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素养评估试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巩固运用(36分)
1.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地球就像一位hé
ǎi 可亲的母亲,用甘甜的乳汁bǔ yù 我们。她无私地cì ɡěi 我们宝贵的kuànɡ cánɡ ,以及赖以生存的自然zī yuán 。所以我们要爱护她,保护她。
2.选词填空。
愿望 盼望 指望 期望
(1)人类不能 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2)漂泊海外的游子 早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3)经过努力,我的 终于实现了。
(4)国家对我们少年儿童寄托着殷切的 。
3.指出下列句子分别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2)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二十八米,面积两千三百八十多平方米。
(3)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4.按要求写句子。
(1)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他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改为直接引语)
(2)这些设想能够实现。这些设想是遥远的事情。(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3)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改为陈述句)
二、语言综合运用与文化传承(10分)
5.按要求从诗中找字。
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在不少古诗中,有的字能一字传神,或抒发某种感情,或生动描绘形象,创造出美的意境。请你找出下面诗句中能传神的字,写在横线上。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
(3)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
(4)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6.语言运用。
方阳对刘泽说:“一些人成名后,频繁在媒体亮相,向你推荐产品,你相信那是真的吗?”刘泽说:“我不信,一些名人说的话,做的宣传都打了折。许多明星不都因产品的宣传和功效不符被告上法庭了吗?”方阳说:“唉,名人做广告可不应该随便打折。”
(1)刘泽说一些名人“做的宣传都打了折”,意思是:
(2)方阳说“名人做广告可不应该随便打折”,意思是:
三、阅读理解与写作实践(54分)
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水的危机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之一。地球上的总水量约为4.1亿立方千米,但如此多的水中淡水只占3%,而且其中的87%被封闭在冰川、大气、地层中。20世纪以来,全球人口增长了3倍,经济增长了20倍,用水量增长了10倍。同时,由于生产和生活废水疾增,而且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水资源匮乏这一全球性危机加重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7年把水资源定义为“可资利用或可能被利用的水源,即应当能够为满足生产生活用途而得以利用”,而《中国自然资源》将水资源定义为“能为人类生产生活直接利用的,在水循环过程中产生的地表、地下径流和由它们存留在陆地上可再生的水体”。
我国水资源的总量约为2.8万亿立方米,但人均占有量只排在世界第121位,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此外,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南多而北少。重经济发展而轻环境保护又导致许多地区出现严重的水体污染,因此,水资源问题也成了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1)本文主要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2)简要列出全球水资源危机产生的若干原因。
(3)文中对“水资源”有两种定义,请指出它们的主要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4)请概括出目前我国水资源的三个特点。
(5)简要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8.作文。
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只有这个家园美丽安宁,我们的生活才能幸福快乐。作为一名小学生,你想为保护地球、保护环境做些什么呢?把你的想法写下来,题目自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和蔼;哺育;赐给;矿藏;资源
【知识点】拼音;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汉字)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蔼、哺、赐、藏、资”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和蔼、哺育、赐给、矿藏、资源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答案】(1)指望
(2)盼望
(3)愿望
(4)期望
【知识点】词形;词义
【解析】【分析】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期望:是针对较大、较重要及较长远的事件的。
愿望:指主观心愿,希望时期向某个方向发展,多用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一般用于褒义方面。。
指望:盼头;所期盼的。
盼望:殷切地期望。
故答案为:(1)指望;(2)盼望;(3)愿望;(4)期望
【点评】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3.【答案】(1)作比较
(2)列数字
(3)打比方
【知识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故答案为:(1)作比较;(2)列数字;(3)打比方;
【点评】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答案】(1)小明高兴地对妈妈说:“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2)即使这些设想能够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
(3)再说,没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
【知识点】句式转换;句式衔接
【解析】【分析】(1)将转述句改写成对话的形式,一要注意人称,二要注意标点符号。
(2)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此题分句前后是转折关系。故选“即使……也……”
(3)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故答案为:(1)小明高兴地对妈妈说:“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2)即使这些设想能够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
(3)再说,没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
【点评】(1)掌握转述句改引述句的方法。平时多练习。
(2)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3)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答案】(1)绿
(2)轻;闹
(3)送;动
(4)笑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这道题是炼字题,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要把这个字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本题型的答题思路为: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诗中的“绿”字用得巧妙,自古以来广为称道。据南宋洪迈(《容斋随笔》续笔卷八)记载,王安石先后用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字,最后才选定这个“绿”字。那么,这个“绿”字究竟好在哪呢?原来这个“绿”字是一个表颜色的形容词,用在诗中变成了使动用法的动词,有色彩感和动态感,给人以视觉上的形象美。
(2)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 拟人的修辞手法,比作人一样的轻,活灵活现。
(3)诗中一个“送”字令人仿佛听到寒气砭骨之声。一个“送”字和一个“动”字,都用得十分传神,
(4)笑: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
故答案为:(1)绿;(2)轻、闹 ;(3)送、动 ;(4)笑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炼字妙处的能力。
6.【答案】(1)一些名人做的广告与产品的实际情况不符,有大力“吹嘘、夸大”成分。这就是一种欺诈了。
(2)名人既然代言了、收钱了,就应该为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不能误导、欺骗消费者!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言外之意"表示一个事物时,并不明白地直接用该事物的名称,而是用暗示或描述的手法,使被接受者也能明白表述人的真实意思.
