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九章 青藏地区(提高版)
一、单选题
(2023八下·潮阳期中) 7世纪上半叶,统一雪域高原的吐蕃打通了“食盐之路”。当地牧民在春夏之交从盐湖边取盐,用牛羊长途跋涉,驮运到外地换回需要的商品。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当地牧民去盐湖取盐的最佳时间是(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2.当时运盐时使用牛羊驮运而不用车运的原因可能是( )
①地形崎岖,行车不便②可在运盐的同时进行放牧,增加效益
③高寒气候,林木缺乏,缺少造车材料④牛羊运输速度更快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牧民在图中的“食盐之路”上不可能( )
A.见到远处高山耸立,白雪皑皑
B.看到黄土广布,“千沟万壑”的奇妙景观
C.路过河谷地带,看到村镇零星分布
D.翻过高山,跨过河流,领略大好河山雄伟
(2023八下·南宁月考)小明同学在某高原旅游考察时,出现了头痛、恶心和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当他戴上氧气罩后,上述症状就渐渐消失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小明同学最可能去考察的高原是( )
A.内蒙古高原 B.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 D.青藏高原
5.小明同学在旅游过程中,发现该地区种植业主要分布于( )
A.地势平缓的山间盆地 B.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
C.光照充足的高原面上 D.水源丰富的湖泊周边
6.小明同学旅游考察后,提出该地区开发建设应( )
A.不断改善交通状况,加强国内外联系
B.充分开发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C.优先考虑环境保护,防止生态环境恶化
D.加强旅游业.工矿业发展,促进产业平衡
(2023八下·潮南期中) 下图为藏民在收获青稞,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藏袍是青藏地区的传统服饰,该服饰宽大、厚重、半肩,反映了居住地( )
A.冬冷夏热的特点 B.雪山连绵的特点
C.昼夜温差大的特点 D.游牧生活的特点
8.青藏地区的青稞、小麦,穗大粒饱,单产高,其主要原因是( )
A.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B.水源充足,灌溉方便
C.地势较低,气温高 D.品种优良
9.同一个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我国的西北地区基本位于( )
①季风气候区
②非季风气候区
③地势第一级阶梯
④地势第二级阶梯
⑤温带
⑥寒带
⑦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⑧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A.①③⑤⑦ B.②④⑤⑦ C.②③⑥⑧ D.①①⑥⑧
(2023八下·中山月考) 青海省共和县平均海拔2920m,建设了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的光伏电园区。在地面上方架设光伏板阵列,光伏板下方草地可以进行羊群放牧,形成“上可发电、下可长草放牧”(下图)的发电新模式,实现了“能牧互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当地太阳能资源丰富,是因为当地( )
A.人口少 B.气温高 C.纬度低 D.海拔高
11. 光伏电园区原来是戈壁滩,光伏板建成后能长草放牧的原因有( )
①有效降低了风速 ②减少了蒸发量 ③光照时间增加 ④水汽含量增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 “能牧互促”生产模式的最大优势是( )
A.增加当地降水 B.提高士地利用效率
C.提高大气温度 D.提高太阳能发电率
(2022八下·安居期末)三江源国家公园于2020年正式设立,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读“三江源地区图”,完成下列小题。
13.“中华水塔”水量丰盈的时期,最可能在()
A.1月 B.4月 C.7月 D.11月
14.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下列叙述中不是其原因的是()
A.该地区具有独特的藏族地域文化特色
B.这里的生态安全对周边地区有重大影响
C.这里是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集中的地区
D.该地区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湿地沼泽等水土保持作用突出
(2022八下·南昌期末) 位于世界屋脊的西藏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特色产品,但受自然条件影响,当地特色产品很难销往全国,为此援藏人员通过“直播带货”助推藏货出藏。“直播带货”正成为西藏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直播带货”的西藏特色产品有( )
A.牦牛肉 B.葡萄干 C.螺蛳粉 D.竹筒饭
16. 西藏特色产品外销难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西南 B.高寒缺氧 C.知名度低 D.交通不便
17. 促进西藏经济发展的可行性措施是( )
A.大力开垦荒地,发展种植业 B.开发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
C.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业 D.研发高新技术,发展航天业
18. 青藏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所产青稞、小麦,穗大粒饱,单产高,其主要原因是( )
A.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B.水源充足,灌溉方便
C.地势较低,气温高 D.品种优良
(2022八下·玉州期中) 2021年8月19日10时,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大会在拉萨布达拉官广场举行。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由于国家在各方面不断加大对西藏的投入,雪域高原上基础建设从无到有,生态颜值不断提升,各族人民幸福感越来越强。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9.上图中甲处是( )山脉
A.阿尔金 B.长白 C.横断 D.祁连
20.铁路乙是被称为“天路”的( )铁路。
A.京哈 B.青藏 C.川藏 D.南昆
21.从上图中可看出,该地区( )能源丰富
A.太阳能、地热能 B.风能、地热能
C.太阳能、潮汐能 D.太阳能、水能
22.上图中的三江源地区指的是( )三条江的源头地区。
A.南流江、清湾江、圭江 B.长江、黄河、澜沧江
C.珠江、长江、黄河 D.长江、西江、鸭绿江
23.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如果同学们有机会到那儿,请不要( )
A.开展科考研究 B.摄影、拍照
C.对水质进行取样 D.破坏草场
二、图文分析题
24.(2023八下·惠东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青藏地区简图。
材料二西藏雅鲁藏布江河谷所产油菜籽籽粒大、品质优,单位面积产量约比我国东部平原高一倍。
(1)青藏地区属于 气候,海拔 ,导致气温较低。
(2)青藏铁路连接 省和 自治区,穿越 (地形区),自然环境恶劣。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雅鲁藏布江河谷油菜籽单产高的自然原因。
(4)根据所学知识简述青藏铁路修建的意义。
25.(2022八下·叙永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青海省野生黑枸杞,生长在高海拔的柴达木盆地沙漠地带,那里海拔高、气候干旱,生态环境洁净,无污染。耐高温、耐寒、耐盐碱、耐旱,喜光照是野生枸杞的生长特性。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黑枸杞品质优良的高质量。
材料二:近年来青海省不断加大对黑枸杞的人工栽培和驯化种植,取得一定的效益,但黑枸杞产业发展仍以人工采集和粗加工为主,产品供不应求,知名度低。
材料三:下图 是“青海黑枸杞分布示意图”。
(1)说出青海省野生黑枸杞产品质量高的自然原因。
(2)指出青海省黑枸杞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近几年野生黑枸杞价格不断上涨,有人建议在柴达木地区应该大力发展人工黑枸杞种植,你是否赞同,并简述理由。
26.(2023八下·定远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上海世博会青海馆以“中华水塔 三江源”为主题,展现中华水塔的山水风情与三江源的生态意境,引导人们寻找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出生地,揭示三江源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和城市之源。
材料二:我国部分区域简图。
(1)青海馆外墙的色调由明快的绿、白两种颜色构成,绿色代表着江河源头的生命气息和净土特色,白色象征着高耸的昆仑雪峰。图中A、B、C三座山脉中表示昆仑山的是 。
(2)青海省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该区域是 族的主要聚居区。
(3)图中显示的铁路是 铁路,甲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是 。
(4)青海省作为“中华水塔”为保护水资源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27.(2023八下·汨罗月考)读下列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这里地高天寒,雪山连绵,湖泊星罗,沼泽密布;这里人烟稀少,是野生动物的天堂;这里河流众多,是江河之源。上世纪末,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为此,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下图示意三江源地区山河分布,下图为环保人士与野牦牛的“对话”。
(1)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2)这里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 地带,发展种植业的不利条件是
(3)为还野牦牛一片生存空间,我国政府及环保人士采取了哪些措施?
