做群众工作,累得多次吐血。凭着顽强的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他率领冀南军民咬紧牙关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因此得名“咬牙干部”。
③“咬牙”体现的是坚韧。人生之路难以一帆风顺,惟有不畏艰险、直面挑战,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采撷成功的果实。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什么活儿都干,开荒、种地、铡草、放羊、拉煤、挑粪……从不惜力,磨砺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意志品格。成功往往只奖赏那些坚韧的人。一件工作、一项事业干到最艰难的时候,往往最需要咬紧牙关,而一旦坚持下来,就容易突出重围、打开局面。
④“咬牙”彰显的是智慧。京剧《沙家浜》中,18名新四军伤病员被困芦苇荡,因连续多日面临日伪军的“扫荡”,体力和毅力几近于极限。指导员郭建光激励大家: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最终,他们以“再坚持一下”的顽强精神,迎来了大部队的反“扫荡”。咬紧牙关的坚持精神,不仅需要不畏艰难的勇敢,也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智慧。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就能变被动为主动。
⑤“咬牙”蕴含的是担当。在重压和困难面前“咬牙”坚持,强健的是人的内心。“拼命黄郎”黄大年,平均每年出差130多天,一回来就一头扎进办公室。他的研究首次推动我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攻克了技术瓶颈。正是“咬牙”背后的担当精神,成就了黄大年无悔的人生。
⑥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接近成功就越艰难,越艰难就越要坚持,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半途而废。从某种意义上说,“咬牙”是成功的序曲。没有松骨峰战斗中志愿军的“咬牙”,就没有以“气”胜“钢”的功绩;没有谷文昌一次次面对失败后的“咬牙”,就没有沙海变绿洲的奇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拿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着,砥砺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意志,知难而进、久久为功,多经历几次“咬牙”,一个人必能闯关夺隘、化险为夷,用奋斗之犁开辟前行之路。
⑦惟其艰难,更显勇毅。“咬牙”是一种修炼,在一次次“咬牙”中,软弱将变得坚强,稚嫩将变得成熟,徘徊将变得坚定。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05月15日,有删改)
(1)文章③~⑤段是从哪三个方面论述“咬牙”精神的?
(2)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3)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4)模仿第⑥段画线句的句式,给本段补充一个论据。
三、作文(50分)
12.“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满眼的绿意,这绿意,是希望,是活力,是温暖,是欢喜……成长路上,一切美好的追求与陪伴,都是绿意的生活。
请以“绿意的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形近字字音
【解析】【分析】A“阎”应读作“yán”;“舵”应读作“duò”。B“瘪”应读作“biě”。C注音正确。D“喷”应读作“pēn”。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汉字的读音,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则,注意多音字、形近字、音近字、形声字等。
2.【答案】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仓茫”应为“苍茫”;
B.“涡行”应为“蜗行”;
C.字形没有错误;
D.“精玲”应为“精灵”。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字形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正确书写每个汉字,注意形声字、形近字、易错字等,然后还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使用正确的汉字。
3.【答案】C
【知识点】褒贬色彩辨析
【解析】【分析】A.纷至沓来: 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这里使用正确。
B.源头活水: 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 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这里使用正确。
C.推陈出新: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这是一个褒义词,不能用于此语境。
D.沁人心脾: 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这里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准确运用,注意结合语境考虑成语的词义、词语范围、感彩是否运用恰当,是否有书面语和口语之别,用筛选法或淘汰法得出正确答案。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正确运用成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准确理解成语的意思,切忌望文生义;②辨清成语的感彩;③注意成语运用的范围;④注意避免意思重复和矛盾;⑤注意区分同义成语;⑥注意某些成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中。
4.【答案】B
【知识点】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句式杂糅
【解析】【分析】A.句式杂糅,可删去“造成的”或“的主要原因”。
B.没有语病。
C.搭配不当,应把“增加”改为“扩大”。
D.缺少主语,应删去“经过”或“使”。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答题时应注意,辨析语病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所谓筋脉梳理法,就是划分句子成分法,即运用语法手段,先理出句子的主干,审查句子主干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或残缺等错误,再清理句子枝叶,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以及与中心语的搭配是否得当。
5.【答案】C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认真阅读这句话话,可以看出这几句话总体上是按照从黄昏到落日沉没的时间顺序安排的,先写黄昏时牧场周围雪峰的红光映照下的牧场之美,再写落日沉没后雪峰的红光消退后的火光之美。其中第④句引入要描写的对象,应放在第一位,故排除AD。第①句承接第④句,应放在第二位,故排除B。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连贯句子的能力和逻辑能力。做这样的题,既要考虑到所给的多个句子之间的内容及逻辑联系,又必须结合已经给出的语言环境。具体方法是①找中心句,一个语段,一般都是围绕这一个中心来安排的;②梳理思路,总体上看,句子之间有相并关系,相承关系和相属关系,从局部看:有承接、解说、对比、递进、因果、转折等关系等;③抓关键词,调整句子的顺序还可借助“首先”“其次”“换句话说等。
6.【答案】B
【知识点】节气;礼俗
【解析】【分析】A.这两句诗写的是清明节。B.没有写传统节日。C.这两句诗写的是重阳节。D.这两句诗写的是春节。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辨析。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7.【答案】(1)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2)闲登小阁看新晴
(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名篇名句的积累默写,注意“饶、阁、萧、涯”的书写。
故答案为:⑴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⑵ 闲登小阁看新晴;⑶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⑷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⑸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点评】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背诵、理解及默写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古诗文名篇名句,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默写时还要注意字形的书写一定要正确、规范、整洁。
8.【答案】(1)标识的整体是汉字“志”,其上半部分是一只展翅高飞的鸽子,象征着和平、和谐与追求梦想,下半部分既是中国书法中草书的“心”,也像一条飘逸的彩带,象征着志愿者将爱心连接在一起,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2)这四个字是“寿比南山”,意思是祝您老人家身体健康,寿命比南山还要长;象形字
【知识点】图表信息;书法