故答案为:(1)、一些名人做的广告与产品的实际情况不符,有大力“吹嘘、夸大”成分。这就是一种欺诈了。
(2)名人既然代言了、收钱了,就应该为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不能误导、欺骗消费者!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语义的理解能力,提高语言的表达技巧。
7.【答案】(1)列数字
(2)①淡水只占地球总水量的3%。②20世纪以来,全球人口增长了3倍,经济增长了20倍,用水量增长了10倍。③生产和生活废水疾增,而且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污染了水体。
(3)都能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用途。;一个是可资利用或可能被利用的水源,一个是可直接利用并可再生的水体。
(4)①总量多,但人均占有量少;②南多北少;③水体污染严重。
(5)世界上的淡水资源很有限,而如今水污染很严重。我们要学会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分析】(1)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2)、(4)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列数字
(2)①淡水只占地球总水量的3%。②20世纪以来,全球人口增长了3倍,经济增长了20倍,用水量增长了10倍。③生产和生活废水疾增,而且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污染了水体。
(3)1、都能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用途。2、一个是可资利用或可能被利用的水源,一个是可直接利用并可再生的水体。
(4)①总量多,但人均占有量少;②南多北少;③水体污染严重。
(5)世界上的淡水资源很有限,而如今水污染很严重。我们要学会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点评】(1)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4)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8.【答案】
【知识点】其他类作文
【解析】【分析】写环保作文首先要确定一个话题。环保的主题很多,比如现在的塑料袋收费问题,提倡使用环保购物袋,不乱扔废旧电池等等。你可以先确定一个主题,说一说选择这个主题的原因,并对你了解到的情况作一个简单的介绍。第二步就是要叙述你在了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可以完整的讲述调查了解的过程,也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可以用对话的方式、还可以把调查到的内容编成童话,如果你是通过读资料了解到的内容,就可以写写读时的感受。总之在写这一部分内容时要做到实话实说,说出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感。最后你可以对人们发出环保呼吁,激发人们的环保热情。老师建议用上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方法,加上你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相信你的文章一定会锦上添花!
【点评】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语句通顺。
1 / 1人教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素养评估试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巩固运用(36分)
1.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地球就像一位hé
ǎi 可亲的母亲,用甘甜的乳汁bǔ yù 我们。她无私地cì ɡěi 我们宝贵的kuànɡ cánɡ ,以及赖以生存的自然zī yuán 。所以我们要爱护她,保护她。
【答案】和蔼;哺育;赐给;矿藏;资源
【知识点】拼音;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汉字)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蔼、哺、赐、藏、资”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和蔼、哺育、赐给、矿藏、资源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选词填空。
愿望 盼望 指望 期望
(1)人类不能 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2)漂泊海外的游子 早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3)经过努力,我的 终于实现了。
(4)国家对我们少年儿童寄托着殷切的 。
【答案】(1)指望
(2)盼望
(3)愿望
(4)期望
【知识点】词形;词义
【解析】【分析】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期望:是针对较大、较重要及较长远的事件的。
愿望:指主观心愿,希望时期向某个方向发展,多用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一般用于褒义方面。。
指望:盼头;所期盼的。
盼望:殷切地期望。
故答案为:(1)指望;(2)盼望;(3)愿望;(4)期望
【点评】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3.指出下列句子分别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2)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二十八米,面积两千三百八十多平方米。
(3)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答案】(1)作比较
(2)列数字
(3)打比方
【知识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故答案为:(1)作比较;(2)列数字;(3)打比方;
【点评】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按要求写句子。
(1)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他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改为直接引语)
(2)这些设想能够实现。这些设想是遥远的事情。(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3)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改为陈述句)
【答案】(1)小明高兴地对妈妈说:“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2)即使这些设想能够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
(3)再说,没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
【知识点】句式转换;句式衔接
【解析】【分析】(1)将转述句改写成对话的形式,一要注意人称,二要注意标点符号。
(2)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此题分句前后是转折关系。故选“即使……也……”
(3)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故答案为:(1)小明高兴地对妈妈说:“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2)即使这些设想能够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
(3)再说,没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
【点评】(1)掌握转述句改引述句的方法。平时多练习。
(2)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3)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二、语言综合运用与文化传承(10分)
5.按要求从诗中找字。