(4)本区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和小麦等,当地农作物穗大粒饱,品质优良,请分析原因 。
28.(2023八下·内乡县月考)读下列材料一、材料二以及青藏地区简图,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三江源”指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影响了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同时,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材料二:“冬虫夏草”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雪山草原,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1)“中华水塔”河流丰水期在每年的 季。
(2)“三江源”位于我国 省南部,A是世界海拔最高的 铁路。
(3)下面词语描述的不是三江源地区景观的是( )
A.雪山连绵、冰川高悬 B.湖泊星罗、沼泽密布
C.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D.羽族炫翎、蹄类竞骄
(4)为保护三江源的自然环境,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目前,主要采取 、 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5)“三江源”是我国“冬虫夏草”的优质产区,试推断出适宜“冬虫夏草”生长的自然条件。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B
3.B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点评】青藏高原,亚洲内陆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北缘,西部为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东及东北部与秦岭山脉西段和黄土高原相接,光照和地热资源充足。高原上冻土广布,植被多为天然草原。
1.4、5月为春夏之交,此时雨季未到,降水少,气温较低,冰雪没有融化,所以湖泊水位低,便于取盐;取盐后天气逐渐转暖,便于运输,B正确;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1、2月气温最低,不便出行,A错误;7、8月降水较多,融水较多,湖泊水位高,不便取盐,C错误;10、11月取盐后,天气转冷,不便于长途跋涉,把盐驼运到外地,D错误。故选B。
2.运盐使用牛羊驮运,而不用车运是因为沿途山岭、高原广布,路况较差,行车不便,①正确;可在运盐的同时进行放牧,增加效益,②正确;牛羊驮运能力不强,运量小,④错误;但西北地区水源缺乏,吐蕃一带森林少,缺乏木料,造车困难,③正确。故选B。
3.“食盐之路”,位于青藏高原,可以见到远处高山耸立,白雪皑皑,冰川广布,A不符合题意;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境内,据图可知,“食盐之路”不会看到黄土广布,“千沟万壑”的奇妙景观,B符合题意;据图可知,“食盐之路”在图中城市以北路过河谷地带,由于当地人口较少,村镇零落分布,C不符合题意;“食盐之路”,经过横断山脉才能到达云南,需要翻过高山,跨过河流,领略“三江并流”的雄伟,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答案】4.D
5.B
6.C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
【解析】【点评】(1)青藏高原,亚洲内陆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北缘,西部为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东及东北部与秦岭山脉西段和黄土高原相接,光照和地热资源充足。高原上冻土广布,植被多为天然草原。
(2)青藏高原是我国的高寒牧区,在独特的高寒环境下,生长着耐寒的特殊牲畜,例如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而在一些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气温较高,土质肥沃,适宜青稞,小麦,豌豆等作物的生长,河谷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核东部的湟水谷地。
4.由材料可知,小明同学在某高原旅游考察时,出现了头痛、恶心和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说明当地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气压低,有高原反应。在四大高原中,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由于海拔高,其上气温低,大气稀薄,氧气含量少,平原地区的人们一旦到了青藏高原就容易出现高原反应,如头痛、运动时呼吸困难、流鼻血等。故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5.由上题可知,该高原是青藏高原。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农业区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有丰富水源的河谷平原地带。故该同学在考察中发现,当地的村落与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因为当地海拔高、气温低,只有在海拔低的河谷气温较高、热量更充足,故B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B。
6.青藏地区是亚洲不少大江大河的源头,长江、黄河、澜沧江都发源在这里。雪域高原拥有大量的珍稀动物,像藏羚羊、雪豹、野驴等。但当地生态环境脆弱,保护本区的自然环境,防止和控制生态破坏、草场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故C正确;青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不断改善交通状况,加强国内外联系、充分开发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旅游业,工矿业发展,促进产业平衡,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不可取,故排除ABD,故答案为:C。
【答案】7.C
8.A
9.B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点评】(1)青藏高原是我国的高寒牧区,在独特的高寒环境下,生长着耐寒的特殊牲畜,例如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而在一些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气温较高,土质肥沃,适宜青稞,小麦,豌豆等作物的生长,河谷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核东部的湟水谷地。
(2)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突出的气候特征是干旱,因为其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上高大的山脉阻隔,使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无法到达此地,所以西北地区大多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典型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河流稀少,多为内流河和季节性河流,其中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西北地区荒漠和草原广布,其中东部高原以草原为主,向西过渡为荒漠草原和荒漠,西部盆地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只有盆地边缘呈现一点点的绿洲。
7.藏族人穿藏袍只穿一只袖,而且是穿左袖,右袖空着,从后面拉到前面搭在右肩上。天热时,左袖也不穿,将两袖褪下来拉到前面,围系在腰间。这样穿法既有悠久历史,又有独特的原因。藏族人民居住在青藏高原,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就在一天里,也经常有风雨雪睛的变化。故藏袍是青藏地区的传统服饰,该服饰宽大、厚重、半肩,反映了居住地昼夜温差大的特点,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8.由于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光照强,昼夜温差大,青藏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所产青稞、小麦,穗大粒饱,单产高,故A正确;水源充足,灌溉方便、地势较低,气温高、品种优良不是谷地农产品穗大粒饱,单产高的主要原因,故BCD错误。故答案为:A。
9.西北地区位于非季风区,主要位于我国的第二级阶梯。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富含水汽的夏季风到达河西走廊后已属强弩之末,难以再向西北前行,广大的西北位于北温带、非季风区,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故B②④⑤⑦正确,①③⑥⑧错误,排除ACD,故答案为:B。
【答案】10.D
11.B
12.B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点评】青藏高原,亚洲内陆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北缘,西部为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东及东北部与秦岭山脉西段和黄土高原相接,光照和地热资源充足。高原上冻土广布,植被多为天然草原。
10.当地的太阳能资源丰富与否与人口多少无关,排除A;海拔高,气温低,排除B;纬度不是当地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影响因素,排除C;该地位于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太阳能丰富,D正确,故答案为:D。
11.光伏板对风由阻挡作用,利于降低风速,①正确;地表温度降低,有利于减少蒸发量,②正确;光伏板对太阳辐射具有吸收作用,光照时间不会增加,排除③;由于太阳光伏电板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温降低,地面辐射减弱,水汽含量增加,④正确;故答案为:B。
12.“能牧互促”生产模式不会增加当地的降水,排除A;“能牧互促”生产模式是由地面上方架设光伏板阵列利用太阳能,光伏板下方草地可以进行羊群放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B正确。由于太阳光伏电板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温降低,地面辐射减弱,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所以大气温度不会提高,排除C。太阳能发电率与技术水平、太阳能板的清洁度等因素有关,这种模式并不能提高太阳能发电率,D错。故答案为:B。