【解析】【分析】(1)解答说明标识构成和寓意的题,首先要明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标识,这是答题的基础。具体的解题思路与步骤为读一思一写,读:画面组成要素。思:画面内容,抓住画面主体,弄懂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表面构成一深层含义)。写: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从整体到部分观察并思考标识,可以看出标识的整体是汉字“志”,其上半部分是一只展翅高飞的鸽子,象征着和平、和谐与追求梦想,下半部分既是中国书法中草书的“心”,也像一条飘逸的彩带,象征着志愿者将爱心连接在一起,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2)首先要根据平时对书法知识的掌握辨别出这四个字是“寿比南山”,然后再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 祝您老人家身体健康,寿命比南山还要长。第二问要根据平时对汉字常识的积累告知大爷这是一个象形字。
故答案为:⑴ 标识的整体是汉字“志”,其上半部分是一只展翅高飞的鸽子,象征着和平、和谐与追求梦想,下半部分既是中国书法中草书的“心”,也像一条飘逸的彩带,象征着志愿者将爱心连接在一起,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⑵这四个字是“寿比南山”,意思是祝您老人家身体健康,寿命比南山还要长 象形字
【点评】⑴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答图文转换题观察图片是关键,一定要认真观察图片,然后把图片上诸多信息综合起来分析,必要时还需由图片信息进行联想,然后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⑵本题考查有关书法的文学常识。在平时的学习中,要了解汉字的有关常识,了解各种书体的特点,答题时要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
9.【答案】(1)①财富和地位。②出名(走红)。
(2)特点:功利的、外在的。
原因:社会风气的影响,自己无法抵御名利的诱惑(或听信他人的劝诫,受到生活的诱惑)。
(3)“我”感到自豪的原因:为我们追求的梦想是远大的(或不平凡的)而自豪。
“社长”感到自豪的原因:为儿子的梦想是出于内心的热爱(或遵从自己的内心)而自豪。
(4)一个彻底诚实的人,能清楚地认识自己,真正知道自己的梦想,不会受外部环境的各种干扰,专注而坚定地追寻自己的梦想。
【知识点】自由短语;解释;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1) ①这句话出自《红楼梦》,这是护身符里的第一句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贾府很有钱,用白玉做的厅堂,用黄金雕成马,比喻有权有势或财富和地位。“大鸣大放,路人皆知”,就是一鸣惊人,家喻户晓,也就是出名的意思。
(2)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再结合有关语句进行分析及概括,从“自从有了“成功人士”这个称谓,我们对于“成功”的想象就是“白玉为堂金做马”;自从“梦想”这个词被滥用,它所指代的内容就是:有朝一日,“大鸣大放”,路人皆知”可知“梦想”的特点是:功利的、外在的。从“我们长久以来以他人的目光来审视自己,以他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去听来自“过来人”的每一句规劝和告诫。我们长久以来,都陷入对他人光鲜生活的羡慕,想走他人走过的路,到达他人所在的地方”可知梦想特点产生的原因是:社会风气的影响,自己无法抵御名利的诱惑(或听信他人的劝诫,受到生活的诱惑)。意对即可。
(3) 结合语境分析,“我”是在看到电影中主角的梦想是“做最好的厨子”后产生为我们的梦想感到自豪的感情的,他的梦想只是“做最好的厨子”,这和我们的远大的梦想相比太微不足道了,太平凡了,因此“我”感到自豪的原因是:为我们追求的梦想是远大的(或不平凡的)而自豪。而“社长”的儿子在修完全部的学位后,并没有像一般人一样去追求名利和地位的成功,而是遵从自己的内心成了一名西餐厨师,社长为自己的儿子感到骄傲。因此“社长”感到自豪的原因:为儿子的梦想是出于内心的热爱(或遵从自己的内心)而自豪。
(4)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分析,文中讲述了两种“梦想”,一种是当前社会人的“梦想” ,这种梦想是功利的、外在的,一种是遵从于内心,不被外界或世人左右的梦想,而作者倾向于第二种种,“一个彻底诚实的人”就是指不被世俗的虚荣、生活的诱惑、他人的劝诫、权力的胁迫所左右的人, 他们能清楚地认识自己,真正知道自己的梦想,不会受外部环境的各种干扰,专注而坚定地追寻自己的梦想。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 ①财富和地位。②出名(走红)。
⑵ 特点:功利的、外在的。原因:社会风气的影响,自己无法抵御名利的诱惑(或听信他人的劝诫,受到生活的诱惑)。
⑶ “我”感到自豪的原因:为我们追求的梦想是远大的(或不平凡的)而自豪。
“社长”感到自豪的原因:为儿子的梦想是出于内心的热爱(或遵从自己的内心)而自豪。
⑷ 一个彻底诚实的人,能清楚地认识自己,真正知道自己的梦想,不会受外部环境的各种干扰,专注而坚定地追寻自己的梦想。
【点评】⑴此题考查理解成语或俗语的能力。理解成语或俗语的常用方法有:查字典据词定义法;分解词素法;以旧带新法;词义引申法;想象描述法;看图(画图、实物)理解法;联系上下文解词法;联系生活实际解词法;找反义词比较理解法;做动作理解法;换词(找近义词)解词法;运用解词法等。
(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意,然后一定要注意审题,根据题干中的问题,抓住关键性信息,最后在文章中找出原句,也可提取合并,将复杂的文字材料进行筛选,分清主次,确定重点信息,再组合成连贯的语言。
⑶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提炼出文章中的关键词或中心句,最后再归纳概括。
⑷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关键语句内涵的能力。答题时,首先必须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然后再结合上下文理解,不仅要理解表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分析其深层内涵,文章中关键语句的深层内涵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
10.【答案】(1)表层含义是指作者在草原上低头看见小花,深层含义是指我们要关注生活中那些毫不张扬、易被忽略的平凡的人或生命,欣赏他们身上的美好的品质,体会其中的幸福与暖意。
(2)“装点”本义是装饰点缀。在句中的意思是指在无边的单一的绿色映衬下,突然看见无名花的美丽,给我们所带来的惊喜和心灵上的触动。表达了对小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每个人都要做最好的自己,让自己的生命芬芳四溢,同时也要学会欣赏别人所绽放的美丽。
(4)示例一:从文中的“相互洇染,相互温暖”一句可以看出杨绛曾经给予过老王帮助,老王不忘情谊,临终前还送她香油、鸡蛋,这种行为体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穷苦卑微的老王的那份朴实的真情。可见杨绛低头所见之“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尊重、理解、关爱。
示例二:从文中的“只要能努力开出自己的花,即使再小再素淡,也是芬芳美丽的一朵”可以看出有的人虽然职业很普通很平凡,但是只要脚踏实地勤恳敬业,就能把事情做好,体会其中的乐趣。可见梁启超低头所见之“花”是指在敬业中发现乐趣,体现人生的价值。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分析】(1)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分析标题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文章第②段写夏日于山顶低头看到山谷间丛丛簇簇的花儿,第④段写作者草原上低头看见黄白两色的小花,这是题目的表层含义。而第⑤段作者联想到像这些不起眼的小花一样毫不张扬的人,这些人很平凡,他们虽然被淹没于芸芸众生中,但他们仍努力开出自己的花;第⑥段⑦写我们要能够关注这些并欣赏这些人,欣赏他们身上的美好的品质,体会其中的幸福和温暖。这是题目的深层含义。
⑵ 首先要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然后再结合语境分析这个词语的表达效果,分析这个词语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装点”本义是装饰点缀。结合语境分析,作者当时在一个大草原的深处,碧草连天, 为无边的绿而震撼,也为其无涯而感到怅然。就在这种情景下,作者突然看见美丽的小花心里感到非常的惊喜,因此这个词语表达了对小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⑶ 结合全文内容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每一个生命都是一朵花儿”,就是每个生命都要像小花一样努力开放,散发自己的芬芳,即使再小再素淡,也是芬芳美丽的一朵,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要做最好的自己,让自己的生命芬芳四溢;而“每个生命也都是一个赏花者”意思是要学会欣赏别人所绽放的美丽,欣赏别人身上的美好品质。
⑷ “花”的内涵也就是人物身上的美好品质,结合《老王》这篇文章内容和主旨分析,文中写作者一家经常照顾老王生意,老王投桃报李,给作者送去香油和鸡蛋,体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穷苦卑微的老王的那份朴实的真情,老王去世后,作者总感到愧疚,觉得对老王照顾得太少,表现了作者对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可见杨绛低头所见之“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尊重、理解、关爱。
