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26 15:2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2023年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1. 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下列孕育了古代中国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巴比伦文明的相同地理因素是(  )
A. 海洋 B. 河流 C. 高山 D. 沙漠
2. 探寻古埃及金字塔的功能与演变历程,可以感知的历史奥秘有(  )
A. 国王地位与权力 B. 人类的法制传统 C. 阿拉伯数字起源 D. 罗马帝国的强盛
3. 历史上,古埃及不断遭到外族入侵。下列国家中,没有入侵过古埃及的是(  )
A. 波斯帝国 B. 亚历山大帝国 C. 古巴比伦王国 D. 罗马帝国
4. 下列属于古埃及科学和文化成就的是(  )
①太阳历
②《大明历》
③木乃伊
④甲骨文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5. 观察下列图示的遗迹、遗物,证明古埃人高超的建筑技术和数学水平的是(  )
A. B.
C. D.
6. 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形象地把古埃及文明称为“尼罗河的赠礼”。这主要是由于尼罗河流域(  )
A. 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B. 有利于修建金字塔 C. 民主政治起源较早 D. 适合于农业耕作
7. 埃及人在一切神或王的名字四周都装饰有特别的图案。如图文字就出现在装饰图案中,是法老拉美西斯九世的名字。该文字应是(  )
A. 象形文字
B. 楔形文字
C. 甲骨文
D. 拉丁文字
8. 在伊拉克境内曾经建立的文明古国是(  )
A. 古埃及 B. 古巴比伦 C. 古印度 D. 古希腊
9. 下列文物中,诞生于两河流域地区的是(  )
A. 《汉谟拉比法典》 B. 金字塔 C. 种姓制度 D. 《查士丁尼法典》
10. 古巴比伦王国某法典规定,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甚至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材料直接反映了古巴比伦(  )
A. 《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B. 家庭奴隶制问题非常突出
C. 非奴隶身份的男性家长在古巴比伦社会地位高
D. 奴隶制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
11. 当你漫步罗浮宫时,解说员指着一黑色石柱说:“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下列关于这一法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这一法典产生于两河流域
②用象形文字记载
③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④“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出自于这一法典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2. 公元前18世纪某国王就宣布“从今往后,任何一个受害者都可以走到我所立的这座‘公正之主’石碑前,亲自读碑上内容,或者听别人念其中的条款,让我的石碑使他看清他所面临的纠纷。认清他所当得到的权利,从而获得安慰。”此国王是(  )
A. 胡夫 B. 伯里克利 C. 汉谟拉比 D. 穆罕默德
13. “希腊人从那里学到了数学、物理学和哲学;……而那里最重要的文化遗产却是人类社会的法治传统和渊源。”“那里”是指(  )
A. 尼罗河流域 B. 两河流域 C. 印度河流域 D. 黄河流域
14. 关于古代印度的早期文明,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发源于世界著名的大河流域 B. 产生了哈拉帕等早期文明
C. 早期文明衰亡的原因长期不为人所知 D. 打败了外族入侵,延续了文明
15. 吉米是公元前1500年印度一个非常善于经营的富有商人,家财万贯,他有很多愿望,在当时的条件下,你认为他的哪个愿望可能实现(  )
A. 向神庙中的婆罗门上供 B. 向国家多纳税,寻求国王授予爵位
C. 娶一个美丽的公主做妻子 D. 雇佣一名武士,保护财物不受侵犯
16. 首陀罗男子与婆罗门女子的混血种名为旃陀罗,他们的地位最低贱,不能与一般人接触。“旃陀罗”属于(  )
A. 首陀罗 B. 婆罗门 C. 吠舍 D. 贱民
17. 玄奘游历印度时记录:“……屠夫、渔夫、舞女、刽子手和清道夫之类的人不能住在城里,且行走时只能走路的左边……”这印证了印度历史上的哪一制度(  )
A. 种姓制度 B. 庄园制度 C. 城邦制度 D. 封君封臣制度
18. 古代印度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作为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印度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下列与印度相关的古代文明成就是(  )
A. 帕特农神庙 B. 《汉谟拉比法典》 C. 公历的产生 D. 发明0~9的计数法
19. “面对雅利安人的等级制度,它以‘众生平等’相对抗,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并在之后传到亚洲其他地区。”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 金字塔修建 B. 种姓制度传播 C. 佛教的发展 D. 基督教诞生
20. 乐山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与此尊坐像相关宗教的创始人是(  )
A. 耶稣 B. 李耳 C. 穆罕默德 D. 乔达摩 悉达多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0分)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高超的建筑艺术。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指出材料一中图1和图2所示的两个建筑物的名称。
②图2所示的建筑物的修建反映了什么情况?胡夫金字塔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什么情况?