【答案】13.C
14.A
【知识点】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
【解析】【点评】(1)我们把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我们把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内流河。外流河的流域叫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叫内流区。外流河河水主要来自天然降水,影响外流河水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季风;内流河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影响内流河水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气温。
(2)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3500~4800米,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为孕育中华民族、中南半岛悠久文明历史的世界著名江河: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高海拔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因此被誉为“中华水塔”。
13.读“三江源地区图”可知,三江源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被誉为“中华水塔”,其水源来自高山冰雪融水,7月气温最高,冰雪融水多,因此是水量丰盈的时期。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4.三江源地区是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集中的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湿地沼泽等水土保持作用突出。这里的生态安全对周边地区有重大影响, 因此 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该地区具有独特的藏族地域文化特色和生态安全无关。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答案】15.A
16.D
17.C
18.A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
【解析】【点评】(1)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主要自然特征是高寒,主要发展河谷农业,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豌豆等。
(2)本题考查西藏特色产品外销难的主要原因,理解解答即可。
(3)本题考查促进西藏经济发展的可行性措施,理解解答即可。
(4)雅鲁藏布江的上中游谷地大部分为宽谷,宽约10-15公里,江水东流经东经95°附近大拐弯处,切穿喜玛拉雅山脉,流向发生完全相反的转折,即先东北流,切穿山脉后转向西南流。这段河床坡降非常大,水力资源特别集中而丰富,是世界罕见的大峡谷。南流以后进入印度。谷地地势平坦,日照长,辐射强,多夜雨,夏暖冬温,为青藏高原上重要的农业区。是西藏重要的粮食作物--青稞的主要产地。近几年来,在此谷地大面积种植冬小麦。西藏的主要城镇多分布在这里。
15.牦牛被称为“高原之舟”,牦牛肉是西藏特色产品,A正确;葡萄干是新疆特色产品,B错误;螺狮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的特色小吃,C错误:竹筒饭是云南傣族的特色美味,D错误。故答案为:A。
16.西藏一直有“出国容易进藏难“之说,交通的不便严重制约了西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西藏特色产品外销难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不便,D正确;地处西南、高寒缺氧此不是产品外销难的主要原因,AB错误;西藏特色产品,比如冬虫夏草等知名度很高,C错误。故答案为:D。
17.“高寒“是西藏所在的青藏高原的气候特色,生态脆弱,但拥有独特的高原风光与少数民族风情。因此当地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不适合大力开垦荒地,发展种植业;开发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易造成当地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应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业,A、B错误、C正确;西藏文化教育及科技落后,不适合研发高新技术,发展航天工业,D错误。故答案为:C。
18.由于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光照强,昼夜温差大,青藏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所产青稞、小麦,穗大粒饱,单产高,A正确。水源充足,灌溉方便、地势较低,气温高、品种优良不是谷地农产品穗大粒饱,单产高的原因,BC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19.C
20.B
21.A
22.B
23.D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解析】【点评】(1)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被誉为“中华水塔”,沼泽和湖泊是重要的调蓄器,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冰川逐年萎缩,导致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消失,过度放牧,滥砍滥伐也给生态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还草,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生态的恶化。
(2)青藏高原,亚洲内陆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北缘,西部为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东及东北部与秦岭山脉西段和黄土高原相接,光照和地热资源充足。高原上冻土广布,植被多为天然草原。
19.由图可知,图中甲是呈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是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的分界线,故ABD错误、C正确,故答案为:C。
20.铁路乙是被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该铁路连接西宁和拉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故ACD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
2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太阳能和地热资源丰富,因该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又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地热资源丰富,不能看出风能、潮汐能和水能丰富,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2.图中的三江源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位于青海省南部,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有“中华水塔”称号,故ACD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
23.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到那里不是能破坏草场,科考研究、摄影、拍照和对水质取样是允许的,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24.【答案】(1)高原山地;高
(2)青海;西藏;青藏高原
(3)①晴天多,光照充足;②作物生长周期长,品质好;③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
(4)①改善了青藏地区的交通条件,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②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③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新优势,助力脱贫致富,促进经济发展。④扩大特色农副产品的销售,增强旅游业的吸引力。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青藏地区位于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属于高原山地气候,海拔高,导致气温较低。
(2)由图可知,青藏铁路连接青海省西宁市和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穿越青藏高原,气候高寒,自然环境恶劣。
(3)青藏地区晴天多,光照充足,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青藏高原,气候高寒,作物生长周期长,有机物储存多,品质好;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
(4)由图可知,青藏铁路起止点是西宁市拉萨市,是高原铁路,它改善了青藏地区的交通条件,加强了与国内其他广大地区联系;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新优势,助力脱贫致富,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维持社会的稳定;扩大特色农副产品的销售,增强旅游业的吸引力。
【点评】(1)青藏高原是我国的高寒牧区,在独特的高寒环境下,生长着耐寒的特殊牲畜,例如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而在一些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气温较高,土质肥沃,适宜青稞,小麦,豌豆等作物的生长,河谷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核东部的湟水谷地。