示例二:从文中的“只要能努力开出自己的花,即使再小再素淡,也是芬芳美丽的一朵”可以看出有的人而梁启超的《敬业和乐业》则说明了职业不分贵贱高低,每一份职业都值得敬,有的职业很普通很平凡,但是只要脚踏实地勤恳敬业,就能把事情做好,体会其中的乐趣。可见梁启超低头所见之“花”是指在敬业中发现乐趣,体现人生的价值。
故答案为:⑴ 表层含义是指作者在草原上低头看见小花,深层含义是指我们要关注生活中那些毫不张扬、易被忽略的平凡的人或生命,欣赏他们身上的美好的品质,体会其中的幸福与暖意。
⑵ “装点”本义是装饰点缀。在句中的意思是指在无边的单一的绿色映衬下,突然看见无名花的美丽,给我们所带来的惊喜和心灵上的触动。表达了对小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⑶ 每个人都要做最好的自己,让自己的生命芬芳四溢,同时也要学会欣赏别人所绽放的美丽。
⑷ 示例一:从文中的“相互洇染,相互温暖”一句可以看出杨绛曾经给予过老王帮助,老王不忘情谊,临终前还送她香油、鸡蛋,这种行为体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穷苦卑微的老王的那份朴实的真情。可见杨绛低头所见之“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尊重、理解、关爱。
示例二:从文中的“只要能努力开出自己的花,即使再小再素淡,也是芬芳美丽的一朵”可以看出有的人虽然职业很普通很平凡,但是只要脚踏实地勤恳敬业,就能把事情做好,体会其中的乐趣。可见梁启超低头所见之“花”是指在敬业中发现乐趣,体现人生的价值。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在阅读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大意,注意结合文章内容与主题分析,要注意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表层含义就是指字面的意思,深层含义就是与主旨相关的意思。
⑵此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要我们赏析的词语,要么是运用修辞、要么是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赏析的答题模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修辞、词语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突出了……品质,表达了作者……情感。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⑶此题考查分析理解重要语句含义的能力。这类题目,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语句所表达的观点态度。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⑷此题考查探究文章主旨的能力。要想准确地理解文章的主旨,要在理解文本的内容的基础上联系社会现实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注意一定不能停留在表面,就事论事。
11.【答案】(1)①“咬牙”体现的是坚韧;②“咬牙”彰显的是智慧;③“咬牙”蕴含的是担当。
(2)举例论证,文章第③段举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艰苦努力的例子,论证了“‘咬牙’体现的是坚韧”这一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具说服力。
(3)首先提出“‘咬牙’体现的是坚韧”这一分论点,然后通过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论证了这一观点,最后得出只有坚持才能突出重围、打开局面的结论。
(4)没有王进喜用身体堵住井喷的“咬牙”,就没有大庆油田的传奇。
【知识点】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补充论据;举例论证
【解析】【分析】(1)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可知文章第③~⑤段分别从三个方面论述“咬牙”的精神,也是本文的三个分论点,其中每段话的开头都是分论点,把这几个分论点提取出来即可。
(2) 这篇议论文举例不少的事例来证明中心论点,如第②段,第③段,第④段,第⑤段,第⑥段都有事例,还有比喻论证,“咬牙”是成功的序曲。答题时选择其中一个并联系语境分析其作用即可。如举例论证,文章第③段举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艰苦努力的例子,论证了“‘咬牙’体现的是坚韧”这一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具说服力。
(3)答题技巧:①要明确论点;②要答出论据或论证方法及其作用;③要使用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表示起承转合关系的词语来组织答题的语言。结合文段的论证内容进行分析,第③段首先提出本文的一个分论点(本段的论点):“咬牙”体现的是坚韧。紧接着运用讲道理的方法进行论证,然后又举习近平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的事例进行论证,最后得出只有坚持才能突出重围、打开局面的结论。
(4)本题要求补写一个事例论据,①注意补写的事例要能证明论点,②事例要典型,③句式要和前两句一致。如:没有王进喜用身体堵住井喷的“咬牙”,就没有大庆油田的传奇。
故答案为:⑴ ①“咬牙”体现的是坚韧;②“咬牙”彰显的是智慧;③“咬牙”蕴含的是担当。
⑵ 举例论证,文章第③段举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艰苦努力的例子,论证了“‘咬牙’体现的是坚韧”这一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具说服力。
⑶ 首先提出“‘咬牙’体现的是坚韧”这一分论点,然后通过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论证了这一观点,最后得出只有坚持才能突出重围、打开局面的结论。
⑷ 没有王进喜用身体堵住井喷的“咬牙”,就没有大庆油田的传奇。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提取。做题时,应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正确理解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恰当取舍,避免有所偏颇或答非所问。
⑵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议论文中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有: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深入。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是突出强调了论点。结合文章分析,选文第⑤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⑶此题考查分析议论文论证思路的能力。一般议论文的结构为: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类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⑷本题考查给议论文补充论据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明确论点,然后再根据论点补充恰当的事例,注意补充的事例要典型,要能够证明论点。
12.【答案】略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全命题作文,全命题作文的关键在于审题。“绿意的生活”这个作文题目由“绿意”和“生活”两个词构成,其中“生活”很好理解,这个题目的关键是“绿意”,本义是绿色的意思, 但还有更深层的含义,它往往代表着清新、希望、安全、舒适、生命、和平、宁静、自然、环保、成长生机、青春、放松 ,因此“绿意的生活”可以是自然界中让人陶醉的绿色的景或物,也可以是健康的生活、宁静的生活,充满生机的生活等。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作文选材的范围非常广泛,可以写人、写事,还可以写景、状物。但无论写什么样的记叙文,都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要综合语用多种表达方式,可以一或两种表达方式为主,其它表达方式为辅,语言要准确、生动、形象。如果写议论文,可以把题目作为论点,然后再用一些事例及名人名言来论证,注意写作时论点要鲜明,论据要充分、有说服力,论证要完整、严密,语言要准确,严谨。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写命题作文的能力。命题作文的写作,首先要做到审题准确。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来确定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不能错误地理解题意。其次要立意深刻。就是要为文章确定一个鲜明、集中、深刻的主题,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第三,选材要精当。要围绕着中心来选择材料,运用那些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文,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或论述得透彻有力。写作时,依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要突出表现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结构文章时,注意内容上起、承、转、合,最好能写出文章的“波澜”,能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从小事情揭示大主题,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簇(cù)新 阎(yǎn)罗 舵(duó)手 伤痕累(lěi)累