材料二尼罗河那秀美的风光多么令人神往 !你可知道,尼罗河曾孕育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说过,“★”是“尼罗河的赠礼”。
(2) 材料二中“★”处的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是“尼罗河的赠礼”?
材料三古埃及人发现,每年 7月,当太阳和天狼星在地平线上同时升起时,尼罗河就会开始涨水。他们据此制定了太阳历。由于需要测量尼罗河的水位,丈量洪水退去后的两岸土地,古埃及人发展了数学。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尼罗河与古埃及科学文化发展的关系。
22. 法治彰显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典(如图)把奴隶与金、银、牛、羊等财产相提并论,允许主人买卖或转让(一个奴隶的价格相当于一头牛)。法典规定拐走他人的奴隶或隐藏逃奴者处死;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被处以割耳之刑。
材料二法典(如图)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必须遭受同样损害;但如果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少量的钱财。
(1) 请写出该法典的名称及其历史地位。
(2) 材料中图片上坐着的这位统治者是谁?他为什么要颁布这部法典?
(3)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正确的在题前打“√”,错误的在题前打“×”。
______ ①该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______ ②该法典严格保护奴隶的地位和利益。
______ ③该法典是用象形文字刻在石柱上的。
(4) 你认为该法典维护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
23. 平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下是古代某国的法律条文。
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3次投入火中。
杀1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6年,并交出1000头母牛和1头公牛。
杀1个吠舍,(应立誓)守戒3年,并交出100头母牛和1头公牛。
杀1个首陀罗,(应立誓)守戒1年,并交出10头母牛和1头公牛。
(1) 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它产生于哪个国家?
②根据材料一,由高到低排列上述四个阶层的等级。
材料二据新德里某媒体报道,印度比哈尔邦一位低种姓的小伙子与一位富家小姐不顾家庭的反对,秘密私奔并结婚,结果男方一家 80人惨遭女方家人杀害并斩首。遗留至今的种姓婚姻差异,引发了家族命案。由于等级制度根深蒂固,目前在印度的农村地区,人们对于不同种姓男女之间的婚姻普遍持反对态度。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该制度对印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某宗教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该宗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信教的民众日益增多。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反映的宗教的名称。其创始人是谁?
(4) 材料三反映的宗教主张“众生平等”,为什么又提倡“忍耐顺从”?
24. 九年级(5)班拟组织“大河流域文明古国成就展”活动,并搜集了以下材料。现请你一起参与并回答问题。
四大文明
四大文明古国按地理位置,从西向东分别是①(位于西亚与北非交界处)、②(位于西亚)、③(位于南亚)和④(位于东亚)。它们都是原生文明。
它们都在北纬30°附近,气候好,都有超大平原和河流,适合规模化生产。在这几条大河流域,先后形成了不同的文明。
(1) 写出①②③④对应的四大文明古国的名称。
① ______
② ______
③ ______
④ ______
(2) 四大文明古国具有怎样的共同特点?