(2)青藏高原,亚洲内陆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北缘,西部为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东及东北部与秦岭山脉西段和黄土高原相接,光照和地热资源充足。高原上冻土广布,植被多为天然草原。
25.【答案】(1)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足 降水量少,气候干旱
生态环境纯天然,无污染
(2)简单人工劳动和粗加工为主 产品供不应求(或知名度低)
(3)不赞同 理由:人工种植不能取代野生品质
赞同 理由:人工种植产量高,能满足市场需求
(以上任选一个方面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青海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分析可知, 耐高温、耐寒、耐盐碱、耐旱,喜光照是野生枸杞的生长特性。而青海省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足;降水量少,气候干旱;生态环境纯天然,无污染,因此野生黑枸杞产品质量高。
(2)根据材料一分析可知,青海省黑枸杞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黑枸杞产业发展仍以人工采集和粗加工为主,产品供不应求,知名度低。
(3) 近几年野生黑枸杞价格不断上涨,有人建议在柴达木地区应该大力发展人工黑枸杞种植, 我不赞同这种观点,因为现在顾客对产品品质要求极高,人工种植不能取代野生品质。
故答案为:(1) 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足;降水量少,气候干旱;生态环境纯天然,无污染;(2)简单人工劳动和粗加工为主;产品供不应求(或知名度低);(3)不赞同;理由:人工种植不能取代野生品质;(赞同;理由:人工种植产量高,能满足市场需求)。
【点评】(1)本题考查青海省野生黑枸杞产品质量高的自然原因,根据材料信息理解解答即可。野生黑枸杞,主要出产于青海柴达木盆地,(德令哈、都兰、格尔木等地)生长在海拔2800米-3000米的盆地沙漠地带,海拔高气候干旱、生态环境洁净、无污染。经测定,黑果枸杞含有17种氨基酸,13种微量元素,其中钙、镁、铜锌、铁的含量也高于红枸杞。
(2)本题考查青海省黑枸杞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材料信息理解解答即可。
(3)如何辨别野生枸杞和种植黑枸杞:(1)野生黑枸杞与种植的黑枸杞生长环境不同野生的黑枸杞比较贵,在收购时成本比较高,买的价格比较高,人工种植的人成本低,产量对大一点价格自然低一些.所以价格高的可能是野生的黑枸杞;(2)野生黑枸杞与种植的黑枸杞的功效不同枸杞颗粒大小。一般颗粒比较大的都不是野生黑枸杞,野生黑枸杞比较小。野生黑枸杞的生长环境极其恶劣,土壤营养不足.一般果粒都长的很小,也会有相对比较大的果,是经过挑选的,数量不多。而种植的黑枸杞大果很多,小果很少的,种植的有人精心养施肥,所以果实相对很大.;(3)看泡水的颜色。野生黑枸杞与种植的黑枸杞的功效不同,野生的黑枸杞泡水和种植的黑枸杞泡水在颜色上差别不大,主要是看看一杯黑枸杞可以冲泡的次数;野生黑枸杞的花青素含量高一些,一杯野生的黑枸杞可以冲泡4次,水的颜色还很浓,种植的泡2次水颜色就很淡了;(4)看品相,闻味道.野生黑枸杞与种植的黑枸杞的果实大小不同野生黑枸杞的品相一般都比种植的黑枸杞品相差,而且冲泡过程会有少量细沙沉淀。不是冲泡前和冲泡后野生黑枸杞散发的味道比种植到的要浓,在泡水的口感上野生的要甜一些。
26.【答案】(1)B
(2)青藏地区;藏
(3)青藏;布达拉宫
(4)加强生态保护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
【解析】【分析】(1)青海馆外墙的色调由明快的绿、白两种颜色构成,绿色代表着江河源头的生命气息和净土特色,白色象征着高耸的昆仑雪峰。读图可知,图中A、B、C三座山脉中表示昆仑山的是B;A是喜马拉雅山脉,C是横断山脉。
(2)青海省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青藏地区,该区域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区。
(3)图中显示的铁路是青藏铁路,读图可知,甲城市是拉萨,其标志性建筑是布达拉宫。
(4)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和澜沧江源区的总称。三江源地区海拔高,冰雪融水多,因此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青海省作为“中华水塔”为保护水资源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加强生态保护。
【点评】(1)青藏高原,亚洲内陆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北缘,西部为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东及东北部与秦岭山脉西段和黄土高原相接,光照和地热资源充足。高原上冻土广布,植被多为天然草原。
(2)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被誉为“中华水塔”,沼泽和湖泊是重要的调蓄器,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冰川逐年萎缩,导致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消失,过度放牧,滥砍滥伐也给生态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还草,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生态的恶化。
27.【答案】(1)高寒
(2)河谷;气温低,热量不足
(3)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狩猎;保护植被等
(4)青稞;气温低,作物生长期长,有利于养分的积累;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累积;日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
【知识点】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藏高原平均海拔位于4000米以上,海拔高,气温低,其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高寒。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藏地区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以西藏雅鲁藏布江谷地、青海湟水谷地最为典型;该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三江源地区水土流失、草地沙化、全球气候变暖,适合野牦牛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少,为了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还野牦牛一片生存空间,我国采取了建自然保护区,禁止不法分子进入保护区,禁止狩猎;保护植被等措施。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藏地区许多农作物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主要粮食作物是青稞和小麦;该地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高,穗大粒饱,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是晴天多、光照强,日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累积,气温低,作物生长期长。
【点评】(1)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被誉为“中华水塔”,沼泽和湖泊是重要的调蓄器,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冰川逐年萎缩,导致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消失,过度放牧,滥砍滥伐也给生态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还草,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生态的恶化。
(2)青藏高原是我国的高寒牧区,在独特的高寒环境下,生长着耐寒的特殊牲畜,例如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而在一些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气温较高,土质肥沃,适宜青稞,小麦,豌豆等作物的生长,河谷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核东部的湟水谷地。
28.【答案】(1)夏
(2)青海;青藏
(3)C
(4)休牧育草;全面禁猎
(5)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阳光充足、有冰雪分布且资源充足。
【知识点】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解析】【分析】(1)根据图,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三江源”指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区,被誉为“中华水塔”,“中华水塔”河流丰水期在每年的夏季,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
(2)三江源”位于我国青海省南部,A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即青藏铁路。
(3)三江源地区的景观特点是:雪山连绵、冰川高悬,湖泊星罗、沼泽密布,羽族炫翎、蹄类竞骄;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是东南亚地区中南半岛的地形分布特点。故答案为:C。
(4)为保护三江源的自然环境,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目前,主要采取退耕还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5)“三江源”是我国“冬虫夏草”的优质产区,由此推断适宜“冬虫夏草”生长的自然条件有:“冬虫夏草”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雪山草原,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青藏地区太阳辐射强烈,光照充足;雪上连绵、冰川广布,有冰雪分布且资源充足。
【点评】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被誉为“中华水塔”,沼泽和湖泊是重要的调蓄器,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冰川逐年萎缩,导致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消失,过度放牧,滥砍滥伐也给生态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还草,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生态的恶化。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九章 青藏地区(提高版)