B.干瘪(bǐ) 装饰(shì) 飞窜(cuàn) 取义成仁(rén)
C.捷(jié)报 翡(fěi)翠 淤(yū)滩 血雨腥(xīnɡ)风
D.喷(pèn)薄 火焰(yàn) 旌(jīng)旗 包罗万象(xiànɡ)
【答案】C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形近字字音
【解析】【分析】A“阎”应读作“yán”;“舵”应读作“duò”。B“瘪”应读作“biě”。C注音正确。D“喷”应读作“pēn”。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汉字的读音,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则,注意多音字、形近字、音近字、形声字等。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隧洞 仓茫 蠢笨 郊原如海
B.白沫 涡行 疲惫 血肉之躯
C.寂寞 肩膊 熄灭 自由自在
D.精玲 迷惘 路基 蜿蜒游动
【答案】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仓茫”应为“苍茫”;
B.“涡行”应为“蜗行”;
C.字形没有错误;
D.“精玲”应为“精灵”。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字形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正确书写每个汉字,注意形声字、形近字、易错字等,然后还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使用正确的汉字。
3.下列划线的词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泰州举办老街旅游文化节,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B.洪宗礼先生说,没有实践,教材编写便缺了源头活水。
C.诈骗分子推陈出新,利用最新的市场漏洞,想出了新的诈骗手法。
D.《朗读者》《见字如面》《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类节目如一股股清泉,沁人心脾。
【答案】C
【知识点】褒贬色彩辨析
【解析】【分析】A.纷至沓来: 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这里使用正确。
B.源头活水: 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 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这里使用正确。
C.推陈出新: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这是一个褒义词,不能用于此语境。
D.沁人心脾: 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这里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准确运用,注意结合语境考虑成语的词义、词语范围、感彩是否运用恰当,是否有书面语和口语之别,用筛选法或淘汰法得出正确答案。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正确运用成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准确理解成语的意思,切忌望文生义;②辨清成语的感彩;③注意成语运用的范围;④注意避免意思重复和矛盾;⑤注意区分同义成语;⑥注意某些成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中。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典咏流传》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用新的形式来传播传诵经典造成的。
B.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
C.近年来,喜欢阅读电子书的人数在快速增长,电子书销售规模也在逐年增加。
D.经过实地调查,使专家组对河南南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有了全面的了解。
【答案】B
【知识点】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句式杂糅
【解析】【分析】A.句式杂糅,可删去“造成的”或“的主要原因”。
B.没有语病。
C.搭配不当,应把“增加”改为“扩大”。
D.缺少主语,应删去“经过”或“使”。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答题时应注意,辨析语病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所谓筋脉梳理法,就是划分句子成分法,即运用语法手段,先理出句子的主干,审查句子主干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或残缺等错误,再清理句子枝叶,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以及与中心语的搭配是否得当。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雪峰的红光映射到这辽阔的牧场,形成一个金碧辉煌的世界
②你就可以看见无数点点的红火光,那是牧民们在烧起铜壶准备晚餐
③蒙古包、牧群和牧女们,都镀上了一色的玫瑰红
④特别诱人的是牧场的黄昏,周围的雪峰被落日映红,像云霞那么灿烂
⑤当落日沉没,周围雪峰的红光逐渐消褪,银灰色的暮霭笼罩草原的时候
A.①④②⑤③ B.④③①⑤② C.④①③⑤② D.①③②④⑤
【答案】C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认真阅读这句话话,可以看出这几句话总体上是按照从黄昏到落日沉没的时间顺序安排的,先写黄昏时牧场周围雪峰的红光映照下的牧场之美,再写落日沉没后雪峰的红光消退后的火光之美。其中第④句引入要描写的对象,应放在第一位,故排除AD。第①句承接第④句,应放在第二位,故排除B。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连贯句子的能力和逻辑能力。做这样的题,既要考虑到所给的多个句子之间的内容及逻辑联系,又必须结合已经给出的语言环境。具体方法是①找中心句,一个语段,一般都是围绕这一个中心来安排的;②梳理思路,总体上看,句子之间有相并关系,相承关系和相属关系,从局部看:有承接、解说、对比、递进、因果、转折等关系等;③抓关键词,调整句子的顺序还可借助“首先”“其次”“换句话说等。
6.下列诗句所写内容与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  )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答案】B
【知识点】节气;礼俗
【解析】【分析】A.这两句诗写的是清明节。B.没有写传统节日。C.这两句诗写的是重阳节。D.这两句诗写的是春节。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辨析。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7.根据提示,用诗歌原句填空。
(1)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   、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3)苏轼的《定风波》中的“   ,   ,   ”这三句饱含人生哲理,也是点睛之笔。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了。
(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四海之内皆兄弟,即使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的诗句是:   ,   。
(5)人民教师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的精神在龚自珍《己亥杂诗》的诗句“   ,   ”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答案】(1)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2)闲登小阁看新晴
(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名篇名句的积累默写,注意“饶、阁、萧、涯”的书写。
故答案为:⑴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⑵ 闲登小阁看新晴;⑶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⑷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⑸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点评】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背诵、理解及默写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古诗文名篇名句,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默写时还要注意字形的书写一定要正确、规范、整洁。
8.志愿服务是在不求回报的情况下,为社会自愿付出个人的时间及精力所做出的服务工作。每年的3月5日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学校准备举行志愿者服务活动,你也参与其中。
(1)【解说标识】下图是“中国志愿服务”的标识——“爱心放飞梦想”,请你从标识的构成及其寓意两方面,说说这个标识的特点。
(2)【义务解说】在“走进敬老院,为老人服务”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中,晓明把自己的一幅书法作品(如下图)赠送给老人们。请根据情境,完成对话。
不识字的王奶奶问:“晓明,这是哪几个字啊?什么意思啊?”