(3) 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拟以“大河流域孕育农耕文明”为主题,征集一篇历史小论文。现在请你完成。(要求:自拟标题,论点明确,史论结合,200字左右)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古代中国文明位于黄河流域,古印度文明兴起于印度河流域,古代埃及文明位于尼罗河流域,古代巴比伦文明位于两河流域,所以他们兴起的相同因素是河流,故选B;这些文明的兴起的相同地理因素主要是河流,与海洋、高山和沙漠无关,排除ACD。
故选:B。
本题考查世界古代亚非文明。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记忆并且区分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和最著名的文明。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准确掌握世界古代亚非文明成就。
2.【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也是古埃及国王法老的陵墓,体现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但是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多方面的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A正确;人类的法制传统源于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但属于古代两河流域巴比伦文明,B排除;阿拉伯数字起源于古印度,C排除;罗马帝国的强盛与古罗马的兴衰有关,D排除。
本题考查古埃及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古埃及的相关知识。
3.【答案】C
【解析】根据课本所学可知,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埃及。所以选项C古巴比伦王国没有入侵过古埃及,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古埃及文明的有关知识。
本题考查古埃及文明的有关知识,需要学生牢记古埃及的有关内容,做题时灵活运用。
4.【答案】B
【解析】《大明历》是我国南朝科学家祖冲之创制的,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故属于古埃及科学和文化成就的是太阳历、木乃伊。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埃及文明,知道属于古埃及科学和文化成就的是太阳历、木乃伊。
本题考查埃及文明,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答案】B
【解析】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呈锥体状,下底为正方形,每个侧面都形似汉字的“金”字,故被中国人称为“金字塔”。金字塔建筑的科学性和高超的技术,表现出古埃及人令人惊叹的智慧。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证明古埃人高超的建筑技术和数学水平,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金字塔。题干关键信息“遗迹、遗物,证明古埃人高超的建筑技术和数学水平的是”。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金字塔,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做出正确答案。
6.【答案】D
【解析】略
7.【答案】A
【解析】埃及人在一切神或王的名字四周都装饰有特别的图案.如图文字就出现在装饰图案中,是法老拉美西斯九世的名字.该文字应是象形文字.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它用图形表示事物,所以叫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故选A.
本题以埃及人在一切神或王的名字四周都装饰有特别的图案为依托,考查象形文字.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世界古代文字方面的成就.
8.【答案】B
【解析】在伊拉克境内曾经建立的文明古国是古巴比伦。古巴比伦王国原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古巴比伦文明,知道在伊拉克境内曾经建立的文明古国是古巴比伦。
本题考查古巴比伦文明,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9.【答案】A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两河流域的文物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史实。
10.【答案】C
【解析】略
11.【答案】B
【解析】据“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后来被西亚古代各民族所采用,《汉谟拉比法典》,就是用这种文字书写的。“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出自于《汉谟拉比法典》这一法典。①③④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史实。《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巴比伦文明的相关史实。
12.【答案】C
【解析】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公元前18世纪某国王”“石碑”,联系所学可知,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被刻写在一块巨大的石柱上,这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汉谟拉比的认识。
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汉谟拉比的主要成就。
13.【答案】B
【解析】据“希腊人从那里学到了数学、物理学和哲学;……而那里最重要的文化遗产却是人类社会的法治传统和渊源。”据所学知识可知,“那里”是指两河流域。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他在位时,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巴比伦及《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古代巴比伦及《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史实。
14.【答案】D
【解析】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故关于古代印度的早期文明,说法不正确的是打败了外族入侵,延续了文明。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古印度文明,知道古印度早期文明遭外族入侵,没有延续下去。
本题考查古印度文明,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5.【答案】A
【解析】吉米是公元前1500年印度一个非常善于经营的富有商人,家财万贯,他有很多愿望,在当时的条件下,他向神庙中的婆罗门上供的愿望可能实现。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各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故选:A。
本题考查了古印度种姓制度。它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古印度种姓制度的相关规定。
16.【答案】D
【解析】印度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旃陀罗”属于贱民。故D正确,ABC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印度的种姓制度。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印度种姓制度的等级和影响。
17.【答案】A
【解析】略
18.【答案】D
【解析】略
19.【答案】C
【解析】略