一、单选题
(2023八下·潮阳期中) 7世纪上半叶,统一雪域高原的吐蕃打通了“食盐之路”。当地牧民在春夏之交从盐湖边取盐,用牛羊长途跋涉,驮运到外地换回需要的商品。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当地牧民去盐湖取盐的最佳时间是(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2.当时运盐时使用牛羊驮运而不用车运的原因可能是( )
①地形崎岖,行车不便②可在运盐的同时进行放牧,增加效益
③高寒气候,林木缺乏,缺少造车材料④牛羊运输速度更快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牧民在图中的“食盐之路”上不可能( )
A.见到远处高山耸立,白雪皑皑
B.看到黄土广布,“千沟万壑”的奇妙景观
C.路过河谷地带,看到村镇零星分布
D.翻过高山,跨过河流,领略大好河山雄伟
【答案】1.B
2.B
3.B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点评】青藏高原,亚洲内陆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北缘,西部为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东及东北部与秦岭山脉西段和黄土高原相接,光照和地热资源充足。高原上冻土广布,植被多为天然草原。
1.4、5月为春夏之交,此时雨季未到,降水少,气温较低,冰雪没有融化,所以湖泊水位低,便于取盐;取盐后天气逐渐转暖,便于运输,B正确;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1、2月气温最低,不便出行,A错误;7、8月降水较多,融水较多,湖泊水位高,不便取盐,C错误;10、11月取盐后,天气转冷,不便于长途跋涉,把盐驼运到外地,D错误。故选B。
2.运盐使用牛羊驮运,而不用车运是因为沿途山岭、高原广布,路况较差,行车不便,①正确;可在运盐的同时进行放牧,增加效益,②正确;牛羊驮运能力不强,运量小,④错误;但西北地区水源缺乏,吐蕃一带森林少,缺乏木料,造车困难,③正确。故选B。
3.“食盐之路”,位于青藏高原,可以见到远处高山耸立,白雪皑皑,冰川广布,A不符合题意;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境内,据图可知,“食盐之路”不会看到黄土广布,“千沟万壑”的奇妙景观,B符合题意;据图可知,“食盐之路”在图中城市以北路过河谷地带,由于当地人口较少,村镇零落分布,C不符合题意;“食盐之路”,经过横断山脉才能到达云南,需要翻过高山,跨过河流,领略“三江并流”的雄伟,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023八下·南宁月考)小明同学在某高原旅游考察时,出现了头痛、恶心和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当他戴上氧气罩后,上述症状就渐渐消失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小明同学最可能去考察的高原是( )
A.内蒙古高原 B.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 D.青藏高原
5.小明同学在旅游过程中,发现该地区种植业主要分布于( )
A.地势平缓的山间盆地 B.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
C.光照充足的高原面上 D.水源丰富的湖泊周边
6.小明同学旅游考察后,提出该地区开发建设应( )
A.不断改善交通状况,加强国内外联系
B.充分开发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C.优先考虑环境保护,防止生态环境恶化
D.加强旅游业.工矿业发展,促进产业平衡
【答案】4.D
5.B
6.C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
【解析】【点评】(1)青藏高原,亚洲内陆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北缘,西部为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东及东北部与秦岭山脉西段和黄土高原相接,光照和地热资源充足。高原上冻土广布,植被多为天然草原。
(2)青藏高原是我国的高寒牧区,在独特的高寒环境下,生长着耐寒的特殊牲畜,例如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而在一些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气温较高,土质肥沃,适宜青稞,小麦,豌豆等作物的生长,河谷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核东部的湟水谷地。
4.由材料可知,小明同学在某高原旅游考察时,出现了头痛、恶心和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说明当地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气压低,有高原反应。在四大高原中,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由于海拔高,其上气温低,大气稀薄,氧气含量少,平原地区的人们一旦到了青藏高原就容易出现高原反应,如头痛、运动时呼吸困难、流鼻血等。故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5.由上题可知,该高原是青藏高原。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农业区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有丰富水源的河谷平原地带。故该同学在考察中发现,当地的村落与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因为当地海拔高、气温低,只有在海拔低的河谷气温较高、热量更充足,故B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B。
6.青藏地区是亚洲不少大江大河的源头,长江、黄河、澜沧江都发源在这里。雪域高原拥有大量的珍稀动物,像藏羚羊、雪豹、野驴等。但当地生态环境脆弱,保护本区的自然环境,防止和控制生态破坏、草场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故C正确;青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不断改善交通状况,加强国内外联系、充分开发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旅游业,工矿业发展,促进产业平衡,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不可取,故排除ABD,故答案为:C。
(2023八下·潮南期中) 下图为藏民在收获青稞,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藏袍是青藏地区的传统服饰,该服饰宽大、厚重、半肩,反映了居住地( )
A.冬冷夏热的特点 B.雪山连绵的特点
C.昼夜温差大的特点 D.游牧生活的特点
8.青藏地区的青稞、小麦,穗大粒饱,单产高,其主要原因是( )
A.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B.水源充足,灌溉方便
C.地势较低,气温高 D.品种优良
9.同一个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我国的西北地区基本位于( )
①季风气候区
②非季风气候区
③地势第一级阶梯
④地势第二级阶梯
⑤温带
⑥寒带
⑦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⑧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A.①③⑤⑦ B.②④⑤⑦ C.②③⑥⑧ D.①①⑥⑧
【答案】7.C
8.A
9.B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点评】(1)青藏高原是我国的高寒牧区,在独特的高寒环境下,生长着耐寒的特殊牲畜,例如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而在一些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气温较高,土质肥沃,适宜青稞,小麦,豌豆等作物的生长,河谷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核东部的湟水谷地。
(2)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突出的气候特征是干旱,因为其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上高大的山脉阻隔,使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无法到达此地,所以西北地区大多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典型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河流稀少,多为内流河和季节性河流,其中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西北地区荒漠和草原广布,其中东部高原以草原为主,向西过渡为荒漠草原和荒漠,西部盆地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只有盆地边缘呈现一点点的绿洲。
7.藏族人穿藏袍只穿一只袖,而且是穿左袖,右袖空着,从后面拉到前面搭在右肩上。天热时,左袖也不穿,将两袖褪下来拉到前面,围系在腰间。这样穿法既有悠久历史,又有独特的原因。藏族人民居住在青藏高原,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就在一天里,也经常有风雨雪睛的变化。故藏袍是青藏地区的传统服饰,该服饰宽大、厚重、半肩,反映了居住地昼夜温差大的特点,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8.由于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光照强,昼夜温差大,青藏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所产青稞、小麦,穗大粒饱,单产高,故A正确;水源充足,灌溉方便、地势较低,气温高、品种优良不是谷地农产品穗大粒饱,单产高的主要原因,故BCD错误。故答案为:A。
9.西北地区位于非季风区,主要位于我国的第二级阶梯。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富含水汽的夏季风到达河西走廊后已属强弩之末,难以再向西北前行,广大的西北位于北温带、非季风区,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故B②④⑤⑦正确,①③⑥⑧错误,排除ACD,故答案为:B。