晓明热心地解释说:“王奶奶,①   。”
对书法颇有研究的张大爷说:“这幅作品中的‘山’字,书写上意形结合,很妙!这个‘山’字应该是象形字,还是会意字呢?”
晓明回答说:“大爷,这个字应该是②   。”
【答案】(1)标识的整体是汉字“志”,其上半部分是一只展翅高飞的鸽子,象征着和平、和谐与追求梦想,下半部分既是中国书法中草书的“心”,也像一条飘逸的彩带,象征着志愿者将爱心连接在一起,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2)这四个字是“寿比南山”,意思是祝您老人家身体健康,寿命比南山还要长;象形字
【知识点】图表信息;书法
【解析】【分析】(1)解答说明标识构成和寓意的题,首先要明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标识,这是答题的基础。具体的解题思路与步骤为读一思一写,读:画面组成要素。思:画面内容,抓住画面主体,弄懂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表面构成一深层含义)。写: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从整体到部分观察并思考标识,可以看出标识的整体是汉字“志”,其上半部分是一只展翅高飞的鸽子,象征着和平、和谐与追求梦想,下半部分既是中国书法中草书的“心”,也像一条飘逸的彩带,象征着志愿者将爱心连接在一起,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2)首先要根据平时对书法知识的掌握辨别出这四个字是“寿比南山”,然后再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 祝您老人家身体健康,寿命比南山还要长。第二问要根据平时对汉字常识的积累告知大爷这是一个象形字。
故答案为:⑴ 标识的整体是汉字“志”,其上半部分是一只展翅高飞的鸽子,象征着和平、和谐与追求梦想,下半部分既是中国书法中草书的“心”,也像一条飘逸的彩带,象征着志愿者将爱心连接在一起,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⑵这四个字是“寿比南山”,意思是祝您老人家身体健康,寿命比南山还要长 象形字
【点评】⑴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答图文转换题观察图片是关键,一定要认真观察图片,然后把图片上诸多信息综合起来分析,必要时还需由图片信息进行联想,然后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⑵本题考查有关书法的文学常识。在平时的学习中,要了解汉字的有关常识,了解各种书体的特点,答题时要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
二、阅读理解(43分)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黑夜中也健步如飞的人
蒋方舟
①大学四年,我听了无数次讲座和演讲。在所有这些演讲中,听众最多的,当然是那些创业成功者来做的演讲。有趣的是,这些以招聘和广告为目的的演讲,题目中一定包含着“梦想”两个字。从那时候开始,我对“梦想”这个词产生了怀疑。
②现在,当我打开电视,听到最多的词也是梦想。选秀节目的评委问:“你的梦想是什么?”台上的选手说:“唱歌给更多的人听。”其实意思是:我想红。成为明星是梦想,成为冠军是梦想,答对5道题目打败4个人闯过3关也是梦想。
③我们是多容易被词汇迷惑啊。自从有了“成功人士”这个称谓,我们对于“成功”的想象就是“白玉为堂金做马”;自从“梦想”这个词被滥用,它所指代的内容就是:有朝一日,“大鸣大放”,路人皆知。
④一次,我在异地看了一部电影——《世界第一麦方》,梗概是:作为主角的年轻人有着坎坷的童年,经过不断地打拼奋斗和经历挫折,终于成为世界面包冠军。“做最好的厨子”,这是电影对年轻人的励志教育。说实话,看了之后,我颇为我们的梦想感到自豪,他们的梦想竟然这样“不入流”。
⑤后来,我见到一个报社的社长,他说他的儿子读了当地最好的大学,然后去哈佛读了经济学,又去伯克利修了EMBA,等到全部的学位修完之后,他的儿子对他说:“爸,我该念的书都念完了,我不欠你的啦。现在,我要去实现我的梦想了。”按照我们的猜测,他儿子应该是去创业了才对,结果,那个年轻人现在成了一名很优秀的西餐厨师。我听完这个故事,忙不迭地对社长表示同情,他却非常诧异,他说自己非常为孩子感到自豪。
⑥“做世界上最好吃的面包”也能被称为梦想;高学历的年轻人去做饭,他的父亲很为这种选择骄傲……这种种命题,我也是经历了很长时间才能消化和理解。或许这些才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我。
⑦地球上的居民多半是为了生存而工作,因为不得不工作,他们选择这项或那项职业,不是出于内心的热爱,生存环境才是他们选择的依据。
⑧可厌的工作、无趣的工作,仅仅因为待遇高于其他人而备受重视——这是人类最残酷无情的磨难之一。
⑨我们长久以来受此磨难而不自知,每日万分苦闷却不知它何起何终。
⑩我们长久以来只承认一种“成功”而否定其他生活方式,同时也否定自己的内心。
我们长久以来以他人的目光来审视自己,以他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去听来自“过来人”的每一句规劝和告诫。
我们长久以来,都陷入对他人光鲜生活的羡慕,想走他人走过的路,到达他人所在的地方。
我们长久以来都忽视的一个简单真理是:每个人选择的路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是对一条道路的尝试,是一条小径的悄然召唤。
我同意顾城的话:“一个彻底诚实的人是从不面对选择的,那条路永远会清楚地呈现在你面前,这和你的憧憬无关,就像你是一棵苹果树,你憧憬结橘子,但是你还是诚实地结出苹果一样。”
一个彻底诚实的人,如同黑夜中也健步如飞的人。他的内心只有一种声音,世俗的虚荣、生活的诱惑、他人的劝诫、权力的胁迫,这一切都无法入耳、入心。当一个人有所追寻时,他只会看到它所追寻的东西。
坚定地成为自己,同时关心他人的命运。学会爱这个世界,但随时准备好与之抗争。这就是我每日对自己说的。
(有改动)
(1)请解释下面划线部分在文中的意思。
①我们对于“成功”的想象就是“白玉为堂金做马”。
②有朝一日,“大鸣大放”,路人皆知。
(2)文章①~③段讲述了当前社会人的“梦想”,结合全文说说这一“梦想”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
(3)关注第④、⑤段中划线的两个“自豪”,同为“自豪”,原因大不同。请简要概括“我”和“社长”感到自豪的原因。
(4)如何理解作者所说“一个彻底诚实的人,如同黑夜中也健步如飞的人”这句话?