20.【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乐山大佛为弥勒佛坐像”,可知与佛教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 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因此与此尊坐像相关宗教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选项D符合题意;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的基督教,创始人是耶稣,A排除;李耳一般指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B排除;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C排除。
本题主要考查佛教的相关知识。题干关键信息“乐山大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准确掌握古代印度文明以及影响。
21.【答案】【小题1】①图一:狮身人面像;图二:金字塔。
②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
【小题2】古埃及;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为古埃及文明的孕育奠定了物质基础。
【小题3】古代埃及人观察尼罗河水泛滥,发现其规律,发展起天文学和数学等。
【解析】本题以图片和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学生对古埃及文明的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本题考查古埃及文明的有关内容,需要学生牢记古埃及文明的有关内容,做题时结合材料根据题目要求正确解答。
22.【答案】【小题1】√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1)由材料图片并结合“法典(如图)把奴隶与金、银、牛、羊等财产相提并论,允许主人买卖或转让(一个奴隶的价格相当于一头牛)。法典规定拐走他人的奴隶或隐藏逃奴者处死;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被处以割耳之刑”可知,这反映的是《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2)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图片上坐着的这位统治者是汉谟拉比,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他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
(3)①据和所学知,《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这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故正确。
②《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阶级压迫奴隶阶级的见证,也是古巴比伦王国文明的标志,它保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故错误。
③《汉谟拉比法典》是用楔形文字而不是象形文字刻在石柱上的,故错误。
(4)《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阶级压迫奴隶阶级的见证,也是古巴比伦王国文明的标志,它保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故答案为:
(1)《汉谟拉比法典》。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2)汉谟拉比。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3)①√;②×;③×。
(4)奴隶主阶级。
本题以历史图片和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知识。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知识。
23.【答案】【小题1】(1)①材料一反映的是种姓制度,它产生于古印度。
②根据材料一可知,由高到低的四个等级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反映的宗教的名称是佛教,其创始人是乔达摩 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4)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反对种姓制度,提倡“忍耐顺从”是为了取得统治阶级的支持。
故答案为;
(1)①种姓制度;古印度。
②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2)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3)佛教;乔达摩 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4)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反对种姓制度,提倡“忍耐顺从”是为了取得统治阶级的支持。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本题考查古印度的种姓制度、佛教和古印度文明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古印度的种姓制度、佛教和古印度文明等相关史实。
24.【答案】【小题1】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代中国
【小题2】略
【小题3】略
【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古代亚非文明古国从西到东分别是古代埃及、古巴比伦王国、古印度和古代中国。
(2)根据课本知识可知,大河流域文明古国的共同点是地理环境都在北纬30℃附近,都处于大河流域。
(3)本题属于开放型题目,学生可以从大河流域的独特地理环境方面进行分析解答。例如: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远古时代,人们不得不依赖气候适宜、水源充沛、土地肥沃的自然环境来耕作生息,聚合部落。纵观古今,人类的文明史就是江河的历史。世界上许多河流、平原湿地都为养育古代文明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栖息地,成为孕育人类古老文明的“摇篮”。历史上,悠久而伟大的尼罗河造就了光辉灿烂的金字塔古埃及文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是古巴比伦文明的摇篮,恒河和印度河是孕育印度文明的胎盘,长江与黄河同心协力、和衷共济创造了华夏文明。没有大河流域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也就没有现代人类的文明与文化。在目睹了自然、生命变迁的同时,大河流域也见证了文明、历史的演变。
故答案为:
(1)①古埃及;②古巴比伦;③古印度;④古代中国。
(2)都处于大河流域,属于农耕文明。
(3)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远古时代,人们不得不依赖气候适宜、水源充沛、土地肥沃的自然环境来耕作生息,聚合部落。纵观古今,人类的文明史就是江河的历史。世界上许多河流、平原湿地都为养育古代文明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栖息地,成为孕育人类古老文明的“摇篮”。历史上,悠久而伟大的尼罗河造就了光辉灿烂的金字塔古埃及文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是古巴比伦文明的摇篮,恒河和印度河是孕育印度文明的胎盘,长江与黄河同心协力、和衷共济创造了华夏文明。没有大河流域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也就没有现代人类的文明与文化。在目睹了自然、生命变迁的同时,大河流域也见证了文明、历史的演变。
本题综合考查古代亚非文明的有关内容,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历史归纳能力。
本题考查古代亚非文明的有关内容,需要学生对古代亚非文明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掌握重大事件的时空分布,能够总结古代文明的共性。
第1页,共1页