(2023八下·中山月考) 青海省共和县平均海拔2920m,建设了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的光伏电园区。在地面上方架设光伏板阵列,光伏板下方草地可以进行羊群放牧,形成“上可发电、下可长草放牧”(下图)的发电新模式,实现了“能牧互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当地太阳能资源丰富,是因为当地( )
A.人口少 B.气温高 C.纬度低 D.海拔高
11. 光伏电园区原来是戈壁滩,光伏板建成后能长草放牧的原因有( )
①有效降低了风速 ②减少了蒸发量 ③光照时间增加 ④水汽含量增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 “能牧互促”生产模式的最大优势是( )
A.增加当地降水 B.提高士地利用效率
C.提高大气温度 D.提高太阳能发电率
【答案】10.D
11.B
12.B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点评】青藏高原,亚洲内陆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北缘,西部为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东及东北部与秦岭山脉西段和黄土高原相接,光照和地热资源充足。高原上冻土广布,植被多为天然草原。
10.当地的太阳能资源丰富与否与人口多少无关,排除A;海拔高,气温低,排除B;纬度不是当地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影响因素,排除C;该地位于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太阳能丰富,D正确,故答案为:D。
11.光伏板对风由阻挡作用,利于降低风速,①正确;地表温度降低,有利于减少蒸发量,②正确;光伏板对太阳辐射具有吸收作用,光照时间不会增加,排除③;由于太阳光伏电板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温降低,地面辐射减弱,水汽含量增加,④正确;故答案为:B。
12.“能牧互促”生产模式不会增加当地的降水,排除A;“能牧互促”生产模式是由地面上方架设光伏板阵列利用太阳能,光伏板下方草地可以进行羊群放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B正确。由于太阳光伏电板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温降低,地面辐射减弱,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所以大气温度不会提高,排除C。太阳能发电率与技术水平、太阳能板的清洁度等因素有关,这种模式并不能提高太阳能发电率,D错。故答案为:B。
(2022八下·安居期末)三江源国家公园于2020年正式设立,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读“三江源地区图”,完成下列小题。
13.“中华水塔”水量丰盈的时期,最可能在()
A.1月 B.4月 C.7月 D.11月
14.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下列叙述中不是其原因的是()
A.该地区具有独特的藏族地域文化特色
B.这里的生态安全对周边地区有重大影响
C.这里是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集中的地区
D.该地区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湿地沼泽等水土保持作用突出
【答案】13.C
14.A
【知识点】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
【解析】【点评】(1)我们把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我们把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内流河。外流河的流域叫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叫内流区。外流河河水主要来自天然降水,影响外流河水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季风;内流河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影响内流河水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气温。
(2)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3500~4800米,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为孕育中华民族、中南半岛悠久文明历史的世界著名江河: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高海拔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因此被誉为“中华水塔”。
13.读“三江源地区图”可知,三江源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被誉为“中华水塔”,其水源来自高山冰雪融水,7月气温最高,冰雪融水多,因此是水量丰盈的时期。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4.三江源地区是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集中的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湿地沼泽等水土保持作用突出。这里的生态安全对周边地区有重大影响, 因此 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该地区具有独特的藏族地域文化特色和生态安全无关。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022八下·南昌期末) 位于世界屋脊的西藏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特色产品,但受自然条件影响,当地特色产品很难销往全国,为此援藏人员通过“直播带货”助推藏货出藏。“直播带货”正成为西藏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直播带货”的西藏特色产品有( )
A.牦牛肉 B.葡萄干 C.螺蛳粉 D.竹筒饭
16. 西藏特色产品外销难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西南 B.高寒缺氧 C.知名度低 D.交通不便
17. 促进西藏经济发展的可行性措施是( )
A.大力开垦荒地,发展种植业 B.开发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
C.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业 D.研发高新技术,发展航天业
18. 青藏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所产青稞、小麦,穗大粒饱,单产高,其主要原因是( )
A.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B.水源充足,灌溉方便
C.地势较低,气温高 D.品种优良
【答案】15.A
16.D
17.C
18.A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
【解析】【点评】(1)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主要自然特征是高寒,主要发展河谷农业,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豌豆等。
(2)本题考查西藏特色产品外销难的主要原因,理解解答即可。
(3)本题考查促进西藏经济发展的可行性措施,理解解答即可。
(4)雅鲁藏布江的上中游谷地大部分为宽谷,宽约10-15公里,江水东流经东经95°附近大拐弯处,切穿喜玛拉雅山脉,流向发生完全相反的转折,即先东北流,切穿山脉后转向西南流。这段河床坡降非常大,水力资源特别集中而丰富,是世界罕见的大峡谷。南流以后进入印度。谷地地势平坦,日照长,辐射强,多夜雨,夏暖冬温,为青藏高原上重要的农业区。是西藏重要的粮食作物--青稞的主要产地。近几年来,在此谷地大面积种植冬小麦。西藏的主要城镇多分布在这里。
15.牦牛被称为“高原之舟”,牦牛肉是西藏特色产品,A正确;葡萄干是新疆特色产品,B错误;螺狮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的特色小吃,C错误:竹筒饭是云南傣族的特色美味,D错误。故答案为:A。
16.西藏一直有“出国容易进藏难“之说,交通的不便严重制约了西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西藏特色产品外销难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不便,D正确;地处西南、高寒缺氧此不是产品外销难的主要原因,AB错误;西藏特色产品,比如冬虫夏草等知名度很高,C错误。故答案为:D。
17.“高寒“是西藏所在的青藏高原的气候特色,生态脆弱,但拥有独特的高原风光与少数民族风情。因此当地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不适合大力开垦荒地,发展种植业;开发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易造成当地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应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业,A、B错误、C正确;西藏文化教育及科技落后,不适合研发高新技术,发展航天工业,D错误。故答案为:C。
18.由于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光照强,昼夜温差大,青藏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所产青稞、小麦,穗大粒饱,单产高,A正确。水源充足,灌溉方便、地势较低,气温高、品种优良不是谷地农产品穗大粒饱,单产高的原因,BCD错误。故答案为:A。
(2022八下·玉州期中) 2021年8月19日10时,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大会在拉萨布达拉官广场举行。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由于国家在各方面不断加大对西藏的投入,雪域高原上基础建设从无到有,生态颜值不断提升,各族人民幸福感越来越强。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9.上图中甲处是( )山脉
A.阿尔金 B.长白 C.横断 D.祁连
20.铁路乙是被称为“天路”的( )铁路。
A.京哈 B.青藏 C.川藏 D.南昆
21.从上图中可看出,该地区( )能源丰富
A.太阳能、地热能 B.风能、地热能
C.太阳能、潮汐能 D.太阳能、水能
22.上图中的三江源地区指的是( )三条江的源头地区。
A.南流江、清湾江、圭江 B.长江、黄河、澜沧江
C.珠江、长江、黄河 D.长江、西江、鸭绿江