【答案】(1)①财富和地位。②出名(走红)。
(2)特点:功利的、外在的。
原因:社会风气的影响,自己无法抵御名利的诱惑(或听信他人的劝诫,受到生活的诱惑)。
(3)“我”感到自豪的原因:为我们追求的梦想是远大的(或不平凡的)而自豪。
“社长”感到自豪的原因:为儿子的梦想是出于内心的热爱(或遵从自己的内心)而自豪。
(4)一个彻底诚实的人,能清楚地认识自己,真正知道自己的梦想,不会受外部环境的各种干扰,专注而坚定地追寻自己的梦想。
【知识点】自由短语;解释;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1) ①这句话出自《红楼梦》,这是护身符里的第一句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贾府很有钱,用白玉做的厅堂,用黄金雕成马,比喻有权有势或财富和地位。“大鸣大放,路人皆知”,就是一鸣惊人,家喻户晓,也就是出名的意思。
(2)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再结合有关语句进行分析及概括,从“自从有了“成功人士”这个称谓,我们对于“成功”的想象就是“白玉为堂金做马”;自从“梦想”这个词被滥用,它所指代的内容就是:有朝一日,“大鸣大放”,路人皆知”可知“梦想”的特点是:功利的、外在的。从“我们长久以来以他人的目光来审视自己,以他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去听来自“过来人”的每一句规劝和告诫。我们长久以来,都陷入对他人光鲜生活的羡慕,想走他人走过的路,到达他人所在的地方”可知梦想特点产生的原因是:社会风气的影响,自己无法抵御名利的诱惑(或听信他人的劝诫,受到生活的诱惑)。意对即可。
(3) 结合语境分析,“我”是在看到电影中主角的梦想是“做最好的厨子”后产生为我们的梦想感到自豪的感情的,他的梦想只是“做最好的厨子”,这和我们的远大的梦想相比太微不足道了,太平凡了,因此“我”感到自豪的原因是:为我们追求的梦想是远大的(或不平凡的)而自豪。而“社长”的儿子在修完全部的学位后,并没有像一般人一样去追求名利和地位的成功,而是遵从自己的内心成了一名西餐厨师,社长为自己的儿子感到骄傲。因此“社长”感到自豪的原因:为儿子的梦想是出于内心的热爱(或遵从自己的内心)而自豪。
(4)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分析,文中讲述了两种“梦想”,一种是当前社会人的“梦想” ,这种梦想是功利的、外在的,一种是遵从于内心,不被外界或世人左右的梦想,而作者倾向于第二种种,“一个彻底诚实的人”就是指不被世俗的虚荣、生活的诱惑、他人的劝诫、权力的胁迫所左右的人, 他们能清楚地认识自己,真正知道自己的梦想,不会受外部环境的各种干扰,专注而坚定地追寻自己的梦想。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 ①财富和地位。②出名(走红)。
⑵ 特点:功利的、外在的。原因:社会风气的影响,自己无法抵御名利的诱惑(或听信他人的劝诫,受到生活的诱惑)。
⑶ “我”感到自豪的原因:为我们追求的梦想是远大的(或不平凡的)而自豪。
“社长”感到自豪的原因:为儿子的梦想是出于内心的热爱(或遵从自己的内心)而自豪。
⑷ 一个彻底诚实的人,能清楚地认识自己,真正知道自己的梦想,不会受外部环境的各种干扰,专注而坚定地追寻自己的梦想。
【点评】⑴此题考查理解成语或俗语的能力。理解成语或俗语的常用方法有:查字典据词定义法;分解词素法;以旧带新法;词义引申法;想象描述法;看图(画图、实物)理解法;联系上下文解词法;联系生活实际解词法;找反义词比较理解法;做动作理解法;换词(找近义词)解词法;运用解词法等。
(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意,然后一定要注意审题,根据题干中的问题,抓住关键性信息,最后在文章中找出原句,也可提取合并,将复杂的文字材料进行筛选,分清主次,确定重点信息,再组合成连贯的语言。
⑶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提炼出文章中的关键词或中心句,最后再归纳概括。
⑷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关键语句内涵的能力。答题时,首先必须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然后再结合上下文理解,不仅要理解表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分析其深层内涵,文章中关键语句的深层内涵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低头见花
①有些东西,只有低下头来,才会发现它的存在,或者它的美丽。就如尘埃之中,那些被忽略的闪光之球,又似回首时,眷恋着的,总是那些不经意间走过的寻常点滴。
②在夏日的山岭间攀爬,至顶,四望都是起伏峰峦,长风浩荡,单调的苍凉与沧桑漫卷心头。只是一低头的刹那,见谷间丛丛簇簇的灿烂,那些幽幽的花儿,就在这样不期然的时刻,与我的目光猝然相连。于是,高处的寂寞与孤独消于无形,那些年年开且落的幽谷之花,把一种心绪点亮,把一种感动暗放。
③有的人,在境界上,或者在道路上,远超众人,于是有了高处不胜寒的喟叹。其实那只是一种性情上的缺失,他们过多地注目于自身的高度,从而错过了许多开在尘埃里的花。可那些在低处默默的东西,却是无比的宽容,它们就在那里,我们只要低下头,就会与美好相遇,它们就会给我们一种全新的心境。
④有一年去一个大草原的深处,碧草连天,极远极淡处,天之蓝与草之绿交融于一处。驰心骋怀间,为无边的绿而震撼,也为其无涯而感到怅然。此情此景之中,极想看到一点别的色彩,来缓冲那种万里的单一。同行的旅伴却惊喜地叫:“看,脚下的草里有花!”于是都低下头,那些狭长的草叶间,生长着一种不知名的小花,没有指甲大,黄白两色,此时却是如此地装点着我们的眼睛和心灵。
⑤而更多的人,更像那些深谷之中或草叶之下的小小花朵,终其一生的平凡,就连那花儿也是毫不张扬,湮没于芸芸众生之中。可是,我们却很少有人抱怨,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只要能努力开出自己的花,即使再小再素淡,也是芬芳美丽的一朵。也会在某个时间,落入别人惊喜的眼中。如此,就足够了。就算无人用温柔的目光把那些花儿轻抚,只要绽放过,就是无悔。
⑥每一个生命都是一朵花儿,每一个生命也都是一个赏花者。我们在行走的匆匆里,不忘时常低下头去看那些花朵的美丽,同时也努力让自己的生命芬芳四溢,期待在某天,映亮一双落寞的眼睛。
⑦相互洇染,相互温暖。我们与那些花儿的距离,我们与那些美好的距离,其实只隔着一低头的空间,只隔着一低头的瞬间。
(1)阅读全文,谈谈文题“低头见花”的含义。
(2)结合语境,品析第④段“装点”一词的表达效果。
(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⑥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4)结合文中的语句,从下面的链接材料中任选一人,写出此人低头所见之“花”的深刻内涵。
【链接材料】
①杨绛: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选自《老王》)
②梁启超: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选自《敬业与乐业》)
【答案】(1)表层含义是指作者在草原上低头看见小花,深层含义是指我们要关注生活中那些毫不张扬、易被忽略的平凡的人或生命,欣赏他们身上的美好的品质,体会其中的幸福与暖意。
(2)“装点”本义是装饰点缀。在句中的意思是指在无边的单一的绿色映衬下,突然看见无名花的美丽,给我们所带来的惊喜和心灵上的触动。表达了对小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每个人都要做最好的自己,让自己的生命芬芳四溢,同时也要学会欣赏别人所绽放的美丽。
(4)示例一:从文中的“相互洇染,相互温暖”一句可以看出杨绛曾经给予过老王帮助,老王不忘情谊,临终前还送她香油、鸡蛋,这种行为体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穷苦卑微的老王的那份朴实的真情。可见杨绛低头所见之“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尊重、理解、关爱。