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在不少古诗中,有的字能一字传神,或抒发某种感情,或生动描绘形象,创造出美的意境。请你找出下面诗句中能传神的字,写在横线上。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
(3)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
(4)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答案】(1)绿
(2)轻;闹
(3)送;动
(4)笑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这道题是炼字题,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要把这个字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本题型的答题思路为: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诗中的“绿”字用得巧妙,自古以来广为称道。据南宋洪迈(《容斋随笔》续笔卷八)记载,王安石先后用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字,最后才选定这个“绿”字。那么,这个“绿”字究竟好在哪呢?原来这个“绿”字是一个表颜色的形容词,用在诗中变成了使动用法的动词,有色彩感和动态感,给人以视觉上的形象美。
(2)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 拟人的修辞手法,比作人一样的轻,活灵活现。
(3)诗中一个“送”字令人仿佛听到寒气砭骨之声。一个“送”字和一个“动”字,都用得十分传神,
(4)笑: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
故答案为:(1)绿;(2)轻、闹 ;(3)送、动 ;(4)笑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炼字妙处的能力。
6.语言运用。
方阳对刘泽说:“一些人成名后,频繁在媒体亮相,向你推荐产品,你相信那是真的吗?”刘泽说:“我不信,一些名人说的话,做的宣传都打了折。许多明星不都因产品的宣传和功效不符被告上法庭了吗?”方阳说:“唉,名人做广告可不应该随便打折。”
(1)刘泽说一些名人“做的宣传都打了折”,意思是:
(2)方阳说“名人做广告可不应该随便打折”,意思是:
【答案】(1)一些名人做的广告与产品的实际情况不符,有大力“吹嘘、夸大”成分。这就是一种欺诈了。
(2)名人既然代言了、收钱了,就应该为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不能误导、欺骗消费者!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言外之意"表示一个事物时,并不明白地直接用该事物的名称,而是用暗示或描述的手法,使被接受者也能明白表述人的真实意思.
故答案为:(1)、一些名人做的广告与产品的实际情况不符,有大力“吹嘘、夸大”成分。这就是一种欺诈了。
(2)名人既然代言了、收钱了,就应该为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不能误导、欺骗消费者!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语义的理解能力,提高语言的表达技巧。
三、阅读理解与写作实践(54分)
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水的危机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之一。地球上的总水量约为4.1亿立方千米,但如此多的水中淡水只占3%,而且其中的87%被封闭在冰川、大气、地层中。20世纪以来,全球人口增长了3倍,经济增长了20倍,用水量增长了10倍。同时,由于生产和生活废水疾增,而且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水资源匮乏这一全球性危机加重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7年把水资源定义为“可资利用或可能被利用的水源,即应当能够为满足生产生活用途而得以利用”,而《中国自然资源》将水资源定义为“能为人类生产生活直接利用的,在水循环过程中产生的地表、地下径流和由它们存留在陆地上可再生的水体”。
我国水资源的总量约为2.8万亿立方米,但人均占有量只排在世界第121位,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此外,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南多而北少。重经济发展而轻环境保护又导致许多地区出现严重的水体污染,因此,水资源问题也成了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1)本文主要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2)简要列出全球水资源危机产生的若干原因。
(3)文中对“水资源”有两种定义,请指出它们的主要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4)请概括出目前我国水资源的三个特点。
(5)简要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案】(1)列数字
(2)①淡水只占地球总水量的3%。②20世纪以来,全球人口增长了3倍,经济增长了20倍,用水量增长了10倍。③生产和生活废水疾增,而且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污染了水体。
(3)都能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用途。;一个是可资利用或可能被利用的水源,一个是可直接利用并可再生的水体。
(4)①总量多,但人均占有量少;②南多北少;③水体污染严重。
(5)世界上的淡水资源很有限,而如今水污染很严重。我们要学会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分析】(1)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2)、(4)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列数字
(2)①淡水只占地球总水量的3%。②20世纪以来,全球人口增长了3倍,经济增长了20倍,用水量增长了10倍。③生产和生活废水疾增,而且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污染了水体。
(3)1、都能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用途。2、一个是可资利用或可能被利用的水源,一个是可直接利用并可再生的水体。
(4)①总量多,但人均占有量少;②南多北少;③水体污染严重。
(5)世界上的淡水资源很有限,而如今水污染很严重。我们要学会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点评】(1)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4)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8.作文。
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只有这个家园美丽安宁,我们的生活才能幸福快乐。作为一名小学生,你想为保护地球、保护环境做些什么呢?把你的想法写下来,题目自拟。
【答案】
【知识点】其他类作文
【解析】【分析】写环保作文首先要确定一个话题。环保的主题很多,比如现在的塑料袋收费问题,提倡使用环保购物袋,不乱扔废旧电池等等。你可以先确定一个主题,说一说选择这个主题的原因,并对你了解到的情况作一个简单的介绍。第二步就是要叙述你在了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可以完整的讲述调查了解的过程,也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可以用对话的方式、还可以把调查到的内容编成童话,如果你是通过读资料了解到的内容,就可以写写读时的感受。总之在写这一部分内容时要做到实话实说,说出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感。最后你可以对人们发出环保呼吁,激发人们的环保热情。老师建议用上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方法,加上你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相信你的文章一定会锦上添花!
【点评】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语句通顺。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