23.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如果同学们有机会到那儿,请不要( )
A.开展科考研究 B.摄影、拍照
C.对水质进行取样 D.破坏草场
【答案】19.C
20.B
21.A
22.B
23.D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解析】【点评】(1)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被誉为“中华水塔”,沼泽和湖泊是重要的调蓄器,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冰川逐年萎缩,导致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消失,过度放牧,滥砍滥伐也给生态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还草,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生态的恶化。
(2)青藏高原,亚洲内陆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北缘,西部为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东及东北部与秦岭山脉西段和黄土高原相接,光照和地热资源充足。高原上冻土广布,植被多为天然草原。
19.由图可知,图中甲是呈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是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的分界线,故ABD错误、C正确,故答案为:C。
20.铁路乙是被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该铁路连接西宁和拉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故ACD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
2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太阳能和地热资源丰富,因该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又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地热资源丰富,不能看出风能、潮汐能和水能丰富,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2.图中的三江源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位于青海省南部,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有“中华水塔”称号,故ACD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
23.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到那里不是能破坏草场,科考研究、摄影、拍照和对水质取样是允许的,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二、图文分析题
24.(2023八下·惠东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青藏地区简图。
材料二西藏雅鲁藏布江河谷所产油菜籽籽粒大、品质优,单位面积产量约比我国东部平原高一倍。
(1)青藏地区属于 气候,海拔 ,导致气温较低。
(2)青藏铁路连接 省和 自治区,穿越 (地形区),自然环境恶劣。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雅鲁藏布江河谷油菜籽单产高的自然原因。
(4)根据所学知识简述青藏铁路修建的意义。
【答案】(1)高原山地;高
(2)青海;西藏;青藏高原
(3)①晴天多,光照充足;②作物生长周期长,品质好;③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
(4)①改善了青藏地区的交通条件,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②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③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新优势,助力脱贫致富,促进经济发展。④扩大特色农副产品的销售,增强旅游业的吸引力。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青藏地区位于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属于高原山地气候,海拔高,导致气温较低。
(2)由图可知,青藏铁路连接青海省西宁市和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穿越青藏高原,气候高寒,自然环境恶劣。
(3)青藏地区晴天多,光照充足,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青藏高原,气候高寒,作物生长周期长,有机物储存多,品质好;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
(4)由图可知,青藏铁路起止点是西宁市拉萨市,是高原铁路,它改善了青藏地区的交通条件,加强了与国内其他广大地区联系;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新优势,助力脱贫致富,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维持社会的稳定;扩大特色农副产品的销售,增强旅游业的吸引力。
【点评】(1)青藏高原是我国的高寒牧区,在独特的高寒环境下,生长着耐寒的特殊牲畜,例如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而在一些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气温较高,土质肥沃,适宜青稞,小麦,豌豆等作物的生长,河谷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核东部的湟水谷地。
(2)青藏高原,亚洲内陆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北缘,西部为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东及东北部与秦岭山脉西段和黄土高原相接,光照和地热资源充足。高原上冻土广布,植被多为天然草原。
25.(2022八下·叙永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青海省野生黑枸杞,生长在高海拔的柴达木盆地沙漠地带,那里海拔高、气候干旱,生态环境洁净,无污染。耐高温、耐寒、耐盐碱、耐旱,喜光照是野生枸杞的生长特性。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黑枸杞品质优良的高质量。
材料二:近年来青海省不断加大对黑枸杞的人工栽培和驯化种植,取得一定的效益,但黑枸杞产业发展仍以人工采集和粗加工为主,产品供不应求,知名度低。
材料三:下图 是“青海黑枸杞分布示意图”。
(1)说出青海省野生黑枸杞产品质量高的自然原因。
(2)指出青海省黑枸杞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近几年野生黑枸杞价格不断上涨,有人建议在柴达木地区应该大力发展人工黑枸杞种植,你是否赞同,并简述理由。
【答案】(1)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足 降水量少,气候干旱
生态环境纯天然,无污染
(2)简单人工劳动和粗加工为主 产品供不应求(或知名度低)
(3)不赞同 理由:人工种植不能取代野生品质
赞同 理由:人工种植产量高,能满足市场需求
(以上任选一个方面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青海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分析可知, 耐高温、耐寒、耐盐碱、耐旱,喜光照是野生枸杞的生长特性。而青海省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足;降水量少,气候干旱;生态环境纯天然,无污染,因此野生黑枸杞产品质量高。
(2)根据材料一分析可知,青海省黑枸杞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黑枸杞产业发展仍以人工采集和粗加工为主,产品供不应求,知名度低。
(3) 近几年野生黑枸杞价格不断上涨,有人建议在柴达木地区应该大力发展人工黑枸杞种植, 我不赞同这种观点,因为现在顾客对产品品质要求极高,人工种植不能取代野生品质。
故答案为:(1) 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足;降水量少,气候干旱;生态环境纯天然,无污染;(2)简单人工劳动和粗加工为主;产品供不应求(或知名度低);(3)不赞同;理由:人工种植不能取代野生品质;(赞同;理由:人工种植产量高,能满足市场需求)。
【点评】(1)本题考查青海省野生黑枸杞产品质量高的自然原因,根据材料信息理解解答即可。野生黑枸杞,主要出产于青海柴达木盆地,(德令哈、都兰、格尔木等地)生长在海拔2800米-3000米的盆地沙漠地带,海拔高气候干旱、生态环境洁净、无污染。经测定,黑果枸杞含有17种氨基酸,13种微量元素,其中钙、镁、铜锌、铁的含量也高于红枸杞。
(2)本题考查青海省黑枸杞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材料信息理解解答即可。
(3)如何辨别野生枸杞和种植黑枸杞:(1)野生黑枸杞与种植的黑枸杞生长环境不同野生的黑枸杞比较贵,在收购时成本比较高,买的价格比较高,人工种植的人成本低,产量对大一点价格自然低一些.所以价格高的可能是野生的黑枸杞;(2)野生黑枸杞与种植的黑枸杞的功效不同枸杞颗粒大小。一般颗粒比较大的都不是野生黑枸杞,野生黑枸杞比较小。野生黑枸杞的生长环境极其恶劣,土壤营养不足.一般果粒都长的很小,也会有相对比较大的果,是经过挑选的,数量不多。而种植的黑枸杞大果很多,小果很少的,种植的有人精心养施肥,所以果实相对很大.;(3)看泡水的颜色。野生黑枸杞与种植的黑枸杞的功效不同,野生的黑枸杞泡水和种植的黑枸杞泡水在颜色上差别不大,主要是看看一杯黑枸杞可以冲泡的次数;野生黑枸杞的花青素含量高一些,一杯野生的黑枸杞可以冲泡4次,水的颜色还很浓,种植的泡2次水颜色就很淡了;(4)看品相,闻味道.野生黑枸杞与种植的黑枸杞的果实大小不同野生黑枸杞的品相一般都比种植的黑枸杞品相差,而且冲泡过程会有少量细沙沉淀。不是冲泡前和冲泡后野生黑枸杞散发的味道比种植到的要浓,在泡水的口感上野生的要甜一些。
26.(2023八下·定远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上海世博会青海馆以“中华水塔 三江源”为主题,展现中华水塔的山水风情与三江源的生态意境,引导人们寻找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出生地,揭示三江源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和城市之源。
材料二:我国部分区域简图。
(1)青海馆外墙的色调由明快的绿、白两种颜色构成,绿色代表着江河源头的生命气息和净土特色,白色象征着高耸的昆仑雪峰。图中A、B、C三座山脉中表示昆仑山的是 。