示例二:从文中的“只要能努力开出自己的花,即使再小再素淡,也是芬芳美丽的一朵”可以看出有的人虽然职业很普通很平凡,但是只要脚踏实地勤恳敬业,就能把事情做好,体会其中的乐趣。可见梁启超低头所见之“花”是指在敬业中发现乐趣,体现人生的价值。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分析】(1)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分析标题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文章第②段写夏日于山顶低头看到山谷间丛丛簇簇的花儿,第④段写作者草原上低头看见黄白两色的小花,这是题目的表层含义。而第⑤段作者联想到像这些不起眼的小花一样毫不张扬的人,这些人很平凡,他们虽然被淹没于芸芸众生中,但他们仍努力开出自己的花;第⑥段⑦写我们要能够关注这些并欣赏这些人,欣赏他们身上的美好的品质,体会其中的幸福和温暖。这是题目的深层含义。
⑵ 首先要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然后再结合语境分析这个词语的表达效果,分析这个词语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装点”本义是装饰点缀。结合语境分析,作者当时在一个大草原的深处,碧草连天, 为无边的绿而震撼,也为其无涯而感到怅然。就在这种情景下,作者突然看见美丽的小花心里感到非常的惊喜,因此这个词语表达了对小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⑶ 结合全文内容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每一个生命都是一朵花儿”,就是每个生命都要像小花一样努力开放,散发自己的芬芳,即使再小再素淡,也是芬芳美丽的一朵,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要做最好的自己,让自己的生命芬芳四溢;而“每个生命也都是一个赏花者”意思是要学会欣赏别人所绽放的美丽,欣赏别人身上的美好品质。
⑷ “花”的内涵也就是人物身上的美好品质,结合《老王》这篇文章内容和主旨分析,文中写作者一家经常照顾老王生意,老王投桃报李,给作者送去香油和鸡蛋,体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穷苦卑微的老王的那份朴实的真情,老王去世后,作者总感到愧疚,觉得对老王照顾得太少,表现了作者对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可见杨绛低头所见之“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尊重、理解、关爱。
示例二:从文中的“只要能努力开出自己的花,即使再小再素淡,也是芬芳美丽的一朵”可以看出有的人而梁启超的《敬业和乐业》则说明了职业不分贵贱高低,每一份职业都值得敬,有的职业很普通很平凡,但是只要脚踏实地勤恳敬业,就能把事情做好,体会其中的乐趣。可见梁启超低头所见之“花”是指在敬业中发现乐趣,体现人生的价值。
故答案为:⑴ 表层含义是指作者在草原上低头看见小花,深层含义是指我们要关注生活中那些毫不张扬、易被忽略的平凡的人或生命,欣赏他们身上的美好的品质,体会其中的幸福与暖意。
⑵ “装点”本义是装饰点缀。在句中的意思是指在无边的单一的绿色映衬下,突然看见无名花的美丽,给我们所带来的惊喜和心灵上的触动。表达了对小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⑶ 每个人都要做最好的自己,让自己的生命芬芳四溢,同时也要学会欣赏别人所绽放的美丽。
⑷ 示例一:从文中的“相互洇染,相互温暖”一句可以看出杨绛曾经给予过老王帮助,老王不忘情谊,临终前还送她香油、鸡蛋,这种行为体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穷苦卑微的老王的那份朴实的真情。可见杨绛低头所见之“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尊重、理解、关爱。
示例二:从文中的“只要能努力开出自己的花,即使再小再素淡,也是芬芳美丽的一朵”可以看出有的人虽然职业很普通很平凡,但是只要脚踏实地勤恳敬业,就能把事情做好,体会其中的乐趣。可见梁启超低头所见之“花”是指在敬业中发现乐趣,体现人生的价值。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在阅读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大意,注意结合文章内容与主题分析,要注意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表层含义就是指字面的意思,深层含义就是与主旨相关的意思。
⑵此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要我们赏析的词语,要么是运用修辞、要么是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赏析的答题模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修辞、词语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突出了……品质,表达了作者……情感。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⑶此题考查分析理解重要语句含义的能力。这类题目,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语句所表达的观点态度。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⑷此题考查探究文章主旨的能力。要想准确地理解文章的主旨,要在理解文本的内容的基础上联系社会现实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注意一定不能停留在表面,就事论事。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咬牙”是一种修炼
向贤彪
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干事创业,往往需要一番“咬咬牙”的坚持。
②党史上,有位干部因“咬牙”而闻名。1943年,冀南抗日根据地斗争异常艰苦与残酷:战斗频繁,严重旱灾,庄稼颗粒无收,痢疾、霍乱盛行。时任冀南区党委书记、行署主任兼冀南军区政治委员的宋任穷,一边坚持对敌作战,一边组织生产自救,还深入敌后做群众工作,累得多次吐血。凭着顽强的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他率领冀南军民咬紧牙关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因此得名“咬牙干部”。
③“咬牙”体现的是坚韧。人生之路难以一帆风顺,惟有不畏艰险、直面挑战,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采撷成功的果实。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什么活儿都干,开荒、种地、铡草、放羊、拉煤、挑粪……从不惜力,磨砺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意志品格。成功往往只奖赏那些坚韧的人。一件工作、一项事业干到最艰难的时候,往往最需要咬紧牙关,而一旦坚持下来,就容易突出重围、打开局面。
④“咬牙”彰显的是智慧。京剧《沙家浜》中,18名新四军伤病员被困芦苇荡,因连续多日面临日伪军的“扫荡”,体力和毅力几近于极限。指导员郭建光激励大家: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最终,他们以“再坚持一下”的顽强精神,迎来了大部队的反“扫荡”。咬紧牙关的坚持精神,不仅需要不畏艰难的勇敢,也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智慧。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就能变被动为主动。
⑤“咬牙”蕴含的是担当。在重压和困难面前“咬牙”坚持,强健的是人的内心。“拼命黄郎”黄大年,平均每年出差130多天,一回来就一头扎进办公室。他的研究首次推动我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攻克了技术瓶颈。正是“咬牙”背后的担当精神,成就了黄大年无悔的人生。
⑥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接近成功就越艰难,越艰难就越要坚持,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半途而废。从某种意义上说,“咬牙”是成功的序曲。没有松骨峰战斗中志愿军的“咬牙”,就没有以“气”胜“钢”的功绩;没有谷文昌一次次面对失败后的“咬牙”,就没有沙海变绿洲的奇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拿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着,砥砺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意志,知难而进、久久为功,多经历几次“咬牙”,一个人必能闯关夺隘、化险为夷,用奋斗之犁开辟前行之路。
