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乘法分配律说课(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乘法分配律说课(共26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86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5-26 16:0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乘法分配律》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学习这部分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体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
配律的严谨与简洁,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过程与方法方面:
  让学生在分析、比较、猜测和概括中,培养学生初步的
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
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正确使用
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规律,用语言或其
它方式与同伴交流规律。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1、学情分析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在此基础上接着学习“乘法分配律”不会觉得太难,但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2、教学方法
根据学情分析,基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我采取了创设情境、猜测验证、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方式。具体表现以下几点:
(1)情境教学:教学因情境而有生气,情境因有内容才有意义。教学伊始,创设为学生购买服装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2)自主交流、合作交流:爱因斯坦说过“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设计教学时,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
(3)猜测——验证: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提出自己的猜测,并加以验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3、学法指导
  
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猜测验证、运用等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通过学生多思、多说、多练。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三、设计理念:
力求在一种开放的数学环境下,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逐步形成对“乘法分配律”的深刻认识,在数学的探索与发现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勇于质疑、大胆猜想、积极表现、主动探索的学习精神和人格特质,充分体现“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学习数学”教学理念。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程序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科学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本节课我采用学校为参加绘画比赛的同学统一购买服装的情景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这个星期天我们学校要派5名同学去参加绘画比赛,学校准备为他们每人买一套漂亮的服装,我们一起去商场吧。
 本环节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通过服装店促销的情境,让学生深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从而点燃学生探究数学奥秘的欲望。
环节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1、比赛激趣,提出猜想
2、举例验证。
3、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
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可以用以下方式表示乘法分配律
1、用文字表示乘法分配律
2、用图形表示乘法分配律
3、用符号表示乘法分配律
4、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本环节设计意图:
将“猜想—验证—归纳”这样的学习方法贯穿整个新知教学。这样的学习方法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环节三:应用规律,强化新知
 练习是学生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练习环节:
1、基础练习
2、拓展练习
1、填一填(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
(42+35)×2=42×□+35×□
27×12+43×12=(27+□)×□
15×26+15×14=□○(□○□)
72×(30+6)=□○□○□○□
2、判一判(横着看,在得数相同的两个算式后面画“√”)
(28+16)×7 28×7+16×7 □
15×39+45×39 (15+45)×39 □
74×(20+1) 74×20+74 □
40×50+50×90 40×(50+90) □
3、解决问题
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长方形
菜地的周长,(如右图)并说
说它们之间的联系。
64米
26米
(1) 115×20-15×20
(2) 37×101
(3) 48×99+48
拓展练习:用简便方法计算
本环节设计意图:
在学习了新知以后,结合一系列的练习
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并进行运用。
环节四:归纳总结,回顾新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65 + 45)×5 65×5 + 45×5
= 110 × 5 =325 + 225
= 550(元) = 550(元)

(65 + 45)×5 = 65×5 + 45×5

(a + b) ×c = a×c + 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