(2)青海省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该区域是 族的主要聚居区。
(3)图中显示的铁路是 铁路,甲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是 。
(4)青海省作为“中华水塔”为保护水资源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答案】(1)B
(2)青藏地区;藏
(3)青藏;布达拉宫
(4)加强生态保护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
【解析】【分析】(1)青海馆外墙的色调由明快的绿、白两种颜色构成,绿色代表着江河源头的生命气息和净土特色,白色象征着高耸的昆仑雪峰。读图可知,图中A、B、C三座山脉中表示昆仑山的是B;A是喜马拉雅山脉,C是横断山脉。
(2)青海省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青藏地区,该区域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区。
(3)图中显示的铁路是青藏铁路,读图可知,甲城市是拉萨,其标志性建筑是布达拉宫。
(4)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和澜沧江源区的总称。三江源地区海拔高,冰雪融水多,因此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青海省作为“中华水塔”为保护水资源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加强生态保护。
【点评】(1)青藏高原,亚洲内陆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北缘,西部为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东及东北部与秦岭山脉西段和黄土高原相接,光照和地热资源充足。高原上冻土广布,植被多为天然草原。
(2)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被誉为“中华水塔”,沼泽和湖泊是重要的调蓄器,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冰川逐年萎缩,导致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消失,过度放牧,滥砍滥伐也给生态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还草,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生态的恶化。
27.(2023八下·汨罗月考)读下列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这里地高天寒,雪山连绵,湖泊星罗,沼泽密布;这里人烟稀少,是野生动物的天堂;这里河流众多,是江河之源。上世纪末,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为此,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下图示意三江源地区山河分布,下图为环保人士与野牦牛的“对话”。
(1)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2)这里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 地带,发展种植业的不利条件是
(3)为还野牦牛一片生存空间,我国政府及环保人士采取了哪些措施?
(4)本区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和小麦等,当地农作物穗大粒饱,品质优良,请分析原因 。
【答案】(1)高寒
(2)河谷;气温低,热量不足
(3)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狩猎;保护植被等
(4)青稞;气温低,作物生长期长,有利于养分的积累;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累积;日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
【知识点】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藏高原平均海拔位于4000米以上,海拔高,气温低,其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高寒。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藏地区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以西藏雅鲁藏布江谷地、青海湟水谷地最为典型;该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三江源地区水土流失、草地沙化、全球气候变暖,适合野牦牛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少,为了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还野牦牛一片生存空间,我国采取了建自然保护区,禁止不法分子进入保护区,禁止狩猎;保护植被等措施。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藏地区许多农作物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主要粮食作物是青稞和小麦;该地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高,穗大粒饱,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是晴天多、光照强,日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累积,气温低,作物生长期长。
【点评】(1)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被誉为“中华水塔”,沼泽和湖泊是重要的调蓄器,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冰川逐年萎缩,导致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消失,过度放牧,滥砍滥伐也给生态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还草,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生态的恶化。
(2)青藏高原是我国的高寒牧区,在独特的高寒环境下,生长着耐寒的特殊牲畜,例如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而在一些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气温较高,土质肥沃,适宜青稞,小麦,豌豆等作物的生长,河谷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核东部的湟水谷地。
28.(2023八下·内乡县月考)读下列材料一、材料二以及青藏地区简图,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三江源”指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影响了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同时,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材料二:“冬虫夏草”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雪山草原,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1)“中华水塔”河流丰水期在每年的 季。
(2)“三江源”位于我国 省南部,A是世界海拔最高的 铁路。
(3)下面词语描述的不是三江源地区景观的是( )
A.雪山连绵、冰川高悬 B.湖泊星罗、沼泽密布
C.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D.羽族炫翎、蹄类竞骄
(4)为保护三江源的自然环境,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目前,主要采取 、 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5)“三江源”是我国“冬虫夏草”的优质产区,试推断出适宜“冬虫夏草”生长的自然条件。
【答案】(1)夏
(2)青海;青藏
(3)C
(4)休牧育草;全面禁猎
(5)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阳光充足、有冰雪分布且资源充足。
【知识点】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解析】【分析】(1)根据图,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三江源”指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区,被誉为“中华水塔”,“中华水塔”河流丰水期在每年的夏季,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
(2)三江源”位于我国青海省南部,A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即青藏铁路。
(3)三江源地区的景观特点是:雪山连绵、冰川高悬,湖泊星罗、沼泽密布,羽族炫翎、蹄类竞骄;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是东南亚地区中南半岛的地形分布特点。故答案为:C。
(4)为保护三江源的自然环境,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目前,主要采取退耕还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5)“三江源”是我国“冬虫夏草”的优质产区,由此推断适宜“冬虫夏草”生长的自然条件有:“冬虫夏草”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雪山草原,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青藏地区太阳辐射强烈,光照充足;雪上连绵、冰川广布,有冰雪分布且资源充足。
【点评】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被誉为“中华水塔”,沼泽和湖泊是重要的调蓄器,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冰川逐年萎缩,导致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消失,过度放牧,滥砍滥伐也给生态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还草,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生态的恶化。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