⑦惟其艰难,更显勇毅。“咬牙”是一种修炼,在一次次“咬牙”中,软弱将变得坚强,稚嫩将变得成熟,徘徊将变得坚定。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05月15日,有删改)
(1)文章③~⑤段是从哪三个方面论述“咬牙”精神的?
(2)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3)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4)模仿第⑥段画线句的句式,给本段补充一个论据。
【答案】(1)①“咬牙”体现的是坚韧;②“咬牙”彰显的是智慧;③“咬牙”蕴含的是担当。
(2)举例论证,文章第③段举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艰苦努力的例子,论证了“‘咬牙’体现的是坚韧”这一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具说服力。
(3)首先提出“‘咬牙’体现的是坚韧”这一分论点,然后通过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论证了这一观点,最后得出只有坚持才能突出重围、打开局面的结论。
(4)没有王进喜用身体堵住井喷的“咬牙”,就没有大庆油田的传奇。
【知识点】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补充论据;举例论证
【解析】【分析】(1)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可知文章第③~⑤段分别从三个方面论述“咬牙”的精神,也是本文的三个分论点,其中每段话的开头都是分论点,把这几个分论点提取出来即可。
(2) 这篇议论文举例不少的事例来证明中心论点,如第②段,第③段,第④段,第⑤段,第⑥段都有事例,还有比喻论证,“咬牙”是成功的序曲。答题时选择其中一个并联系语境分析其作用即可。如举例论证,文章第③段举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艰苦努力的例子,论证了“‘咬牙’体现的是坚韧”这一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具说服力。
(3)答题技巧:①要明确论点;②要答出论据或论证方法及其作用;③要使用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表示起承转合关系的词语来组织答题的语言。结合文段的论证内容进行分析,第③段首先提出本文的一个分论点(本段的论点):“咬牙”体现的是坚韧。紧接着运用讲道理的方法进行论证,然后又举习近平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的事例进行论证,最后得出只有坚持才能突出重围、打开局面的结论。
(4)本题要求补写一个事例论据,①注意补写的事例要能证明论点,②事例要典型,③句式要和前两句一致。如:没有王进喜用身体堵住井喷的“咬牙”,就没有大庆油田的传奇。
故答案为:⑴ ①“咬牙”体现的是坚韧;②“咬牙”彰显的是智慧;③“咬牙”蕴含的是担当。
⑵ 举例论证,文章第③段举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艰苦努力的例子,论证了“‘咬牙’体现的是坚韧”这一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具说服力。
⑶ 首先提出“‘咬牙’体现的是坚韧”这一分论点,然后通过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论证了这一观点,最后得出只有坚持才能突出重围、打开局面的结论。
⑷ 没有王进喜用身体堵住井喷的“咬牙”,就没有大庆油田的传奇。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提取。做题时,应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正确理解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恰当取舍,避免有所偏颇或答非所问。
⑵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议论文中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有: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深入。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是突出强调了论点。结合文章分析,选文第⑤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⑶此题考查分析议论文论证思路的能力。一般议论文的结构为: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类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⑷本题考查给议论文补充论据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明确论点,然后再根据论点补充恰当的事例,注意补充的事例要典型,要能够证明论点。
三、作文(50分)
12.“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满眼的绿意,这绿意,是希望,是活力,是温暖,是欢喜……成长路上,一切美好的追求与陪伴,都是绿意的生活。
请以“绿意的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
【答案】略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全命题作文,全命题作文的关键在于审题。“绿意的生活”这个作文题目由“绿意”和“生活”两个词构成,其中“生活”很好理解,这个题目的关键是“绿意”,本义是绿色的意思, 但还有更深层的含义,它往往代表着清新、希望、安全、舒适、生命、和平、宁静、自然、环保、成长生机、青春、放松 ,因此“绿意的生活”可以是自然界中让人陶醉的绿色的景或物,也可以是健康的生活、宁静的生活,充满生机的生活等。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作文选材的范围非常广泛,可以写人、写事,还可以写景、状物。但无论写什么样的记叙文,都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要综合语用多种表达方式,可以一或两种表达方式为主,其它表达方式为辅,语言要准确、生动、形象。如果写议论文,可以把题目作为论点,然后再用一些事例及名人名言来论证,注意写作时论点要鲜明,论据要充分、有说服力,论证要完整、严密,语言要准确,严谨。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写命题作文的能力。命题作文的写作,首先要做到审题准确。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来确定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不能错误地理解题意。其次要立意深刻。就是要为文章确定一个鲜明、集中、深刻的主题,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第三,选材要精当。要围绕着中心来选择材料,运用那些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文,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或论述得透彻有力。写作时,依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要突出表现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结构文章时,注意内容上起、承、转、合,最好能写出文章的“波澜”,能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从小事情揭示大主题,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